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92K

平時寫讀後感就是要結合自身實際,這樣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為了加深大家對閲讀書籍的記憶,我們通常會在閲讀之後寫好一篇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孔乙己》讀後感4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7篇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1

?孔乙己》是由中國最具血性的文人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諷刺了封建社會頑固思想害死人的道理。

?孔乙己》講了在過渡的年代裏,孔乙己因沒有考上功名,自暴自棄,不思進取,自甘墮落,成為一個混吃混喝的小偷,最後導致死亡。

讀了這篇課文,我不禁為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文人感到可憐。同時,我也為自己能生活在現在這樣和諧開放的社會感到慶幸。

有人説,孔乙己即使是考不上科舉,那麼,他也不會自己去謀生?不一定非得靠偷養活自己。然而孔乙己在沒有考上科舉時,仍不肯放下讀書人的顏面,仍穿着破爛不堪的長衫,渾渾噩噩的過一天是一天。因為他骨子裏認為讀書人高人一等,其他職業都非常低賤。孔乙己因為自己的腐朽頑固不懂變通的思想害了他自己。

如果僅僅因為孔乙己不努力,好吃懶做,那麼他的命運也不一定會那麼悲慘。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那他身邊的朋友一定會給他吃喝,照顧他,絕對不會看着他死去的。正是由於那個年代的人非常冷漠,毫不關心他的死活,麻木不仁,沒有同情心。

這個故事證明了有些人是多麼冷漠自私,我們不要做一個自私、麻木的人,要有同情心,對自己身邊的人給予幫助和關心,要做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2

吶喊!吶喊!中國人民站起來啦!一本《吶喊》,以往激勵了多少舊社會的年輕人。

出自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運動事情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描述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併為新文化運動吶喊。”魯迅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矛盾。儘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的心境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描述了一個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我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為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為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儘管,那個社會是不會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出的勇敢挑戰,是反對封建社會的第一槍。

而《孔乙幾》則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幾,是封建社會的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治的毒害下,魯迅先生只會“之呼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並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憐的魯迅先生,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儘管魯迅先生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同情魯迅先生那在茫茫人海中,魯迅先生就只能這樣走下去。“孔乙幾還欠十九個錢那!”是啊,魯迅先生的債誰幫魯迅先生還那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説説〈阿q正轉〉,大家再熟悉可是了。魯迅先生是魯迅的代表作。魯迅先生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的貧苦你們阿q的典型形象。魯迅先生同樣可憐,一無所有,受欺凌與剝削,只能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以往的魯迅先生,渾渾噩噩,苟且偷生,在聽到辛亥革命後,魯迅先生卻嚮往革命。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魯迅先生被槍斃時結束,魯迅先生的死,魯迅先生的死又是一場杯具。阿q,這個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卻正是那個年代廣大農民的縮影。阿q的命運揭示了農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魯迅的小説,有思想,耐人尋味,魯迅先生讓迷陷於封建制度的人們都清醒起來。那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該做些什麼那就讓我們一齊跟着魯迅一齊吶喊,吶喊吧!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的生活,為了祖國的完美明天努力努力!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3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這大概是我讀完小説後,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了。這句話實在是具有震撼力!單單這一句話,就可以深切體會到孔乙己的卑微和無足輕重。簡簡單單一句話,卻有着一種思想,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只有回反覆咀嚼才會理解。

這篇人物小説,魯迅先生先從容不迫的描繪了當時以咸亨酒店為中心的魯鎮的民風世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將筆墨放在孔乙己身上。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被封建社會嚴重殘害的讀書人,他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然而卻滿口之乎者也;出生卑微,卻養成了惡習,窮困潦倒,卻又自命不凡;不能科舉高中,只能在下流社會徘徊,而他又不肯脱下長衫,與短衣幫為伍。孔乙己就是一副可憐又可笑的模樣,但作者又賦予了他真誠,善良的品質,孔乙己和孩子們交往時十分認真和熱心。孔乙己是不幸的,但是這種不幸沒有人同情而成為一種辛酸,被人嘲笑。身無分文,還把茴香豆分給孩子們,這樣一個人,本應得到尊重和理解,然而最終卻被丁舉人毒打而悲慘死去。除了欠錢的事想起他,人們再也沒有提起過他。

