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2021最新中學生法制宣傳教育遠離網絡世界發言稿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1.81W
有學問而無道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最新中學生法制宣傳教育遠離網絡世界發言稿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2021最新中學生法制宣傳教育遠離網絡世界發言稿
各位同學,老師:大家好!
 
今天有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面對這麼多年輕而充滿朝氣、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面孔,真的非常榮幸。感謝同學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教!我今天的講解,共分兩個部分:我想向同學們提一個社會知識方面的問題:你知道當今世界有哪幾大公害嗎?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吸毒販毒、環境污染已經毫無疑問地被列為社會兩大公害。那麼你知道第三大公害是什麼嗎?青少年犯罪被列為吸毒販毒、環境污染之後的第三大公害。今天我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成為社會公害。青少年這個概念在犯罪學中一般是指已滿14週歲而不滿25週歲的人。這個概念包括“青年”和“少年”兩個年齙段的人羣,橫跨了未成年人的成年人兩個年齡區域。 青少年犯罪是當今最普遍、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從世界範圍來講,近幾年來,隨着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世界各國均形成了兒童犯罪低齡化的趨勢。25歲以下的青少年是犯罪大軍的主體。無論是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處在發展中的國家,大都面臨關青少年犯罪佔犯罪總數的70——80%,特別是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
 
首先,我給大家講一下刑事責任年齡。我們國中的同學大多是12週歲至15週歲左右吧?有的同學可能要問:對我們這麼大的學生來説,如果觸犯了法律會不會受到刑事處罰呢?那麼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處罰都有哪些規定呢?我國刑法規定,對已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又規定了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同時又規定,對未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的時候,可以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達到勞動教養標準的,可以送到勞動教養所進行勞動改造。所以,並不是説,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就可以為所欲為,無所約束了。那有些同學可能要説,我們是好孩子,不會去做壞事,那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進行法制教育了呢?我們之所以給同學們進行法制教育,目的之一,是為了讓你們從小就增強法律觀念,知道怎樣才能預防青少年犯罪,做一個守法的好學生,目的之二,是要教會你們增強自己的保護意識,學會如何遠離社會危害,保護自身安全。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突發性和隨意性。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心理上、生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社會經驗很少,缺乏對複雜事物的判斷能力和鑑別能力,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複雜,極不穩定。精力旺盛,動,理性意志薄弱,逞強好勝心切,很容易偏激、任性,為所欲為,稍有誘因,一觸即發。他們的犯罪動機有時十分簡單,一般沒有預謀也是一種很簡單很迅速的預謀,多屬一時感懷衝動,有的是出於好奇、自我表現和尋求刺激。這種激情式的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比較常見。如大家都知道的馬家爵,這三個字差不多已經成了殺人狂魔的代名詞。實際上馬家爵並非天生就壞,他也有過艱難的童年,有過貧困的生活,有過刻苦讀書的時期,也有過理想和追求。
但哪怕他上了大學,他的心理仍然是不成熟的,不健全的。那種偏激、自卑的心理,一與外部因素髮生衝突,就產生了瘋狂的犯罪。
 
2、以侵犯財產犯罪為主。當前,受社會上一部分富裕起來的人的“瀟灑”消費的影響,部分青少年產生了強烈的畸形的物質消費慾望,盲目追求享樂,當通過正當渠道不能滿足慾望時,往往通過盜竊、搶劫、搶奪、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手段來獲取。我市近五年來處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侵犯財產犯罪案件。這類案件中,搶劫案佔了很大的比重。從一些發生在校園內外的搶劫案來看,大都是高年級的學生搶劫低年級的學生,如中專生搶中學生,中學生搶國小生,社會上的閒散青少年搶校園裏的青少年學生,也就是説輟學的搶上學的。大都是使用輕微的暴力,搶劫少量的財物,一次得逞,頻頻作案。所以處理這類案件,有時也感到很棘手。因為法律規定,搶劫三次以上就算多次,量刑就在十年以上至死刑。而有的人多次搶劫的財物加起來也不過三、五塊錢而已。
 
