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于丹的心得參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1W

認真寫心得體會是可以及時把自己的收穫感受記錄下來的,心得體會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傾訴者,承載着成長的點滴收穫和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于丹的心得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于丹的心得參考6篇

于丹的心得篇1

在這個生命之中,每個人都可以以不同形態活下去。——于丹

合上《于丹心得》這本書,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用她獨特的講述,使我對莊子思想以至於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莊子於虛靜中揮灑着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着些許狡黠。”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追求豁達的境界,主張面對外在的世界要學會通達和順應,他可以毫不畏懼地站在生命的長河上笑談生死,用一個又一個尖酸卻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個個外表醜陋近乎猙獰但卻活得坦然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來一用的東西,它的價值就在於在這一生中我們怎樣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豐富生命的意義。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豁達的胸襟,面對生死,我們要有一種坦然的態度。“其實我們是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真正的樂生,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之時,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説,我死而無憾。”可是生命在它現有的形態上,怎樣達到它“九萬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遺憾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着怎樣去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天下本沒有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物,所以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情況,無論好壞、善惡、恩怨、愛恨、喜怒、成敗、得失,只要堅信自己的夢想,世上總有路可走。

于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始終讓我記憶憂新。有個人要釘一張畫,因為釘不上,就要找木楔子,於是還要找木頭,斧子,鋸,鋸條……等物品齊全後,他已經忘記那張畫了。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最初的夢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經歷了人生百態後,早已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真正的“逍遙遊”並不是荒廢此生的“無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們不要因為社會中一些名利、錢財、權勢而放棄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願望。只有認清自己的嚮往,認清自己的目的,心無旁騖地去追尋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遙遊”。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擷生命最重要的——莊子思想。讓莊子思想的清菊伴着你欣賞生命的田園風光;讓莊子思想的靈魂帶你踏進生命的康莊之園;讓莊子思想的韻律攜你共享生命的天籟之音!

于丹的心得篇2

暑假期間,我仔細品讀了于丹的《莊子心得》,有太多太多的感受。于丹超越聖人與凡人的時空界限,解讀當下社會和生活,讓我坦然微笑、掩卷沉思……

聯繫現實生活,就想談一點:做人,一定要做坦坦蕩蕩的君子,不要做心胸狹窄的小人。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説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君子嚴責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總在明處,小人常在暗處;君子不記人過,小人與人交惡;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幫結派;君子顧全大局,小人只顧已私;君子顧及臉面,小人不計影響;君子老實做事,小人弄虛做假;君子襟懷坦蕩,小人鼠肚雞腸;君子適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風,小人陰險如冬日嚴霜。

寬容別人是君子之為。有位心理學家曾説:“人類要開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學會寬容。”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心胸狹窄、陷害別人是小人之為。他們不能接受身邊存在比自己強的人,有時候是因為比自己強的人會妨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狹窄的心胸使他們不能吃一點點虧,會想方設法消滅對手。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就像是一株小草,微風拂過,也能讓他們前俯後仰,方寸大亂。對別人一些無心的舉動,一些隨意的言談,都很敏感,在心裏形成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對別人的報復是與別人的能力無關的,只是因為別人不經意傷害了他們,他們卻無法釋懷。他們只想着怎樣讓別人也受到更大的傷害,只有別人受到的傷害遠勝於自己,他們才能感到一絲快感。和心胸狹窄的人在一起,會有一種防不勝防的感覺,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得罪到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對你進行報復。太可怕了!

于丹告訴我們,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我們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汗水,收穫自己的成功,這份成功才會有意義。

當然,芸芸眾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所以,看問題要多角度,學會換位思考。慢慢就會理解別人的處境,不會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改變生活態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有決心,就要與身邊樂觀開朗的人多交流,慢慢體會。另外,要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面,選擇積極的心態就會變得心胸開闊。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複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道家提倡,活在當下。也就是説,儘可能地做好現在的事情,把每一個當下活得更好。

讓我們珍惜眼前的一切,從每一天中總結人生的意義,不斷地增強自己的能力;在人生之旅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不斷培養寬容這種良好的品質。

常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自己就一定會幸福、快樂。

做人,一定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于丹的心得篇3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鬆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於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

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温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他説:“孔子沒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説,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立國。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裏,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説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于丹的心得篇4

(一)、為人之道。《論語》説的是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於本職、獻於社會。在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滿足的今天,人們卻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工作壓力大、貧富分佈不均等等一些問題都具有普遍性,這使很多人都心理不平衡,怨聲載道。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説,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心態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後常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這是沒有什麼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二)、處世之道。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工作,人們都想找到一個適中的生存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對他人負責任。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談到了一個職業化的工作態度,“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説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也就是常説的本質工作,這也是現代企業管理所需要推崇的。但是在很多單位,都提倡要多工作,最好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這樣其實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

