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有關熱門電影《1942》的實用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63K

電影《1942》是一部具有厚重歷史感,哀卻不悲的電影,是一代人的苦難回憶,卻是我們不斷奮進向前的動力,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有關熱門電影《1942》的實用觀後感範文三篇,希望你喜歡。

有關熱門電影《1942》的實用觀後感範文三篇

熱門電影《1942》的實用觀後感範文

你觀看過《1942》這部影片了嗎?《1942》是一部歷史劇作,今天看了《1942》這部影片,內心無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觸,影片講述了戰爭和天災交織在一起的時候,百姓們背井離鄉的痛苦與無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淪為戰區。那個時候的人們在國軍、日軍、土匪之間尋求生存。民以食為天,在沒有糧食的日子裏,農民手中僅有的餘糧也被搜刮殆盡,軍糧供給亦不可少。當時的國民政府,從介石開始,對於這場饑荒帶來的災難就處於“甩包袱”的態度。他假裝不相信的態度也並未避過《時代週刊》記者白修德當面遞上的血淋淋的災情照片,中國人向來就是樂忠於報喜不報憂的。即便是最後撥下的救災糧食,要支付軍糧開始,打點上下級關係,最後到達災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擺出的是一盤沒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幾乎動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災的外在手段:政府動用軍糧的援助、宗教團體和國際社會的努力、民間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劉震雲和馮小剛是智慧而充滿靈性的,在片尾出現了這樣一幕,大當家收養了一個剛剛失去母親的小姑娘。這就是他們給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類最終開始明白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只有人內在和諧了,才能有風調雨順;只有當人類之間做到不分彼此的去愛時,才能最終避免。

《1942》這部片子表達了很多,人在極端情況下的抉擇。在思考活下去的意義,為了什麼活?天災是所有人的災難,不管財主還是窮人,都得遭罪。這種時候,人性的弱點便毫無遮攔,一覽無遺。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貴、是有多卑賤。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義、政府之應所為。家庭的意義,家庭之可貴。承諾的意義,承諾之重遠高於生命。

熱門電影《1942》的實用觀後感範文

那是一個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個一條人命值兩塊餅乾的年代。 那是一個人屍只能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個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題記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發生大旱災。災民們紛紛離家逃荒。因為日本的入侵,救濟的缺失,這一場災難,奪走了河南三百萬人的生命。 “與此同時,世界上還發生着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戰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丘吉爾感冒。”這是電影中的獨白,現在讀來覺得頗為諷刺。

在那個時代,與那些“國際時事”相比,死三百萬人算什麼?更何況,這三百萬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敗的政府官員都儘可能遠離災區,將兵力撤出河南,蔣介石忙於戰爭的.前線,決定甩開河南這個“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災民中混有軍隊士兵,便駕駛轟炸機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黑煙滾滾,沙石四濺。在這個戰火四起的年代,災民們無處可逃。他們只能在心裏懷着一點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還是死的無盡道路上不斷前行。每天都會有無數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誰去關心呢?當活着已經成了一種奢望,當食物已經變成衡量生命價值的唯一計量單位,在日軍轟炸機的陰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難保。人屍為狼狗所食的慘烈可怖的情景,見證了那個時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滅。

然而,我們慶幸,在那個時代,總還有那麼幾個閃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動我們。花枝,一個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個母親,她堅強、現實,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憑藉自己護犢的本能,一路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地堅持。白修德,一個美國的記者,作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捲入這場災難之中,然而他有作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為記者的責任感。他隨着災民們歷經了種種苦難,突破重重阻礙,將河南大旱的現實和真像告訴全世界,讓河南的災情得到了重視,獲得了救濟。

在大災大難之中,終究還是有那些温暖我們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講述那個年代災難的電影,它既體現了當時人們深深的苦難,又體現了災難之中那些感動我們的一次次閃光。它講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帶給了我們最強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熱門電影《1942》的實用觀後感範文

《一九四二》這個故事裏面,沒有絲毫的亮色,只有絕望,只有絕境裏面人無望的掙扎。倖存者也許是幸福的,但幸福也只是暫時的。二十年後,一場更大的饑荒又向他們逼迫而來。這次大饑荒,不是隻有河南,而是整個中國都在哭泣。很少觀看這類的似苦,似酸,似辣的影片,但一向尊重歷史的哥哥還是硬拉着我看完了整部《一九四二》。直到聽完最後的片尾曲,我才眉頭緊鎖步履沉重地走出了電影院,內心感受就像某些人説的一樣——“虐心”。同情,無耐,一切看似無常的東西在這一刻侵入了我的世界。如果這部影片立意是讓大家知道這段塵封的歷史,那麼馮小剛做的很成功。當我看完影片,回去後又查詢了資料發現,我震撼的僅僅是逃荒者的悽慘遭遇嗎?不,不是。我震撼的還有撥開歷史塵埃看到部分真相的悲憤與悲涼。當時的蔣氏政府不作為,信息封鎖,導致了河南死亡300萬人。這其中有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有不少人死在日本人的轟炸中,也有人死在了中國軍官的槍口上,甚至死在了做飯的鍋裏。片中蔣介石説過這樣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我最羨慕兩個人,一個是甘地,一個是毛澤東,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負擔,可以融合到民眾。這段話安排在劇中可以説是有畫龍點睛之筆,融匯的時機也是恰到好處。也正是這一段話,讓我對《一九四二》有了另一種認識。當時,宋美齡訪美,斯大林格勒戰役,甘地絕食,丘吉爾感冒。在此背景下,講述了老東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個人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螻蟻。在生死攸關的絕境中,發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説折射中國人的`人性的故事。少東家先是利用家中糧食欺負花枝,而後立馬又被搶糧的災民殺了,死前還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鐘還是夥同老東家偷洋人記者白修德的驢,後一分鐘就被幾個痞子兵殺死在湯鍋裏了,也許根本無需撈出來,直接就被煮吃了媳婦剛斷氣,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還熱乎讓孩子吃口奶,可後來她和孩子也沒能捱過這場災,先後死掉了。瞎鹿要把女兒賣掉,給母親買藥,母親死在了日本人槍下,而女兒後來從火車上摔下,估計也難倖存了。日本人的飛機對災民狂轟爛炸,國軍又開始了推動,搶車搶糧搶女人,搶劫沒有完日本人第二輪轟炸又來了。蔣介石對災民視而不見,直接導致了災情嚴重死了300萬人。而影片結尾,他也沒保住江山,逃到台灣去了。老東家一家最後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養了一個小女孩,就是講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一九四二》這個故事裏面,沒有絲毫的亮色,只有絕望,只有絕境裏面人無望的掙扎。倖存者也許是幸福的,但幸福也只是暫時的。二十年後,一場更大的饑荒又向他們逼迫而來。這次大饑荒,不是隻有河南,是整個中國都在哭泣。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