3、團伙犯罪居多。青少年犯罪是三五成羣、七八成夥地共同作案。這一方面是,對青少年而言,由於缺乏足夠的體力、智力、膽量和經驗,單獨作案往往難以成功,結成團伙可以互相壯膽,互相挑動,互相依存,減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於得逞;另一方面,青少年渴望被同齡人關注的心理。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裏,在學習壓力巨大的學校裏都無法得以完全的滿足,於是他們轉向社會,和一些社會閒散人員交往,結成小團體。這種小團體化的不良現象往往就是團體化犯罪的前身,如果加上某種人為化的組織,最後演變為青少年犯罪黑幫。所以在校青少年學生如果和有前科有劣跡的社會閒散青少年或其它有犯罪傾向的閒散人員交往過密,很容易被教唆和引誘,最後滑入犯罪的深淵。發生在某高校兩名學生參與盜賊,在電腦城一個老闆的組織下,在本市各大學校、機關大肆作案,瘋狂盜竊電腦,案值達20多萬元,最後受到法律的嚴懲,不但失去了學籍,而且失去了自由,落得身敗名裂。
 
4、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齡化發展。在犯罪手段上,青少年犯罪越來越趨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犯罪手段殘忍,情節較為嚴重,而且不計後果。在很大程度上,這是青少年模仿的結果,也是社會不良文化影響的結果。一段時間以來,低級、庸俗的文化腐蝕青少年的靈魂。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武打兇殺、暴力血腥、淫穢色情及其它有損於青少年健康的內容,對社會文化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這種受污染的社會文化環境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相當一部分缺乏分析和抵制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接受不良文化影響,便會很快墮落,難以自拔。因為青少年可塑性大,雖有一定的辯別是非、控制行為的能力,但自控力非常脆弱。在一定內外素作用下,很容易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青少年犯罪的低齡化趨勢,也同樣引起人們的憂慮。犯啡的年齡越來越小,法律處理的難度就越來越大。
 
如前不久電視台報道了一起入室兇殺搶劫案,一個剛滿14歲還在讀國中的陳姓少年,因為羨慕同學有隨身聽,而自己卻家境貧寒,家裏買不起這個東西,經過周密的計劃,於深夜潛入鄰居家,趁鄰居睡覺之機,殘忍地殺死了鄰居,搶劫了現金200多元,並且仿造現場。事後用這200多元買了一個隨身聽,還若無其事地去上學。案件破獲後,當地的人都感到震驚。人們不相信這個平時看上去十分老實本份的少年,會幹出這樣的事。而從他本人的陳述中得知,他正上受了——港台暴力、武打電視電影的影響,他的作案手法都是從裏面學到的。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形成是多種複雜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原因。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社會特點決定了他們內在動因上的不穩定性和外在誘因上的易受感染性。但我認為更多的,還是主觀上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由於青少年心理結構不成熟、不穩定,社會閲歷淺,對問題認識直觀、膚淺、片面,使其在面對較為複雜的問題時,一方面,自已往往缺乏冷靜的思考與正確的分析、判斷,容易形成錯誤的念頭,產生錯誤的結論,從而導致錯誤的行為。另一方面,青少年分析、判斷能力不成熟,獨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經濟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誘惑與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相對低下,容易被表面現象所困擾,被複雜現象所迷惑,加上自身強烈的獨立意識與好勝心,易衝動而不理性的個性特徵,常常在已經作出錯誤的決策和行為時難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的勸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終導致犯罪;或是自己能夠察覺自身的行為欠妥,但在“哥們意氣”、“兩肋插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等片面思想的支配下,感情用事、意氣用事,不計後果,將錯就錯。如一些青少年片面認為,一個混社會、混“江湖”的人,遊手好閒,很瀟灑、很神氣,要吃有吃,要喝有喝。由於分析判斷能力的相對低下,他們就會產生單純的羨慕和模仿心理,最後的結局大都是滑向犯罪的深淵。 以上所介紹的只是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的一些特點和原因。針對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的現象,政府和社會各界一直在採取積極的措施。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刑法專家也提出了很多的對策,如學校預防、家庭預防、社區預防、社會預防和司法預防等等。因為時間關係,在這裏不再展開來講。第二個問題青少年網絡犯罪談到青少年犯罪,沒有理由不談到青少年網絡犯罪。因為我們可能有不少的同學上過網,有的甚至對網絡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我想把這方面的內容作一個單獨的部分來講一講。什麼是青少年犯罪?目前法律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定義。就我的理解,上網青少年以網絡為犯罪誘因,以互聯網為犯罪手段、犯罪地點在網吧場所和所有與網絡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的犯罪行為,都可以稱之為青少年網絡犯罪。
 
