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1W

情感的抒發是內心深處的聲音,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得以傾聽自己,心得體會的記錄是一種力量的來源,它賦予我們堅定的信心,使我們能夠從容地迎接未來的機遇,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8篇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1

12萬公里家訪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裏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台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裏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説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羣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2

校外進行家訪,校內開展“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張桂梅和老師們邊研究邊探索,感性的認知慢慢聚攏,理性的判斷漸漸升騰,老師、學生的心漸漸和黨支部、和張桂梅凝聚在了一起。

8月1日,張桂梅要去學生陳明思家家訪。當天她的身體很不舒服,走兩步就要歇一歇。可當她看見遠遠來迎接她的陳明思,緊蹙的眉頭馬上舒展開來,微笑着擁抱着學生,輕聲詢問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

2014年到2015年間,陳明思的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承受不住家中變故的父母經常吵架,有時還會打架,導致陳明思無心上學。張桂梅瞭解到情況後,及時到陳明思家家訪,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如今陳明思的父母不吵架了,父親還去打工掙錢了。

“很多道理以前都聽過,但由張校長説出來讓我更信服。”陳明思説,“在我情緒不好的那段時間裏,我不想和任何人講話,校長就讓我和她一起住,每天不管多疲憊,只要校長髮現我情緒不對,她都會和我談心,給我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慈祥的眼神裏,流露出對我深深的愛,慢慢地我開始和校長講心事了,現在校長已經成為我的知心長輩。”

陳明思告訴記者,現在她在“演繹紅色經典課間操”中扮演江姐,演的次數多了,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跳《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一聽到歌聲響起,就特別振奮,她彷彿看到了革命先輩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渾身充滿了勁,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她相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嚮往的上海財經大學。

多年來,張桂梅把家訪作為一種工作常態,堅持走進家庭、攜手育人,深入到每個貧困學生家裏,前後共走了10餘萬公里。在她的教育影響下,女高的學生都在心裏暗暗許下向革命先輩學習,努力拼搏實現自己夢想的心願。

“學校每週都開展的‘五個一’活動,一日一次重温入黨誓詞和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革命歷史故事片等活動,讓我們耳濡目染,提升了自身修養,我們的心和張老師連在了一起,讓大山裏的孩子走出來成了大家共同的心願。”麗江華坪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峯説。

當年因不堪學校嚴苛管理而離開的陳建華老師,不僅又回到了女子高中繼續任教,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説:“離開學校後,一直都聽到張桂梅老師的故事,張老師把自己融入時代、將信仰融入生命,讓我深受感動,我也想做像她一樣有信仰的人。”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3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7頒獎典禮》終於在2017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台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4

親情是什麼?親情是海,是世界上最深的愛海;親情是絲,是世界上最長的情絲;親情是結,是世界上最密的心結。説起我呀,我也喜歡給媽媽爸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達我對父母的親情。

記得在去年暑假,爸爸媽媽還要上班,我就幫他們把房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每當父母下班回來誇我是一個整理小能手時,我就會覺得很自豪。有時候要上英語課或者游泳課,沒有太多的時間,我就在回家後的這15分鐘內,幫爸爸媽媽收拾一下牀頭櫃,我把3個遙控都擺得整整齊齊,跟平板電腦一起放在最邊上,這樣媽媽就可以隨時取了;水壺和水杯也找到了自己的家庭;還有一些橘子、香蕉、獼猴桃之類的水果,這使我傷了腦筋,它們的家在哪裏呢?

我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把這些水果跟遙控擺在一起,媽媽想吃什麼都可以夠着。經過一番改造和整理,牀頭櫃總算一塵不染了。我正累得筋疲力盡,想休息一會兒的時候,這時,我聽見了門鑰匙在轉動,我想:“一定是媽媽回來了。”果然,不出所料,媽媽真的下班回家了,我恭恭敬敬地向媽媽問好,媽媽只是微笑,走向了房間,當我聽見媽媽的一聲“哇”,就知道有事情發生,我看見媽媽讚歎着我收拾好的牀頭櫃,我心裏立刻湧出一絲甜蜜。

不管你是什麼,親情必定是你的依靠,你的依戀,你的期盼。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5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説:“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羣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6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片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少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係冷淡,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感謝上帝的日子,因為宗教上説幸福生活是上帝的恩賜,所以要感謝上帝,其意義就是感謝上帝和所有幫助過你的人。感恩節快要到了,我們也要感激所有曾幫助過我們的家長、老師、同學們。

