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散文 | 父親的自行車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8W
散文 | 父親的自行車

散文 | 父親的自行車作文

記憶中,1970年,父親支教從豫西鞏義金溝調回豫東杞縣,被分配到官莊鄉中心學校。每逢週五晚上夜半時分,父親才從學校趕回家,星期日下午又徒步十多公里的路程趕往學校。當時,社會處於經濟困難時期,人們的家庭條件也十分艱苦,物資匱乏且供求緊張,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要憑票購買。為了工作方便,父親曾委託一位負責輕工局工作的親戚幫助購買自行車,兩年過後,這位局長親戚總算以高價轉給父親一輛半新的永久牌自行車。父親很是感恩人家,帶着家裏的土特產乘車百公里去開封騎回這輛自行車。

從前的週末,時常在夜半睡夢中被父親的敲門聲驚醒,週日母親總是提前做好午飯,父親吃過飯後就匆匆趕往學校。後來家裏有了這輛自行車,每到週末,天黑前,我和玩伴們都會在村外路口迎接到父親,接着父親把小朋友抱上車子,前後擠上兩三個孩子,大一點的玩伴尾隨其後,坐在橫槓上的小朋友得意地按動着車鈴,引來一些人駐足觀看。週日下午,父親在家裏幫母親幹些家務,下午四、五點鐘才離開家去學校。那個年代,近兩千口人家的大村莊,據説只有不到五輛自行車,有車子的人家寶貝似的不肯外借,鐵架用膠皮纏着,車上繫着紅布條,外出歸來後,主人把車子擦得鋥光發亮,然後用牀單蓋上,那種愛惜勁不亞於愛護今天的寶馬轎車。

1976年,父親調往於堂高中擔任教務處主任,雖説離家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可是每逢週末,卻不能和往日那樣正常返回家中。

記得秋天一個週日的下午,父親給鄰居家幫忙到太陽快落山時才回到家中,匆忙洗把臉,推着自行車正要出門時,鄰居大伯興致勃勃地迎面而來,格外熱情地招呼道:“侯老師,正巧我找您有大事,明天下午孩子去鄰村相親,想借用您的自行車風光一下。”父親聽後,爽快答應了鄰居的請求,又順手把上衣兜裏的鋼筆交給鄰居大伯。那年代,一支鋼筆也算得上奢侈品,年輕人兜裏要是別一支鋼筆,大家那種羨慕的眼神都會看得發呆,覺得很時尚,看上去高雅有學問。父親再三演示一下推車技巧後,等他們一同走出家門時,夜色已經模糊了人們的視線。

適逢國慶前夕,鄰居大伯垂頭喪氣地來到家中,深表歉意地説:“真對不起您,過後才意識到,那麼遠的路程讓您辛苦了,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父親呵呵一笑説道:“沒什麼,走夜路習慣了,都是為了成全孩子嘛。”隨後關心地詢問孩子相親的情況,鄰居大伯唉聲歎氣地説道:“吹燈打蠟了,真沒想到他推都推不好這個車子,還摔了幾次。本來是想借個光充個面子,真沒想到這事弄巧成拙,他推車木偶似的樣子極不協調,被人家姑娘看出破綻,故意要兒子騎上試試不可,結果露出馬腳丟人現眼了,還把您那支鋼筆給摔壞了。”父親當即安慰道:“沒關係,明天讓你兒子過來,我教他學騎車。”一月過後,父親帶着小夥子親自去女方家中登門求親,真是好事多磨,算是挽回了這樁失敗的婚事。姑娘説:“本來也沒什麼意見,只是我不喜歡那種愛慕虛榮的人,今天老師親自登門成全我們,我就應下這門婚事了。”回來後,孩子母親得知這一喜訊,感動得淚水順着面頰不停地滑落,孩子父親也熱淚盈眶,顫抖着嘴脣激動得説不出話來。

