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通用版《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4W

讀書在任何時候都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一件事情,可以豐富我們的內心情感,趕緊抽時間認真讀幾本好書吧。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版《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通用版《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範文三篇

通用版《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範文1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作者霍達,本身就是一位居於北京的回族女作家。冰心曾這樣評價過《穆斯林的葬禮》:看了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六十年間的興衰變化,以及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容量豐厚,內涵深刻。當我1991年第一次捧讀這部小説,就被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和所展現的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深深吸引,不忍釋卷。

故事寫的其實就是“玉器樑”一家的悲劇。主線是韓子奇和樑冰玉的愛情悲劇與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悲劇。小説的悲劇既是人物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更是命運的悲劇。人物曲折的.命運和多變的情節對年少的我而言是充滿吸引的。然而,年過40,再捧起這本書,我卻有了另一番感悟。

《穆斯林的葬禮》用不小的篇幅描寫了回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儀式:樑亦清的葬禮標誌着小説情節的開端。薄葬、速葬,最簡樸不過,一心歸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來粉飾自己。而在新月的葬禮上,穆斯林們肅然跪在墓穴前,神聖的經聲在墓地迴盪:一切讚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導我們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不得不説,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對穆斯林的傳統文化有着很好的體現,對於幫助人們理解穆斯林信仰風俗有所幫助。現在看來,縱然兒女情長與民族風情相結合,但情節與人物不免顯得單薄和幼稚。或許是我已在長大,而那小説中的風月與人情卻永遠留在了那個年代……

通用版《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範文2

胡適在《追憶志摩》一文中説到徐志摩的信仰,他説,這裏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這也是《穆斯林的葬禮》的靈魂。

愛首先指愛情。羅素在給出我為何而生的三個答案中也把愛情放在了第一位。他説:“我所以追求愛情,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愛情有時給我帶來狂喜,這種狂喜竟是如此有力,以至使我常常為了體驗幾個小時的喜悦,而寧願犧牲其他一切。其次,愛情可以擺脱孤寂——身歷那種可怕的孤寂的人的戰慄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生命的的無底深淵。最後,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詩人奧登更為直接,“我們必須相親相愛,否則就會死亡。”愛情,這一詩人讚歎作家描繪的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但作者以一種似隱似現、似全似殘的寫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心情好似秋風中墜下的一片落葉,隨着人物的經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韓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愛情了嗎?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沒有。讀過他們,令人有一種由衷的欽羨,又有一種揪心的疼痛。醫院中,《梁祝》樂曲在春蠶吐絲的節奏中淡淡遠去。留下一片純淨,一片空靈,熾烈的詩句脱口而出:“請讓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情,給你獻上我的心靈,和這心靈中藴藏的全部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離不開你!那麼,愛情就已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他們分開了。新月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她痴迷於事業,平生沒有第二志願,北大西語系讓她如願以償;她憧憬過愛情,在茫茫人海中,她得到了一位肝膽相照的知己。但是,這一切又都過去了。剩下的只是在清醒的狀態中等待死亡。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愛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感激之情。所以韓子奇和碧玉的結合是痛苦的,更是韓子奇和樑冰玉尋找愛情的最大障礙。雖然他們結婚十年,從沒有過吵鬧和打罵,但感情卻越來越疏遠了。疏遠也並不苦惱,已經習慣了,麻木了。如果沒有戰爭,韓子奇也不會離開,一切還會照舊過下去,一直到死,都不會拋棄碧玉。而樑冰玉憑着“一個活着的人,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的信仰闖入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兩個人要真正相愛,其容易程度,有時超乎我們的想象之外:其艱難程度,有時也超乎我們的想象之外。現實永遠是現實,樑冰玉艱難的愛情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留於讀者自己去評定。她告訴人們的是:“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享受了作為一個人的權利,死而無憾……天地間有一個人理解我,愛着我,我滿足了……”如餘傑所説:在這片已不再蔚藍,不再純潔的天空下,如果還有一雙眼睛與我一同哭泣,那麼生活就值得我為之受苦。

先行者總要承受我們無法想象的苦難。不知暮年回來的樑冰玉在荒園中連自己女兒的墳墓都找不到時有沒有悲哀、後悔。

在書中作者沒有出現爭取自由的正面描寫,但所有人物的奮鬥、掙扎,無不是在爭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去愛,自由地去生活。付出了,努力了,有的人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沒有,更多的人有了階段性的自由,某一方面的自由。像新月要爭取按自己的意願來報考學校,韓天星要和自己挑選的人結婚……

