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早教課心得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9W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心得,因為我們的經歷各不相同,通過經歷各種情境,我們開始感受到心得體會的重要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早教課心得6篇,感謝您的參閲。

早教課心得6篇

早教課心得篇1

為了進一步實現“名師引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優共進”的目標,我有幸參加了由旬邑縣逸夫國小百思特名師工作室組織的“五室聯動助力課堂”暨城關片區同優共進教學教研活動,深受啟發,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四、使教學向理論聯繫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繫緊密的學科,針對近年來題中出現大量聯繫實際的試題,如張老師設計的習題“將盛得很滿的一碗湯飯要送到顧客手中,不能使湯溢出來,怎麼才能做到?”緊密的聯繫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聯繫實際日益成為考試題內容改革的一個明顯發展方向,教師,已開始加強知識實際應用的教學,使教學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早教課心得篇2

4月20日有幸參加了在勝利國小舉行的省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這次教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參賽的老師展示了精彩的課堂,每位老師都台風穩健、表現從容,與學生的互動成為一堂課的主旋律。走在教育前沿的觀念通過具體的課例展示在了老師們面前。各區縣的課也各具特色,通過交流使各種新的課型變得更加完善。一堂堂課下來,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這次觀摩活動,讓我領略了各區縣教師的風采,也讓我收穫了許多。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學語言獨具魅力

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師扣人心絃的語言,不但能烘托課堂的氣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陳彥凌老師在教學《老藤椅》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用深情的語言歌頌母親對老藤椅的珍愛,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通過深挖藤椅的老,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喚醒了學生沉睡的記憶。陳老師充滿激情、極富感染力的引讀語言順利地將學生帶入文中的意境,學生的情感自然流淌,讀得繪聲繪色,令人感動。我不禁感慨: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

二、課堂氣氛讓人耳目一新

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教,而輕視學生的學,這樣的課堂死氣沉沉。而這幾位教師的課,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三、讓學生充分的讀悟

聽了這幾節課,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講的再多,也是教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經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形成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思想和個性。教師在這些方面作了許多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陳彥凌老師在執教《老藤椅》時,充分運用課件激發學生朗讀熱情,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老師用充滿豪情的語言,引領學生去感受後生的活力與能量,並當堂讓學生將描寫後生的一段話銘刻在心中。課上的朗讀指導實實在在,範讀、創設情景讀、評讀,樸實的舉措讓人深切感受到朗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新定位並有效運用。

四、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很高

教師教學基本功紮實,她們的板書、語言、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銜接都很順暢。她們深入研讀教材,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次的學習,讓我深深感悟到新課標下語文課堂的樸實、紮實、求實;感受到這幾位老師對語文的熱情、激情;感受到了他們對教學目標的準確制定,對教學方法的慎重選擇,對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對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對學生髮展的全面關注。為我今後的閲讀教學指明瞭方向。

早教課心得篇3

説起語文,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沒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而語文作為人文性與工具性,它是指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要講求實用性。所以我市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提出來的“關注語用,言意兼得”的研討主題,我聽後內心是澎湃的,非常贊同,這一舉措對學生今後的發展受益匪淺。那麼該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實踐操作呢?

教研室推薦的讀物《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從理論的高度,從實踐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怎樣才是“教語文”,也為我們的教學實踐指明瞭一條可行的路。這本書指出言意兼得,就是語言文字和課文思想內容都要讓學生有所收穫,這才是理想的語文課。通過研討,我們發現課堂的“言”、“意”兼得應從詞語品味中、段落結構間、詞語推敲時、思維記憶裏去追尋。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引領學生在閲讀中自覺地關注言語本身,在語言的比較揣摩中感悟語言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領悟“意象、意境、意藴”的同時,關注語言表達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從而領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生活中平淡卻深厚的愛的情感。

二、學習抓住細節描寫進行閲讀的方法。

三、體會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學習抓住細節描寫進行閲讀的方法。

評:這樣的教學目標,體現出語文課的特點,準確地反映出語文本體性任務與人文教化任務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認識細節,描寫品味真愛

在教學第九小節時,認識描寫細節好處。出示兩段文字對比朗讀體會有什麼不同,你感覺哪一段的表達效果好?為什麼?

1.媽媽睡在病牀上,嘴角掛着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牀前的椅子上一直手機握着,媽媽的手都扶在牀沿邊睡着了。

2.媽媽睡在病牀上,爸爸坐在牀前的.椅子上都負載牀沿邊睡着了。

讀這段文字,體會課文表達的爸爸媽媽之間的真情體會。課文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把父母之間的這種申請具體細膩的表達出來的?

