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7W

為了寫出一篇出色的體會,大家一定要整理好自身的真實想法,要想寫出一篇感染力較強的心得體會,最關鍵的就是對個人感悟的重點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反思教育》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8篇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1

年輕教師想在教學上快速成長,教學反思是有效且必須的環節。教學反思不僅只侷限於課後,同樣適用於課前和課上,只有三管齊下,方能提高分析設計、隨機應變、評價總結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以寫促思,以思促教。

新課程改革使化學發生了一次歷史性變化,改變了以往系統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必須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建構知識的參與者、研究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在這次變革性的洗牌中,年輕教師在新課程的適應性上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性。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 g、j、posner )提出的: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只能通過不斷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

一、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設計能力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和設計能力。俗話説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堂教學重在準備,要把足夠的時間花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設計教法、安排教學程序上。年輕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應狠下苦功,提高教學行為的意識性和自覺性,立足學習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1、 反思教學主體的基本情況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最終受體,脱離學生實際的教學都無法成功。年輕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規律進行反思,探索適合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什麼樣的活動設計易於學生學習,預測學生接受新知識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思考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這樣才能設計出被學生接受的教學設計,才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2、 反思教學平台的模塊處理

作為教學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設置了很多模塊,其中“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這兩個模塊最能體現新課程提倡的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的理念。鑑於學生能力訓練的不同要求,年輕教師在處理這些模塊時,有時方法可以較為靈活,不一定都是先觀察後思考或先活動後探究,同樣可以顛倒處理,只要有效地設置好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解決問題的疑惑,引起思維衝突,激起學習情感,產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筆者對蘇教版《化學2 察與思考:電解飽和cucl2溶液》做了這樣處理,先給學生這麼幾個問題:①標出電子流動的方向;②寫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離子;③標出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方向;④説出陰、陽極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質;⑤如何粗略驗證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種物質;⑥再如何加以精確驗證。帶着這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加以論證,最後讓學生自己填寫課本上的空格,感覺效果不錯。

3、 反思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

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教學的成功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年輕教師由於經驗不足,處在借鑑模仿的階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學設計上往往存在這些問題:形式單一、條框較多,細節處理、重難點突破不夠到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注重。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完善教學設計中的知識體系建構,主要還是從知識的系統性上下功夫。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備課前除了多方借鑑教案和課件外,還需進行大量針對性的練習,以練促教。只有通過解題訓練,才能掌握系統、全面的知識,掌握細節上的處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這樣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才會比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強化教學中的反思,提高調控應變能力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控性,能使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的內核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的反應是無動於衷,教師自以為講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輕教師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及突發事件,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注意師生間的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1、 反思課堂氣氛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是“活而不亂”。一方面,年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時,應嘗試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課堂表面看起來氣氛異常活躍,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視了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分析,是否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是否肯定是學生內化後參與的一種真實表現。

2、 反思學生反饋

學生是帶着自己的思考、靈感、認知習慣參與課堂活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爆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和錯誤。對於學生提出的疑問,年輕教師要善於聆聽並順着學生思維的方向、根源及時作出解答,鼓勵其積極思考;對於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出色的課堂答題,年輕教師要善於用口頭語言或肢體語言加以肯定與讚賞,激勵其學習熱情;對於學生回答或板演的錯誤,年輕教師應抓住機會積極利用,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評價、反思,為課堂教學服務。

3、 反思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孕育着豐富、曲折的認知探究過程,孕育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機,孕育着培養學生獨特體驗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發展學生為本”的今天,教師一路鋪墊化難為易的突破難點的教學方式值得推敲,學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難點,能力得到了昇華還是個未知之數,而且也違背了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理念。年輕教師不防試着嘗試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爭論中豐富提升認知。最後由教師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學生存在的疑問。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讓學生突破了難點,也使年輕教師掌握了大量不同學生思維習慣、認知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對教學大有裨益。在這個過程中,年輕教師只需順勢而發,不用考慮課堂的完整性節奏性等問題。

