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談學習讀後感模板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94K

當我們讀完一部名著有了啟發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寫好讀後感,讀後感的特點就是概括下書裏的內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談學習讀後感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談學習讀後感模板7篇

談學習讀後感篇1

利用空餘時間,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指南解讀》分兩個部分詳盡地闡釋了指南的精髓,分別是:怎麼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怎樣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解讀》通過詳盡的闡述和案例分析、結構圖、示意圖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項目標要求,並補充指南的內容。通過枝幹圖和餅圖清晰明瞭地畫出來了指南中的五大領域十一個子領域及其目標結構,並對每一個目標進行了概括理解。其中為了讀者更好地認識舉例了很多幼兒園的小實例。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有目的的觀察幼兒,在幼兒的活動中生成觀察目標。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它説的是一個小朋友帶了蠶寶寶到幼兒園,後來蠶寶寶破繭成蝶後死了,一羣小朋友都圍着蠶寶寶開始討論它的死因,有的説餓死的,有的説病死的,有的説毒死的等等。這個案例很好的説明了指南幫助我們全面觀察、瞭解幼兒的指引,提供幼兒足夠的發表意見和交流的慾望,提出教師觀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兒觀察的慾望,幫助幼兒學習與發展。

我們在平時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也要積極地抓住機會,提供給幼兒更多探索創造的條件,並從中觀察幼兒的行為和發展,幫助幼兒取得進步。

關於《指南》藝術領域目標的內涵與價值,這一部分的《解讀》主要通過問答的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進行,在讀者對《指南》裏的各項目標提出質疑了以後,《解讀》來解釋指南的目標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學習中,《指南》藝術教育指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幼兒繪畫也通過模仿來學習來完成,比如我們現在的美術教學中大部分就是教師提供範畫供幼兒模仿,然後幼兒照着老師範畫來學習繪畫,但是指南又要求我們不要提供範畫,這個如何解釋呢?解讀中詳盡地解釋了所謂的“模仿”的含義,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實物品或者自然景觀引起的自我主動模仿,而不是簡單的依樣畫葫蘆,解讀還通過案例來説明幼兒自己創作的繪畫往往比範畫臨摹有印象有意義。

想起我們在平時的美術教育中似乎為了課程簡單化,也忽略了兒童的自發模仿和創造,呆板的繁華臨摹會扼制兒童想象力的發展,這就導致兒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繪畫分格。有的幼兒不喜歡繪畫,總是説:“老師,我不會。”想起兒童初期都喜歡亂塗亂畫,怎麼長大了反而不會畫了呢?因為他們腦子裏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這種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卻牢牢的固定住兒童的思維。因此《指南》中對兒童藝術思想的解放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談學習讀後感篇2

書的扉頁寫着這樣一句話: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和階級的利益,犧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普通,簡單,卻振聾發聵。

透過封面那張年輕卻又帥氣的照片,我彷彿看到在那個激情似火的年代,有這樣的一個青澀的人民子弟兵,頂着一張年輕的臉,懷着一顆炙熱的心,無私的奉獻着自己。

很難想象在那樣一個艱苦的時代,在平凡的生活之中,有一顆如此年輕的心,以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做着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關於書籍內容,我並不想贅述太多。在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於我的內心最深處,突然泛起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

首先,便是有關於銘記。

從我呀呀學語至今,已過去二十多年,值得感動和銘記的事情太多,那些年少無知時母親衷衷告誡的細語,那些青春懵懂時戀人向來蕭瑟的回首,那些躑踽前行時朋友澎湃熱血的鼓勵,成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種財富。自從踏上社會,從一顆青澀的心,日漸蜕變到成熟和世故的同時,亦不斷的被時間的流駛所淹沒和屏蔽。

然而,太久沒有的感動和銘記,卻在這本書合上終頁的一瞬間,如凜冽寒風一般刮進內心的最深處。閉上眼睛,雷鋒的一生如電影默片一般在腦海中迅速劃過。在1960年1月8日雷鋒日記中如是寫到:“我恨不得把我的心掏出來獻給黨才好,晚上我怎麼也睡不着,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浪濤一樣,好久不能平靜”。

