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小康夢圓》觀後感通用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7W

《小康夢圓》這部作品給我們帶來了很深的人生啟發,這時候我們可以拿起手中的筆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自己的感受,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小康夢圓》觀後感通用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小康夢圓》觀後感通用三篇
      《小康夢圓》觀後感通用1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深刻認識到今後要全面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的報告為引領,爭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儘自己的力量讓病人少受病痛的折磨——這是我的初心,是我的中國夢,現在我正在努力實現這個夢想,無論我走多遠,始終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偏離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起點上,這樣的提法可謂撥雲見日,提綱契領,讓我們更加明確和堅定了未來奮鬥的方向和目標。縱觀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壯大,與人民羣眾的需求和支持分不開,無論在什麼時代,全黨同志要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十九大報告指明瞭今後一個時期,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拼搏、努力實現的目標任務,描繪出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不僅讓全國各族人民有滿滿的獲得感、成就感、自豪感,而且激發了大家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讓大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有信心、有方向、有幹勁。

我們要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黨員,也要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思考、勇於創新、用於解決醫學難題。

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需要依靠每個人踏實努力的奮鬥,這個過程中,黨員理所應當要站在前列,為羣眾謀福祉。

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黨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嚴”字長期堅持下去,作為醫學戰線上的一名普通黨員,我一定會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廉潔自律,克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鬥!

《小康夢圓》觀後感通用2

安徽省阜陽市為展現脱貧攻堅成績,將農村危房改造的牆體統一刷白,以期“一白遮百醜”結果弄巧成拙,洋相百出。“刷白牆”,把牆刷得光鮮亮麗了,就能達到拉桿見影的可視成效,可是這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假把式,根本解決不了貧困羣眾的現實困難,也滿足不了貧困羣眾的現實需求,還給人一種“貧困户已經脱貧過上好日子”的錯覺,這不僅浪費錢做無用功,更容易導致出現現在説完成了脱貧任務,過一兩年又大規模返貧的現象。

老話説“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事情辦的好不好,實在不實在,羣眾最有發言權。“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羣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中央的莊嚴承諾。在這個關鍵時期,是檢驗各級領導幹部工作態度的試金石,也是對領導能力和智慧的檢驗。脱貧攻堅沒有速成法門,扶貧,來不得半點“裝模作樣”,也容不下絲毫“虛假應對”。

要想打好最後這場“硬仗”,嚴明的紀律是打贏這場硬仗的關鍵,各項工作標準必須更要、更嚴,工作力度更強、更準,組織紀律、思想態度必須更硬、更正。我們對那些不作為、亂作為、言而不實以及損害羣眾利益等違紀違法的行為,必須依法嚴懲。維此,打贏脱貧攻堅戰指日可待。

《小康夢圓》觀後感通用3

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影響,始終散發着誘人的魅力。古時,小康宣揚的是以“禮義仁讓”精神為主導、有吃穿的社會形態。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一思想,走上社會改良的道路,提出過許多美好的設想。

上世紀初,為了能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孫中山先生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建國方略》一書,明確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影響。小康是財產私有、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形態。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會作為比較現實的目標。

兩千多年來這種美好的社會理想與進步的歷史觀念深入人心,並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因此,小康社會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當今鄧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論以及他使用“小康”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表述,喚起了中國人民對發展小康之路的廣泛認同。二十多年來,中國人民朝着“奔向小康”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去不斷努力奮鬥。

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億人口的國家,進入小康社會是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這將為國家的長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礎,是更加有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點。在經濟和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標誌着: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看經濟與社會基礎指標與人均指標,還要看收入的分配狀況。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説,如果存在着較大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數字龐大的貧困人口。這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我國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約為3000萬;在城市中,2002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00多萬人。其中包括1400萬下崗及失業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對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必須加以控制,才能確保我國小康之路順利進行。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作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達到前人無法想象的地步。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度發展。可以這樣説:科技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第一生產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立國立黨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宏揚先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撞擊中,始終堅持正確方向,保證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