後來,年輕小夥看到他騎自行車都很眼饞,紛紛來家請求父親教他們學騎車。就這樣,父親藉着週末和假期,在空曠的地方和曬場裏教孩子們學騎車。每逢節假日,很多孩子都會聚集家中,父親義務帶着他們逐一陪練。幾年過後,村上一些年輕小夥和姑娘們都會熟練地騎車。每逢週六,孩子們都蜂擁而來,爭着練習騎車,時常在天黑前,一羣孩子抬着摔壞和沒氣的車子回來,父親看到這種情況,總是先安慰他們,然後關心地詢問有沒有摔傷和磕碰,隨後告訴他們,一會請人把車子修好後,明天讓大家繼續練習。後來,經常有青年人騎着這輛自行車,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瀟灑地穿行在鄉間的道路上。之後,來家借車相親、訪友的街坊鄰居也越來越多,很多日子,父親只好把車子讓給別人,自己仍舊徒步往返學校上班。

有一年暑假,村上街坊謝述太家的小孩生病,經常需要到十多公里外的鎮上看醫生,父親聽説後就直接把自行車借給他長期使用。一年後,孩子康復,他歸還這輛自行車時動情地説:“感恩老師幫助,這輛自行車救了我兒子的性命,可是,卻讓您吃苦跑路了,真是不知道怎麼感謝您是好。”旁邊串門的謝老師插話説:“佛家有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隨後,父親哈哈大笑,也跟着隨聲附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過後,這件事情父親沒當回事,卻深深感動了這個知恩圖報的街坊,他雖然經濟上有所拮据,但是助人為樂,成了鄉親們公認的大好人。他逢人便説:“是侯老師教會我如何做人,幫助別人成全自己,關心他人也是為自己修橋鋪路,做人,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積德行善。”

改革開放後,經濟上有了寬裕,父親又購買了一輛嶄新的飛鷹牌自行車。後來,時常有人過來借用這輛新自行車去相親辦事,父親總是樂呵呵地跟人家換輛破車騎着去上班。

隨後,那輛用舊了的車子就放在家中,隨時留給鄰居過來借用,幾年過後,村民們經濟都有所好轉,生活條件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八十年代,農村男婚女嫁的奢侈標準要求“三轉一響”,也就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大多新婚人家都添置了自行車,這樣一來,借車子的人也逐漸減少,父親把這輛車子的輪胎和鏈條全部更換一新後,送給了鄰居侯傳玉作為代步工具,修車師傅更換輪胎時,發現兩條內胎竟然都補了幾十處補丁,他説:“侯老師,您這輛自行車可真是為鄉親們出大力了。”

事後不久,父親的一位學生得知後,不解地問道:“老師,您出手夠大方的,這輛自行車怎麼也能賣上百十元,您的經濟又不是多富裕,何苦呢?難道這就是您從前給我們講的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含義嗎?”父親誠懇地説:“你説得有些道理,不過,這輛破自行車能幫他提供一些方便,解決他很多困難,這件事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做人要心胸寬闊,心量要大度,多做扶貧濟困的事,懷一顆慈悲心去做有良心的事。”學生聽後肅然起敬:“老師,您的言傳身教讓我徹底明白一個做人的道理:生活中,不計個人得失,在他人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幫人一把,您這種善舉不愧是對捨得文化的具體詮釋和真實體現。”

幾年後,父親的這位學生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他常常給自己的學生傳遞父親的道德修為和做人智慧。他説:侯老師過去曾引用明代《增廣賢文》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來教育我們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恩師詳細講解過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不要簡單地把這句話理解為只做些好人好事,而是要專注於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讓自己變得智慧一點,儘量避免少犯一些無知和低級的錯誤,然後,以智慧為根基,去做‘好’的事情。總之,將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好,不去計較得失,那就不要執着於前程,這樣,就算問心無愧了。”

父親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他的學生和身邊有良知的人們,他的言行至今仍被他授業的學生和那些熟知者所效仿,併為之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