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散文||萬紫千紅總是春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散文||萬紫千紅總是春

散文||萬紫千紅總是春作文

記得一位老師講到散文時曾經説過:如果説詩歌、散文、小説、戲劇是文學大家庭中的四姐妹的話,那麼散文無疑是文學之父的掌上明珠,對散文的文體作了形象的概括。散文作為文學的一種,具有她自身的特點。我讀過許多名家的散文,大有收益。直至後來也嘗試寫寫自己的感受,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但我從來不敢將自己的文章,名之曰“散文”。

散文分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泛指與韻文相對的文章。狹義的散文,就是我老師説的文學之父“掌上明珠”的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寫作自由,有人形象地形容散文是輕騎兵,具有短平快的特點。這種文體深受廣大文學愛好者青睞,散文名家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名篇浩如煙海。冰心曾説過:“中國是個散文成績最輝煌,作者最眾多的國家”。

狹義的散文分類:有説理散文,寫人敍事散文,寫景狀物散文。《冬歌文苑》裏許多寫作高手,散文寫的得心應手,讀他們的散文如飲醇酒,久而彌堅。這是因為他們遵從了散文的寫作規律,在散文裏表現了他們的學識和修養,他們深諳寫作之道,為我們眾多讀者奉獻了許多精品佳作,給我們送來了精神食糧。

謝明軍《淺談悟性》是説理散文,什麼是悟性,作者用散文的筆調,列舉了各領域各行業的悟性表現,上到決勝千里之外的戰爭指揮,下到日常工作,讓人有具體的感受;然後指出,“悟性”是一種智慧的體現。最後指出提高悟性的途徑:一是不斷實踐,二是大膽懷疑,三是冷靜思索。黃玉東的《蘭姐》和聶長江《心中盛開的木棉花》是寫人的散文,孔秋莉的《三角梅》是寫景狀物的散文,這些篇目都能代表作者的學識修養和文學功底。

散文的分量不在篇幅長短,全在內容含量。好的散文一定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技術含量。莫懷戚的《散步》全文580字,卻傳達出深邃的思想內容。文章寫一家三代人散步,有母親、妻子、孩子與我。“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説:‘走大路’。”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瑣事寫出了非凡的意義。母慈子孝,家庭和睦表現得淋漓盡致,還不止如此;文章更深刻的內容,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表現了現代人的責任與擔當,還隱含着生命形態的思考。

散文家彭學明的長篇散文《娘》長達15萬字,我是從晚上九點讀到凌晨四點,其中有幾次潸然淚下。雖然流淚,卻覺得舒服,這就是文學的審美和愉悦作用。在我的閲讀經歷中很少有這種閲讀感受,是因為作者寫的真切感人,讀來如行雲流水;是文中母親的遭遇、善良的人性,堅韌的性格、高尚的精神境界感動着我;更是作者細膩流暢的文筆折服了我。我第一次體會到“愛不釋手”是什麼滋味。讀好的作品就像品茗一樣,餘香滿口。

黃庭堅在談到寫作的時候説:寫文章“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文章自然出羣拔萃。”又説“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意思是説,古代能寫文章的人,都是能夠熔鑄萬物於一爐,即使引用古人的句子用於自己的文章中,也都如一粒靈丹,有點鐵成金的功效。他的意思是寫文章要有思想,要引經據典,不然文章就沒有意趣。可見要寫好散文,還是要在文章內容和形式上下功夫。

首先,散文的“散”表現在選材方面,具有廣泛和自由的特點。有人説,散文的選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情世故都可以選入文章。這話很有道理,但文章,是講求章法的。選什麼樣的題材,還是有一定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圍繞主旨選擇材料,我的理解是材料一要“真”,二要典型。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寫作者要站在有利於表現主題的角度,對生活進行提煉和取捨;發現閃光點,寫出意義來,文學絕不是生活的實錄。

聶長江的《心中盛開的木棉花》一文,思路開闊,選材豐富。由眼前的木棉花,展開對母親的回憶。母親不到五十歲,毅然放棄農活來廣州幫我照看小孩;母親送孫兒去幼兒園看到孫子哭鬧躲在幼兒園旁邊觀察,直到孩子適應了才放下心;因為農忙母親不得不離開廣州,孫子抱着奶奶的腿不肯去幼兒園;母親生病時我交了一萬元住院押金,母親拉着我的手説,花了你這麼多錢,等我病好了,回家把那頭小牛賣了還你。老實説讀到這裏,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我母親當年也這樣對我説,我想天下的母親都有這樣的情懷,這樣的素材表現了母親具有木棉花的靈氣和迷人的美麗,母親對兒女的愛就像木棉花那樣“熱烈和激情”,照亮人們陰鬱的心情。因為真實所以感人。