?孔乙己》是一篇藝術性很高的小説,通過小説的主人公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殘害而受到的嘲弄和下場,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給人們帶來的迫害,提出了改造這種精神的必要性。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4

為什麼你總甩不掉那破舊的長衫、甩不掉滿口的“之乎者也”呢?是你愛慕虛榮?好逸惡勞?還是環境所迫?經過作者魯迅的眼光,你的身影,總在我心中縈繞,揮之不去……

我無法理解你,你總是想把自我“包裝”起來,讓別人承認你是一位“讀書人”但你是否明白,你其實是在欺騙自我,既然是“讀書人”那為什麼學不到“自食其力”的道理呢?為什麼要捨棄謀生的機會而去“偷”呢?又為什麼要為自我的“偷”而找藉口呢?你確實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得不到提高,就連“我”小時候都向你投去鄙夷的目光,試問,你還有什麼理由墮落下去呢?我忘不了你乞求“掌櫃”時的眼神,更忘不了你悽慘的結局,世態的炎涼,你的路,也更是難走。

我同情你,當我明白你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我沒理由同情你,卻又無法不一樣情你,“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你為了追求功名而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是上天對你的不滿,還是你命運早就註定?若時光能夠倒流,我會對你説:“其實是科舉考試害了你。”可是,你,一個愚蠢的舊社會的潦倒讀書人,能相信我嗎?能擺脱功名利祿的誘惑而去相信我嗎?我同情你,可你什麼時候能清醒過來,擺脱科舉對你的殘害?

可是,我同樣敬佩你、尊重你,當別人拿你取笑、消遣你的時候,你沒有逃避,而任由他們去説、去笑,儘管那使你難堪,難道應對這些不需要勇氣嗎?難道這份勇氣不值得我去敬佩嗎?你向孩子們分發茴香豆的那份善良,想教“我”識字的那份誠懇,以及被打折腿後活下來的那份堅持、那份勇氣都值得我去敬佩、尊重,然而,你的路,卻走到了盡頭。

“年關”已過,又一年端午的時候,粉板上的“十九個大錢”依然還在,這意味着你走了,在世的時候,受盡了生活的困苦,世人的奚落、嘲笑,以及社會對你深深的折磨。願你走得安息,來世的時候,也期望你能永遠脱下那破舊的“長衫”,做一回真正的自我。

文章到此,我的內心深受感觸,彷彿遺憾什麼、惋惜什麼、又彷彿虧欠孔乙己什麼。在作者魯迅的“神筆”之下,我認識到了一位悽慘的人,更認識到一個世態炎涼、人性醜陋的社會。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5

?孔乙己》這篇小説上我體會到封建社會末期人捨得陰暗面。他講述了孔以己多次考試卻多次落榜,最好貧困潦倒,悲慘死去。

封建科舉考試落榜的人很多,歷史較有名的就是蒲松齡。數次落榜後,他不甘於這樣讀死書去參加科考,就索興去民間收集傳説故事。最後成功的寫成立《聊齋》。這就説明蒲松齡不是沒有真才實學,而是礙於八股文的死板模式,才學無法發揮出來。由此可想像,因科舉制度而沒摸了多少人才。

再看一看今天中國的教育也不容樂觀。考試也只是不斷重複前人的知識,沒有絲毫想像力和創造力。現在的`語文試卷連大學教授也做不出嗎。不是有人説現在學生的作文已成為古代“八股文”的翻版嗎?的卻如此,學生要知道那些在“大綱”內容裏,那些不在。對知識死記硬背,別無他法。

一個國家的發展與他的教育息息相關。與發達國家的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是最刻苦,最努力的。可中國學生想要趕超他們去不容易,這是為甚麼呢?中國教育跟不上中國快速發展的步伐就是諸多因素之一。

中國的發展需要的絕不是沒有想象與創造,只能重複前人的知識經驗的人。時代的發展需要實力與創造,我們呼籲:中國的教育迫切需要革新!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6

