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通用版《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一篇讀後感能夠看出你有沒有認真讀懂文章,能夠看出你對待人生的態度,你會寫一篇讓人印象深刻的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通用版《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通用版《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寒夜》讀後感範文1

《寒夜》與從前我讀過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大不一樣,整部小説瀰漫着死亡與悲觀的氣息,叫人透不過氣來。作品的背景是抗戰期間,地點是重慶,主人公是一對自上海逃難至重慶落腳的一對年輕夫妻:汪文宣與曾樹生,還有汪文宣的母親。文宣與樹生結婚14年,兒子小宣13歲;本是有着理想的年輕人,讀教育出身,想辦教育,辦好的學校。抗戰期間,背井離鄉,逃到重慶,放棄了一切曾經的夢想。文宣在一間半官半商的公司當校對,樹生在一家銀行上班,以汪母的話來説,是當“花瓶”。小説的主線為文宣在1944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間的經歷,如果換一句話來説,也是文宣走向死亡的經歷,字字句句為錄。

小説中的人物皆無望。我曾經讀到,有人講這是另一個“雙面膠”的故事。誠然,小説中的大部分的情節是關於汪母與樹生之間的婆媳關係。汪母看不慣媳婦,媳婦也無法討汪母的歡心,文宣則夾在二人之間,試圖兩頭討好,卻屢屢失敗。只是小説開篇不久,文宣就已經怨憤的叫道:“我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呵!沒有人真正關心到我!各人只顧自己。誰都不肯讓步!” 莫説汪母愛自己的兒子,汪母根本不曾瞭解文宣究竟需要什麼;她從來不曾看到過,文宣愛着樹生,文宣的大部分快樂來自於樹生的陪伴。莫説汪母愛樹生,當她用惡毒的言語罵樹生的時候,她看到的只是她自己。愛,是成全;汪母根本不會。

而文宣呢。文宣怨憤地叫道“沒有人真正關心到我”,他自己又曾真正的關心過他人。文宣有一條好心腸,毋庸置疑。可是他幾乎是個廢物。真抱歉,講出這麼重的字眼。在小説記錄文宣經歷的這段期間,他可曾真正的幫助過一個人?他可曾有勇氣試圖解決母親與樹生之間的不合?他可曾真正的為了改善家庭的環境而做出些什麼?他可曾真正努力為母親,為妻子,為兒子真正帶來過快樂和喜悦?他所有的行為幾乎可以概括為:忍耐和哀求。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文宣,通等着別人成全他自個兒。

至於樹生,小説的結尾中説道“她為了自己的幸福,卻幫忙毀了別一個人的……”不曉得,小説的意思是什麼。樹生,留下來,只會讓那一個不知愛,一個等着別人成全自個兒的人來拖垮自己,然後三人一同在生活中毀滅。只是對於小宣,樹生的不負責任,將讓小宣成為第二個文宣。

文宣去給鍾老上墳的時候,他望着獻給鍾老的花圈,“他揉眼睛,用力擦眼睛。怎麼花圈上寫着他的名字:文宣!他定了定神。他看錯了,那裏明明是‘又安兩個字……”花圈上面是文宣,是唐柏青,是鍾老,是很多很多被毀滅的人的未來。也許巴金先生在為他的三個得肺病去世的哥哥送行的時候,也如文宣一樣,將花圈上的名字曾經看錯。

《寒夜》讀後感範文2

《寒夜》裏的人物在巴金筆下刻劃得淋漓盡致:汪文宣,骨瘦如柴,彎背駝腰,唯唯諾諾,時不時地咳嗽,委曲求全,連句響亮話也説不了的人;曾樹生,汪文宣的妻子,美麗動人,修長的身材,白白淨淨的皮膚,一身胭脂香,是一位熱情奔放、充滿活力的女性,是一位愛美又富有魅力的女性。汪文宣的母親,吃苦耐勞,婆婆麻麻,有好心卻沒做好事的人;小宣,汪文宣的兒子,蒼白無力,怯生生的眼睛,沉默寡言,未老先衰的人。在我看來,小宣畢竟是個孩子,孩子是無辜的,暫且不説,其餘的三個人都不算是正面人物形象,也不算是反面人物形象。三個最親最愛的人,卻不能和睦相處,偏偏要相互傷得很痛很痛,難道説愛真的要與痛永遠相伴嗎?