選材典型是説,選取能表現文章主旨的材料,足夠、充分表現主題,能傳達出人類普遍的情感,做到人人心中有而筆下無。《心中盛開的木棉花》一文寫到母親生病時,我瞞着母親得了絕症的實情,而告訴母親是得了心臟病。母親面對親戚告訴大家自己得的是心臟病,人們明知道母親得的是不治之症,但還是笑臉相迎,附和着説是的,很快就會康復。這種美麗的謊言,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是人性美的表現。直到母親病危,我火速趕到母親身邊, 母親竟然能夠喝牛奶等流食,兒子回來給了母親精神動力。在母親生命垂危時兒子告訴母親真實的病情,母親竟然微笑着點了頭;讀到這裏,催人淚下,引人深思。母親或許早已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是不想子女傷心,彼此隱瞞都是因為出於對對方的愛。這樣的母親怎不讓人肅然起敬,這樣的兒女怎不讓人敬佩,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具有典型意義,絕不是個例,而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所以感人至深。

文中多次寫木棉花:佇立窗前觀賞木棉花,想起母親;幼兒園旁盛開着木棉花,母親和阿姨們撿拾木棉花;母親回鄉特意捎上一大包曬乾的木棉花,説給村裏有風濕關節炎的人煲湯;結尾當我思念母親時,一朵木棉花落在眼前,像經過嘔心瀝血過後的沉重歎息。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情感抒發委婉深沉,母親的形象個性鮮明。

聶長江不露聲色的敍述,母慈子孝的主題表達的充分、到位,給人以心靈的震撼,有着普遍的教育意義。

其次,散文的“散”表現在手法多樣,綜合運用寫作技巧。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散文行文思路開闊,縱橫捭闔。在敍述方式上有順敍、倒敍、插敍和補敍。人稱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各有各的好處。我以為僅僅是順敍,思路清晰,但沒有起伏。一般來説,散文的作者在安排行文結構時會用穿插的手法,插入與之有關的內容,使文章內容更豐富。秦牧的散文《土地》這樣開篇:“望着莽莽蒼蒼的大地,我騎着思想的野馬奔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然後,才又收住韁繩,緩步回到眼前燦爛的現實中來 ”,“ 我想起了二千六百多年前北方平原上的一幕情景。”從二千多年前的古代一直寫到現今各民族對土地的珍惜,可謂“陶冶萬物”,“點鐵成金”。散文的表現手法更是豐富多樣,其中人們用的最多的是對比映襯。茨威格的散文《世間最美的墳墓》寫托爾斯泰墓的寧靜、樸素,表現托爾斯泰的偉大人格,文中提到拿破崙的墓穴,歌德的靈寢, 莎士比亞的石棺,目的是襯托出托爾斯泰墓的“莊嚴肅穆,感人至深”,表達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之情。這方面還可舉出許多,不再贅述。

當我讀到孔秋莉的《三角梅》一文時,我被作者嫻熟的技巧,生動地描寫和藴藏其中的情感而折服。作者開篇就説“都説綠肥紅瘦”,三角梅卻是“紅肥綠瘦”,語言藴藉,很巧妙地把李清照寫的海棠花與三角梅進行對比,突出三角梅“熱烈的紅”,“是喧鬧的飛瀑”,像電影特寫鏡頭,把三角梅的特徵凸顯出來,很有散文的語言特點。接着寫三角梅的分佈,小區門口的那株三角梅,馬路中間綠化帶的三角梅,花都公園的三角梅,三角梅不擇地勢,隨處可見,“因為太過常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這顯然是一種人的品格。工廠門口的那株三角梅,無論是藍天白雲晴空萬里還是烏雲密佈大雨滂沱,三角梅都隨風飄舞,顯得格外悠閒淡定,與工廠進進出出忙碌的工作人員形成對比,不由得聯想到湖北麻城的杜鵑花,擴展了文章的內容。廣東行政學院外牆黑色柵欄上的三角梅像絲瓜藤,像極了校園內那一羣富有活力的青年們。在寫盡了三角梅的特徵以後,抒寫對三角梅的熱愛,“有着別具一格的美”,“不僅能開在公園、路旁、牆頭,甚至工廠門口、石頭縫裏,還能開在寂寞的峭壁上,開在幽靜的深山中。”“那團三角梅就盛開在那片佈滿野草的綠中,好似如花似玉的姑娘,傲然挺立在一羣年輕小夥子中間,放浪、美麗、驕傲地享受着他們的垂涎。”很明顯,本文借歌頌三角梅來寄寓作者的一種情懷,對不擇地勢,到處可以生長,活得瀟灑、自由的性格特點的肯定。

可以這麼説,凡以物為題的散文,大多是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歌頌人的品性,這也可以説寫景狀物類散文的一種寫作規律。

