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精選優秀讀後感模板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9K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教育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可以解決我們心頭的疑難雜症,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什麼是最好的教育》精選優秀讀後感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精選優秀讀後感模板三篇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1

我讀的書是張平老師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感受頗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這句話來自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每每想起這句話,我就忍不住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喚醒?”

那麼所謂的喚醒是什麼呢?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寫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覺得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的教育卻是需要我們身體力行,於每一處都要認真觀察,隨時留心的。也只有這樣,我想才能像筆者所説“潤物細無聲”。

回到這本書,全書分為: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個部分,圍繞着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它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仔仔細細的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我想讀完這66個小主題,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説到這裏,作為一名教師,我想我們不陌生。因為我們都知道,觀點理念一直都很清晰,但實施卻不是一朝一夕。

孩子們的成長需要我們教師親身垂範;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寬容、尊重與理解;需要我們智慧激勵;需要我們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在日常教學中,真正把“無為”之道結合起來,加速學生“要我學”和“我要學”思想的進一步融合,喚醒他們,也喚醒自己!

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我覺得我們也要把這種“喚醒”滲透其中,做到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2

讀完了《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我感受頗深。在讀到“教育,喚起對美好事物的欲求”這一篇章,看完我深深的反思了,什麼是教育,我為什麼要從事教育的工作,怎麼樣才能做好教育這項偉大的事業?我感到,新世紀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光有熱情和愛心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孩子與昨天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外,還必須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會做孩子工作,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特別是獨生子女教育中的許多新問題值得認真研究。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以新鮮感。

習聞常見與保持新鮮是一對矛盾體。若要永久保持學生的興趣,單靠幾種方法是不夠用的。如在教單詞時,以教水果為例,先一樣一樣地讓學生看過放在桌子上,等全部水果都讓學生看過後,把它們罩住,然後讓學生一樣一樣地回憶出來;或者讓學生聽老師的指令,把聽到的東西畫在紙上,鍛鍊學生的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探究,設計出形式新穎的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二、教師應在課堂上保持一貫的激情。

在課堂上,首先而且最應該保持激情的應該是教師自己。有時候,一項原本無甚新意的活動就因為你的激情而帶動全班學生的興趣,一項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動,就因為老師的心情而影響學生。

三、正確處理好紀律問題。

課堂紀律問題處理得好與壞,非常直接地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率。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盧梭在其名著《愛弘兒》中寫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師,這是我們與時俱進、共創和諧的一代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3

很高興,這學期朋友送給了我這本書。拿到這本書,真想一口氣讀完。但因裏面值得研究的知識太多,不得不細嚼慢嚥。真是一本值得老師認真學習的好書。

因為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

該書序言中説,“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心靈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但在我們的班級制授課的教育體制下,又是很難針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我們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去解決這對矛盾。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親身垂範;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寬容、尊重與理解;需要我們智慧激勵;需要我們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俗話説,“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我認為,培養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較難於實現的,但我們卻要努力去培養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應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靈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民族、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不僅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教給學生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好的教育目標。

書中還説,獲得成功的第一祕訣是勤奮,然而現實中,一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能取得進步,並不是因為智力因素,其最終原因就是不勤奮,沒付出,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取得進步,但是這並非對所有的學生都起作用,對於部分學生,我們有這樣的主觀願望,而無實際效用,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願望。

成功源自腳踏實地,而我們的一些學生,就是缺乏這樣的精神,因此我們的説教,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教師,我們明知不可為卻更要努力去改變現狀,力求更大範圍地去影響學生的發展。

尊重別人,受人尊重。尊重是人際關係的起點,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知道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生共同進步。

培養學生感念師恩。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甚至是步入社會功成名就的人,除了感謝父母和朋友,對於那些教育過自己的老師,都應該有發自內心的感謝,但現實社會是紛繁蕪雜的,我們又能如何呢?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好衝突,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了這種修養與能力,我們努力營造的和諧社會也就不遠了。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這需要有良好的契機,機不可失,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力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學生獲得進步。

總之,我覺得,我們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長,因此無論是對於教育、教學工作,還是對於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發展來説,這本書對我們來説,是很值得認真研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