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楊絳: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2W
楊絳: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

楊絳: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作文

文丨楊絳

人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靈與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靈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這兩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看到這兩種不相容的本性。

出生的嬰兒只要吃足奶,拉了屎,撒了尿,換上乾淨的尿布,就很滿足地躺在牀鋪上,啃着自己的拳頭或者腳趾,自説自講,或和旁邊的親人有説有講,儘管説的話誰也不懂,嬰兒純是一團和愛。出生的嬰兒還不會笑,但夢裏會笑,法國人稱“天使的微笑”,做媽媽的多半見過,是無法形容的寧靜甜美。以後嬰兒能笑了,但不能笑出“天使的微笑”了。不過嬰兒的笑總是可愛又令人快樂的。嬰兒漸漸長大,能聽懂大人的讚許,也會劃手劃腳表示歡欣;假如聽到大人責罵,也會哭,或忍住不哭,嘴巴癟呀癟地表示委屈或無奈。

一歲左右,都懂事了,不會説也會嗯嗯地比劃着指着示意。會説話了,會叫爸爸媽媽等親人了,這時什麼都懂,什麼都學。小娃娃最令人感到他有靈性良心。他知好歹,識是非,要好。他們還沒有代表個人意識的“自我”(self)。小娃娃都不會自稱“我”。大人責罵稱呼他,如“寶寶”“娃娃”“毛毛”“臭臭”,還要加上一個“乖”;儘管“乖”字還不會説,咬着舌子也要自稱“乖”。我認識親友家不知多少“乖寶寶”或“乖毛毛”等娃娃呢。

有人説,要好不是天性,是媽媽教的。小娃娃怎麼教呀?無非説:孩子要乖啊,要聽話啊。他們覺得這就是好。小娃娃都要求好,長大了才懂得犟,長大了才有逆反心理呢。天真未鑿的嬰兒,是所謂“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赤子”。嬰兒都是善良的。有兇惡的嬰兒嗎?嬰兒沒有兇惡的,但是嬰兒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會消失。

小孩子漸漸成長,漸漸不乖,隨着身體的發育,個性也增強,食慾也增強。孩子到了能吃糕餅的時期,就嘴饞,愛吃的東西吃個沒完。個性和善的,還肯聽大人的勸阻,倔強的,會哭哭鬧鬧爭食。父母出於愛憐,往往縱容。孩子吃傷了,肚子疼了,就得吃苦藥。生病吃藥都是苦惱的,聰明孩子或乖孩子會記住,就肯聽話剋制自己。食慾強而任性的孩子,就得大人把好吃的東西藏起來。

一般孩子,越大越貪吃,越大越自私,甚至只要自己吃,不讓別人吃。但兩歲三歲,還是孩子最可愛的時期,四歲五歲就開始討厭了。我們家鄉有幾句老話:“三克氣(可愛),四有趣,五討厭,六滯氣(可厭),七歲八歲饒兩歲——或七歲八歲,貓也討厭,狗也討厭。” 説的是虛歲。每個地方,都有類似的老話,因為這是普遍的情況,孩子越大越討厭。為什麼呢?

孩子的身體漸漸發育,雖然遠未成熟,已能獨立行動,能跑、能跳、能奔、能蹦。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冒出來了。孩子開始不乖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應該乖;人家説他不乖,還覺得沒趣或心虛。可是剛冒出頭的“我”,自我感覺良好,一心只想突出自己。“人來瘋”不就是要招人注意嗎?

孩子好爭強,愛賣弄,會吹牛,會撒謊。孩子貪吃爭食,還會搶,還會偷,還會打罵吵架,欺負弱小。

孩子五六歲,早熟的,慾望也在覺醒。慾念愈多,身體的獸性愈強。西方人説,人有七種大罪:驕傲、貪婪、淫邪、憤怒、貪食、嫉妒、懶惰。這七種罪惡,也包含佛家所謂貪、嗔、痴。這種種罪惡,都植根於人的血肉之軀。孩子開始有“我”各種罪惡都漸漸露出苗頭來。

