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8W

只有認真寫好觀後感,我對作品的印象才會加深,一部優秀的影片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發,對此更要寫好相關的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918事變觀後感300字7篇,感謝您的參閲。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7篇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1

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張楊兩將軍發動事變是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時就建議:“根據我兩年來的觀察,蔣可能抗日,他錯在先安內後攘外,你們在外面逼,我在裏面勸,內外夾攻,定能扭轉過來。”當張楊起事時明確表示:“捉了(蔣)之後,只要他答應抗戰,我們還擁護他作領袖。”但是東北軍、十七路軍內部對如何處置蔣介石議論紛紛,統一內部思想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中共中央堅持和平解決。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變的消息後,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連召開會議研究。在統一思想後,派周恩來等領導人前往西安談判,一直堅持和平解決爭端。

西安事變也教訓了蔣介石。成為階下囚的蔣介石看到如內戰再起,他難免不死於南京的狂轟濫炸,因而於17日下令何應欽停止對西安的討伐。事變的成功發動使他認識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幾十萬大軍所能阻擋,不得不正視歷史發展趨勢,擇善而從,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談判,並當面向周恩來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齡、張學良全權代表他與周恩來解決一切。他回南京後,周恩來可直接去談判。

他離開西安後,雖然違背諾言,扣押張將軍,陳兵潼關,但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而是以軍事為後盾進行政治分化。顧祝同進入西安後,未動兵刃,蔣介石又速派張衝趕赴西安,參加和周恩來的談判。隨後,蔣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廬山,最後在南京和周恩來多次談判,終於於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這一切變化都與西安事變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一直評價很高,認為是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成為當時停止內戰、發動抗戰的一個歷史上的轉變關鍵”。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2

跨過了一個春節,才把《西安事變》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她談不上是鴻篇鉅製,但卻真實再現了那段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

我之所以喜歡看,一是因為演員演得都很好,我最欣賞的還是鄭玉演的蔣介石形象,這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演得最好的蔣介石了,很多細節都拿捏到位;二是劇本寫得真實,甚至一些對白都是按照史料來得;三是劇中揭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重要史料,特別是張學良和宋氏兄妹,以及青幫頭子杜月笙之間的關係,另外事變之前西安城內各方的間諜活動也有所涉及,事變之前西安城內複雜的政治環境也在劇中充分表現出來。劇中揭露的很多史料多數人並不瞭解,但卻對事變的成功或失敗有重要的影響,可以説這個過程中一個細節的變化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事變前一天早上戴笠給蔣孝先發的電報,以及錢大均無意中向張學良透露了蔣的離陝時間等。

美中不足的是,劇中對張楊兩位將軍在事變之後的情況説得過於簡單,包括張學良跟隨蔣介石回南京的路上以及被審判的過程,都沒有涉及,楊虎城的獄中生活和被害過程也沒有談到,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些史料對於充分認識蔣介石的陰險狡詐和器量狹小是非常重要的。

我給這部劇打了五星力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看這部電視劇,去了解那段歷史。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3

遺忘歷史就是背叛!古往今來,中國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中日關係也一直分分合合,戰爭不斷,中日本已相對平靜的關係也因近日來的釣魚島事件在此到達風口浪尖。近代以來,中國遭受的最大的、響徹中外的戰爭就是歷時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中國作為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戰場,遭受了難以計量的巨大損失。

昨天看了電影七七事變,感慨良深,我進一步瞭解了抗日戰爭的事發原因,那是多麼的無恥和可笑!當時的大日本帝國就像一個無賴,無理取鬧;就像一個強盜,強搶中國;就像一個竊賊,深夜行事……可惡至極!

影片內容大致如此1937年的北平陰雲籠罩。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擴張有恃無恐,平津危在旦夕。為了打通盧溝橋這一軍事要道,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挑釁。7月7日深夜,日軍以尋找一名士兵為藉口,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隊拒絕,日軍不斷製造事端。引起雙方交戰。日軍遂大舉進攻盧溝橋,並進一步擴大戰事,直逼北平城,華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愛國人士,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紛紛奮起聲援29軍。蔣介石也發表講話“無論何人皆有抗戰守土之責任”表明了抗日的態度。29軍軍長宋哲元,雖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決定全面抗戰。

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親臨戰場,指揮戰鬥,給日軍以重大打擊。日軍動用飛機、大炮,控制了中國軍人的戰鬥能力,二位將軍率軍以死相拼,先後戰死疆場,以身殉國,表現了一代中國軍人“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英雄氣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29軍在日軍的強攻下傷亡慘重,宋哲元為了保存實力,決定撤出宛平城。在29軍處境最艱難之時、張自忠挺身而出,隻身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紛紛奮起抗戰。

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中華民族煥發出空前的覺醒,此等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我們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之前的中國,在分崩離析的思想中艱難跋涉。無論是社會政治還是社會心理都在從專制向民主,從帝制向共和轉型。形式上的內戰和思想上的內耗,其實遠遠沒有解決中國人民族性的弱點和心理觀的封閉。“七七事變”的發生,用最簡單也最殘酷的叢林法則告訴中國人,這個世界總有許多殘暴和血腥,不反抗就會滅亡。

在21世紀,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日本軍國主義在和平年代仍然陰魂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日戰爭的序幕。一個以寬容、和善、仁義作為道德標準的民族,開始在一種痛苦中學會以血還血、扞衞生命和民族的尊嚴。70年過去了,之所以還在紀念“七七事變”,並不是僅僅紀念那個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日子,而是紀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八個年頭,所要懷念的英烈也不僅僅是“七七事變”中抗敵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戰爭中死難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變”紀念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九一八事變”紀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態去懷念和反思。

現在,“七七事變”紀念日雖然只是一個符號,但這個符號寄託了中國人在近代和現代國際政治上太多的尊嚴和榮譽,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奮不顧身的守護這分尊嚴和榮譽!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4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嗣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七七事變”是劃時代的歷史事件。日寇進攻盧溝橋的炮聲宣告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盧溝橋抗戰的壯舉引燃了中華民族抗戰的聖火。中國人民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

令我為之憤怒的是,一些追隨於日本人之後的中國軍人,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竟説出“與日本人合作,中日衝突化干戈為玉帛,這可是功德無量的事。”身為中國人,竟説出這樣的話,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對得起中華民族嗎?