三、落實教學後的反思,提高評價總結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年輕教師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 反思成功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年輕教師應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新課導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採取了什麼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複雜性和不可預料性,加之年輕教師對其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應該只成為遺憾或感慨,年輕教師更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對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脱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3、 反思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教師思維的活躍性往往因此得到激發,產生一些瞬間靈感,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年輕教師應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記錄,為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五十幾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五個幾十個不同的疑問,五十幾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年輕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才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 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是年輕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過程。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2

本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在我班三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開展得較好。回顧忙碌、緊張的一學期,那點點滴滴,都記錄着我們大班這一個學期來,所有的歡笑,所有的快樂,以及所有為了執着而付出的努力。讓我們重拾那走過的每一程,細數所有的奼紫嫣紅。在本學期學習生活過程中,幼兒在各個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某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以下是我班這學期的教育心得:

一、本學期取得的成績:

(一)教育教學方面:

我們根據《大鋼》精神及大班幼兒發展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如:《花兒朵朵》,《廢舊物品大比拼》《美麗的葉子》。通過多次的談話活動,提高了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了幼兒的創造能力,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非常有意義。我班主題牆面上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在教育教學方面主題活動是主線,我們還積極開展了區角的活動。在數學區加強幼兒數的分解、組成的練習。各種棋類的學習,排序、推理、觀察的訓練。語言區中引導幼兒識字教學和鞏固拼音教學,利用飯前活動培養幼兒朗誦唐詩的習慣。到現在我班有98%的幼兒都可以到前面來單獨表演。

幼兒的户外活動是幼兒強身健體的重要環節。我班在確保幼兒户外活動時間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競爭遊戲,貼人、佔四角、切西瓜、等集體遊戲。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在自由活動時組織這部分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力爭使每個孩子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保育方面

作為班長的我特別重視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我認為一個班幹得好並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三個人共同勞動的結果。特別是在生活護理方面要做到保教結合。就要經常溝通,不光是在班務會上的溝通,在平時交接班時就要及時和保育老師或是另一位老師進行溝通。我班保育老師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一項清潔消毒工作,對孩子的關心,體弱兒的照顧都是一絲不苟的,我們兩位老師也是大力幫助她做好保育工作,就是因為我們有高度地責任心。我們班的家長才很滿意。

(三)家長工作

開學初,我們以滿腔地熱情接待家長,認真對待每一位幼兒的家長,從家長方面瞭解幼兒的一些側面。主要是更全面的瞭解家長急於解決的問題,也就是面臨非常頭疼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提高我園的知名度。在幼兒正式入園以後,我們非常關注宋程宇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情緒變化,通過早晚家長接幼兒的時候交流幼兒在園、在家的情況。通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觀察。瞭解他的情況“對症下藥”有一天宋程宇的爺爺笑着跟我説:“現在他特別愛上幼兒園,我這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沒想到,他現在有這麼大變化”。家長的滿意就是對我們的工作的認可。

俗話説:“眾口難調。”我想用在家長工作中再恰當不過了。有時是家長提出要求我們去照顧,有時是我們主動找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情況,請家長協作教育。根據我班家長的特點,我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給家長打電話,以誠相待,所以幼兒園舉行的兩次“家長滿意度測評”活動,我們的工作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滿意率都達到95%以上,這對我們來説是莫大的鼓勵!

(四)環境創設

在幼兒園教育中,環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新學期初我班教師根據主題活動內容來創設了與主題活動相適應的環境,設立了“語言角,美工角,益知角,表演角,結構角。”為了使幼兒能力的多方面的發展,我班老師不斷的在活動區內豐富活動材料。特別是美工角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材料。

(五)班級管理

我比較提倡民主,團結的合作氛圍,這學期偶爾會碰到班上老師的意見不統一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小矛盾,我應該起調和劑的作用,多與大家交流,説清誤會,爭取沒有矛盾發生。但是班上的物品,大家都很愛惜,共同保管,總的來説,兩位老師都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也能按時完成園裏叫給任務,我非常感謝他們的配合,使我順利完成班級管理工作。

