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6W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更加敏感地捕捉故事中的情感變化和人物成長,在情節的交織中,我們找到了自己與故事的共鳴點,產生了深刻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我的大學拾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6篇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候,便離開自己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是作者高爾基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店工作……後來,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裏。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裏,作者經歷了許許多多:經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意義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裏。這個家裏便有了三個孩子,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麪包心裏也覺得如巖石般沉重,後來,高爾基決定找個工作,讓這位媽媽減輕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説,故事情節簡單,明顯。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無論什麼情況,多麼艱難,也要想辦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着想。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篇2

在暑假我讀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這本書是高爾基先生的自傳體三部曲,後來合併在一起,分成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因為父親去世,和母親一同去到姥爺家生活,在那裏他受過姥爺的兇狠地打罵,看過兩位舅舅為了家產而爭吵和吵鬧,但也得到了姥姥的疼愛。在這樣的的.童年。

第二個部分講述了後來因為母親的去世、姥爺也破了產,阿廖沙來到社會,在鞋店當過學徒,在繪圖師當過雜工,當船上的差役時在廚師斯穆雷的幫助下讀書。

第三個部分講述了阿廖沙為了上大學背井離鄉去了喀山,結果希望破滅,只好到處做雜工。住“大雜院”、做苦工,後來阿廖沙在麪包房結識了一位革命者,不久阿廖沙也成為了一位革命新人。通過和社會上不同的人交往,阿廖沙進入了一所“社會”大學,並且在其中慢慢長大。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學會了凡事都要學會堅持。

我喜歡慈祥的姥姥,討厭為了家產總是打鬧的兩位舅舅也討厭捉弄阿廖沙的薩沙。我佩服阿廖沙頑強學習的精神,他在工作的空閒處還在讀書。我還很佩服他的勇氣,在十一、二歲就已經在外打工了,真厲害!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革命者,要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練,才能堅強,什麼都不懼怕!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篇3

在暑假期間,媽媽在網上給我買了好多書,當快遞送到,我打開包裝紙,第一眼就看見了《我的大學》。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這會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為什麼要叫我的大學呢?帶着疑問,我很期待地翻開書。

本書的是馬克西姆·高爾基。他是前蘇聯的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1868年出生於俄羅斯,1936年在莫斯科去世。代表作有《母親》《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童年》《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

本書的主人公是阿遼什卡。經過阿遼什卡的不懈努力,他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可是他的“大學”卻與今天這個和平社會的大學截然不同。

阿遼什卡遭受了許多生活上的磨難,他沒有在課堂裏學知識,而是在“社會大學”中成長起來的。他在貧民窟和社會最底層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要在麪包房和碼頭打工。生活上的重壓讓16歲的阿遼什卡沒有喘息的餘地。但是它通過與社會上那些思想進步、人格高尚的人接觸而學習跟好的東西,從不捨棄讀書的機會,一點一點地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身心。我認為我們要向他學習,珍惜學習的機會,認真學習。

阿遼什卡對周圍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着理智清晰的判斷。我們也要像阿遼什卡一樣,要看清身邊人的本性,也要謹慎交朋友,與志同道合的人為伍。阿遼什卡熱愛讀書、思想獨立,我也要在課餘時間多讀書,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正如高爾基所説:“青年是一種正在不斷成長,不斷上升的力量,他們的使命,是根據歷史的邏輯來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篇4

20xx年1月14號看完了趙美萍的《我的大學我的苦難》。看的過程中,掉了好幾次淚,為作者坎坷的命運。邊讀我邊在腦海裏勾勒着一個小女孩苦苦掙扎着的畫面——6歲喪父的她是如何眼睜睜地看着從此與至愛的父親陰陽相隔,迫於生計被賣作童養媳的她是如何在別人家裏挨餓受凍飽受欺凌,13歲的她是如何扛起笨重的鐵錘砸碎一塊塊巨石,她又是如何面對縫紉師傅的嘲笑和打擊,後來奔波到上海的她又是如何的幹起洗碗端盤子的活計,而後來的後來,她又是如何在那家縫紉工廠裏出人頭地,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她是如何默默地經營着自己的夢想,看書、爬格子、發文章,是怎樣的一種信念支撐着她苦心經營着。

從江蘇到安徽,從安徽到上海,從上海到武漢,國小畢業的她從無助的採石女到縫紉工到洗碗工到技術工到《知音》雜誌社知名編輯,她一直在命運的風口浪尖上奮力搏擊。而今,終於攀上高山採摘到仙草,終於潛入水底覓得驪珠。

不禁想起《紅日》裏面的歌詞——”命運總是顛沛流離,命運總是曲折離奇”。但是命運從來不會捉弄一個自強不息永不放棄自己的人。

和作者豐富的人生閲歷相比,我自己的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從5歲上學到今年25歲一直都過着幾乎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期間經歷過幾次比較大的波折,但是跟作者的比起來,真的不足掛齒。我時常抱怨自己沒有出身在書香門第,時常抱怨自己沒有温柔體貼的父母,時常抱怨父母不能給我帶來榮耀,時常抱怨我不能很好的發展是因為家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時常抱怨我不能做成某件事是因為我精力有限。其實呢,往往是我自己在給自己設限。