這不禁讓我想起這樣一則材料:武漢大學的路珈山頂有一個櫻花園,每當櫻花盛開的時候,一些中國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攝影留念。一韓國學生問其導師:何故穿和服照相?導師苦笑,無言以對。

讀罷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憤之流湧上心頭。韓國學生的一句問話使導師無言以對,難道是導師回答不出嗎?不是的。導師的無言,説明他對此難於啟齒。我倒要問問:在中國的土地上,在盛開的櫻花叢中,為什麼一定要穿上和服?難道在這些中國青年的心目中已經沒有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與自豪感?難道他們忘了是日寇的野蠻暴行曾經是中國人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中華兒女一身正氣,威武不屈。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把獻身祖國作為自己無尚的光榮。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深陷囹圄受盡酷刑,卻仍堅持鬥爭,時刻牽掛着可愛的祖國的方同志;身中數彈,死前仍高呼“殺敵報國”的張自忠……無數中華兒女以他們的愛國行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而他們的後人呢?一些中國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這怎不令中國人為之悲哀呢?

民族的靈魂就像縴夫手中的繩,只要握緊它,齊心協力,才能牽動中華民族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遠方前進。為了這艘民族之船,讓我們都來做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令中國為之驕傲的中國人吧!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5

京劇《西安事變》以傳統戲曲直接表現現代題材“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曾多次在電影、電視、話劇等藝術形式中再現,登上京劇舞台尚屬首次。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主創者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決定性作用,周恩來成為劇中重點,與張學良、楊虎城,以及蔣介石建起三方力量,共同推動劇情向前發展。在藝術呈現上,《西安事變》突破流派和行當限制,充分發揮劇種優勢,進而塑造出血肉豐滿、情感細膩的人物羣像。

周恩來、張學良雖同由鬚生演繹,但流派不同,前者為馬派鬚生朱強,後者為楊派鬚生於魁智。劇中楊虎城、蔣介石則歸由花臉行當,前者是偏重做工的架子花臉胡斌,後者是偏重唱功的銅錘花臉王越。梅派青衣李勝素的挎刀配演也為此劇增加了不少光彩。全劇既挖掘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又給予不同行當、流派的唱腔與表演以充分發揮的平台,從而讓全劇可觀可聽。

歷經“戲曲改革”和“樣板戲”的探索,觀眾對戲曲現代戲的藝術標準要求頗高,戲曲自身在表現今人生活時也有頗多掣肘之處。在此背景下,《西安事變》不僅勇於繼續戲曲現代戲的探索,而且直接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其創作精神值得肯定。當然,作為一出新戲,還需要在演出實踐中繼續打磨。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6

我讀了《七七事變》這篇文章,不禁思緒萬千。

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變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日軍無恥的行為和表現了八路軍與新四軍不怕為國犧牲的精神。

文中寫道:“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為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藉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炮。”這段文章反映出日軍的無恥和狡詐的行為,為了佔領我國領土,利用謊言想進入宛平縣,我軍不同意他們便開槍開炮,強行進入,表現出了他們醜陋的面孔。而在戰爭中為戰勝敵人,有很多戰士光榮的牲在盧溝橋的橋頭。其中,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光榮犧牲,他們這種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歷史告訴我們,7月7日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牆上的彈坑依然有血的痕跡!聽,盧溝橋畔的晨風似乎在訴説!血祭盧溝,國人難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74年前的今天,在戰雲密佈的盧溝橋畔,日軍帝國主義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樣在這一天。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擊的子彈。在民族危亡時刻,中華民族同提人抗爭,共赴國難,投入正義的抗戰中,血雨腥風,艱苦的.8年抗戰,是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天重温歷史,既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同時更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開創未來。以史為鑑,才知和平的珍貴。

今日抗戰勝利60週年,我有太多的話要説,但更多的是等着我們為國家盛強。為世界和平風險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動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真正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人民。百姓得可憐,當時敵人的可惡,當時的戰士們的英勇,戰士們是用他們的血和身軀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鋪下了一條大道!

918事變觀後感300字篇7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藉口在中國蘆溝橋上丟失了一名士兵,向中國挑釁。之後,抗日戰爭爆發了……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國民黨第29軍。其中,有一個趙姓師長。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説:“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誌願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他不願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在這抗日戰爭裏,死傷無數,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屍體,但為了不讓中國亡國,戰士們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與鬼子同歸於盡。

現在日本為了掩蓋真相,在他們的教肓書上寫了許多歪曲的事實。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日本的`孩子,一進門就吼着要殺光中國人,他媽媽問他為什麼,他回答:“中國人殺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擔當理事國,我們反對,他們又説是我們的錯,難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們自己的過錯?!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瞭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併中國,發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鬥,29軍的戰士們懷着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