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中國強觀後感優秀6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56K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定觀看不少影片,是不是都有寫觀後感的好習慣呢,當我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很多啟示,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國強觀後感優秀6篇,感謝您的參閲。

中國強觀後感優秀6篇

中國強觀後感篇1

?舌尖上的中國》被譽為是中國深夜發吃節目的開山之作。跟新中國很多事物一樣,這片可謂是起步晚起點高,一出手立馬把《深夜食堂》這樣的海外發吃片給比了下去。正當都市小清新們為東京醬油炒拉麪感慨不已的時候,驀然發現天朝才是神一般的存在,小日本那些玩意簡直就是渣渣,這片真給咱中國發吃黨長臉。

?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美?簡單來説就是接地氣。工業化讓人也變的越來越工業,離生存的本質越來越遠。為什麼那些廉價工業化高熱量垃圾食品可以賣那麼貴?因為它的顧客並不把它當作真正的食物,而只是一種商品,一個商品只需要具有和它的價格相當的包裝,就一定會有人買。《舌尖上的中國》與以往美食節目的不同,在與它不是一個關於商品的故事,而是一個真正關於食物的故事。

它的鏡頭沒有對準各大所謂美食城市的商業街,而是對準了我們經常忽視的人和物。包括黑龍江上的老魚把頭,香格里拉菜松茸的單珍卓瑪,浙江菜東筍的包師傅,這些勤勞的人運用經驗和智慧,提供了我們所吃的一切,也決定了我們要吃什麼,怎麼吃。

包括做山西花饃的大嬸們,寧波做米糕的顧阿公顧阿婆,蘭州拉麪的馬師傅,他們的技巧決定了各地的風味甚至習俗。也包括你早已忘卻的家鄉菜,媽媽做的悶面,春節的團圓飯,無論承認與否認,它們都絕定了你一生的口味喜好。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關於食物的記憶,其實也是我們整個文明的記憶,甚至是我們自我認知的根源。古人通過“茹毛飲血”區分自己和蠻族,後來“南稻北麥”的分野,仔細一想竟然都是關於食物的。

我在加入深夜發吃黨以後學到了什麼?這個問題我想了許久,發現最好的回答就是:活的更明白了。為什麼呢?要做飯自然就要買食材,就要辨別食材,就要懂油鹽醬醋茶的用度,知道入口的五味口感是怎麼回事。

人活着就要吃飯,把吃飯這事整的更明白,可謂是活的更明白了。這有許多好處,活的不明白的人就往往容易被表象和虛假所迷惑。我們有些同胞拿着國外幾塊錢一大盒的哈根達斯當奢侈品,沉醉於日本飯糰子(學名壽司,起源與日本古代長途乾糧)的簡單與純粹,着迷於波爾多紅酒的古典高雅,傾心於西式快餐店的工業氣息,並拿出夠外婆醃一年酸菜的錢買以上種。種,充分説明現在沒活明白的人何其之多。

中國強觀後感篇2

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美,鮮花之美、蒼柏之美、彩虹之美、海洋之美、颶風之美、沙漠之美、草原之美……美不勝收!

人類也有各式各樣的美,苗條的美、恬靜的美、温柔的美、睿智的美、知性的美、優雅的美、潑辣的美……在我看來,人類最美的是智慧,而承載人類智慧的是知識,比如詩詞歌賦。

從古人留下來的詩詞裏,我們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鄉村之美“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祖國山水之美“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友誼之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可以感受到“詩聖”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從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看到母親深摯的愛。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海枯石爛、堅貞不變的誓言。詩詞教我們要惜時“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謙虛“謙受益,滿招損”、要積極樂觀、懷抱希望“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詩詞之美,還在於它能改變一個人的容顏、氣質、談吐。瞧董卿在舞台上舉止落落大方、光彩照人,面對強大的百人團和學富五車的點評嘉賓從容不迫,優美的詞句、詩篇信手拈來;她一會兒替能背誦四千多首古詩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人民警察惋惜,一會兒對身殘志堅的“無臂少年”彭超讚賞和勉勵;她時而俏皮,時而睿智,時而感性……她用實際行動對美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就連“毒舌姐”金星都忍不住給董卿這樣的評價:“真正的美人,有聞過書香的鼻,吟過唐詩的嘴,看過字畫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紅,讓我們看到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讓我們一起學習,做個“美”人吧!

