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感想心得體會範文三篇精選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感想心得體會範文三篇精選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感想心得體會範文三篇精選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感想1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取得輝煌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經驗和啟示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經濟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引領發展邁上新台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尊重人民羣眾首創精神,依靠廣大人民羣眾創造發展奇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但那時,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廣大人民羣眾普遍過着貧困的生活。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70年經濟發展的歷程,積累了諸多重要經驗,為我們在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從新中國成立伊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構建獨立自主、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到改革開放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再到新時代提出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黨總能順應時代潮流,為我國現代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從推動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到調動全國各族人民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黨總能發揮其他政治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帶領13億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提高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為發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應當“在革命勝利以後,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公有制為主體為實現“全國一盤棋”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眾自治制度,確保了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體現了民主與集中的統一,能夠促進各級黨政部門高效落實既定決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是新中國快速推進工業化並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重要保證。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抓住發展機遇、戰勝風險挑戰,仍然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新中國成立70年的經濟發展成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重要論斷。1958年5月,黨的八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發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創新。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江澤民同志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胡錦濤同志指出,“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習近平同志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全黨同志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國經濟發展高質量特徵日益明顯。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實現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儘可能多的產品、獲得儘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着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基礎性”轉變為“決定性”,生產要素配置效率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高儲蓄率引致高資本形成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資本。中國人歷來具有儲蓄的傳統,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儲蓄率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使投資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農村富餘勞動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厚的人力資本,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綜合動力。我們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作用,通過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交易成本不斷降低。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主體的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對外開放被確立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歷程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積極引進和利用國際上的先進管理經驗、科學技術和資本,堅持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彌補國內資本和技術缺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有力推動了我國工業化進程。今後,應充分吸取發達國家工業化的經驗教訓,充分利用我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注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製造業與服務業協調發展。
 
  堅持依靠人民羣眾
 
  堅持依靠人民羣眾,我國經濟發展就擁有源源不竭的動力。“一五”時期,“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這樣充滿時代精神的口號,反映了五年計劃的宏偉目標轉化為千百萬職工的實際行動,鼓舞着中國工人階級忘我地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同樣離不開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和偉大創造。鄧小平同志指出,“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鄉鎮企業容納了50%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那不是我們領導出的主意,而是基層農業單位和農民自己創造的。”習近平同志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勇於探索、真抓實幹,憑着一股開拓創新的拼勁,一股自力更生的韌勁,把中國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今天,是中國人民幹出來的!”正是因為始終尊重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依靠廣大人民羣眾進行偉大創造,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感想2
 
  國經濟現狀及應對政策 近年來,國內外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不絕於耳,中國經濟雖遇到不少的艱難,卻也沒有如唱空者所預期的那樣發生崩潰。究竟中國經濟會不會陷入大蕭條,為什麼到現在為止中國經濟還沒有陷入崩潰呢?枯燥的理論令人無趣,我就用長江之所以奔流不息的道理,換個角度來談談中國經濟。
 
  我們中國的經濟就像長江,擁有龐大的經濟容量和強大的自淨能力,就算你刻意想盡辦法毀掉它,同樣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才是中國經濟能夠成功抵禦東南亞金融風暴,外媒拼命唱空中國而中國經濟至今尚未崩潰的真正原因。
 
  但是,長江終究是流淌了上千萬年,要毀掉它,還需要政策的密切配合,也就是説必須哪壺不開提哪壺,才能把長江徹底毀掉,中國經濟也是如此,持續了30年的高速增長,瞬間崩盤又談何容易啊,2007年有專家就發現中國的產業競爭力開始喪失,外資有出逃的動向,只是當時東南亞及其他國家的產業配套尚未形成,需要時間來完成從中國的撤離。5年過去了,承接中國產業撤離的外部條件已經成熟,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遠超其應有價值,而國內的貧富分化決定了內需的必然衰退,沒有內需的升級,企業的升級轉型完全是天方夜譚。30多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可能一下子就熄火乃至開倒車,企業的庫存、市場的既有路徑、人們的思維習慣等等,這些因素令經濟自有其繼續前衝的慣性,雖然拐點早已經出現,但巨大的頭部卻是要走過之後才能真正看出來的。
 