(三)、交友之道。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很多的朋友,但是究竟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你一把呢?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也提到了,對待朋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保留一條界限,朋友才能夠交往得久遠,有很多朋友間彼此傷害就是因為沒有保持一定的友情距離。可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並要怎樣維護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這也被後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後人的人生座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並在內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並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于丹的心得篇5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步語錄體散文,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語錄之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來為論語作注者不盡其數,經典者也是層出不窮,而這些古代學者是用文言註文言,我們已經和傳統的文言相去甚遠,因此,只能舍遠求近——通讀一些近現代學者所注《論語》的佳作,在我看來,最為深刻的當屬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稍為遜色則有李澤厚的《論語今讀》,當然少不了熱得如火朝天的《于丹t;論語>心得》,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大眾化的版本來參照,除此之外,還有一本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稱經典,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參照版本,我們想深入到孔子思想裏面,還是得親身去品味《論語》那些古老的文字,還得親身去體味孔子的箴言,親自去領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説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於取法他人,曾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身貧且賤,一生生活艱辛,在他55歲那年,認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魯國實現,於是開始周遊列國,但是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絕,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個國家邁進,堅定不移的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鬥,直到13年後,他才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回到故鄉,從事教育活動和整理古籍,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從孔子苦難與輝煌並行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從中學到孔子那種在求知上的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智慧的人生態度;還有他那種對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實現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罷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他認為一個教師,必須掌握學生在學習上常犯的四種心理表現,即廣泛而不精、知識面過窄、把學習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難情緒。只有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給予幫助、補救。就是説,學生心理的差異性,決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學上,孔子還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如子路、顏回和子夏就是這樣做的。性率直而魯莽的子路,出於對孔子的愛護,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評性的意見,孔子也很關心、愛護子路,對他的批評也能接受,當有的學生對子路不太尊重時,孔子對他們説:子路的學問是不錯的,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由於顏回從未對孔子提出過疑問和批評,孔子曾不滿意地説過: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幫助的人,他對我的話沒有不喜歡的。有一次,子夏引《詩經•衞風》上的詩句,向孔子請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論語•八佾》意思是,《詩經》上説:有酒渦的臉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轉得真叫人喜愛呀,潔白的底子上畫着花卉呀。這幾句詩是什麼意思呢?)孔子回答説: 先有白色底子,然後畫花。子夏接着進一步闡明説:那麼,是不是禮樂的產生在仁義之後呢?孔子高興地説:卜商呀,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同你進一步討論《詩》了。孔子敢於承認比他小44歲的子夏在學問上對自己有啟發,説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學習的勇氣,其精神可敬佩!

治學方面,孔夫子曾經説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説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説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納包容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在這個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説,“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于丹的心得篇6

對我來説,聽後的感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丹《論語》銷售的成功看法。二是《論語》中一些觀點的經驗。

一、于丹《論語》大賣的原因不久前,我在中關村圖書大廈五樓做研究時遇到了于丹。

然而,我沒有讀它,因為在我看來,它和一種炒作沒有什麼不同。任何炒作,無一例外,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會議沒有出名那麼出名。之後,我第一次在辦公室聽到同事用音箱播放于丹的《論語》。那時我沒有認真聽。我只覺得我的普通話很清楚。我一直認為,如果我想讀《論語》的學術評論,錢穆是第一個。如果你想以通俗的方式閲讀《論語》,讀讀《南懷瑾》。中庸之道的選擇,讀李澤厚的《今日論語》,對方不是每個人。這一次,公司的組織仔細聽取了于丹教授的陳述,許多以前的觀點被推翻了。

雖然《論語》流傳了幾千年,許多諺語等都是出自《論語》,但很難真正在民眾中推廣,而於丹的解釋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她的語言簡單易懂。可以説,即使一個不怎麼讀書的人也能理解它的意思。我認為這無疑是對學者們促進古代意識形態知識的一個更真實的貢獻,他們過去常常使用晦澀的語言來探索一些事物以展示他們淵博的知識。當然,相比之下,錢穆、南懷瑾和李澤厚比丹更有權威,他們的故事也更有力量。然而,在促銷方面,這些學者中誰敢説他們的書能賣出60萬冊。他們的討論可能更適合少數人,而於丹的作品適合當今社會的絕大多數人。傳統文化知識過於晦澀,絕大多數人早已沒有耐心去研究他固有的實用價值。人們想在工作後更好地充實自己,自然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為自己選擇最有利的吸收方法。于丹的成功就在這裏。圖書策劃人無疑抓住了信息時代人們的學習心態,從而成功地運用了這種心態。講座光盤圖書的銷售模式、低廉的銷售價格和簽約圖書的宣傳方式充分把握了讀者的心理。此外,即使你懶得看書,你也可以在休息時間把光盤放進電腦或影碟機裏,閉着眼睛聽作者流暢的解釋。因此,我認為60萬冊的銷量不足為奇。

