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心得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看電影是我們放鬆自己的一種方式,相信很多人在閒暇時刻都喜歡看電影吧,不妨為你喜歡的電影寫一篇觀後心得吧,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電影辛亥革命觀後心得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心得三篇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心得1

國難當頭,捨我其誰?這是我觀看大型電影記錄片《辛亥革命》的感觸。我們中華民族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得以不斷地走向繁榮富強!

影片從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革命?為什麼一個女人、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為什麼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夥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為什麼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

因為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脱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孫中山先生如是説。為什麼?

翻開中國近代史,觸目驚心!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困難:擺脱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脱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着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觀看辛亥革命這一斷歷史,儘管我們知道:1911年的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侷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説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名垂千古的功績啊!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__年前,沒有那些國難當頭,捨我其誰勇士們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着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

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實際可考人名為89人)、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為孫中山遊説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後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還有: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為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願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是中華民族新生的不滅的源泉,是魯迅所説的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

同學們,今天,不應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也不應容許那些將自己的家庭、個人幸福奉為人生標準的人對革命者進行肆意及陰險的誹謗。我們的國家也不夠強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我們國內、國外不斷地製造事端,挑起民族危機、國家危機,我們又怎能掉以輕心?

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裏的人們,怎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裏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

天下興亡,捨我其誰?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心得2

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為那一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所以又稱“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存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_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到如今,導演張黎攜手功夫巨星成龍、實力派演員趙文瑄打造同名電影《辛亥革命》,讓觀眾從熒幕中領略革命時的艱辛。影片一開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遺留下來的真實照片拉開帷幕。接着,鏡頭放到_年的4月26日,中國同盟會孫文在美國舊金山進行海外募捐。同一時間,同盟會會員黃興帶領着林覺民、喻培倫、林時爽等革命黨人武裝進攻兩廣總督署,發動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槍聲響起,炮火燃燒,無數革命烈士以他們年輕的生命為腐朽的中國“治病”。最終,革命軍因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幹壯烈犧牲,黃興也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於廣州城外的黃花崗。同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湖北新軍被緊急抽調前去鎮壓。在武昌,新軍當中的革命黨名單泄露,湖廣總督瑞澂開始對名單上的革命黨人逐一捕殺,革命形勢十分危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憤然打響了革命第一槍。經過一夜激戰,武昌起義的革命軍攻佔了總督府,黎元洪被革命軍將士緊急推為軍政府都督。武昌起義成功,舉國震驚,風雨飄渺的清廷只好請袁世凱出山,率北洋軍鎮壓革命。袁世凱一方面鎮壓革命軍,另一方面仍試圖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中,暗地裏通過革命黨人汪精衞傳達與革命黨和談的願望。革命的危急關頭,孫文奔赴海外,力排眾議,最終説服西方列國財團,不再借貸款支持清廷。之後,袁世凱率兵南下。陽夏保衞戰打得異常慘烈,黃興和黎元洪艱難支撐,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毅然決定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圖大業。自此,革命形勢進入了南北對峙的局面,經過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紹儀和伍廷芳終於坐下來會談,雙方最後達成共識,支持建立共和政體;經過十八省代表的公開民主選舉,孫文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接着,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雖然,在辛亥革命中,讓人最為扼腕痛惜的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卻深深植入到了中國人民的心裏。

影片如實的再現了革命時期的艱辛歲月,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個英勇的革命形象。其中,有那麼幾個鏡頭帶給了我一次次的震撼。第一個鏡頭: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遭到殺害,在交雜這雨水和淚水的淤攤上,烈士們手上仍戴着沉重的手銬枷鎖,橫七豎八的躺在淤泥中,衣服早已濕透,年輕的臉龐上佈滿了時代的悲憫。同盟會會員潘達徽、徐宗漢披着斗笠、帶着相機,在雨中記錄下他們光榮而又短暫的一生。第二個鏡頭:武昌被革命軍攻陷後,清政府一干大臣在商議着如何是好,隆裕太后卻在鏡子前,由兩旁宮女太監服侍,熟稔的比劃着繡工精良的旗袍,絲毫不為中國的未來憂心。他們依舊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卻不管底下的百姓風餐露宿,正所謂“豪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此大清,怎能不亡?第三個鏡頭:在孫中山回國的歡迎儀式上,有記者問他,您認為革命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孫中山斬釘截鐵的回答:推翻帝制,救治民族。這短短的八個字,貫穿了辛亥革命的無數歲月。先不説三民主義、共和體制、民國政府,單是這八個字,就概括了辛亥革命的整條路線,同時也表達了孫文先生偉大的愛國情懷。