畢竟過了20年衣食無憂的日子了。雖然談不上高端洋氣上檔次。但父母也盡力了。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我的抱怨太多而感恩不足。我也常常感覺自卑,為一些和我某些朋友格格不入的小事,為我遲遲沒有融入這個城市,為我的血液裏將永遠流淌着農村人的質樸。或許,我應該像作者一樣去闖一闖去拼一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臣服於命運,但內心決不妥協,在我能爭取的範圍內奮力前進!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篇5

週末有空去書店逛了一下,因為喜歡讀書我首先就去了文學名著的地方,首先我看到的是高爾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於是我拿起《我的大學》開始讀了起來。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這部作品敍述了少年“我”是一個孤兒,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但是從小非常懂事,也很善良。長大後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在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很多人的集中住宅,做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我”在“社會大學”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對人生的意義和設計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為“我”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最後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讀完我的大學讓我有很多感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沒有帶來什麼,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也不會帶走什麼。當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很多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有時候會接觸到不同的人,有些人會對我們好,有些人會利用我們,甚至有些人用卑鄙的手段來陷害我們。那些給我們好處的人,我們都會非常感動。而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我們會非常痛恨。

?我的大學》作者高爾基生長在沙皇統治的黑暗時代,那個時候人民受到各種各樣的壓迫,作者非常同情那些受壓迫的人,最後作者總結抱怨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作用,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奮鬥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

今天的我們生活的年代我們也會身不由己,但是整體上我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我的感悟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我的大學拾讀後感篇6

她從小多災多難,飽受生活的壓迫,卻找到了興趣,找到了精神的寄託點。而我們,時代的新生兒,從小就走上了父母、社會給我們鋪上的坦途:糊里糊塗的進了學校,學着那些有的沒的。再好的東西只因非自願而索然失去了興趣,以至於現在的我在想:我有目標嗎?有理想嗎?清華不能説是理想,考上了不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往前走,奔的或許只是以後的好工作好日子,而我們真正的追求是什麼?

趙美萍可以為了追逐自己的文學夢放棄一個成為有錢人的機會,雖然,相對於後者,前者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也是非常艱難的。每每想到她我便聯想到了我自己。我整天在偌大的校園裏面忙碌着,做着作業看着書,想着要成為一個有知識的有內涵的……的什麼呢?形容詞再多也沒用,因為缺了中心詞。工程師嗎?説實話,不知道。在走進學校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畢業以後將會是一個工程師。愛它嗎?説不好。要我為他而全心全意的奮鬥,那更是辦不到!那麼,所有的努力便只歸結到日後舒適的生活。

原來,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經開始為物質忙碌了。當物質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我的精神該寄託在哪呢?趙美萍的苦難,是她的大學,是比我們所念的好千百倍的大學。因為她的大學是她精神的寄託點,而我們的,現在看來只不過是教我們為物質生活而不懈努力,而已。現在看來我們的大學倒成了我們的苦難了!因為我們的精神還是遊離的,即使我們每天都可以過得很充實,可是,我們所做的是我們真正想做的嗎?我們經常説追逐物質很膚淺,那我們每天勤奮努力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突然,之前關於苦難所有的感動都變得渺小了,受過苦的人很多,可是像她一樣的卻很少。只因她對文字的執着。這執着,打動了我。

正如作者在書中説到過的一樣,她的苦難是她的財富。我覺得她的苦難的另一個好處便是:因為受了好多苦,便不會對生活挑三揀四,對現實各種不滿,容易滿足的人終究是幸福的。再想想大學生的我們,打着養活自己的口號挑剔着各種“廉價”的兼職,望着長遠的未來卻不曾想過從現在開始。這麼多的不滿足不禁讓我自問:你有什麼閃光的地方讓社會、讓他人主動來滿足你自己卻站在一邊挑剔!再這麼下去,恐怕將不是我們選擇自己的命運,而是命運淘汰了我們。真想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大學生們説一句:眼高手低的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

邊讀小説邊思考着,如果我是趙美萍,我會走到哪一步。對於我這種還沒有嘗過生活的滋味的掛牌大學生,甚至於不知道逆境究竟是什麼。稍稍自信一點,或許生活所迫,我會去砸石頭,努力的去砸石頭,但是,擺脱現狀逃出那個地方?不見得了!恐怕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一個女子,去向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該怎麼過活?甚至於,會不會有“別人都沒去我也不去”這種荒謬的念頭?説實話,我沒有這個自信。假設我走出了那個地方,在我成為一個技術人員的時候,我會不會不滿足自己的生活而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會不會為了迎接生活挑戰生活而果敢跳槽?我更沒有自信了。假設……不能再假設了!差別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我仰望着她——她嘴巴里面的國小生。也許這就是趙老師能夠成功而我只能默默無聞的原因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很大,我也認真思考了幾天。像趙美萍那樣的目標,我還是沒有。我有執着,不過,也許那是一種習慣,是從小就被灌輸的。在學習上要優秀,要有毅力,要堅持。但是,堅持什麼呢?堅持使自己變得優秀,最終的目的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甚至於這個未來是不是我想要的都沒有考慮過!現在能做的,也只有努力,為未來努力,如果不想做行屍走肉的話!又或許,慢慢的,我會愛上我在學的東西而改變追逐的方向!一個是為了未來的物質,一個是為了未來的自己!

Tags:讀後感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