這兩段話寫的是同一個情景,但是表達效果卻有很大的區別,第一段話加上媽媽恬靜的微笑,這個細微的神態和爸爸緊握着媽媽的手這個細微的動作,咱們將這個平平淡淡的情景寫得不平凡,從而能活靈活現的描寫出爸爸媽媽之間深厚的情感,讓人對這個畫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描寫我們稱之為細節描寫。

出示:細節描寫的對象是比較細小的,描寫手法是比較細膩的,但對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情感點燃環境氣氛發展故事情節,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面圍繞着核心概念細節描寫的認識,精心設計了四步指導過程,先是通過兩段文字的比較認識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但是通過交流學生的認識體會,然後通過朗讀回到具體的語境中,深入體會細節描寫的表達作用,最後再進行總結,是細節描寫的定義及加深學生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沒有簡單的要求學生畫出哪些是細節描寫,而是將細節描寫的認識與表達效果的體會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較好地體現了言語兼得的關係。

(二)、接下來請學生找出文中還有哪些細節描寫讓人感受到愛如茉莉?

請圈出課文中其他的細節描寫,做好批註説明其表達效果。

經過前兩步的指導,學生對什麼是細節描寫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特別有閲讀方法及教學目標,不應該只停留在認識,而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認識到會運用,必須有一個實踐操作的步驟。

(三)、學了這篇課文,你對閲讀方法有什麼新的認識體會?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關注細節,並嘗試在作文中運用細節描寫這堂課,由於教學目標和重點非常明確,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圍繞閲讀方法的教學設計的,因此師生的總結就很自然的圍繞着課文中學到抓住細節描寫進行閲讀的方法展開。

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閲讀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神態…..去找描寫特別感人的細節,並寫寫批註。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研讀文本、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教師的點撥引領,讀中感悟,讓學生逐步感受語言文字的分量,知道細節對於一篇文章的重要意義,真正感受到“愛如茉莉”。

當我們從文本解讀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方法學習式的教學模式,也會感到知識的儲備和掌握情況。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為了能夠真正落實好“關注語用,言意兼得”,我會潛心研究這套理論體系,紮實推進自己的語文課堂中,並帶動我校更多的語文教師做好這方面的研究。

早教課心得篇4

國小生,一般是六至十二歲,屬童年期,正處於心理髮展變化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心理變化和大腦思維最活躍。根據兒童時期的特點,我認為國小英語教師應該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一、重視持續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持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也是國小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一般來説,國小生剛從學齡前的遊戲活動進入系統的學習階段,他們對學習的動機比較模糊,學習英語的主要動力就是興趣,而興趣又是國小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性因素。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就要把握好國小生的初步興趣,這種初步興趣就是學生在開始學習英語時有一種很強的好奇心,而這種初步興趣是極不穩定的。作為教師要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持續下去,並昇華為熱情和愛好,就要在教學活動中下功夫,要懂得童年期的心理特徵,要懂得國小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主要不是來源於英語語言本身,更多的則是來自於英語教學活動的形式。如果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形式不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那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初步興趣就會喪失殆盡,更談不上對英語的熱情和愛好了。

二、在教學活動中,要有和諧的語言教學氛圍

我認為,教師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學而且更要注意與學生做知心朋友,要使學生覺得你親切可敬。在教學中,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而英語教學主要是以語言實踐活動為主。教師是語言活動的主要方面,起主導作用,也是關鍵作用。教師的思想、教學態度、性格、志趣和情感等對學生的影響都很大。在課堂上,教師的態度和藹,平易近人,語言裏要流露出安慰和鼓勵,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任何訓斥、譏笑和諷刺都不利於雙邊活動的開展,還將削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積極地關心、幫助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對有困難的學生更要耐心幫助,同時鼓勵他們要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其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三、要重視學生基本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培養技能方面,教師應該注意到,國小生抽象思維的能力還很弱,也就是説,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灌輸大量的語言知識,要充分利用圖片、掛圖、實物、幻燈、錄音、錄像等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遊戲、英語競賽、表演、英語歌曲、兒歌等活動,做到寓教於樂,使學生置身於情景之中,才能使學生的聽力、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及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要重視英語的基礎訓練,從而使學生獲得一些運用英語的基本技能。

在培養習慣方面,教師在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的同時,要多為學生創造一些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多聽、多説、敢於大膽開口,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生面前是一名教師另外,書寫也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之一,從國小起教師就應當狠抓學生的書寫教學,並常抓不懈。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要起到示範和身教的作用,教師自己的書寫首先要做到工整和規範,這樣才能做到言傳身教。

早教課心得篇5

這學期學校組織老師閲讀 蔡林森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關於“先學後教”的操作方法,每門學科都組織了老師閲讀, 使得“先學後教”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對每位老師來説都是受益匪淺的。下面我就來談一談自己的個人體會。