這一天,雷鋒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是否有過這樣的興奮與衝動?是否內心也曾泛起過久久不散的浪濤?是否因加入中國共產黨而使得思想得到了昇華?也許,我們早已不記得這樣的日子。

1962年8月10日,雷鋒寫下最後一篇日記,日記中寫到:我要更加珍愛人民和尊敬人民,永遠做羣眾的國小生,做人民的勤務員。

隨後的8月15日,雷鋒同志負重傷後搶救無效犧牲。時年22歲。

此刻,不禁潸然淚下。

雷鋒的一生,是不斷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一生,為我們生動的詮釋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黨的羣眾路線真諦。必將銘記於心。

談學習讀後感篇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案例式解讀一書中讓我讀到了很多有關孩子活動的案例,覺得老師的觀察非常細緻,能認真地進行觀察記錄,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了多方位的分析,針對案例中出現的教育問題提出了迷津指點和相應的教育建議,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例如,解讀《指南》“語言”領域“傾聽與表達”中案例一和案例二,一是由問題所引起的回答,二是用嘴型“説話”。兩個案例都體現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差,缺乏耐心,喜歡邊聽邊講邊做小動作的特點。案例所描述的一件件事情也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所接觸到的,有的孩子聰明活潑,表現欲強,他們為了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時常要打斷其他孩子的發言。

記得有一次,午間活動看電視,我給孩子們放動畫片《倒黴熊》,孩子們可高興啦,他們邊看邊講,有的`還手舞足蹈,吵得連電視聲音幾乎都聽不到了,我讓他們用眼睛看、耳朵聽,不許吵出聲音,可沒過多久,還是老樣子。我乾脆把電視機音量調低了,這下活動室鴉雀無聲,孩子們個個都用心地傾聽着。那麼如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呢?

第一,家園共育,創造良好的傾聽氛圍。

家長和老師都要真誠、耐心地傾聽幼兒的講話,培養幼兒的成功感,激發幼兒説話的興趣。當孩子有表達的祈求時,家長和老師無論多忙,都應該注視幼兒的眼睛,耐心地傾聽,並給予積極回饋。當發現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的孩子產生訴説的願望時,要用體態動作、眼神給予及時鼓勵。

第二,樹立典型,創設良好的榜樣形象。

在班級裏面尋找平時能夠耐心傾聽別人説話的孩子,並在集體面前加以表揚。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耐心、認真傾聽的活動掠影,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認真傾聽的收穫。從而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傾聽。

第三,通過遊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通過遊戲,讓幼兒體驗傾聽的快樂,幫助他們潛移默化地將傾聽的習慣轉移到實際生活中。總之,我們要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流的機會,在傾聽中要適時引導,努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案例式解讀一書為我們一線老師在開展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對我個人在以後的工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很高興能拜讀到這本書籍,增長了我的見識和智慧。

談學習讀後感篇4

捧起《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這本書,我就不禁回想起十多年前在師範讀書的美好生活。張興華老師的這本《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的前身是一本綠色封面的小冊子,大約不過薄薄的一百多頁,在師範讀書時人手一本,當年的.我覺着這本小冊子遠比大部頭的教育學、心理學好讀、實用、親切。這本《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在每一篇的架構上,保留了原來的“教學實例——心理分析——教學運用”的三部曲,對原有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和整合,我注意到原有的部分內容幾乎是進行了重寫,全書變成了三百多頁,可想而知凝聚着張興華老師的多少心血,讀着這本書彷彿能夠感受到一位一輩子致力於兒童數學教學心理研究的長者對教育、教學和兒童的一種痴迷和情懷。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有以下三點:

一、數學教學要研究兒童的學習心理。

學習的主體是兒童,兒童具有好動、好玩、好勝、好奇等個性心理傾向。正因為有了這些特點,兒童才對整個世界都充滿探索的願望。有效的數學學習必然建立在對兒童學習心理準確把握的基礎之上。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要總是用成人的思維一廂情願地去設計教案,而是要真正走近兒童、瞭解兒童、研究兒童。只有摸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才能有高質量的教學預設和精彩的課堂生成。我認識到:數學教學只有基於兒童的學習心理展開,才能真正開啟兒童的數學學習大門,促進兒童的發展。

二、數學教學要順應兒童的學習心理。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而且要努力做到在準確解讀和把握兒童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努力調整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使其儘可能地順應兒童的學習心理,才能真正創造出最適合兒童的數學教學,併發揮數學教學的最大效益。實際上,好的數學教學須指向兒童的學習,並建立在兒童的學習心理之上。所以,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必須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利他們能動地進行“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獲得新知意義。目前我正從事着低年級的`教學,在實踐中我深有體會,低年級兒童好玩、好動、喜歡新奇的事物,每天的口算練習對他們來説顯然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而大家都知道口算應作為教學的常態常抓不懈。怎麼辦呢?

我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心理,從多方面做好口算教學工作:

1、堅持要求學生每天練習口算,為激發學生天天練習口算的主動性,我特地設計了“小蜜蜂口算練習自主記錄卡”,如果練習全對,小朋友就自己在相應的日旗下用個性圖案記錄。

2、每週設定一天為“口算日”,在這一天裏組織班級口算競賽,及時批改並表揚競賽全對的小朋友。

3、每月評選班級月度“口算王”,當月幾次口算競賽全對者當選為月度“口算王”,每學期評選學期“口算王”,口算全對次數最多的前五位當選為學期“口算王”。這樣的口算練習模式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歡迎,在活動和目標的指引驅動下,孩子練習口算的主動性增強了,興趣變濃厚了,口算練習質量更是得到了提高。反思我自己探索出的關於口算教學的做法,不正是順應了兒童的學習心理嗎?

三、數學教學要適當用好激勵措施。

這本書不僅不惜篇幅專門用第六章講來講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培養,而且仔細研讀書中的教學實例會發現:張興華老師特別重視教學評價對孩子學習的促進作用。“你真會想問題”“你想得和數學家一樣”“你真有創意”等等教學評價語言無不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和成功感。早在清代,教育家顏元説:“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適當地用好激勵措施,的確能讓孩子們的數學學習充滿陽光和愉悦感,為什麼我們要那樣地吝嗇自己的表揚呢?

合上這本書,張興華老師那“誘而導之”、“喚而醒之”“鼓而舞之”的課堂就浮現在我的眼前。很可惜,那本師範裏發的小冊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經不慎弄丟了,幸好,我又擁有了張興華老師幾乎重新編寫的這本《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我還只讀到一點皮毛,以後還要認真讀多遍。

談學習讀後感篇5

雷鋒,一個家喻户曉、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個極其普通、極其平凡的名字,但他卻像烙印般深深印刻着人們心中。

毛主席曾經説過:“向雷鋒同志學習。”也許你聽説過雷鋒這個人,但沒有真正去了解他。讀完《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對雷鋒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在雷鋒短暫而偉大的一生中,他的身上閃現出了許多值得人們不斷學習的精神。其中專心致志,刻苦鑽研的“釘子”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在生活中需要時刻學習的。雷鋒曾説“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鑽勁”他自己正是利用這種擠和鑽的“釘子”精神,不斷努力學習,提高本領,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使自己22年的生命歷程始終閃耀着光芒。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

而我在學習上卻缺乏鑽勁和擠勁。如:有一次,我在做作業,突然一隻“攔路虎”擋在我面前,我拿起一旁的草稿紙演算起來,可是,任憑我絞盡腦汁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就把它放棄了。現在想想我缺少的正是雷鋒的“釘子”精神,遇到困難時選擇的是逃避而沒有用擠勁和鑽勁去面對它,解決它。

雷鋒是我們永遠的榜樣,他把忠心獻給了國家,把愛心獻給了社會,把關心獻給了他人。讀完《學習雷鋒好榜樣》後,被雷鋒的精神深深感動。我們要珍惜有限的時間,刻苦學習,努力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談學習讀後感篇6