巴金寫《寒夜》顯然是在控訴當時的舊社會、舊制度,是為生活在水生火熱戰爭年代,窮困潦倒的人叫冤喊屈。我看着《寒夜》淚流滿面,我倒不是被書裏的故事情節所打動,也不是同情汪文宣一家人,只是為汪文宣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到痛心。既然時代已經讓人很無奈了,為什麼一家人還要無休止地爭爭吵吵?當時社會大家庭已經讓人不得安寧,為什麼四口之家不能同甘共苦、和睦同處,齊心協力去面對一切呢?汪文宣的母親深愛着自己有病的兒子,她願意為兒子做一切事情,可她又無時無不刻不在害着兒子,她明明知道曾樹生是兒子最愛的女人,她卻容不下這個讓兒子深愛着的女人,恨不得讓樹生早一天離開家門。曾樹生也一度想留下來陪有病的老公度過一生,只希望婆婆少一點恨自己,只希望老公能給自己做主,然而老公的順從,婆婆的無情還是逼她違心地離開了家。他們中的每個人也許不值得同情,我只是在可憐他們,他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掙扎。

舊社會、舊制度缺衣少食日子難過,叫苦喊冤少不了爭吵。今天衣食無憂難道每家的日子就過得快樂幸福嗎?離婚率越來越高,婆媳關係還是一對矛盾。來自外來壓力,外界因素的煩惱或許少不了,我們也或許管不別人、更管不了社會,為什麼一家人還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認、相互尊重?是呀,一個人想得開不等於一家人都想得開,一個人明白不等於每個人都能明白,要不怎麼會説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既然如此那就活出自我,活出自信為好。

《寒夜》讀後感範文3

每個時代都凝聚着歷史的一段故事,而在每個故事裏,都會有不一樣的光景,發生着屬於這個時代的人羣的故事。《寒夜》中樹生與文宣的愛情,便是發生在那段並不美好的光景裏的悲傷故事。

初讀《寒夜》,我覺得文宣實在太軟弱,“老好人”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個褒義詞。首先在工作上,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拖着病體在辦公室裏那麼卑微地做着小職員的工作,對於所有的不公平待遇卻從來不敢説一個“不”字,最初偉大的理想也任它在心底蒙了塵埃。而在家庭中,面對妻子樹生和母親之間的矛盾,他既不能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也不能盡好兒子的職責。然而後來,當小説漸漸接近尾聲的時候,我開始想,如果我是文宣的話,我又會怎麼做呢,或者説,我能怎麼做呢?

誠然,文宣性格中的軟弱無法忽視。然而,在那個知識分子不受重視的時代,他無力改變自己地位低下的境況。為了不失去工作,他不得不像一頭任人抽打的病牛一樣小心翼翼地努力工作,儘管換來的只是少的可憐的薪水。而在家庭中,母親和樹生並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兩個人他都不能失去,這並非是貪心。所以他夾在兩個人中間,默默承受着兩個他最愛的人賦予他的痛苦。

他愛他的母親,所有的愛只需“母親”兩個字便足以解釋;他同樣深愛他的而妻子,而這種愛,並不同於對母親的愛。所以想到自己殘破的軀體以及樹生在這個窮困的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他寧願放手給她自由,讓她離開自己去過更好的生活。而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日子裏,他依然堅持給樹生寄信,跟她説自己身體很好,不用擔心,哪怕他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樹生不能回來陪他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他也依然執着。

樹生是一位比較典型的新女性,她受過好的教育,有知識有思想有追求。對於生活,她依然抱有一絲美好的憧憬。

然而在那個窮困的家庭裏,她卻過得並不幸福,兒子的冷漠,丈夫的懦弱,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刁難。所以她問自己——“這種生活究竟給了我什麼呢?我得到什麼滿足麼?”回答是——“沒有!不論是精神上,物質上,我沒有得到一點滿足。”繼續問自己——“那麼我犧牲了我的理想,換到什麼代價呢?”“那麼以後呢?以後,還能有什麼希望麼?”——沒有答案。

她的婆婆,同時也是文宣的母親,她不願同別的女人分享自己兒子的愛,文宣越是愛樹生,她便越是恨樹生。對於樹生,她從未真正地把她當做一家人來看待。而那個陰暗而沒有温情的家,對於樹生來説簡直就是一個牢籠。所以樹生在猶豫再三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她在給文宣的信中説:“可是我只能憐憫你,我不能再愛你。你從前並不是這種軟弱的人!”“我還年輕,我的生命力還很旺盛。我不能跟着你們過刻板似的單調日子,我不能在那種單調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我的生命。我愛動,我愛鬧,我需要過熱情的生活。我不能在你那古廟是的家中枯死。”其實樹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我覺得她這麼做並沒有錯。與其在那個家中飽受煎熬,三個人都難過,倒不如干脆離開,樹生本就不是那種肯為家庭放棄自由的女性。

“勝利是他們勝利,不是我們勝利。我們沒有發過國難財,卻倒了勝利黴。”日日夜夜盼望着戰爭結束,可是當這一天終於到來時,生活在底層的大眾人民卻發現他們沒有享受到戰爭勝利帶來的任何實惠。樹生回來了,可是一切都已不是從前的模樣。

我想,倘若文宣和樹生不是生活在那個知識分子飽受冷眼的時代,他們故事的結局就會完全不同了吧。然而,飄渺的生命,看不到遠方的人羣,未來,誰又能知道究竟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