自高自大,爭強好勝,就導致驕傲。要這要那,不論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就是貪婪。淫邪也就是佛家所謂“六慾”,指容色、體態的嬌美,巧言嬌笑的姿媚,以及皮膚細膩柔滑等所挑逗的情慾。傳説小和尚隨着老和尚第一次下山,看見了女人,問這是什麼東西。老和尚説,這是老虎,要吃人的。但小和尚上山後,別的不想,只想老虎。“沙彌思老虎”就是現成的例子。慾望受阻,不就激發惱怒或憤恨嗎?貪吃不用説,哪個健康的孩子不貪吃呢?嫉妒也是常情,我不如人,我就嫉妒他。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快需自己努力,一放鬆就懶了。

每一種罪惡都引發另一種或多種罪惡。譬如我驕傲,就容不得別人比我強;我勝不過他,就嫉妒他。嫉妒人,妒火中燒,自己也不好受。一旦看到我嫉妒的人遭遇不幸,不免幸災樂禍。妒引起恨,恨他就想害他,要害人就不擇手段了。這樣一連串地由一個惡念會產生種種惡念。例如貪吃貪懶,就飽暖思淫。這時期的孩子,可説“眾惡皆備於我矣”。

這裏就要談談荀子“性惡論”。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善者偽也。據荀子《性惡》:“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第一句説明“性”不是學來的,而是天生的。這話正可解釋嬰兒有靈性良心,是嬰兒的本性,是天生的。第二句話説明:人能學,也能學好,這就是偽。“偽”指人為,不是虛偽。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要努力學好,才成好人。這確也是實情。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劣根性是嬰兒失去赤子之心以後,身體裏的劣根性漸漸發展出來的。他説人性本惡,是忽略了人的嬰兒階段。忽略了最初的嬰兒階段,就否認了人的本性,也否認了他自己肯定的“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這就是説,性是天生的)。“本性難移”是我們已經肯定的。如果本性惡,就改不好。人原先本性是好的,劣根性發展後變化了,經過努力,還能改好。如本性是惡的,就改不好了。

我曾讀到一則真實的記事。某英國人馴養了一頭小老虎。老虎養大了,仍像貓狗似的跟在他身邊,和他很親暱。一次,他睡熟了,老虎在旁舔他的手,表示親愛。舔着舔着,舔出血來了。老虎舔到血腥,本性發作,把他的手咬來吃了。“本性難移”是不錯的。能由人力改造自己,也説明人性本善,才改得好。荀子性惡之説是不全面的,有缺點的。但他説“善者偽也”,還得承認人性本善,才學得好;否則荀子也難於自圓其説了。

一般五、六歲孩子都上幼兒班了。在家有家長管教,在學校由老師管教,同學間也互相競賽,互相督促、勉勵。在家嬌慣的孩子,在學校就爭取做好學生了。孩子到了九歲、十歲,漸漸會改好。

小孩子自己也會管自己。例如小孩子怕吃苦藥、怕打針。可是他們很有靈性,也懂道理。如果給他們講明得吃藥、得打針的道理,有的孩子就能吃苦藥,也能忍痛,儘管噙着眼淚,撇着小嘴要哭,也能在大人的鼓勵下,説“不苦”“不疼”“不痛”或“不怕”。有的小孩儘管事先和他講明道理,事到臨頭,就哭鬧着不肯承受了,得大人捉住胳膊打針,捏着鼻子灌藥。因為個性不同,而孩子的剋制功夫也強弱不同。

孩子接受家裏的管教,接受學校裏師長同學的薰陶,再加自己有靈性良心,能管制自己,以前在縱容下養成的種種劣根性,會有所改善。如果頑劣不受管教,或親人一味縱容,這孩子會變成壞孩子。壞孩子多半是十六、七歲的未成年人。他們先是逃學,結交壞朋友,結成一夥,毆鬥闖禍,無所不為,成了不受管教的壞孩子。這就是所謂“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不管不教,縱容放任,使未成年的苗子成了壞人。如果他憬然覺悟,仍然可以成為好人;而迷途知返,會比一般唯唯諾諾的人更好,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西方人也説:浪子回家,該宰了肥牛款待。這是人的靈性良心,戰勝了一己私慾。

人,一方面有靈性良心,一方面又有個血肉之軀。靈性良心屬於靈,“食色性也”屬於肉,靈與肉是不和諧的。

不和諧的兩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就必有鬥爭,有鬥爭就必有勝負。勝者或是消滅了對方,或是制服對方,又形成統一。鬥爭可以不斷,但矛盾必求統一。統一之後,“我"又成了什麼面貌呢?這不是三言兩語就所能説明的。怎麼鬥,怎麼統一,都值得另立專題,仔細探討。

Tags:楊絳 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