而對於美的描寫,則是全方位的。人物美,心靈美,環境美等等。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人們本能地而並非理智地嚮往純美純情的意境。美不必強迫人接受,不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樣的名句也不會這樣傳之久遠,深入人心。當然並不是人間處處都有這樣的意境,所以人們才需要這樣的意境。

對北大校園的描寫,湖光塔影,畫舫石碑,甚至一座座樓房的名字都充滿詩情畫意。德齋,備齋,二十七齋,三十二齋等。在備齋旁,白雪覆蓋的小橋,粉琢玉砌的石階,湖心的小島,小亭的檐下,漫天的飛雪中,佇立着一個少女的身影,靜靜地諦聽着,備齋中飄出的琴聲在她的耳畔迴旋,迴旋……

還有對玉的栩栩如生地描繪,對博雅宅庭院的繪畫,甚至嚴教授在《讓我們不再一起漫遊》的朗誦中閤眼而去的敍述,無不讓人有一種美的震撼。人是本能的追求美的。

如果我們用愛、自由和美來抗拒暴雨、抗拒狂風、抗拒霜刀雪劍,我們就有了必勝的信心。

通用版《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範文3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貯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貯存在心裏,它和生命同在,和靈魂同在。”——《穆斯林的葬禮》

那些年,沈佳宜錯過了柯景騰;致青春裏,鄭薇錯過了陳孝正;前任攻略裏,羅茜錯過了孟雲;同桌的你裏,周小梔錯過了林一;匆匆那年裏,方茴錯過了陳尋。穆斯林的葬禮裏,樑冰玉錯過了奧立佛。

那些年裏沈佳宜嫁的人,不是他最愛的柯景騰;致青春裏鄭薇最後的最後,也沒和陳孝正在一起;前任攻略裏羅茜喜歡了孟雲十四年,可是她嫁的人不是他;同桌的你裏小梔説我願意時,旁邊站的人也不是林一;匆匆那年裏陳尋終是背叛了方茴;穆斯林的葬禮裏,奧立佛終是遺憾而去,終究輸給了現實。

因為戰爭,他們的愛情種下種子

“西安事變”發動了,中國內憂外患,戰爭一觸即發,“玉王”韓子奇急於保護他的玉,踏上了英國的路。燕京大學的玉兒,因為愛情的背叛,已經無顏面對她的祖國與同學。她隨奇哥哥,到了英國,遇上了奧立佛。或許,從奧立佛見到玉兒的那刻開始,愛情就在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心中萌發了。奧立佛陪玉兒考牛津,逛花園,買花。愛情的根愈發的深,只待有一天破土而出。終於,在奧立佛苦苦藏了三年的感情之後,一場電影,使他的感情“暴露”了,可是玉兒,卻礙於她有一段失敗的愛情,不敢承認她的感情。

因為戰爭,他們的愛情最終錯過

希特勒的魔爪已經伸向了倫敦。現在的倫敦已不如昔日。白天是死寂一般的存在,黑夜就如同死神一般的降臨。大炮聲,哭泣聲,吶喊聲。恐懼籠罩着整個倫敦。聖誕節到了,亨特太太買了魚·牛肉和雞蛋。而奧立佛卻去了街上,一夜未歸。大家都去找,卻不曾想,找來的確是已經涼透了的屍體。奧立佛的手裏還緊緊握住了一朵玫瑰,只是為了讓玉兒看看,冬天,倫敦也會有花。明白了這一切,看透了這一切。玉兒的淚珠也掉了下來。現在的玉兒,明白了奧立佛的愛情,那是超越生死的愛情啊!玉兒終於承認了自己的情感,但這一切,都已經結束,都已錯過。世上不會再有一人是奧立佛,只會有一塊永遠的墓碑,刻着奧立佛的名字。這是他們愛情的墳墓。

這一場愛情的悲劇,這一場戰爭的悲傷。

對於玉兒和奧立佛,一切的一切回到最初的起點,記憶中還青澀的臉,無論是年少朦朧的喜歡,瘋狂的追隨,都一樣是人生的一部分,他們的最後遠遠不同於最初的設想,而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能夠做的僅僅只是抓緊時間,珍惜每一個還在身邊的人。奧立佛對玉兒,那青春的愛戀,用來追憶,用來懷揣,或許一文不值,但只有當它耗盡,回頭看看,才知道愛的意義,才知道錯過的愛情,原來已經無法挽回。

他們曾經渴望彼此靠近,曾經渴望彼此約定,曾經渴望彼此陪伴,但那只是曾經,愛,終究還是錯過。在那個兵荒馬亂的青春裏,玉兒的一句話,錯過了此生摯愛。

愛情終究逃不過現實,不恨情歸處,只恨太匆匆。

愛情的火候,須適度,找到自己的愛情,不容錯過。

愛,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