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古田軍號》的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09K


《古田軍號》的觀後感

《古田軍號》電影的觀後感【1】

影片取材於1929年古田會議前後的一段經歷,用真誠的藝術表現和創新的手法,以一個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年輕的革命領袖帶領年輕的紅軍,在絕境中探索真理,開闢了中國革命成功的非凡歷程。影片並沒有迴避90年前那段崢嶸歲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老前輩為了共同的信仰,為探索革命真理而發生的情感衝突,並經過激烈的衝突後形成思想認識上的高度統一和新的基礎上的緊密團結,這也讓整個影片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這部影片改變了我對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偏見,讓我知道原來革命電影也能激情生動、詼諧幽默、富有現代氣息,很符合我們年輕人的口胃。作為90後,我們沒有經歷那個崢嶸苦難的歲月,它讓我們非常直觀的瞭解了當時紅軍的境況是多麼的艱難,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由毛澤東主席倡導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要性。

作為新時代法院的青年幹警,我們要認真學習古田會議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盡心盡力地幹好本職工作,並且我們有責任傳承好、發揚好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使命擔當,積極為革命老區的平安穩定保駕護航,奉獻我們的青春和力量。

《古田軍號》電影的觀後感【2】

電影《古田軍號》能夠讓我們緬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追憶紅色政權從哪裏來,對於繼續發揚革命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古田,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曾先後7次來到這裏。時至今日,面對軍隊改革建設,習主席仍呼籲大力倡導“古田”會議精神,謹記老一輩革命思想。

古田見證了人民軍隊建立之初的一無所有到獲得人民的認可和如今的強大,見證了隊伍思想的發展、不斷成熟,見證了政治建軍的可行性與前瞻性。雖古田歷史已然難尋,但“古田”精神卻隨歲月長河流淌至今。縱觀習近平主席幾次關於軍隊建設和慰問系列講話中,不難發現政治建軍始終是他強軍戰略的第一部署、第一要素。可見“古田”會議精神所提出的政治建軍對軍隊建設發展的影響以及歷代國家領導人對其的重視。當今世界,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世界格局的日益更變,經濟文化的不斷衝擊,國防成了躋身世界前列為國保駕護航的決定性因素,而國防實力的有望提高依賴於人民軍隊的良好發展。人民軍隊被寄予如此厚望,是至高榮耀,更是不容懈怠的責任。

卓越的思想政治是軍隊凝神鑄魂的根本、基礎、前提要素。無論何人,身處何地,理應牢記歷史,時刻鞭笞自己,“古田”精神不可丟。

我們一定以觀看《古田軍號》為新的起點,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們要全力組織好影片的宣傳推廣,讓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青少年都來了解這段烽火硝煙的歷史,讓“古田軍號”在衡水大地永遠嘹亮,集結起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的磅礴力量。

《古田軍號》電影的觀後感【3】

時光似電,日新月異,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個轉身,可能就已經是滄海桑田,生活在繁華與和平中的我們,有太多需要牢記的歷史,比如説古田會議這一段!由陳力導演執導,王仁君、王志飛、劉智揚、胡兵、張一山聯合主演的電影《古田軍號》憑着客觀、嚴謹的創作,宏大又不失細節的敍事手法,把90年前的古田會議搬上大銀幕,還原了一段革命老區的風雲往事,給年輕一代的觀眾帶來一次遇見歷史、感受初心的機會。

1929年曾經發生過多大事件,本片為什麼要選擇古田會議作為切入口,估計很多年輕的觀眾並不是完全瞭解,沒有關係,等到看完電影,所有人都會對這場會議的前因後果,以及其重要意義,產生一個全新而又深刻的認識。

《古田軍號》沒有刻意的鋪設宏大,而是通過紅軍小號手後代的視角,以現代人從福建土樓裏的舞龍入手,一舉打通了相隔九十年的時空,把觀眾帶回到戰火紛飛的根據地。在這裏,我們看到了青年領袖毛澤東的智慧與意志,良好的大局觀和指揮能力,還有朱德的大將之風,陳毅的正直與理性,林彪的剛武和堅決,追隨這些大人物的腳步,影片經過客觀而又新穎的演繹,重現了古田會議的前前後後。

除了這些大人物,影片還塑造了一批以往容易被忽略的一些小人物,和紅軍一起成長的小軍號手,李幼斌飾演的造紙坊老闆,孫維民飾演的孫裁縫,同樣也都有完整且鮮活的塑造。他們以老百姓的身份參與到根據地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有血有肉且富有真情實感的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在他們身上,體現的不止是個體的使命與傳承,更折射出家國的命運,透過現代人的思維,看到前輩的艱辛,讓觀眾能夠毫無距離感的置身其中,不僅僅是觀望和欣賞,更是與銀幕上的先輩產生一種精神的共鳴,就彷彿與他們在艱難歲月中並肩戰鬥一般,聆聽着當年校場上的演練、牛馬耕耘的嘶鳴,還有後來響徹整個世界的號角。

除了紅軍與老區人民脣齒相依的魚水之情,《古田軍號》還呈現了大量鮮活有趣的細節,這些呈現讓影片變得層次豐富,在殘酷的戰爭中處處都充滿了趣味,比如説製作軍衣的過程,領章從純紅色到帶上黑邊的典故,紅軍內部的爭論,關於訓練方法、口號,以及對待戰俘的方式,關於軍餉的處理,都有生動的呈現。

