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消費和經濟發展精選範文兩篇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97K

        隨着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複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消費和經濟發展精選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消費和經濟發展精選範文兩篇


消費和經濟發展範文1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是主要馬車和主導因素。“雙十一”“雙十二”互聯網購物節讓羣眾足不出户可以盡享購物時光,帶動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服務消費的興起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但是,現如今我國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僅為35%,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唯有增強居民消費才,能實現經濟的增長。
 
讓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擴大新興消費是基礎。新型消費是指依託互聯網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衍生出的消費。近年來,我國網絡購物迅速發展;科技的創新加快,讓智能家居市場成為人們爭相採購的熱點;國內電影票房在春節期間刷新市場的新紀錄……這些成績的背後,一方面説明着人們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後更加註重消費的內容和品質,正如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當人們低級需求滿足之後要追求高級需求;另一方面説明着消費類型比以往來説,無論從數量和領域上都在擴大,新型消費正在改變着消費的格局。所以,要向讓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需要在擴大新興消費上下苦功夫。
 
讓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傳統消費的關鍵。“水有源,固其流不窮,木有根,固其生不窮”激活消費潛在動力也需要溯本逐源,從根本上提升羣眾消費能力,穩定人民衣食住行等傳統消費方可行穩致遠。縱觀當下,我國居民收入遠低於發達國家,局域經濟差距明顯,農村人口占比較大,這一系列問題使居民對未來消費預期下降,可用於日常消費的支出金額有限,甚至會將大部分的收益存儲起來,以應對不時之需,真正流入市場的資金少之又少。造成貨幣、市場流通不暢,不利於經濟平穩向好發展。因此,刺激消費的根本還是增加居民收入,穩定與居民相關的傳統消費。
 
讓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挖掘潛在消費是根本。擴大內需一直是政府重要的經濟舉措之一,時至今日擴大內需要在潛在市場發力。如各地近幾年密集出台政策,支持服務業企業開展24小時的服務,支持夜間經濟發展,拉長了消費的時間,充分挖掘出消費市場的每一點消費力;又如互聯網的發展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淘、代購等新型消費方式的出現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也同時造成“購買力”肥水外流。如若吸引海外這部分的消費力回到國內,那必然會給經濟發展增添堅實的動力。故此,企業政府要切實加強產品品質、營造良好的消費壞境,讓潛在消費“浮出水面”,促進經濟增長。
 
當前我國國內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求進發揮了基礎性作用。所以,擴大消費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品品質;需要抑制政府消費,給居民消費騰出空間;也需要出台政策補助降低民生消費的價格。唯有如此,才能既促進經濟發展又能讓全社會共享發展紅利。
 
消費和經濟發展範文2
 
關於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目前,我國經濟處於艱難啟動期,一方面市場疲軟,產品普遍存在供大於求的狀況,另一方面,國內的居民儲蓄慾望在不斷地加強,儲蓄率在不斷地攀升。有資料表明,我國在家電,機械加工行業企業的開工率只有 60% 左右,同時城鄉居民的存款卻是以年均數億元的速度增長,僅 1998 年的前 11 個月,居民的存款增長了 7160 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 873 億元,而社會零售總額增數卻由 94 年的 30.5% 下降至 98 年的 6.79% 。 ① 因此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一直是近年來常被關注與探討的話題。馬克思説過:“一個社會不能停止消費,同樣,它也不能停止生產,因此,每一個生產過程,從經常的聯繫和它的不斷更新來看,同時也就是再生產過程。” ② 也就是説,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消費,社會再生產便無法繼續進行,消費既是生產的起點,也是生產的終點。消費水平作為消費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指一國居民在一年內平均消費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額,同時也可以用來指稱一國的消費總規模,即社會總消費。研究消費水平,對於確定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的比例,積累與消費的比率,確定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消費水平與經濟發展
 
(一)消費水平與經濟增長
 
消費水平的提高與經濟增長,在客觀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數量上有很大的依存關係,這種依存關係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消費水平的變動與國民收入增長的變動有着直接的依存關係,當國民收入的增長較快時,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水平也增長較快,而在某些時候,消費水平的增速會高於或低於國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穩定合理,國民經濟就可以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當消費的增長超過國民收入的增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高消費時,消費與生產的正常比例就會遭到破壞,生產正常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則成為一種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消費需求不足,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高積累,低消費”時,消費與生產的比例同樣會遭到破壞。這時候消費需求相應減少,消費品市場供過於求,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弱化。由於生產與消費之間的不協調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資本運動受阻,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生產活動的被迫緊縮。
 
其次,消費率與經濟增長率有一定的依存關係。消費是國民生產總值的主要部分,其變動必然會引起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動。而最終消費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函數,就是消費率,消費率對經濟增長率變動有明顯的影響。在合理的經濟增長率區間,當消費旺盛,經濟增長率就高, 消費不足,經濟增長率就會滑落。當然,消費率也不是越高越好。消費率長期過高,會擠掉投資,使經濟增長不能持久,但消費率也不能長期過低,長期過低就會使高速擴張的生產能力與低消費水平不相適應,出現“過剩危機”,從而影響經濟增長。
 