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這便是魯迅先生描繪的孔乙己。

孔乙己隨身着長衫但卻沒有着長衫人的地位,而和短衣幫相近。但在文中短衣幫的笑聲卻顯得尤其的大,似乎要震破我們的耳朵。有些人認為,短衣幫對孔乙己的嘲笑,是勞動人民對孔孟之道蔑視的感情的流露。但我認為笑聲的內涵不僅僅在於此,孔乙己這樣一個備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殘害的“苦人”,本應得到同樣不幸人們的同情,可是,“短衣幫”卻拿他逗趣、開心,給他取綽號,嘲笑他窮酸。特別是孔乙己的最後一次露面,情景更是悽慘,孔乙己被打斷了雙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經陷入絕境,可是店掌櫃還要逼債。面對這一人間慘象,窮苦人們仍是報之以“笑”。這樣的笑聲讓我們戰慄,在長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這樣的悲劇人物,而且還普遍地毒害着被壓迫人們,使他們陷於麻木、不覺悟的精神態度,甚至連起碼的同情心也已喪失。魯迅先生通過這笑聲想要將人們喚醒,喚醒他們的覺悟,使羣眾從封建思想桎梏下掙脱出來,去擔負起改造整個病態社會的責任。

在文章結尾處,孔乙己的死也只是由掌櫃和酒客的平常搭話中透露出來的。掌櫃隨口問,酒客信嘴答,一個漫不經心,一個毫不在意。對孔乙己遭受那麼大的冤屈和災難,在熟識的咸亨酒店裏竟然得不到人們應有的關切和同情;而對丁舉人的兇殘行徑,卻也沒有誰站出來表示一點憤慨和不平。這樣的冷漠麻木是比丁舉人這條橫行一方的惡狼所做的惡行更為觸目驚心的,這也展現了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人們之間的隔膜、冷酷到了地步。孔乙己是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因此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裏人們嘲笑的對象,這赤裸裸表現了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殘害,讓人終其一生都逃脱不出它的枷鎖。

現如今,21世紀已經來臨,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民主法治社會中了,可是小悦悦事件依舊發生,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消除自身的冷漠與自私,和諧的共處呢?

《孔乙己》讀後感400字篇7

今天放假,在家裏聽了袁源老師的《孔乙己》,稍有些體會。

首先不得不佩服袁源老師的課堂設計,這堂課袁老師只是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帶領學生閲讀全文,瞭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很了不起,設計很獨特。

如在文章開頭的時候,先讓學生介紹作者魯迅,在已經有所瞭解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答出來:魯迅原名,代表作,社會地位。接着袁老師就讓學生從書中找出一些句子來介紹孔乙己,讓學生對孔乙己有個瞭解,對文章的基礎內容有所瞭解。

接着袁老師就抓住主人公孔乙己來分析,讓學生用可來分析孔乙己這個人物。學生們看了課文,從可憐、可鄙、可悲等角度來分析,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又能很好的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些都值得我平時教學時借鑑,教學時不一定非得循規蹈矩,有時可以從一個突破口出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不過有一個地方,我不太贊同袁老師的意見。

袁老師在講到“孔乙己吃豆時的情景”,她説孔乙己分完豆之後對小朋友們説“多乎哉,不多也”,顯得他很酸很迂。我個人不同意這樣的説話,我覺得這恰恰是他樸實,缺乏社會經驗的特點。

孔乙己把豆子分給小孩子,這是他善良的表現。這一點與其他人相比,無論是長衣衫還是短衣幫,都不可能這樣去做的。而本身並不富裕的他,當然不會捨得把所有的豆子都分給孩子們,於是當到最後的時候,他便説“多乎哉,不多也”,不也是他幽默的表現嘛。

從這個對話,我覺得寫出了孔乙己願意把小孩子當成朋友,和他們訴説,可是在這樣一個世態炎涼的社會,是沒有人會理解孔乙己的,只能讓他成為可笑可有可無的多餘人。

總體而言,聽了袁老師的課,還是收穫多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