正是這些詳實豐富的細節,讓影片具有了大片的娛樂性,同時也具備了非常深遠的文獻價值,這其實也是陳力導演的一貫風格特色,從《湘江北去》、《血戰湘江》開始,她一直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把作品紮根到生活的土壤裏,這一次《古田軍號》依然如此,在製作上追求極致的嚴謹,細微到一針一線的道具,宏大到炮火橫飛的場面,都調度得井井有條。

為了使劇作能夠紮實好看,導演數次率領創作團隊深入到老區,重温歷史發掘素材,最終使影片在真實客觀的基礎上,不失通俗易懂、大眾喜聞樂見的商業性,呈現出史詩大片的面貌與氣度,堪稱集戰爭、藝術和美學之大乘的一部作品。

2019年的暑期檔,對於國產片來説,似乎是有點失落的季節,市場在高速擴容後,進入疲乏期,很多電影在追求票房成績的路上越走越偏,越是在充斥着胡打亂鬧、情愛和荒誕的時候,越需要《古田軍號》這樣品質和意義兼備的好電影,讓我們在震撼和感動過後,懂得珍惜今天的昌盛與富強。由此可見,好的電影從來都是市場的主流,不分題材和類型,好看又有意義的電影,永遠會得到市場和觀眾的歡迎。

《古田軍號》電影的觀後感【4】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週年之際,在民建田家庵總支的組織下,我與大家一同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古田軍號》。

故事的開頭並不是那樣中規中矩,而是嘹亮的軍號聲使人身臨其境,以當代年輕人的口吻作為部分橋段的畫外音旁白,徐徐展開崢嶸歲月的圖景,恰似“崢嶸歲月稠”。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節點——“古田會議”的前因後果,特別是在會議召開前的那段艱苦卓絕又緊張驚險的歷史性階段。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不僅是中國工農紅軍發展的重要時刻,也是對未來的新中國的成立有着深遠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與毛澤東同志形影不離的小號手,總在關鍵時刻吹起的響亮的號聲,不僅僅有其功能性價值,而且有很強的象徵性意義,在這嘹亮的號聲中,我們的革命事業,在"星火燎原"中不斷壯大發展。

中華民族的復興夢,靠的是共同的信仰和為革命義無反顧的信念,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同樣也應該有偉大的夢想,為了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這前人書寫的盛世華章,續出更加燦爛的音符!

《古田軍號》電影的觀後感【5】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週年,由陳力導演執導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古田軍號》將於8月1日全國公映。今日,影片公佈“軍號嘹亮”版海報並宣佈定檔。《古田軍號》取材於1929年古田會議前後的一段歷史,以一名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青年革命領袖帶領紅軍在絕境中探索真理,開闢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歷程。

衝鋒號角嘹亮 “紅色男團”激盪歷史展英姿

1929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召開,史稱“古田會議”。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 “思想建黨 政治建軍”這一永恆不變的軍魂在此鑄就。在今日片方曝光的“軍號嘹亮”版海報中,一支軍號在飄舞的紅旗映襯下格外醒目,在軍號後方星星點點的火光,寓意星星之火可呈燎原之勢。在90年前的閩西革命戰場上,嘹亮的衝鋒號也曾穿透戰火硝煙,紅四軍戰士衝鋒陷陣為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從那一刻,這堅定有力的軍號聲便響徹時空經久不衰,至今依然鼓舞人心。

當年的紅色軍團用血汗鑄就革命史詩,90年後一批不忘初心的實力青春演員和老戲骨組成“紅色男團”,共同塑造革命先輩的熱血青春奮鬥史。電影中毛澤東飾演者王仁君、陳毅飾演者劉智揚等青年演員均首次出演革命偉人,全心投入呈現青年革命者不凡氣度。而此前已經詮釋過諸多經典角色的王志飛與著名演員胡兵,此次也突破自我,分別飾演重要角色朱德、劉安恭。此外,電影還特別邀請到著名錶演藝術家孫維民與李幼斌出演,兩位老戲骨在影片中化身閩西百姓,演繹戰亂中的黎民之苦與民眾覺醒,他們嫻熟的演技也是影片一大看點。“紅色男團”集結並在導演陳力的執導下將為1929年發生在古田的這段激盪歷史賦予更多新時代的解讀。

跨越90載時空 見證初心的誕生

《古田軍號》導演陳力作為國家一級導演,從影數十年,與紅色主旋律結下不解之緣,她此前執導的《血戰湘江》《海棠依舊》《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等作品均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稱讚。“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是陳力導演一直以來的堅守。她也把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提高質量當作文藝工作者的生命線。這一次她執導的《古田軍號》,歷經8年時間悉心打磨。導演陳力攜主創多次深入閩西革命老區,採訪當地百姓,力求還原當年歷史。這樣原景鄉音的薰陶與沉浸,也讓影片在呈現上更加豐滿立體,更具有歷史和藝術內涵。

在此前成功召開的“古田再出發—電影《古田軍號》研討會”上,導演曾表示“《古田軍號》是一部與歷史深情對望的電影”。影片用跨越90年時空的藝術表達,以一個紅軍小號手後代的視角,講述了1929年紅四軍到達閩西后那段鮮為人知的崢嶸歲月。這種“古今對望”、將歷史融入新時代語境的表現形式,是革命史詩影片在藝術表達上的大膽創新。此外在內容上,影片更是突破性展現了紅四軍內部激烈爭論的一段歷史。革命領袖毛澤東、朱德、陳毅在經過激烈的意見衝突後,實事求是,投樂彩,最終達到思想和認識上更加高度的統一。在探索之路上雖有意見分歧,但初心始終一致,在共同的共產主義信仰引導下,歷經磨難,百鍊成鋼,終於奠定了人民軍隊的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