  中國經濟仍處於增長中下移過程之中,內生增長動力疲弱,政策放鬆的空間受到房地產價格、通貨膨脹和眾多體制性因素的制約。加之2013年是各國政府完成換屆之後的元年,全球都在尋找金融危機之後的突圍之路,轉型和變革自然也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2012 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潛在通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新舊雜陳,但更多落地之策還懸而未決。
 
  引領過去十年高增長的房地產資本化紅利和加入WTO 紅利的消散,以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為特徵的粗放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需求不足成為慢性病,產能過剩問題變得嚴重而持久。從供給管理到需求管理,轉換之路漫長艱難,經濟政策的空間越顯侷促,政策刺激的效果邊際遞減而副作用邊際遞增。主要體現在:財政收入趨緩, 財政負擔趨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壓力和土地出讓金萎縮限制地方政府加槓桿空間;資產價格泡沫化傾向和自身財務約束限制銀行信用再次無度擴張;企業整體負債率顯著上升並居於世界前列,國企和大型企業更加明顯,結構惡化。而且全球主要消費市場去槓桿和全球產業鏈再平衡是未來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徵,全球經濟難以顯著改善。
 
  然而,中國經濟如何成功突圍有三種路徑:一是重回政策刺激;二是容忍經濟增速下行和失業上行,力推改革; 三是穩增長的同時,邊際漸進改革,在僵持中前行。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外部需求繼續低迷,擴大內需仍將是重中之重; 內需是戰線,出口是防線;內需之中, 投資為主,消費為輔。既然是深度調整期,我們的對策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國際博弈中更加主動,乃至反制而不是一味追隨和被動承受,利用這個機會“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形勢判斷決定了政策目標從增長數量向發展質量的轉變。但政策的實施具有不確定性,政策落地尚需細化。政策演進是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試錯是改進的常經之路。直面問題,並不能替代對過往政策實踐的反思。這意味着儘管對問題的認識是清醒和全面的,但各項政策針對了不同的問題,需要整體的解決方案和配套的能夠落地的實施方案。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感想3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不僅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的問題,同時也回答了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認識和協調解決發展問題,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促發展,用發展的方法解決發展中出現的矛盾。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義 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我國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紀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離開了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成了無的放矢。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指導發展的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既強調要時刻銘記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時強調要着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_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基本方針。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也是我國“最大的實際”,中國的一切事情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在這個階段,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
 
  需要。實踐表明,雖然經濟發展不是發展的全部內涵,但經濟發展卻是整個發展的核心內涵。沒有經濟建設的平穩較快發展和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其他各方面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就難以實現。如果説當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以前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要在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解決好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等問題。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總體看法和觀點。忽視發展甚至背離發展,就不是真正的科學發展觀。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才能實現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且強調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謀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
 
  近年來,國內外宏觀形勢的深刻變化,在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藴藏着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只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才能有效應對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為此,我們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工作,把危機轉化為機遇,實現我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 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應充分認識到加快我鎮傳統產業升級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把傳統產業升級作為影響我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帶有全局意義的戰略重點來考慮。按照
 
  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手抓傳統農業升級改造。以傳統農業升級為主線,組織編制好合理、可行的全鎮中長期傳統產業升級的發展規劃。應對其中一些低端行業和一些行業中的低端環節,則按照規劃實施有計劃的退出和轉移。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我鎮傳統產業中的推廣使用,提高生產經營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帶動產業結構與產業素質的提升。
 
  2.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我鎮工業以傳統產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應積極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加快形成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或行業研發中心,搶佔行業技術制高點。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以引進為主的方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要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瞄準全國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吸引和鼓勵他們以轉讓專利、參股合作等形式與企業結為利益共同體。
 
  3.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我鎮資源少、環境承受能力脆弱。雖然近年來,我鎮在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環保產業方面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仍未發生根本轉變,面臨的資源和環
 
  境形勢十分嚴峻。一要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三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最大程度實現廢物資源化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為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減少廢物排放提供技術保障。
 
  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改動,但卻有着十分深刻的內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全部內容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目的、戰略、途徑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和快的關係,堅持好字優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