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導遊詞

寧波慈城導遊詞3篇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慈城鎮是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目前唯一的轄鎮,位於江北區最西端、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寧波慈城導遊詞,歡迎參考!


寧波慈城導遊詞3篇
  寧波慈城導遊詞篇1

慈城鎮地處浙江東部沿海寧紹平原,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相連,西與餘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餘姚江與鄞州區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其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里,下轄41個行政村,5個社區,5個居委會,人口5。8萬,是寧波市14箇中心城鎮之一。

轄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環境優美秀麗,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雲湖(英雄水庫)、毛力水庫”三湖之交相輝映而尤顯風姿。慈湖是慈城的點晴之筆,為慈城增添了水靈秀氣,而獅子山、大寶山、清道山等卻烘托了慈城的雄渾霸氣。

慈城地域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其距寧波市中心約15公里,距離寧波櫟社機場20餘公里、距離北侖港約38公里;有市公交車3三十一、3三十三、3三十七、339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鐘;西側的餘姚江即是浙東運河的部分。境內有蕭甬鐵路(簫山―寧波)、甬餘公路(寧波―餘姚)、慈駱公路(慈城―駱駝)、莊浦公路(莊橋―慈城)。建設在即的杭州灣大通道將貫穿慈城、進入寧波,將使慈城成為寧波市北端的門户客廳上海遠郊。

  寧波慈城導遊詞篇2

慈城古縣城位於寧波北郊,城內保留着當年縣城的佈局和大量明清古建,漫步城中,隨處可見古樸的院落,偶爾可見大宅深院,是一座舒適且安靜的古城。不要錯過這裏物美價廉的特色小吃,其中上過央視的慈城年糕最為出名。

進入古城不需要門票,城隍廟裏的年糕展示陳列館也是免費開放的,因此閒逛也是非常自在的選擇。需要購票進入的是孔廟、縣衙、校士館、清道觀和馮俞宅、母親的藝術展,相鄰的景點之間有大概500—1000米的距離,都是平坦的小路,一般選擇步行遊玩。由於街道狹窄,古城裏並不太適合開車,如果覺得步行較累,可以叫輛三輪車,坐到距離較近的下一站5元左右。

從東側的遊客中心進入古縣城,首先會經過馮俞宅,古宅外面的《遊子吟》詩句展示,開門見山地道出了慈城是慈孝之鄉。馮俞宅也是寧波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羣之一,裏面有坐具文化展、惠山泥人展、景德鎮青花瓷展等展覽,單衝着馮俞宅的建築就值得進去看看。馮俞宅西側的金家井巷由東向西依次是佈政房、福字門頭、甲第世家,都是比較典型的明清建築。往南拐到竺巷東路,便可看到孔廟的櫺星門,它是浙東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孔廟,有一些祠堂和碑刻,可以在裏面感受儒家氛圍。

沿解放路往北,盡頭便是慈城古縣衙,古縣衙很大,現在綜合成了清風園景區,裏面用蠟像復原了當初縣衙的場景,是一個反腐倡廉主題的文化園。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銅錢狀的大門,進門時會有種“鑽進錢眼裏”的感覺,裏面是歷代貪官的塑像和龍虎狗三鍘刀,陰森森的,頗有震懾力。縣衙西側的城隍廟是整個古縣城裏最有意思的地方。裏面有一個慈城年糕館,不僅用實物和圖片展示了年糕的製作過程,要是肚子餓了,還可以嚐嚐上過央視節目的慈城年糕。

走到古縣城最北便是慈湖,沿湖有水上墳、董孝子井、師古亭等景觀,湖東面的校士館有關於科舉制度的展示。沿湖風光不錯,可以在此小憩一會兒。湖邊的走馬樓飯莊、寶善堂酒吧建築古色古香,可以去吃點東西,順便參觀一下建築。街上也有很多小吃和麪店可以用餐。

返程時沿着太湖路往南,路過馮嶽彩繪台門,這裏的母親的藝術展可以參觀和體驗中國結、剪紙等女紅藝術。出城順着護城河往南,到清道觀,這個景點略遠,在一個小山上,可以爬上去看景,對道教感興趣的可以來看看。整個慈城古縣城走走逛逛大約需要1天,但並不在這裏過夜,通常遊玩結束後會乘公交車返回寧波市區住宿。

  寧波慈城導遊詞篇3

慈城鎮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部,距寧波城中心三江口約20公里,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古城。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後,在浙東一帶設立了句(讀勾)章縣,縣治設於現在離慈城鎮不遠處的王家壩(城山渡)。公元401年,句章縣城為孫恩起義軍攻破,東晉守將劉裕(後為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將縣治遷於小溪鎮——現在的鄞州鄞江鎮,即筆者的家鄉——突然發現慈城和鄞江竟然在歷史上有這樣的淵源!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立慈溪縣,縣治便設於今天的慈城鎮。縣名的得來,是因為一個感人的故事:東漢時期,這裏有個叫董黯的孝子,自小喪父,由母親含辛茹苦撫養長大。後母親頑疾難治,想喝孃家大隱溪水,董黯便每日往返60多里路為母擔水。其母心疼兒子勞累,就讓董黯在大隱溪邊搭建茅屋,兩人居於溪邊,幾年後董母的頑疾竟然治癒。鄉人有感於母慈子孝,便將大隱溪改名為慈溪,東漢和帝還對董黯進行了表彰。由此建縣時便定名為“慈溪”。

1954年,為方便統一管理“三北”(餘姚、慈溪、鎮海三縣北部)地區的棉區生產,國家對這一帶的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三北地區全部歸屬慈溪縣管轄,縣治遷往滸山鎮,原慈溪縣南部地區則歸屬餘姚縣(包括慈城和當時尚未出土的河姆渡遺址所在地)。這樣調整的結果就是割裂了文化:現在的慈溪市只有中東部一部分是屬於原先的慈溪縣的,而大部分都屬於原來的餘姚縣(包括滸山)——所以餘秋雨説自己生是餘姚人,長是慈溪人;而“上海聞人”虞洽卿也由鎮海人變成了慈溪人——而慈城呢,不久後又劃歸寧波市江北區管轄,由縣城淪為一個普通鎮,由此沉寂——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沉寂,才使得它保存了大量的舊建築老房子,保留了古鎮的風貌,並在21世紀得到旅遊開發,成為遠近聞名的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