蔡林森能寫出這本書, 並得到廣大師生的學習,在全國推廣, 説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還是有可用之處的。這本書應該是蔡林森的經驗之作, 是他多年基層教學管理工作的經驗之談,顯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抱負之心。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掌握教材。

蔡林森説:“每個教學工作者都要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樣的教學理念。 這樣才能教好學生, 要把自己的愛心投注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這樣才是對學生的負責, 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第一:要突出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在課堂中,學生自學,是一堂課中的大環節,而自學的成功是上好這堂課的基礎。要加強學生自學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自學就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學生自學前,教師要抓住知識的重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學生思考時,老師不要打擾學生。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巡視,留心觀察,廣泛答疑,有重點地輔導差生。

學生通過這樣的自學,發現問題,帶疑聽講,有效地克服了學生自學中的盲目性。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中,學生自學結束後,就進入了“教”這個環節,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而此環節的時間也只有10分鐘左右,這就決定了教的內容要少而精。教師只須教教材內容的20%,即重點、難點;只教學生不會的教的過程,是學生自學環節的延續和深化,是學生在進入最後一個環節——“當堂作業”中不出錯或少出錯的保證。在“教”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充分發揮。

三、運用“先學後教,當堂練習”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運用“先學後教”這種教學模式有利於轉化落後生,培養優等生,縮短差距。由於教師不講,學生自學,教師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後進生,針對個別情況個別輔導。而優等生本身知識就學得牢固,理解得深刻,

2、 “先學後教”這種教學模式它符合“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能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並且很好的把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比如:1、1班的王麗同學,性格內向膽小,數學基礎很差,課堂上她很難跟上學習的.步伐,課後,不敢問老師。可在組內同學的幫助下她基本上能完成作業,跟上每天的學習步伐。學習上的信心也有了,

課堂上還能看見她舉手發言。每當看見組內的同學互相探討研究問題,互相幫助快樂學習時。我都會想到蔡林森説的那句話:“如果教師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創造,那學生就猶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種的農民一樣,獲得了真正的解放,潛能就釋放出來了。當鞋合腳的時候,腳被忘記了。當教育適合學生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生命的偉大創造。” 3、運用“先學後教”這種教學模式有利於減輕教師與學生的負擔,使師生得到了共同解脱。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學,教師由原來的講授者變成了組織者,不但解放了學生,而且解放了老師,解決了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苦,老師滿堂灌、學生不想學的問題。並且課堂上由於有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也能當堂完成作業,課下不需要進行大量的題海戰術,就能夠舉一反三,運用自如,這樣學生學得輕鬆,教師也教得輕鬆,有效減輕了師生的負擔.

第四、做好預習工作。

預習是自學的一種形式,是學生走進文本的起始階段,搞好預習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預習的過程,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並運用適當的方法學習的過程,是探究並體會的過程,是形成見解和成果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過程。

教師為了上好課,總會在課前作一番精心的設計,以此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但是一堂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而教材的知識量也很大,僅靠四十分鐘完成要求的內容,時間會顯得非常緊迫,而且效果也未必會理想。

伴隨着新一輪課改及素質教育的落實,在課時減少而教學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課堂效率更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課堂上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消化吸收,課後作業卻成了老師最大的麻煩。因此,激發和鼓勵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活動,掌握有效預習策略,養成預習習慣,便成了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

課前預習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檢驗效果方面仍有待提高,這將成為我新學期的努力方向。

先學後教是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獨創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後學、課後作業”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而是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必須符合“四明確”要求: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確,才能為學生指明自學的目標和方向,學生也才能高效率地進行自學。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不是萬能的,總是在某種場合適用,某種場合不適用。但其精神實質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傳統教學中老師的越俎代庖,這些都是應該大力提倡的。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能使課堂精彩紛呈,能使校園生機盎然。做教師的我們應該徹底的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真正的融入到生本教學中去。去感動學生的精彩,去收穫成功的喜悦。這條路對我來説還很長很長,但我會盡己所能。相信“守望着春天必能看見春暖花開。能點燃學困生的激情。在我所任教的每個階段,都存在這樣一類學生:他們為數不多,跟不上班集體的整體要求,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對周圍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態度,產生“你好是你的,我不好不關你的事”的消極心理。教師若冷落或無意傷害,他們就會很敏感的在心理上與周圍的人之間形成一堵無形的“牆”。其實他們真正的心聲是:想學習好,但感覺很難。在我多年的教學中,也在關注這一羣體,想幫他們,讓他們像別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學習、思考的樂趣,採取過各種方法,但收效都不盡人意。這一年來,學習了許多生本的理論,親歷了生本課堂,也在同行中感受到了生本教學帶來的成果。才真正的領悟了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下沒有差生,只有有差異的學生”這一觀念。