二、學期中存在的不足與措施:

我班的區域活動存在的不足:

1、幼兒活動時間不能很好的保證。

2、區域活動的材料豐富得還不是很好,在數量上還有一些缺少。

3、教師投入到區域活動的時間、精力還不夠,對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的指導也不夠深入。

措施:

在下半學期中制定出具體的區域活動時間,並嚴格遵守。根據月目標製作區域活動的材料,製作時注意材料的數量。在幼兒玩的時候,要加強具體的指導。例如:對訓練觀察力的活動材料加以説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探索材料的玩法。

我班家長工作存在的不足:

1、我們自認為對家長工作做得盡心盡力了,但是還存在着家長有一些建議,這説明我們的工作做得還不細緻,還存在不足:

2、作業佈置的問題,有的家長要求回家還要做家庭作業。

措施:

針對幼兒的吃飯問題,我們可以做好有針對性的分析工作,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還可以利用電話、網上、早晚談話對個別幼兒的問題和家長進行溝通。針對佈置作業的問題,我想尋找一些有關幼兒園佈置作業弊大於利的實例介紹給個別家長看,讓他們真正瞭解幼兒園的教育與國小教育的區別。

我相信只要我們懷着一顆執着的童心,繼續努力把我們的班集體完善起來,時刻把孩子放到首位,下學期我們的各項工作肯定會更上一層樓,也祝願明天會更好!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3

一、收穫之處: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以前説過:“學生眼裏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於思考、熱愛知識的人”“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為此,自畢業以來我不斷進修學習,先後取得了專科和本科學歷,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強專業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潛力不斷提高。

2、對學生能傾注全心的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傾注愛心,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對學生用寬容的眼光看待,對學生盡心盡責,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因此學生也喜歡學習數學。

3、落實課堂常規,關心學困生的成長

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平時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優輔差。在每學期初,就確定了班級裏需要課後輔導的學困生,充分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輔導,使這些學生的生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又注重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嚴格規範學生的作業格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4、更新教育觀念,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喜歡民主、平等型的課堂,期盼得到老師的讚揚和鼓勵。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湧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總是堅持多渠道查閲跟學習資料相關的資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備課、上課。課堂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較喜歡上語文課。

5、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務必要一種開放的心態全面理解、把握課程,以科學、民主的精神組織實施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調整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繼續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真正的勝任肩負的使命。平時裏,我經常翻閲有關教育理論專著和報刊,上網瞭解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斷提升。

二、反思與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務必始終關注着學生的發展。在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時時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樂意學,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困難。

(2)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素質的主要場所,但它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惟一途徑。教育教學應當滲透在學生參與的各類活動中,滲透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之中。

(3)要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探索未知比掌握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比學會一門技能更為重要。因為這天的學生將要迎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挑戰。

(4)敢説一個“不”字

實施創新教育,要敢於對目前阻礙學生創新潛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説一個“不”字。也就是説,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並進行不斷的創新。如教材裏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能夠對教材中的有關資料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説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備課,力爭舊教材體現新理念

如何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我需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一種個性化、創造性的勞動。備課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要備如何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如何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要備如何引發學生個性的綻放。備課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收集資料,不斷創新。教師要有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潛力。教學反思要詳細具體,在學習中,廣泛吸取教改的新鮮空氣,力爭解決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3、創設學生喜歡的民主、平等型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湧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有超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很多時候我就這樣去做的,在學生方面,的確做到了注重學生的個性,但結果呢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資料,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係,值得進一步研究。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雖然在學生身上化了許多心思,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有個別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徹底養成。有部分同學做題時審題還不夠仔細、嚴密,審題潛力還須培養。有個別同學仍字跡潦草,儘管我反覆教育他們,甚至讓他們重寫,作業的字跡沒多大好轉,只有老師坐在他們面旁邊,他寫一個我説一下,他們才會寫得稍端正些。有些學生的作業還不能按時完成,時而會不做或少做作業。我想也許他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才會不完成作業,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作業能樂此不疲,這是我需要探究解決的問題。