但是我從網上了解到,我們國小生懂得感恩的並不多。因為現代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知愛自己,不知道關愛別人。不少學生不但不體諒父母的辛勞,反而無休止索取,買吃的,買穿的,進網吧在他們眼中,向父母要錢天經地義。大學生中,也有許多學生從父母那裏要錢,但給家裏寫信問候的學生不到十分之一。看到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應該時時刻刻為別人着想,父母給你東西時應該説聲“謝謝”,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家務,更應該好好學習,以報答老師的養育之恩。

在家裏要做到感恩,在社會上也要做到感恩。

11年前有個人資助了178名貧困孩子,如今他已家財散盡,身患癌症。當他躺在牀上,依然受到了“你不是説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國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這樣毫無一絲感恩之心的催款電話,真令人心寒。看到這,我感受到當今社會懂得感恩的人太少了。這個人資助了178個貧困孩子讀完了國小,肯定花了很多很多錢。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家長應該到醫院照顧他才對呀!而這些家長不但不感謝,還讓這個面臨死亡人繼續資助他們的孩子。感恩是每個公民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他們怎麼能這麼做呢?他們的良心都到哪裏去了呢?我們國小生可千萬不能向他們那樣,別人幫助了你,你就得報答別人。

“知恩不報非君子”。我們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應該時時、天天、年年直至永遠;讓感恩應該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吧。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7

專程前往平順縣西溝村黨員幹部廉潔從政西溝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我實地感受了西溝的精神風貌,親身體驗了西溝的艱苦創業歷程,深刻接受了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廉政教育。老勞模申紀蘭專門抽時間親切地會見了我們,並對我們進行黨性教育,與我們一同參觀了西溝展覽館,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平順縣西溝村一直是新中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和新中國農村發展的縮影,是中國第一個互助合作組的誕生地,也是全國著名勞模申紀蘭同志的家鄉。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西溝村是共和國地圖上唯一被標出村名的行政村,它引領了中國農村的改革發展,曾被毛主席稱讚為邊區農民的方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親身感受西溝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親耳聆聽申紀蘭熱愛祖國、心繫羣眾的肺腑之言,激勵着我們以申紀蘭為榜樣,為構建和諧社會發展做貢獻。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紀蘭,是全國勞動模範,是全國唯一連任一至十二屆的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見證人。她曾先後受到毛澤東接見,在周恩來總理家中作過客,和鄧小平一起照過相,江澤民同志稱她是鳳毛麟角。胡錦濤、李鵬、朱鎔基、薄一波、習近平還親自到西溝村看望過她。

申紀蘭的講話,樸實、幽默、風趣、豁達,無處不展現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無私,一個老農民的實誠,一個老代表的心聲。這位84歲的老人嗓門亮堂,咬字清楚,身體康健。從老黨員的話語中處處體現着她老人家對黨的感情,共產黨偉大這句話雖然簡捷,卻又那麼包含深意。就是這麼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在我們面前卻毫無架子,和藹可親。想到申老前輩幾十年如一日,牢記黨的宗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時時處處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一心撲在工作上,勤奮敬業、恪盡職守,襟懷坦白、謙虛謹慎,勇於吃苦、甘於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展示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範,是共產黨員作風建設的一座燈塔。她作為一個執政為民、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優秀黨員深深地打動着我們。

聆聽完老黨員的教育後,我們全體成員滿懷崇敬之情參觀了西溝展覽館。這座建於1968年的展覽館,展出有500餘幅珍貴照片和100多件實物,系統地展示了全國著名勞模李順達、申紀蘭帶領西溝人民艱苦奮鬥的輝煌歷程,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縮影。

在那個需要英雄而產生了英雄的時代,窮困的西溝與不甘屈服的西溝人,如矛與盾的尖鋭撞擊,迸濺出了耀眼的火花,產生出了李順達、郭玉恩、申紀蘭這樣的勞模英雄。在展覽館,我們不但看到了上世紀50年代前後,在上黨這片熱土上,一個嶄新的時代拉開了序幕,還通過圖片和資料看到了西溝的變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種種氣象,從而對西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不由得從心底為這些革命前輩鼓掌,被他們的事蹟感動,被他們的精神感染。

他們的事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發人深省,催人奮進,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優秀品質,生動反映了基層幹部矢志不移、服務羣眾的崇高追求,集中展示了太行兒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風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影響力和示範導向作用。

通過這次面對面學習紀蘭精神,零距離感悟勞模風采,真正觸及到了思想深處,進一步滌盪了我們的靈魂,激勵了鬥志。作為一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當前學習與工作任務都很重要,我們要以勞模為榜樣,傳承西溝精神,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在實習期間踏實努力,把工作抓深抓細,落實到位,要切實的以良好的作風、務實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充分發揮大學生的風采,做出積極的貢獻。

感動中國的人物心得體會篇8

出生於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脱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會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台。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説,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