請看下面這幾個案例:
 
案例之一:痴迷暴力遊戲,刀捅身邊人。去年3月11日晚,16歲的少年胡某在網吧裏玩一種用刀捅人的暴力遊戲時,由於技術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別人“捅”倒。坐在胡某旁邊的一名同齡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種遊戲,他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在網絡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隨身攜帶的半尺長的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 ,導致受害人當場死亡,而胡某依舊沉浸在暴力遊戲中。直到警方趕到現場,胡某才驚醒:“我是不是殺死了人,會不會坐牢?”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遊戲中,已經失去理智,分不清虛擬網絡和現實世界了。
 
案例之二:網上起爭鬥,網下來報復。也是去年3月的一個晚上,某縣一個網吧發生一起數十名青少年持械打鬥的尋釁滋事案件,其中職校生黃某被打成重傷,奄奄一息,他的兩名同學一人小腿骨折,另一個手臂多處挫傷,對方也有幾名輕傷。原來當天晚上,黃某與兩名同學在網吧玩網絡遊戲《反恐精英》,他們的遊戲角包與一網名為“孤獨龍”的玩家在網上遭遇並進行了激烈的戰鬥,雙方一邊戰鬥,還一邊在網上互發短消息進行語言攻擊,無意中,黃某將自己所在的網吧告知了對方。對方在遊戲被擊敗後,勾結七八名社會閒散青少年,攜帶木棒鐵棍趕到黃某所在的網吧,雙方大打出手,導致兩敗俱傷。 案例之三:上網相勾結,下網去打劫。某市公安局刑警隊接到一男青年許某的報案,稱其在網吧上網時,結識了一個網名叫“誘惑”的17歲女網友,並相約到一個網吧見面。當兩個人見面後,“誘惑”謊稱自己回家取衣服,將許某騙到市郊一座橋邊,由埋伏在此的一名男青年實施搶劫,搶走其一部手機和400餘元現金。幾天以後,刑警他又連續接到多起類似報案。所不同的是,實施搶劫的男青年變成了4個人。同年3月13日上午,辦案民警經過周密部署,將這一團夥6
 
一網打盡。經查,這4男1女去年8月開始在網上糾合在一起,年齡大多十七八歲,最大的21歲。他們先由胡某以“誘惑”“藍色妖姬”等很具挑逗性的網名和男網友聊天,再將受害人騙至一些偏僻處實施搶劫、敲詐。據統計,到案發時,這一團夥共涉嫌實施搶、盜、詐等案件20餘起,涉案案值6萬餘元。
 
案例之四:遊戲失寶物,見面捅刀子,也是在去年的一天,某市一個痴迷網絡遊戲的中學生在上網中突然發現他的遊戲寶物被盜,遊戲中積累的百萬虛擬貨幣被花得精光。不久,他在遊戲交易廣場發現一名玩家正在拍賣各種裝備,其中就有他所獨有的寶物。經過一番試探後,他認定對方就是偷他寶物的那個賊,便化名向其購買裝備,約定在某網吧內見面。見面後,這名中學生極度憤怒,見對方轉身要走,便拔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刺向對方,致對方失血性休克而頑強亡。
 
我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是想説明,近年來,隨着互聯網這一新興媒體的飛速發展,青少年的生活、生長環境,學習娛樂方式,甚至包括思維方式、情感理念、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習慣等等,都在發生着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可以説,互聯網的發展,正如一股浩浩蕩蕩、撲面而來的洪流,既顯示了當今科技進步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夾帶關污泥濁水、沉渣浮泛,一些缺乏方向感的青少年在物質準備不充分、心理準備不成熟的情況下,急不可耐地投身其中,結果網絡不但吞沒了他們示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吞噬了他們得來不易的金錢和寶貴的青春時光,極少數的甚至還在互聯網的各種誘因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失去了生命和自由。
 