5、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潛力。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來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報刊雜誌,多與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6、加強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反思應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反思的主要資料為: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貼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到達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工作。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4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車,順着已有的軌道行駛;它會自發地引導我們的感覺、觀念和行動。衝出自我禁錮,嘗試改變“從來就有”的常規和説辭,哪怕是一點點……魏書生的《反思教育習慣》一書,用大量的案例來説明一個個教育的細微的操作中所應該藴含的理念,啟示我們教師一同進行反思。最使人有興趣的是,説的這些事讓人感覺那麼熟悉,似乎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或身邊發生過、發生着。

常常,有一些習慣,我們不以為然。然而作為教師,這些習慣往往超出了個人的意義,會在不經意間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種種影響或傷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們做着、做過,卻沒有仔細去想“該不該”和“怎麼樣”。然而對於教育者,這些事情因為聯繫着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與拷問。

轉變教育觀念只需要一顆真誠的、敏感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情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只需要我們對那些熟視無睹的事情用心去發現,只需要我們不斷咀嚼、反覆琢磨……對於任何教師來説,最偉大的成就不是培養高才生,而是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習慣。因為決定人生成敗或幸福與痛苦的往往不是學問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為習慣恰恰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反思教育習慣之所以重要,在於教師的教育習慣直接影響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好的教育習慣決定了教師必然走向成功,壞的教育習慣決定了教師必然走向失敗。因此,我們必須反思教育習慣,只有反思才能覺醒,只有覺醒才有行動。

尊重教育要教會學生“尊重”的價值,當然也要教會他們思考、表達這一基礎價值的行為習慣。在學校裏、在家庭中、在社會上,太需要“尊重”了。比如老師對學生經常表現出“居高臨下”。有的老師的“口頭禪”就是“你給我如何如何……”,像“你給我坐好了”、“你給我每個字抄三遍”、“你給我回家把作業寫好了”等等。都是上級對下級的命令,毫無平等可言。沒有平等,當然會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校園裏、家庭中,挫傷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經常發生。

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應該是互動而非“一邊倒”的,是“教學相長”的。尊重學生的人格,改變教師過去的習慣做法。一旦理念發生變化,過去所習慣的許多做法就會動搖。我們應該老師從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到管理學生的細枝末節都發生了變化。比如,請遲到的學生輕輕走進教室;改喊報告為敲門;比如老師找學生談話,請學生坐下來説,而不再像過去那樣老師坐着學生站着;比如過去一些老師不喜歡學生“插嘴”,現在則給學生“插嘴”的機會,從中看到了學生“插嘴”中有智慧的火花等等

改變一些教育中的習慣,便為架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創造了條件。無論是在校園裏還是家庭中還是社會上,這都會涵養出一種健康向上的人格。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5

我閲讀了《反思教育習慣》一書,瞭解了一些關於素質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別人成功的經驗,更感到作為一名教育者,原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習慣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改變一些教育中的習慣,可以為架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創造條件。無論是在校園裏,或是家庭中,亦或是社會上,這都會涵養出一種健康向上的人格。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使我很有感觸:“要使學生不犯錯誤,那只是我們的美好願望;儘管我們對錯誤圍追堵截,問題仍然層出不窮。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把孩子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人,糾正錯誤的本身就是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天真的稚氣的孩子,學習不認真,瘋打鬧,遲到,不聽話、屢犯錯誤等那是常有的事,以往,每當我在課堂上講得盡興,而有的學生卻在低着頭做小動作時;每當我正在組織大家一起活動,而有的學生卻在一邊搗亂時。我都會非常生氣,停止講課或活動,嚴厲地訓斥一頓,既耽誤了講課,又破壞了班級的氣氛,更別提教學效果了。

而看完了這本書,我才深深領悟:在面對學生的錯誤與不足時,老師更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寬容”。教師的寬容是對學生的不足、缺點甚至錯誤的包容、理解和原諒,是對學生髮展緩慢的一種等待、期待。教師的寬容是學生自信心的保護傘,是學生髮展的一種動力。教師的寬容為學生的成長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間。