中國強觀後感篇3

為獻禮祖國第35個教師節,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的影片《一生只為一事來》在近期上映。9月12日,黨委教師工作部組織專場,邀請榮獲全國、天津市、學校等各級各類獎項及榮譽的部分教師,以及各學院、各單位教師代表150餘人集中觀看了該影片。

影片根據曾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範教師”、央視“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的鄉村教師支月英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一生只為一事來》一片講述了山村教師支月英用近四十年的時光扛起山村教育的事蹟,她以最質樸的信念堅守初心,為改變大山孩子的命運常年奮戰在山村教育的第一線。

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教師們多次被影片中故事情節感動落淚。天津市2019年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生命科學學院石福臣教授説道:“支月英老師那種執着獻身山區教育事業的忘我精神將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姚靜説:“影片結尾介紹的許許多多工作在基礎教育崗位上的優秀教師用他們的初心與愛心、堅守與奉獻做出了非凡的事業,我從中汲取到強大的精神力量。”

2019年新入職教職工、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輔導員呂文琦對影片中“只要心中藏着一條上山的道,就誰都擋不住他。”一句話印象深刻,她説:“在南開百年之際,作為一位新南開人,只要心中始終懷揣着對學生的愛,南開教師在育人的道路上便矢志不渝,育人傳統將賡續相傳。”

中國強觀後感篇4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直接取材於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事件,一起國內外罕見的高高原航線上飛機風擋玻璃破裂,英雄機長劉傳健與機組帶領乘客安全返航的故事。整件事情的經過其實眾所周知了,這部電影整體以還原事件經過為主。

首先,《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的情感線比較真實。不僅僅反映了機長的優秀,把乘務員面對乘客的鏡頭都表現的很到位。坐我右邊的資深乘務長也是在乘務員的那段看哭了。其中有一個乘客離開座位跑出來質疑時乘務長畢男一改服務的和顏悦色嚴厲的制止他時,也真實的反映了乘務員在緊急時刻作為客艙安全員和指揮員的角色。我旁邊的乘務長説其實突發情況下,乘客遠比電影中難以安撫,乘務員嗓子都喊啞了也很難讓整個客艙的乘客穩定住情緒。

另外,《中國機長》的節奏非常緊湊,即便我帶着挑錯的心理去看也會不知不覺被情節所感染而不太會關注技術細節,除非你要坐在家裏用遙控器一幀一幀的帶着有色眼鏡去挑錯的話,可能會找到一些瑕疵吧。最後降落反推失效那一段,為了刻畫剎車動作採用的是腳踩剎車而不是自動剎車可能是唯一一個會讓飛行員吐槽的地方,但是電影是給更多普通大眾看的,如何能在一兩個鏡頭裏明白電影裏的飛行員在做什麼,比是不是最專業的操作手法其實要更重要一些。

我覺得有時候民航人帶着挑錯的眼光去看電影的“外行”是不是專業的時候,也應該能明白,民航人也應該知道自己在電影“表達”上是不是“外行”。這個時候的取捨我覺得電影在還原真實情況達到80%以上,戲劇手法有20%已經是很好的比例了,《中國機長》在專業程度上我覺得都超過80%的水平了。

第三,《中國機長》的特效很“燃”,整部電影拍攝大體分三部分,地面、空中客艙、飛機飛行,其中飛機飛行佔了不少比重,由於這部分內容不可能實拍,所以飛越雪山和風擋破裂等飛行部分全都靠特效來完成。縱觀整個片子基本沒有齣戲,比某些電影電視劇裏的飛機鏡頭不捨得花錢的5毛錢特效好太多。

畢竟是專業的航空題材電影,特效部分非常精良,不光視覺效果,影音效果也很好。飛機飛行而過的壓迫感通過環繞立體聲展現的.非常好,在imax影院觀看真的有一種飛機從你身前飛過的感覺,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喜歡看空戰等刺激電影的人來説還是挺開心的。

中國強觀後感篇5

“兵者,國之大業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看完《典籍裏的中國孫子兵法》之後,我們對這句話可以倒背如流了。

孫武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出生於官宦世家,青年時期家族慘遭誣陷,獨自出逃,他帶走的只有被重重麻布包裹的一沓紙。他隱入山林,遇見了他的至交伍子胥。伍子胥與他相約以粥,後向吳王七薦孫武,使其任將軍之職。