早教課心得篇6

很多教育家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學生的在校時間80%在課堂裏。本學期4月底我參加了先學後教的高效課堂的課堂模式,聽了一些這樣的課。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

一、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老師從一線徹底退到二線)“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的環節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學”,就是我們上課時先把自學指導,它包括學習內容,有時還有重點、難點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自己帶着思考去看書,去學習,去活動,並且圍繞本節課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開手讓學生自學,不要怕他們學不會,也不要怕他們出問題。對照目標也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聯想,這也是新的課標新的理念要求我們做到的。第二步是“後教”,也就是老師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按照自學指導看例題,找規律,以達到理解應用。第三步,當堂訓練,就是當堂完成練習,完成作業,我認為這正是洋思經驗的精華。通過先學後教掌握知識必須要通過訓練去強化,通過運用去鞏固和提高,這樣才能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形成學生的能力。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放在首位,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和探索、幫助學生在克服困難上下功夫,這種教學要求有效地制約了習慣於“滿堂灌”的老師,這對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有些屬於教師該講的內容必須講清楚,講準確,當然老師更應該結合檢測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出一些針對性的訓練題,有重點對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讓學生迅速將缺補上。

二、老師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在“先學”階段,教師要注意三點:

1.要求教師備課時要認真細緻,不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以及怎麼樣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實現因材施教。明確提出“先學”要求,使學生帶着任務、帶着問題去學習、讀書;

2.適時指導學生,使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會學,在自學過程中,逐步積累學習方法,這一點在起步時尤為重要。

3.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先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調查的過程,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並迅速把問題分清主次,概括歸類,為“後教”作好準備。

三.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1、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每節課剛一上課,老師就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用語言的形式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3-5個問題讓同學們看書後解決。問題用課件顯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學案上,接着同學用6-15分鐘的時間看課本。在些過程中,數學或者是理化老師可能還要在黑板上出幾個準備板演的練習。看完書,或者讓先讓同學進行板演,或者先解決提出的問題。

2、 高效率發揮提問的應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上課提問是學生集中注意力和學好知識的必用方法了。在提問過程中,一個相同的問題可能要同時問四五個同學,有時一個問題通過幾個同學象成語接龍一樣共同完成。這些對學生們認真讀課本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提問時,提問的對象要因題而異,對於學習差些的同學,我們可以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原來不愛學的同學通過自學,能完成這些任務,老師就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和表揚。對於複雜的、容易出錯的問題,可以叫成績較好的同學回答,回答完畢後,再讓其他同學再評判正確與否。

綜合自己學習,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做好學生的“引導者”,讓自己的課堂因生成而精彩。

先學後教的心得體會篇二:“先學後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一、課堂模式大概分為4個模塊8個小環節:

1、輔助環節(約1分鐘,包括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指導)

2、先學(約15分鐘,包括讀書看書,檢測練習或提問)

3、後教(約10分鐘,學生相互更正或並教兵、師生討論)

4、鞏固練習(約20分鐘,即完成作業)

二、下面是我這次東河片教研活動中的幾點感悟:

自從課改以來,一直在摸索着做,通過這次東河片教研活動,在試課中我有很多的感受,總在琢磨要用什麼樣的形式,採取什麼樣方式,讓學生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平時遇到學生做錯了,就着急,忍不住輔導,總是擔心學生學不會,就反覆的講解,重複一遍有一遍,總認為講了才是對學生負責,可實踐證明,知識不是講會的而是練會的`,這次東河片活動通過幾次的磨課讓我明白了。同時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確實做的還很不夠有時講的多,練得少,學生自主學習不敢大膽放手,學習川石中學的課改的教學模式,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盡可能地運用這種模式,從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去鍛鍊更多的能力。

在:“先學“環節中要學生明確任務,並在一定的時控下進行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檢測題。“後教”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首先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學生能做的教師堅決不講。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只做補充,更正講解,總結歸納,拓展延伸講解。“後教”環節是在學生通過先學環節中檢測中暴露的問題進行,只有首先讓大面積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將學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學面前,才能真正實現“兵 教兵”。“鞏固練習”環節要精心設計,並且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要格局課堂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對知識的落實,突出對知識的落實。我們都知道,學生的成績取決於課堂,因此課堂的質量關係着學生的學習成績質量。

“先學後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的課堂起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按照自學指導要求自學,老師不過是課堂的影子,而且是自我剋制的影子。真正的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三、通過這將進3個月的實踐我有一個疑問: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是不是一定要以這樣的座位形式?不是這樣的座位形式就不能完成這樣模式的教學嗎?

Tags: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