從《辛亥革命》的劇情上,我看到了革命黨人的大智大勇以及願意為革命奉獻一切的精神。孫文先生曾説:“且世之所謂英雄者,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敗而退怯。”、 “夫革命成功以前,予曾經十次之失敗,而奮鬥之氣猶不少衰。”若從春秋時期算起,中國的封建統治接近有兩千四百多年,所以可想而知,孫文要在有限的生命裏用民主共和的思想替換掉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有多困難。對於同盟會而言,他們人數較少,大多都是留學海外、思想解放、放眼世界的先進知識分子,在武裝起義中,他們都是用自己握筆寫詩的手,去駕馭兇悍的槍支大炮。跟隨着孫文先生的領導,他們憑藉這熱血和激情攻克這一個個艱難險阻,用生命詮釋“堅持不懈”的含義。古語有云:不因成敗論英雄。雖然革命黨人最終還是失敗了,但他們依舊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相比,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如果説共產黨解放了的是中國的社會,那辛亥革命時期的同盟會,就是解放了中國的思想,它在精神上極大的衝擊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為中國以後的革命以及美好的未來埋下鋪墊。

從《辛亥革命》的實質上看,我覺得該部電影想給我們表達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思想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正如導演張黎所説:“一個貌似凜冽的故事,背後都絕不是歷史本身,而是一種人文精神。”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災多難的血淚史,無數革命先驅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中國的解放,而我們如今所擁有的美好生活都是他們曾經打下的,所以即使中國站起來了、強大了,我們也不能忘記那段烽火連天的艱苦歲月。在國際的大舞台上,政治、文化、經濟,包括軍事,都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落後就要捱打,少年強、則中國強。所以我們要以歷史為鑑,用更多的理論知識以及時間經驗武裝自己,報效祖國,這樣,才能無愧於歷史、無愧於革命。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心得3

上週星期三晚自習一、二,我們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以後,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徐錫麟被殺、秋瑾被俘、彭楚藩等被抓、黃興揭竿而起……這些可敬的革命先驅者,可歌可泣,令人蕩氣迴腸!一股振我中華的豪情油然而生!

回看一百前的歷史,我們看到懦弱無能的清政府,閉關鎖國。國門被轟炸,主權被踐踏,中華民族每況愈下: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以孫中山為首的先驅者們,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早期他在日本創立了報社或團體之類的鬆散組織來宣傳和探討挽救民族問題。漸漸地思想成熟,建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專門負責和領導具體地活動。團體成熟後就建立了同盟會,把各個革命團體組織和團結起來,形成同盟。這大大壯大了革命力量。同盟成熟後,就成立政黨。用政黨力量來挽救國家和治理國家。顯然他的這種思路在當時已經很先進了。因為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一一用政黨地形式來進行革命――一種有組織有紀律有綱領和武裝力量地形式。

接下來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鬥士們,領導武裝力量發動武裝革命,掀起了一系列反封建高潮,使得清朝政府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無法在十九世紀的中國立足。民主共和國思想深入人心。中國看到了希望,人民開始有了思想的醒悟和革命的萌芽―――這就是辛亥革命的歷史功勛!

回看__年前的歷史,我們還知道以林覺民為代表的年輕的革命黨人 ,為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

回看__年前的歷史,我們更明白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必須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高舉愛過主義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鞏固和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才能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奮鬥。

回看歷史,站在辛亥革命百念的歷史新起點上,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現代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距離富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然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是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現代化事業發展!

現在,祖國的變化日新月異,迅猛發展!回看歷史,我們怎麼不會感慨萬千、激動萬分呢?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讓我們肩負起振我中華的偉大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