柏舉之戰可以説是孫武人生的巔峯時刻。但是戰後,伍子胥為報家仇而對楚王掘墓鞭屍,這也導致他與孫武一刀兩斷。與此同時,吳王窮兵黷武,拒絕了孫武的計謀。這是孫武理想破滅的時刻,上天給了他無以倫比的條件,卻又親手破滅了他的希望。

孫武註定不得其志。各國諸侯都不會認同他的“仁”,人間總是存在戰爭。他悲憫百姓流亡、黎民四散的悲劇世界,看着保衞一方水土的城牆被攻破,想到強徵來的士兵屈服於他人的刀劍下,見證腐朽諸生和昏聵君王鬱鬱而終,而這一切,都會在血雨腥風中不斷重演,生生不息。

孫武的不得志,還表現在與伍子胥的決裂上。他再也見不到那個如同乞丐一般倉皇的人共他探討兵法,他等不到那個忠誠其國的將軍與他共同鋤田。他自然可以把伍子胥相伴一生的劍熔鑄成犁,將暴戾轉為平和與安定。可是,這冷冰冰的物什又怎會擁有伍子胥的音容笑貌與赤膽忠心?他只能釋然,想着伍子胥死前會不會在雪夜之中想着他的一碗的厚粥,然後獨坐長夜至天明。

好在,伍子胥已明白孫武口中的“仁”,且沒人能比他更加明晰其中之要。自此,他們兩個將永遠被書寫在這本兵法中,作為摯友、兄弟,千古流傳……

中國強觀後感篇6

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被稱之為世界首部油畫的電影《lovingvincent》,整部影片是由125位世界頂級藝術家,歷時7年,手繪6.5萬幅油畫,以每秒12幅的頻次來進行播放的,這部電影採用了既費時又費力的手繪油畫方式,以梵高120多幅原作和800多封信件為基礎,儘可能真實的向觀眾們還原了這位荷蘭後印象派大師梵高的一生。

影片開頭以郵差的兒子阿爾芒為將梵高生前的一封書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引發出對梵高精神世界及對其最終死亡原因的探尋。梵高是繪畫上的天才,但遺憾的是他的創作生命是如此短暫,短暫到他超前的繪畫意識在死後才被尊崇,這與他生前的窘迫成了鮮明的對比,梵高一生創作了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這位年輕高產卻又早逝的畫家生前沒有得到應有的讚美而被周圍的人認為是個不正常的瘋子,但諷刺的是,後世備受推崇的畫作恰恰創作於他當時修養的精神病院。梵高生前所有的經濟來源都來自於他一生的知己及堅定的崇拜者——他的弟弟提奧。死前的幾天,他與加歇醫生髮生了爭吵,怒不擇言的加歇醫生所説的話使得梵高知道弟弟的近況,敏感的梵高認為自己是弟弟的負累,在幾天後開槍自殺,在死前他説如果他也能夠融入他們該有多好。梵高大師的心裏一直是孤獨的,他渴望着能夠融入這個世間,希望被人認同,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但遺憾的是在那個時代雖然世界之大但他終究沒有找到……其實從梵高幼年的經歷不難看出他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然而一次次努力失敗後,父母失望無奈的眼神,使得他變得越來越敏感內向,慢慢的也不再期待,在他27歲“高齡”開始學習繪畫時,他找到了與自己溝通的方式,他將心中所有的嚮往與期待都傾盡在畫作之中。

梵高大師的生活在遇見了繪畫後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所有的心情及想法全部都融入了繪畫之中,他是一個自學成才者,在那個年代,從世俗的角度講,他是一個生活上的失敗者;但在後世的評價中普遍認為他對藝術的發展有着獨特的貢獻。梵高的死亡一直是個謎,可以説至今無人知道他究竟是怎麼樣死亡的?有説自殺的,也有説是他殺的。他的藝術生命在將要大放異彩之時戛然而止確實是藝術史上的遺憾,無人知道死前的梵高大師究竟在想些什麼……

很多人喜歡梵高大師的繪畫,總是莫名的想要一看再看,究其原因,正如大師在某封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所述:

當我畫一個太陽,

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

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

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着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當我畫一棵蘋果樹,

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裏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

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當我畫一個男人,

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