再給同學們講一個2003年發生7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尹某等7人(14週歲至17歲),原是中學在校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進網吧玩了一下,覺得挺好玩,以後就經常到網吧玩,之後一直沉迷於玩網吧和遊戲機,但父母不給錢,怎麼辦呢,他想到了糾集向某等人向同學下手敲詐錢,一天,他在該校操場玩時,看見同學方某,尹某等人就走上前要方某給他錢,並威脅方某説,你以前跟別人打過架,被打的人叫我來拿醫藥費,自己認識許多社會上的人,不給錢就叫人來打死你,方某很怕,將自己身上僅的有五元錢給了尹某。尹某等人以為找到了搞錢的好方法,膽子越來越大,便想到對學生在上學的路上敲詐錢,並以毆打相威脅,後7人被我全部抓獲,該案破獲後,找了他們當中的一些被搶的同學去取證,有些同學應該還記的,其中有被敲3元和5元的,甚至一元的。但從法律的角度講,尹某等7人以暴力想威脅的方法搶走他人財物的行為已構成看樣子劫罪,儘管年齡不大,但已滿14週歲,該案犯罪嫌疑人增多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至3年不等。 在座的各位同學對網絡一定不會陌生,據一些統計資料表明,90%的青少年上網是玩網絡遊,其餘是網是聊天和瀏覽不健康的網站,這其中未成年人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成為網絡遊的主體;80%的少年犯罪案件與網絡遊戲存在關聯,網絡遊戲成為他們違法犯罪的直接或間接的誘因。
 
青少年犯罪主要有這麼四個原因:
 
1、網站複雜,內容混亂,嚴重腐蝕了青少年的心靈。互聯網上80%的遊戲軟件來自境外,多數網絡遊戲都是以扮演角色相砍為主,充斥着暴力、欺詐、色情等內容,讓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同吸上了“電子海洛因”,通宵達旦,夜不歸宿,不僅荒廢了學業,損害了健康,而且使他們中的一些人世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扭曲的錯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一名攔路搶劫的中學生在警方抓獲後,是這樣表述他當時的心理狀態的:“當時我已經玩了五個小時的格鬥類遊戲了,處於高度地亢奮中,腦子裏都是打啊、殺啊。身上沒錢了還想玩。我已分不清遊戲和現實了,一走出網吧,正看到一個單身女青年路過。就了上去,還是打、殺、搶??”。透視網絡釀造成青少年違法的系列案件,不難發現:不少網絡遊戲存在暴力、欺詐、賭博、色情等不健康內容的傾向。如在作戰格鬥類遊戲中,兩方或者多方對壘,以消滅對方的目的,血腥、暴力的畫畫頻頻出現,這對青少年的價值觀、道德觀有着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性情容易變得焦慮和衝動,特別是囊中羞澀時,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青少年,就會不自地產生去偷、去搶、去騙的念頭。
 
2、網吧的經營、管理不規範,使犯罪的發生有了適宜的土壤。一方面,網吧經營者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不惜違反規定,專門在學校周圍設立網吧,吸引在校生上網或者接納通宵經營,幫助孩子逃避學校管理和家長追查,對發生在網吧內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聽之任之,甚至縱容、包庇,客觀上為犯罪的發生提供了場所。另一方面,有關職能部門得就為陣,對網吧的管理存在漏洞,為違規網吧的無證經營的“黑網吧”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3、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是網絡犯罪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由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存在的矛盾難以解決,一些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的現象較為突出。一些內容健康向上,形成豐富多樣,對青少年學生感覺學習單調乏味,而一些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負有責任的社會單位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業餘時間空虛無聊,流入網吧,受到毒害。
 
4、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階段,涉世不深,易衝動,缺乏理智,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來自外界不良、文化和社會醜惡現象的影響,容易在理想、信念上產生動搖,好逸惡勞、愛慕虛榮、過份追求物質享受、容易沉迷於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點充分暴露出來,只圖一時滿足,盲目衝動,不計後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至於互聯網對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在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危害,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很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長時間沉溺於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很大,除了頭腦發育受到影響,還會導致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多年來專門研究電腦遊戲與未成年人教育問題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沈綺雲指出,電腦遊戲容易使青少年產生上癮的心理,長期沉迷於電腦遊戲,不僅會遏制兒童大腦的正常發育,而且特別影響兒童的早、中期智力開發,出現“網絡成癮綜合症”心理疾病。“網絡成癮”病人多沉溺於網上自由聊天或網上互動遊戲,火爆刺激的遊戲內容使他們模糊了道德認知,淡化了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並由此忽視了現實生活,或對現實生活不再滿足。開始只是精神上的依賴,而後可發展成為軀體上的依賴。表現為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拌、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
 