?向孩子學習》一書由孫雲曉主編,書中主要記載了他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的心得和感悟。這幾年的教育教學使我學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使我意識到向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為了對我業務素質的提高,在工作之餘我讀了《向孩子學習》一書,感觸頗多。

向孩子學習,學習那份單純的快樂。單純的笑,如天籟之音。向孩子學習,學習那份得失之間的坦然。向孩子學習,尋找那份一笑泯恩仇之後的快樂。向孩子學習,學習那份真。

當我們有一天真誠地坐在孩子面前,放棄虛偽的自尊,平等地與他們交流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確長大了,不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對有些問題的看法,孩子的認識絲毫不亞於成人。這不僅會令你感到驚奇,甚至感到有些自愧不如。我記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你要當好一個先生嗎?那要先當好一個學生,只有當好了學生,才能當好先生。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孩子的反應常常比成人迅速得多。由於他們在思想上沒有束縛和禁錮,因而對於新事物往往持自信和樂觀態度。接納並吸收了新事物的年輕人,從不滿足於現狀,他們善於在實踐中不斷地再創造、再學習,從而使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成年人怎能不向孩子學習?

從客觀上講,由於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今天的孩子所生活的環境正發生着根本性的變化。就我國而言,與我們當年封閉的生活環境相比,今天的孩子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國家對外開放、社會日新月異、知識變化更新、信息大量流通、生活豐富多彩……從主觀上講,今天的孩子由於極少保守思想和陳舊觀念,同時喜歡追求新事物,勇於開拓未知領域,具有較強的自我生存意識和判斷能力。顯而易見,他們不可否認地成為了當今社會與時代脈搏合拍的重要羣體。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羣體,充滿着旺盛的生機,充滿着新鮮的空氣,令人振奮,令人驚奇。

記得小時候,我常聽大人們説:“小孩子懂什麼?大人的事兒少插嘴。”每當此時,我心裏總是不舒服。其實,對於有些事兒,大人們如果也能聽聽孩子們的意見,説不定那些複雜的事兒也許會變得簡單些。如今,自己也長大成人了,面對新生的一代,兒時的記憶依舊揮之不去。因此,我常對自己説:別忽略了眼前的孩子們,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一片蔚藍的天空,也有無數顆充滿智慧的星星。

談學習讀後感篇7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由於學習方法不法不合適,學習效果加倍,效果不大。對此,我們重温毛澤東同志《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在他提倡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中,重新體驗他提出的基本唯物主義方法——實事求是,有目的。毛澤東同志表示,根據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必須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中引出固有的不是推測的規律性,而是找出周圍事件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導。要這樣做,不依賴主觀想象,不依賴暫時的熱情,不依賴死亡的書,依賴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有時陷入主觀主義的泥潭,是因為沒有實事求是,在對真正原因缺乏必要的理解的情況下,不是從客觀對象本身的情況出發,而是自己過去的舊經驗,自己掌握的一般理論知識,甚至感覺上思考問題,採取對策,當然與實際情況嚴重背離。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同志分析了很多留學生回國後學習上存在的弊病和結果。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道生活在談論外國。他們發揮了留聲機的作用,忘記了自己認識新鮮事物,創造新鮮事物的責任。這個缺點也傳染給了我。

我成了共產黨。毛澤東同志的這個精緻分析表明,在學習上不僅要對海外的古典和權威採取最好的禮拜態度,還要簡單理解結論,遵守規則,構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敢於創新,敢於突破。在我後期的領導工作中,應當不能滿足運用以往所學的現成理論知識來處理問題,務必大膽創新的氣魄,努力開拓工作新局面。

通過學習毛澤東同志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我理解了學習型領導幹部應該掌握的很多真正的知識,學習的起點和歸宿是客觀的,反對學習中的主觀主義態度,一定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不斷完善學習態度和方法,熱愛學習,善於學習,努力成為合格的學習型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