目前,我國消費率總的變動趨勢是下降的,雖然在 1978 - 1982 年消費明顯上長,從 61.8% 上升到 68.7% ,但從此以後,我國的消費率卻是持續下降的。 1990 年比 1982 年降低了 7.4 個百分點。 1997 年又比 1990 年下降 1.4 個百分點。 ③ 由於消費率下降,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呈下降趨勢。如表(一)所示。
 
表(一) 1990-1998 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各指標貢獻率
 
年份 經濟增長速度 總消費貢獻率 總投資貢獻率 淨出口貢獻率
 
1990 3.8 72.1 12.0 15.9
 
1991 9.2 68.9 25.8 5.3
 
1992 14.2 64.8 46.0 -10.8
 
1993 13.5 46.6 70.5 -17.1
 
1994 12.6 38.2 42.8 19.0
 
1995 10.5 37.9 55.4 6.7
 
1996 9.6 52.9 33.7 13.4
 
1997 8.8 49.8 33.4 16.8
 
1998 7.8 31.8 63.1 5.1
 
從表一可知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內需的增長,但從 1993 年以後,我國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 93-98 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為 42.9% 而投資貢獻率卻為 56.7%, 後者比前者高出 13.8 個百分點。這主要是近幾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勢頭放慢。受收入水平制約,再加上居民對房改,醫療保險,就業制度等改革的預期熱情不高,再加上服務消費、住房消費等絕大部分還未完全市場化,所以造成近年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
 
( 二 ) 消費水平與經濟波動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取得了同步的增長,我國國 民生產總值 1978 年為 3588.1 億元, 1994 年上升 43798.8 億元,年平均增長 9.5%( 按不變價格計算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則由 1978 年的 375 元增加到了 1994 年的 3654.5 元,剔除價格因素,年平均增長了 7.3%, 而全國居民的平均消費水平由 1978 年的 175 元上升至 1994 年的 1737 元。剔除價格因素,居民消費水平實際年平均增長 9% , ④ 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到,消費水平是階段性波動的。如表(二)所示。
 
表(二)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元) 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率(%)
 
1988 14074.2 111.3 635 106.9
 
1989 15997.6 104.3 694 99.2
 
1990 17681.3 103.9 723 102.2
 
1991 20188.3 108.0 849 114.3
 
1992 24362.9 113.6 1004 112.0
 
1993 31380.3 113.4 1246 108.7
 
1994 43798.8 111.8 1737 114.8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1994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4 年。
 
究竟是什麼引起了消費的波動呢?通過研究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有以下幾點因素:
 
1 ,個人收入增長的波動,居民消費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約。當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的消費水平就有所上升,居民的收入下降時,消費也就相就地受到限制,這一趨勢以下表(三)可以清晰地表現出來。
 
表(三)
 
指 標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 500.40 748.92 1522.79 1713.10 2031.53 2583.16 3520.31
 
生活費收入(元) - 685.32 1387.27 1544.30 1826.072336.54 3179.15.
 
生活消費支出(元) 456.84 673.20 1278.89 1453.81 1671.13 2110.81 2851.34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生活費收入(%) - 91.5 91.1 90.1 89.9 90.5 90.8
 
生活消費支出(%) 91.3 89.9 84.0 84.9 82.3 81.7 81.4
 
資料來源:曾壁鈞等著《我國居民消費問題研究》第 50 頁,中國計劃出版社。
 
2 、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動。
 
居民消費傾向是指居民消費支出佔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費傾向及邊際消費傾向的統稱。平均消費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 ,邊際消費傾向就是增加的 1 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的消費部分的比率 (MPC) 。
 
在經濟的短期波動中,人們的消費變動不會和收入的變動成比例,具體而言,在經濟趨向繁榮過程中,收入增加,這時人們的消費會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會小於收入增加的幅度,即邊際消費傾向要比平均消費傾向小。在經濟走向衰退過程 中,收入下降,這時人們消費會減少,但減少的幅度會小於收入下降的幅度,這也説明,邊際消費傾向要比平均消費傾向小。平均消費傾向隨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隨着收入的增加,邊際消費傾向是下降的。
 
消費傾向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的。它充分反映了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消費意願的大小。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低工資,高積累“的政策,居民個人所得少,消費傾向普遍很高,改革開放以後,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消費也 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 1978 年以後,我國的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基本上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而邊際消費傾向的下降不太明顯。
 
3 、農業波動對消費波動的影響。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大,農業的波動必然引起整個國民經濟的波動,從而引起消費的波動。首先,農業的增長必然導致消費的增長, 1979 年到 1982 年,農業分別增長 1.81 %, 0.31 %, 1.5 %和 0.87 %,消費分別增長 2.8 %, 3.1 %, 1.0 %, 2.2 %,其次,農業的減產或低增長導致消費的下降或低增長, 1991 年農業國民收入下降 1.53 %,同年消費下降 3.2 %, ⑤ 1992 年至 1995 年,農業國民收入大幅下降消費也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