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31K

書籍一直都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領會到各種各樣的知識,讓我們自己變的更加充實。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四篇

《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1

張愛玲,一個多情的女子,用每一篇文章都能展現出她那唯美的文筆,細膩的感情旋律,總會讓人不自禁的跟隨着她思路掀起自身的情感波浪。而正是為此我才深深的被她的文風所折服。

第一次看到的張愛玲的書就是《半生緣》,以前偶爾聽到過同學講講裏面的情節而已,可能是因為從未拜讀吧,所以感覺對自己沒有絲毫吸引力。一日舍友外出回來買了一本《半生緣》,百般無聊之際就拿來看看了,不到數頁我就幾乎“無法自拔”了,是的,就在此刻我喜歡上了這本書,我也對曾經並不熟悉的張愛玲頓生好感。

張愛玲以自己的生活及情感經歷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顧曼楨”這個人物形象,以及對“沈世鈞”也是費了不少筆墨,可見他們倆就是該書的主要人物。

顧曼幀是個感性而又多情的女子,在面對自己的情感抉擇時她有時會顯得是那麼的脆弱:也許張豫瑾可以給她幸福,可她主動放棄了;也許沈世鈞可以給她幸福,但她錯過了本可以抓住的機會。當面對自己姐姐設陷玷污自己時,她顯示出來了自己的度量,她要顧全大局,因為曾經為了她及整個家庭姐姐犧牲過自己的幸福和青春,因而在內心就認為自己對姐姐愧疚,沒有責怪的理由,所以即使知道了所有真相,她依然選擇原諒姐姐。我們會認為她太過於倔強與寬容,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幸福,其實這樣的看法只能説明我們對她認識不夠,還沒有深入到她的內心世界,所以看不到那顆受傷並且流血的心。

若要了解《半生緣》,就要體會文中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其實,你會發現正是他們各異的性格特點才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因為這樣的文章可以使每個讀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角色,甚至是與自己的相似點。

我感覺在這書中張愛玲融入了自己的感傷,也展現了自己的性格特點。在顧曼幀與沈世鈞,李叔惠與石翠芝及交錯複雜的顧曼璐,張豫瑾,祝鴻才他們的交往及感情發展來看,她通過對當時社會現實中的人們進行勾畫,所具有現實意義也讓人體味到了世態炎涼。這與張愛玲當時所處的社會有着諸多的契合點。

著名學者,哥倫比亞教授夏志清曾這樣評價張愛玲:在文字上,在意象的運用上,在人生觀察和透徹深刻方面,實在都不能同張愛玲相比。此言實不為過,《半生緣》是一本通俗小説,但是張愛玲把它昇華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度。這些特點實在足以另一般作家汗顏。

品情感甜蜜酸澀,察世間歡聚悲離。《半生緣》用了寥寥篇幅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社會和一個真實的張愛玲。

讀過她的書之後你也許會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深入到這個傳奇女子內心的最深處?

《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2

花了昨天晚上的大部分和今天早上的一點點時間,終於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完了。

看完後最深的感覺是,真是環境能造就與之相應的人,也可以將之中人的生活與人生改變、偏離其預期。真是時代作弄人啊。書中的主人翁曼楨與世鈞之間的愛情就是個例證。他們之間的愛情被環境中的人所破壞、阻斷、淡化。面對這一切他們不能衝破環境的世俗,他們無力改變他們的環境,但他們有不願就這樣依附於周圍的環境。曼楨被她姐姐關在她家,然後逃離她家,然後回來照看她自己的兒子,然後與以結婚的世均見面,已經時隔十八年了。他們以前是怎樣的年輕,怎樣的相互依戀啊!但現在,他們已經都是中年人,都有了小孩,都有了家庭的責任感。他們的理智已經不允許他們再來一次了。我想,他們見面的那一刻一定有恍然過世的感覺,彷彿以前美好的時光就在昨天。

小説的結尾很含蓄,但反映了主人翁那豁然大度、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許我們不能完全去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積極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境。

張愛玲的小説的細節寫的特好,給人很深的真實感。以後要多多的拜讀她的作品。呵呵。

《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3

《半生緣》是張愛玲小説的一大代表。張愛玲小説的底色是荒涼!