總之,教育習慣需要反思,讓我們在刻意要求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同時,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習慣,讓我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完善自我。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6

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關於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收穫頗豐,為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下面來説説我的感受。我的一個很深的感受就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寬容的理念。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寬容。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幾乎每一個學校都舉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將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納入政府優先考慮的議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作為參與者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對話。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其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並獲取積極的體驗,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主體性的展現需要自由,寬容則是自由的保障,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可言。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們主動和積極營造寬容氛圍的表現。

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更有效的教育,並培養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通訊技術使得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優勢,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對教師個體能力有限性的寬容。

二、課程結構的選擇性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寬容

課程結構具有選擇性,課程設置出現了多樣性,教學組織制度具有靈活性,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形成一種寬容的文化創造了條件。從短期看,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為學生學業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從長遠看,這能使學生在邁向社會前,儘早地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承認了學生的差異,並寬容於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體現了學科間的寬容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克服了學科門類過多、相互獨立的傾向。因此課程中所體現的這種融合,能使學生間接地從綜合學科中學到寬容,也能在經歷綜合的學科教育後,以全面的觀點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寬容、共同努力。基礎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後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

1,解放孩子的頭腦;

2,解放孩子的雙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間;

5,解放孩子的時間。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甚至超前於社會的發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發展中創新,中創新中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不斷推進我們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7

時間過的真快,回想起來我來着裏也兩年了,起初的我懷着對幼兒教育的熱愛,懷着對孩子的熱情,更懷着對美好的憧憬,走上了幼兒教師着個崗位,我曾對自己説:“每天都用微笑去面對孩子,讓孩子成為我的好朋友,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好老師”就在那天我走上了這所幼兒園

可惜自從學了《弟子規》回來,我慈愛真真正正的發現我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從那天起我才深深的體回到,什麼是真愛、什麼是真誠、什是用心、什麼是最甜的微笑、什麼才是感恩和我之前的簡直是微不足道,哪談得上,每天用微笑去面對孩子,讓孩子成為我的好朋友…呢?

我再回想老師們為我們辛勤的付出的,他們所付出的都來自內心的愛所帶給我們來到這裏像家的温暖而這些親情都無須回報的,都是出自內心的愛所帶來的美好,他們的所作所付出都是我親眼目睹親身體會到的,他們都是很平凡的,平凡得像一棵草,像一點雨,像草一樣,遠方侵古道,像細雨一樣潤物細無聲,想到這裏我的心在流淚,心在滴血,很慚愧的在想,請問這些我做到的了嗎?答案是沒有,我有以身作則的了嗎?我有讓孩子們感到來到幼兒園像家的感覺了嗎?同樣答案是沒有很慚愧。。。。。

想到此時此刻我在反思,我們也很平凡啊!也很像一棵草,像一滴雨

像草一樣,遠方侵古道,像雨一樣潤物細物細聲啊!為什麼我們不像老師們一樣,什麼都以身作則呢??為什麼我們身為人師不做好榜樣呢?想到這裏我很後悔,很傷心,很內疚,因為我我還沒做到所以很內疚,可是這些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啊!為什麼我們不去做呢?不去行動呢? 我們是孩子的鏡子,我們身為一位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只要常記你是一位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就算你的心不是這樣想的,你要我要演出來給孩子們看,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是孩子的鏡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做去演,。。。。

人真的很純樸,只要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真誠的心,相信一定會做好每件事,身邊的事只要我們做好了榜樣,做到以身作則了,我想這個世界會有更多的真愛,所以在今後的日子我會慢慢地把我的壞習慣改掉,做到盡心盡力,把我學到的都灌輸給孩子們一代傳一代。。。

蔡老師所説:“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真誠的心,你的人生回國的很幸福美滿,所以身為人師的我們也要行動起來用一顆感恩的心﹑真誠的心﹑去感化身邊的孩子,身邊的人吧”….!

《反思教育》心得體會篇8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靠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靠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必須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我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應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構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一樣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我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我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必須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我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