虛擬世界讓人成癮後,低質量的網絡人際關係便自然而然顧取代了高質量的現實的人際關係。在真實生活中,綿延不斷的沮喪、困惑、孤獨時時折靡着他們,當患者最終扔去對社會交往的興趣時,精神心理活動也隨之走入歧途。嚴重的產生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網絡有如此之多的負面影響,有的專家將它稱之為“電子海絡因”也不算過分。那麼究竟是哪些未成年人痴迷於網絡呢?近兩年來,一直致力於幫助和挽救上網成癮孩子的華中師範大學陶宏開教授分析有三種人:第一種是興趣和愛好很單一,或是沒有其它興趣和愛好的孩子,在網絡遊戲中忽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一個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從而痴迷其中,上網成癮;第二種是有許多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會因為處不到別人的承認而沉迷於網絡。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東趣,而上網打遊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學習不成功帶來的壓抑;第三種是由於人際關係不好,希望上網逃避現實。許多學生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時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就沉迷於網絡,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説到這裏,我得表明一下我的態度。我並不是一個網絡反對者。那麼作為一個過來人,今天我又是如何看待網絡的呢?我認為網絡是用現代最強大的科技手段將各種五花八門的資訊匯聚起來的一個載體;網絡是現實世界的一個虛擬的幻想,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都能在這裏得到淋漓的體現;網絡是一個沒有塊門的不夜之城,不論男女才能少都可以戴着面具,披着一件馬甲進出,沒有人知道電腦背後是一條狗;網絡是一個混亂的叢林,道路縱橫,機關重重,有明媚的風光,也有黑暗的陷阱。網絡本質上是一個成人社會的反映,它離我們是如此之近,只要打開電腦,它就會暴露無遺地呈現在你的面前,唾手可得。這正是網絡的巨大誘惑性
 
。而對於未成年人來説,如果沒有大人的幫助,如果擅自地過早地進入這個虛擬的成人世界,肯定會迷失其中,身受其害,而如果到了痴迷的地步,肯定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歸根結底,而網絡只是一個工具,不是一個玩具,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網絡就象一個沒有主人的交通工具,一輛高速而性能並不見得好的汽車,未成年人去玩,時間一久,就會發生事故。正如陶宏開教授所言:“電腦是一種工具,是給我們用的,而不是玩的;學會用的人是聰明人,只會玩的人則是愚蠢的”。也就是説,我們並不一味顧反對青少年上網,並不反對他們用電腦和網絡作為工具來獲取知識,但我們反對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痴迷網絡,痴迷遊戲和聊天,久而久之上網成癮。所以我們説網絡是犯罪,其實,罪不在網絡,而在於我信對於網絡的痴迷心態。
 
 我們這個世界,從來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對網絡的誘惑和其它隨時可能發生的誘惑,我們青少年如何把握自己,如何選擇正確的道路,這是一個考驗意志的過程,是一個磨鍊性格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塑造人生的過程。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相信,在我們聰明的孩子面前,沒有什麼誘惑是不能抵制的,沒有什麼弱點是不能克服的,沒有什麼習慣是不能改變的!
 
因為,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我們堅強! 在這裏,我要代表家長向那些痴迷於網絡的未成年人發出呼喚:醒醒吧,孩子們,虛擬的網絡不是你精神的家園!回來吧,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現實才是你們要學習、生活、奮鬥的世界! 講到這裏,我又想起了那些觸犯法律的青少年,這使我們今天的話題變得如此沉重。不管怎麼樣,我們這個世界畢竟是美好的,走上歧途的青少年畢竟是極少數,極少數。人生的路固然漫長,但最關鍵的時刻只有幾步。美國作家歐·享利的一篇小説,叫做《我們所選擇的道路》,講一個外車叫鯊魚多德森的人,想到紐約尋找發展的機會,在一個三岔路口,他不知道該走哪條路,琢磨了半個小時,選擇了左邊那條道路,他流浪到西部,在那條路上,他結識了兩個同伴,幹起了殺人越貨的勾當,在一次搶劫中,一個同伴被警察打死,在逃跑途中,為了滅口,他又殘殺了另一個同伴。他就這樣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幾年以後,多德森在回憶當初在那個三岔路口所面臨的選擇時,竟突發奇想:“如果當初我選擇了右邊條道路,那麼我會不會變成另一種人呢?”當然,生活不存在假設。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我們只能選擇一次。同學們,讓我們在每一個關鍵時期都能把握好自己的腳步,把握好前進的方向,等待我們的,將是美好的希望和遠大的前程!
 
最後,祝每一個同學學業有成,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