散文的旁徵博引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散文的文學性,提高文章的文化含量。如果僅僅敍述我們個人的體驗或者一段經歷,那麼很難達到散文的高度。還是用黃庭堅的話來説,倘若要使文章氣勢雄壯,如八月大江上的波濤,似海動時能吞沒大船的巨鯨,那就又不可死守所謂的規矩而令文章淺陋了。散文要寫出一種氣象、境界,我們都可以向這方面努力,只要用心,就能出彩。

再次,散文的“散”表現在意藴豐富,引發讀者聯想。韻味是散文的特質,有韻味才能令人含英咀華。黃玉東的《蘭姐》一文寫的很有韻味。一次同學聚餐,聯想到蘭姐,自然過渡到回憶與蘭姐相處的歲月。懵懂少年不知情為何物,直教人心有千千結。在“我”眼裏,蘭姐是美的化身,未必很清楚將來一定要牽手,但就是喜歡。因為蘭姐是化學課代表,我喜歡她,因而喜歡化學課,並且是不可收拾的思念。“每天七節課總共有315分鐘是看不見蘭姐的”, 寫的太真切了,這是不是少年維特的煩惱?《紅樓夢》有云:“開闢鴻豪,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蘭姐來到我們隊,多希望她能住到我家,可惜家庭條件不允許,蘭姐住到另一男生家,注意是“住到另一男生家”,作者沒有過多的鋪敍,但我們可以想見“我”的心裏是什麼滋味,也許蘭姐的個性爽朗,並不介意男孩女孩的性別差異,也許蘭姐對那男孩有好感,讓讀者浮想聯翩。在作者筆下蘭姐的形象很豐滿,個性鮮明,是“我”心中的女神,這很符合青春萌動時期男孩的心理。
       對異性的嚮往就像追求一切美好事物,乃人之常情。蘭姐是一個很剋制、很理性的女性。當我寫信給她,她也回信,明白告知,以後不要再寫信;同學聚餐蘭姐並未出席,所有這些都説明蘭姐對這份感情的珍視,有女孩子的矜持,有傳統教育的影響,讓這個女性帶有真誠、持重的性格特點。文中的“我”卻一直懷念少年時的那段美好歲月,對蘭姐的愛戀,蘭姐可能就是我擇偶的標準。多少年來,我從農村到部隊,地位改變了,條件變化了,都説情隨事遷,可“我”卻一往情深;往事的閘門一經打開,感情的潮水猶如江河決堤洶湧澎湃,可看出“我”也不是輕薄之人。文章沒有展開大段敍寫,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這篇散文韻味十足,以少勝多,語言藴藉含蓄,讀者得細心體會,才能悟出作者包藴其中的感情。通過幾組鏡頭組合,回憶聯想蘭姐的生活片段,時間跨度幾十年,蘭姐由青春少女到三個孩子的母親再到成為奶奶級的人物,要是從實敍來得要花多少筆墨,散文的韻味在於不把話説盡,留有餘地,有想象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是文學。作者這樣處理很符合聚餐時時斷時續的回憶情景,文章在有限的篇幅裏傳達出無限的思想情感,能引起一類人的共鳴。
       蘭姐的明智、剋制、守禮,我的傾情、誠摯、忠實讓人感佩。40年過去,惜別未成婚,如今兒女忽成行。蘭姐的“不見”是明智之舉,相見不如思念。歲月的滄桑,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正因為蘭姐的缺席才讓我們無限遐想,作者少年時萌發的感情經過時間的淘洗卻越發純淨、深沉,這很不容易。假如真的見面,蘭姐還是那麼美好,我的感情還是那麼深切?一切都是未可知。初戀是美好的,初戀大多是不成的。蘭姐是一個理性、剋制的女性,在畢業分別時,蘭姐鼓勵我“努力當一名新時代農民”的贈言,可以看出蘭姐是一個很現實、很理智的人。當我穿上了軍裝走進軍營,心心念念,仍然放不下蘭姐,而蘭姐卻告知我不要再寫信了。因為愛慕而不得,所以這份感情隨着歲月的積澱更加美好。
      記得一位資深人士説過,美好的情感一旦進入婚姻,往往變成怨偶。讀《蘭姐》讓我想到現代著名詩人卞之琳,因為愛戀來北大讀書的張充和,激發了他的詩情,寫出了富有哲理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作為北大教授的卞之琳並未得到張充和的芳心,人生就是這樣的奇妙,越是得不到越是珍貴。《蘭姐》中蘭姐比詩歌裏的女孩值得尊敬,起碼蘭姐在我心中依然是一種美好的懷念。我以為此生有如此純潔的感情足矣!《蘭姐》這篇散文告訴我們:散文要有韻味必須有含蓄藴藉的表達,既然是文學,就要有文學韻味。

當然散文的“散”涉及的內容很多,不是本文能夠説盡的,無論怎麼“散”,都要圍繞“神”進行構思,做到文質兼美,方可成為優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