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中學生《邊城》讀書筆記五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4W

讀書的方法在於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那麼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中學生《邊城》讀書筆記五篇,以供參考查閲!

中學生《邊城》讀書筆記五篇
《邊城》讀書筆記1

《邊城》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裏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規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為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為他如水的性情。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説:“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説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生,對於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我明白了,也領悟到了水的德性為兼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於工作永遠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個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熱情洋溢。足以啟發我們更精到地理解老子所説的“上善若水”和孔子所説的“智者樂水”所包含的深意。“正因為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為人類多數而‘工作’,不為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於現代政治所培養的窄狹病態自私殘忍習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並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這段話極具預見性,隨後不久,他就因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時達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

《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麼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沈從文墓石的正面鐫着他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他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人,只有看了文章才可以下定論。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面有點感慨!

《邊城》讀書筆記2

一直聽説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

人性是世間最美的東西。在現代都市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森林裏,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淨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閒暇將其開啟?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繞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裏喜愁摻半。因為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於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得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為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着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才是最完美的,因為錯過,才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才會意味着永恆的存在。

屬於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

《邊城》讀書筆記3

“二十年來生者多已成塵成土,死者在生人記憶中亦淡如霧,惟書中人,儼若可以不死。”

那樣一個少女,在古老、寂靜的水鄉敍述着她羞澀的愛情。在那樣一幅山水迷濛的畫卷中,永遠印刻着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那老人永遠想要保護那女孩,而那女孩永遠需要那老人的呵護,因為那是她唯一的親人。

黝黑的皮膚,清明如水晶的眼眸,讓兩位年輕人愛上了她;如燕雛般渴求的眼神、尋求依靠的目光,讓爺爺不忍離開她,併為之操勞終身;不知不覺到來的青春,蒙上羞澀,帶着些許萌動,最終卻無法掌握命運。

翠翠,翠色如翠竹,亦脆弱。

愛情來得如此簡單,幾面之緣就讓愛苗滋長於心。然而旁人的促成似乎更多於本人的意志。旁人並沒有強加,而他們其實早已心意相通,只是不曾表露。隔着山水,這感情來得如此朦朧。

愛情卻進行得如此艱難,沒有兄弟間的角逐,只有全身而退。是為了翠翠的幸福而退出這場遊戲放她走,還是為了兄弟間的情誼,不忍抹殺。最終犧牲自己,讓愛成為一把匕首,將自己的心割裂。

那段時間,那老人似乎在城內城外跑得很忙,然而更奠定了結局的悲涼:

爺爺終究死了,翠翠等待的那個人,他是否知道翠翠在等他呢?他是否會回來呢?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在這個寂靜的水鄉,從未説出口的“愛”字,從未流露過的感情最終讓一切心緒歸於平靜,卻讓人心如止水,望眼欲穿。

縱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卻也有命運弄人。為命運所掌控,讓他們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離,悲劇早已奠定,讓所有臣服者繞着既定的圈走,默默無言,只剩淚水。

為何只剩守候,為何要守望幸福,為何讓萌動的心羞於見天際?若是成為命運的掌控者,也許一切都會豔陽高照,照開愁雲密佈,照亮城裏城外,照亮左岸右岸,照亮山水兩頭。水的一頭會有鴛鴦共雙溪。

全境抑鬱到不能自已,然而讓人不忍逆轉。

《邊城》讀書筆記4

《邊城》敍述的是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與“淡淡的淒涼”。

小説敍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感情。可是感情卻不是小説要表現的全部。翠翠是母親與一個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認為這是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感情自我懲罰而先後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就僅有爺爺,渡船,黃狗。

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儘量展現他們與自然與鄉人的和諧關係。這也是那艱苦生活中的一種美。

然而作者在為我們描繪着人與自然相處得相融、優美和諧時,卻無法不體味到爺爺與翠翠這一老一小單純生活中的孤單與悲涼。“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栲下,看天空被夕陽染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是一種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無依,説不清道不明的悽楚與憂鬱。

翠翠感情的杯具,並不具有戲劇性,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不見,就像生活中許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爺爺的木訥與猶豫,源於沒有“碾坊”的自卑與善良人的自尊,而船總順順對爺爺的誤解,無意中揭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命題——人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翠翠與大老,二老還未展開就倉促結束的感情,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與爺爺的離世,迅速將一個妙齡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

而他們卻是那樣的完美。二老為了純真的感情,寧願放棄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選擇渡船,大老則寧願犧牲自我的幸福,期望成全弟弟的感情,他們都胸懷寬廣,光明磊落。

而這般對鄉情世態的敍寫,對鄉土的感情,對生命的愛,總是令人憂愁。這是一種夢想的“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然而它們卻不僅僅是“優美”,也有人在命運的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

《邊城》讀書筆記5

《邊城》一書是直到高中才把它讀完的。“小溪流下去,繞山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沈從文先生的文字就是那麼鮮活。用如此清新的文字搭構了邊城。《邊城》創作於一九三0年,正處於中國最黑暗的軍閥混亂時期,沈從文正是借《邊城》來寄寓對社會動盪的厭惡,書中的世界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吧!

茶峒、小溪、溪邊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裏一位老艄公、一個小女孩、一條黃狗、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樣的生活無形中組成了一幅圖畫,凝結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在《邊城》裏看到的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在這裏沒有軍閥混亂時的階級對立與鬥爭。

小説成功地塑造了‘溪邊白色小塔”這一形象。白塔,屹立不倒,像守護神一樣守護着翠翠一家,眼看着翠翠一天天長大,看着老艄公一天天老去。翠翠心裏那些不敢公開的想法都説給白塔聽。但白塔永遠保持沉默,正和翠翠面對自己喜歡的二佬,不敢明説,只是一味的沉默,甚至還有點冷漠。直到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白塔倒了,爺爺也在靜寂中離去,就只剩下翠翠一人獨自去擺渡。

翠翠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的化身。在一次端午賽龍舟的盛會上與二佬儺送不期而遇,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在她心裏已撩起了一絲情愫。後來正直保守的天保與生龍活虎的儺送同時喜歡上了擺渡船的翠翠。兩人應該就是情敵吧!但沒有你死我活的鬥爭,很公平地,天保走車路,儺送走馬路,唱得翠翠在夢中飛到對面的山頂上抓了把虎耳草。天保似乎預料到了自己的結果,亦然選擇下江離去,免得二佬為難。但不幸溺死於湍急的渦流之中。由於天保之死,似乎也動搖了儺送“不要碾坊要渡船”的決心,也選擇去獨闖天下,只留下翠翠一人在溪邊擺渡。也許早就註定了翠翠與她母親同樣的悲劇-永遠地等待下去。但沈從文先生在最後又説:“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翠翠這個人物增添了一些哀怨。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邊城。只是沈從文心中的邊城那麼遙遠,在那呼喚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