作品中的基色是建立在對日常生活的描述上。她善於寫人的細節動作,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空間。

張愛玲小説總是悲慘的結局。《半生緣》也不另外。男女主人公終究是懷着將錯就錯的心情各自組建了家庭。懷着“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的心過下半生的日子。真叫人歎惋。叫人不禁歎道: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願意等待 ? 倘若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始終充滿信心,始終都在等待她,想必額不會是這樣的悲劇收場。

張愛玲小説裏的人物命運似乎是很坎坷。女主人公曼禎的親姐姐曼璐尤其是這樣。政黨花容月貌時,背叛自己的肉體,背叛自己的心靈,被判自己的愛人,只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弟妹的美好未來,為了給母親減輕負擔。多麼偉大啊!如此替他人着想,如此善良體貼,卻沒有得到家人的應當給她的親情,沒有得到愛人的諒解,一顆善良的心換來的卻是陌生人、朋友、家人的另眼相看甚至拋棄。她是個犧牲品。這樣情況下,促使她變得暴躁,自私。其實她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愛人。就是因為這樣深刻的愛讓她變得麻木,對她身邊的女人充滿嫉恨,包括她的親妹妹。所以有了後來故事的發生。她是個絕對悲劇的人物。帶給讀者無限的反思,伴隨着悲涼油然而生。

張愛玲小説不論是描述愛情、親情還是友情。總會發人深省。感歎世間的悲哀。她筆下的任務總是那麼寒冷、悲涼。一顆一顆的心總是迷失的,孤單的。但她的故事真值得我們深思。

張愛玲曾説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美好指揮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

《半生緣》讀後感通用範文4

張愛玲的小説大體“亮烈”。好比墨綠的電光緞子上繡金花,那種妖豔,觸目驚心。《半生緣》卻是灰色的棉袍子,因穿的舊了,軟塌塌的,反而有一種家常的温柔。她一生孤高傲世,故事也少有温度,惟這篇長文蒼涼中竟透着純真和悸動。

精打細算的感情太多。半堵殘牆,野火花樹下的表白;港島的環山路上喬琪開着車亦步亦趨跟在薇龍後面;曹七巧翹着小腳抽着鴉片煙心裏乾涸似沙漠;一顆火油鑽換一句”快走“,漢奸和情人各懷鬼胎……你方唱罷我登場,衣香鬢影,情話綿綿,動輒傾國傾城。一場戀愛大戲什麼都上齊了,唯獨沒有愛。

但是你曉得,沈世鈞是愛着顧曼楨的,顧曼楨也愛着沈世鈞。明面上,兩個人不過是工廠裏的技術工和小文員。暗地裏,論家境,沈世鈞也無非就是南京城裏皮貨商家的小開;而顧曼楨更不堪,如其他小説女主角一般的經濟困窘,家裏還連個遜清遺民的空頭背景都沒有。

平凡再平凡,這樣的愛情故事有什麼看頭?但他們真是在“談戀愛”。她丟的那隻手套被他冒着風雪找回來;他要回南京,她訕訕的幫他理箱子上鬧鐘;他送她去做兼職家教,路遇上賣豆腐乾的,幽長的吆喝讓人想起地老天荒;她想他,忍不住寫信,寫了一半他就回來,因為他也在想着她。

生活瑣碎而平淡。父母對職業不理解,兒子一氣之下跑出去闖世界;孀母幼弟,只能靠姐姐打幾份工維持生活;一塊兒工作的年輕人中午搭夥吃飯,平時互相照顧,假期里約着出去玩兒。若有若無的情愫,害羞低頭,情話不好説出口。

之後的一切,縱然他怯懦,她糊塗,錯過半生之後再相見,沈世鈞還是愛着顧曼楨。最難忘的不是那句“回不去了”,而是黑沉沉的堂屋裏相見,二人遠遠瞧見對方,腦子裏均是“轟”的一聲。

隔着萬水千山,還是當年那顆心。這個故事內裏其實是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