二、對《論語》個人觀點的理解屬於儒家經典範疇。

古人認為紳士應該做的是把他的家人團結起來治理國家和世界。《論語》中表達的思想更多地體現在“修身”上。孔子所説的“一個參與日常活動並喚醒自己的紳士,他知道沒有出路。”它清楚地體現了“修身”的思想。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樣我們就會理解並且沒有錯誤。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但是有多少人敢説他們已經或正在這樣做呢?于丹説,《論語》的中心思想體現在“原諒”這個詞上。所謂的“不要對別人做你不想別人對你做的事”。每個人都知道真相,但在實踐中更難做到。這本書説,“寬容意味着寬容。”所謂的“寬容”和“忍耐”在人們的行為方式上既寬容又謙虛。“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寬容是偉大的”正是它的意思。如果説人們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看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別人的缺點,如果人們被認為應該真誠地引導,而不是被迫去做某事,也許我們很少注意到我們經常有和別人一樣的缺點,而我們可能沒有別人所有的優點。當我們強迫別人改正這些錯誤時,我們自己的缺點也改正了嗎?

?論語》提到“人的慾望”。在儒家思想中,“慾望”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儒家認為,人們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保留理性”和“消除慾望”。所謂“部分傾聽導致信任,同時傾聽導致理解”。在今天的理解中,儒家的“慾望”一詞應該指“無限擴張、不切實際的慾望”、“嫉妒他人而不是嫉妒自己”等等。遏制這種“慾望”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有時我們心中想要的還沒有得到。我們經常把我們無法獲得好機會的原因歸結為缺乏好環境、我比別人好但沒有得到我應得的事實、其他人不能友好地與我合作的事實以及老闆故意的兩難境地。這直接讓人們想起一句俗語:“主觀努力是沒有的,客觀原因是在尋找。”

所謂“無慾而立,無慾而堅”其實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無論如何處理任何事情,人們都應該有一個想法,我可以做得更好。信念的建立是必要的,因為你的心在為自己的信念努力工作,但關鍵是看要建立哪些信念。在“大學”的開始,據説“古老的願望清楚地表明,世界上那些善良的人應該首先統治他們的國家。”如果你想統治你的國家,你必須首先讓你的家人團聚。如果你想讓你的家人團聚,你必須首先修復你的身體。“顯然,如何“修身”?誠實、真誠、審時度勢、知時度勢”,進而治國平天下;也可以説,“誠實、真誠、審視事物、獲取知識,然後實現世界和平”是一個非常順利的過程。如果它延伸到我們的現實,我想可以説,在提高自己的同時,它也得到回報。

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那麼他怎麼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呢?事實上,我聽了之後感覺很好,但是當我求助於寫作的時候,它是非常緩慢的。也許許多人認為《論語》離我們太遠了。説古人的真理是現實的是不現實的。為了適應社會,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然而,有用的事實與時間長短無關。古人的智慧不一定不如今天的人。我們從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遺產中瞭解了多少真相?真理不會因為時間長而改變它的味道,但有時它會隨着酒的變老而變得更加醇香,因為今天人們會賦予它更實際的意義。“大學”提到“盡善盡美”。事實上,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無法企及的理想境界。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人們將不斷敦促自己採取進一步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一個人不能提高自己是因為他做不到這一點,這是一個非常蒼白且難以令人信服的概念。

熱門搜索
選班長演講稿最新 項鍊的讀後感 關於國中畢業生自我鑑定 活動推廣策劃方案 高校工作計劃工作計劃最新 接待的工作總結 2023年最新教師個人工作總結教師工作總結個人 關於我的媽媽國小生作文 老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參考 讀書的體會作文合集 元宵節創意活動策劃方案 關愛故事的作文 寫雲動 防火安全責任書範文 降處分申請書 幼兒園大班的工作總結範文大班級工作總結幼兒園 寫讀後感的作文300字模板 2023年歡度端午的學生講話稿大全 政府採購合同模板 井下作業大隊長崗位職責共對井下作業基層隊 最新柳林風聲閲讀心得體會 蒸清明燕活動總結優質 最新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後感心得 組織部下半年工作計劃 誠招 國中生暑假學習計劃範文彙總 關於《活着》讀後感《活着》閲讀感想 偷竊檢討書 全國交通安全日活動方案 中班數學認識行與列教案 小區建議書 工廠工作總結個人通用版範文 大學生畢業教育的心得體會 縣農經站年度工作總結 五柳先生傳教學反思 建築工作計劃 自考畢業生自我鑑定自考本科畢業自我鑑定 2024年管理人員年度工作總結 語文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集合 有關高中學習計劃 有關個人銷售計劃範文 綠作文200字作文 納米材料 探索與發現作文 畢業生的自我鑑定 讀《愛心樹》有感 大學志願實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