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導遊詞

四平的導遊詞2篇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2.05W


四平的導遊詞2篇
  四平的導遊詞篇一: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到葉赫參觀遊覽。

葉赫是中國歷史名鎮,地處四平市區東南部,是滿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葉赫是清初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清末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的祖籍地,素以“三代皇后的故鄉”而聞名於世。

葉赫王城分珊延府城和東、西二城,共三處。珊延府城位於葉赫河南岸,西城位於前面葉赫河北岸的石頭山上,與東城形成掎角之勢,相互照應。2005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06年,滿族先人女真葉赫部從呼蘭河遷至伊通河流域,經八代貝勒的不懈努力,勢力日漸強大,部落中心移至葉赫,在葉赫河畔,擇三面臨水、背依羣山的寶地建都城,相繼建三處王城。第九代貝勒清加努、揚吉努兄弟當政時,稱“葉赫國”。葉赫那拉,滿語的意思就是“河邊的太陽”。葉赫貝勒驍勇善戰,部民勇猛,精於騎射,為擴大部族生存空間,不斷開拓疆土,使葉赫領地方圓千餘里,有眾15部之多,躋身女真民族的強大部落之列。

當時,葉赫部與努爾哈赤部成為女真陣營中兩大主角。努爾哈赤致力於統一女真民族,葉赫貝勒卻極力維護海西四部聯盟盟主的地位,兩部首領鬥智鬥勇,兩支勁旅幾經較量。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努爾哈赤最後一次征伐葉赫部落,兵臨葉赫城下。葉赫首領臨危不懼,指揮官兵,嚴守東、西王城據險抵抗。

努爾哈赤親自督軍圍攻金台石的東城,經過激烈戰鬥,葉赫東、西兩城俱毀,葉赫首領金台石和布揚古被俘,寧死不降。努爾哈赤軍以絞殺相威脅,二首領毫無畏懼,慷慨赴死。東城貝勒金台石臨死前厲聲呼喊:“吾輩之中,有一女子,必覆滿洲矣!”葉赫首領被殺,所屬城寨被兼併。曾經號令海西、稱雄女真諸部的葉赫部,共傳8世11代貝勒,終於被努爾哈赤吞併。葉赫部成為後金的臣民,入籍編旗,成為滿族的重要一支。葉赫都城成為廢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巡幸祖宗發祥地時,曾登臨葉赫東城舊址。面對廢城,心潮起伏,感歎於先祖努爾哈赤的大智大勇,在此賦詩《經葉赫廢城》表達內心的感慨,“斷壘新生草,空城尚野花。翠華今日幸,谷口動鳴笳”。努爾哈赤兼併葉赫部落,才完成女真民族的統一大業,得以建立後金乃至強大的大清帝國。

然而,歷史總有一些巧合。我們講到葉赫的歷史興衰,就不可迴避地想到關乎大清朝命運的3個重要的葉赫女人。遙想當年,1575年,葉赫貝勒揚吉努之女在葉赫東城呱呱墜地,她就是孟古格格。14年後,她走出了這座王城,遠嫁建州,成為努爾哈赤的福晉。她端莊秀麗,秀外慧中,器量寬宏,深受努爾哈赤的寵愛,誕育了清朝一代皇帝皇太極,母憑子貴,成為大清第一國母――孝慈高皇后。兩百多年後,清朝末期,葉赫那拉氏另一位女人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核心,她才貌兼備、頗有心計、精通權術、垂簾聽政、執掌大權48載,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再次垂簾聽政三年,並於1912年2月22日簽發了清帝退位的詔書,這段歷史恰恰應和了葉赫貝勒金台石臨死前的毒誓!

各位朋友,讓我們走出葉赫沉重的歷史,去看一看易地而建的葉赫那拉城。葉赫那拉城坐落在轉山湖東山頂,建於1994年。這座仿古建築羣,依山勢起伏而建,呈階梯分佈,樓台殿閣,錯落有致。青磚素瓦的滿族四合院,房頂飾以脊吻、走獸,風格迥異。登上箭樓,居高臨下,城內美景盡收眼底。走進皇后生平館、葉赫貝勒議事堂、公主樓、滿族民俗展覽館等介紹葉赫歷史、民俗文化的景點,可以讓我們充分領略葉赫的興衰史、人文掌故以及滿族民俗文化。

前面小廣場中央豎有一根神杆,上懸神鬥,這是滿族獨有的祭祀神器,每逢過大年時,滿族人都是在神鬥裏盛上五穀、碎肉,以此享祀烏鴉,這習俗稱為祭天。相傳當年努爾哈赤被明軍追殺,隻身一人匿於草叢深處,當追兵來到近前時,恰好一羣烏鴉落在他的身上,啄來啄去,明軍誤以為烏鴉在吃死人的腐肉,捂着鼻子繞行而過。烏鴉騙走了明軍,努爾哈赤得救。為報答烏鴉的救命之恩,他在家中豎起神杆,在神鬥中投食喂烏鴉,人們紛紛效仿,形成這一習俗。

  【走近五角亭】

眼前這座臨湖而建的亭子為五邊形,被稱為五角亭。上有一楹聯,為連環迴文聯,可順讀,可倒讀,組成十二聯。此聯為轉山湖的風景聯,是轉山湖風光精煉概括的神來之筆。上聯為 “靜水環城霞淡淡”,下聯為“長鬆繞嶺霧悠悠”。

請大家隨我登亭俯瞰轉山湖風光。轉山湖是葉赫河水瀦留山間盆地而成,水面呈S形,環繞腳下孤山,在城池東、北、西三面,形成“靜水環城”之勢,因此得轉山湖美名。山上“長鬆繞嶺”綠意正濃,羣山拱衞碧玉般的湖水,山光雲影倒映水中,相映成趣。

各位朋友,我的導遊講解暫告一段,感謝您的光臨!

  四平的導遊詞篇二:

四平烈士紀念塔西與四平戰役紀念館毗鄰,東距四平市火車站約600米。

四平解放烈士紀念塔整體建築由塔園、紀念塔、牌樓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紀念塔通高23.25米,塔基為二級園台,塔座上有八面體塔室,20根瓜稜石柱環繞塔室、支撐室頂,凌空托起20.76米的塔身。塔頂鑲嵌着一顆閃閃發光的五角紅星,象徵着英烈的精神永放光芒。距塔前30米處建有牌坊。塔園為圓形,園內青松環繞,花草繁茂。

紀念塔建成後,在塔身四周均有題詞,題詞的領導人有:林彪、陶鑄、高崗、閻寶航等。歲月滄桑,伴隨着歷次政治運動的風雲,紀念塔身四周題詞被一一塗掉,“文革”中,塔身正面題詞換成毛澤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牌坊兩側楹聯換成毛澤東詩詞《七律回韶山》中“為有犧牲多壯,敢教日月換新天”。

烈士紀念塔是四戰四平的英雄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豐碑。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將其列為吉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zhong共吉林省委、吉林省級政府將其確定為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Tags:導遊詞 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