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拖小班科學教案優秀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7W

通過認真寫好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優秀的教案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拖小班科學教案優秀8篇,供大家參考。

拖小班科學教案優秀8篇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生活中有趣的聲音。

2、能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製造出聲音,初步感知用力大小不同及材料多少不同製造出的聲音也不同。

3、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

能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製造出聲音。

活動難點:

初步感知用力大小不同及裝的材料多少不同製造出的聲音不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瞭解一些生活中的聲音。

物質準備:

1、課件《有趣的聲音》、音樂《我是小海軍》。

2、塑料瓶與幼兒人數相等;分組操作用的玻璃瓶子、塑料瓶子共

14個;白紙、卡紙、皺紋紙、餐巾紙共14份;金屬杯子、塑料杯子、

玻璃杯子、紙杯共14個,小木棒、金屬棒、塑料棒共14個;黃豆、杏核、小石子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聽辨生活中各種有趣的聲音,感知聲音的美妙。

1、播放森林王國圖片,引入活動。

提問:森林王國的國王邀請小朋友去做客,聽,森林王國裏有什麼聲音呢?

2、分段播放課件,傾聽聲音,感知各種聲音的有趣。

分段播放風聲、流水聲、鳥鳴聲、狗叫聲、吼聲。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鼓勵幼兒用象聲詞模仿聲音)

小結:你們豎起小耳朵,用心去聽,會發現我們周圍有很多有趣的聲音。

二、探究瓶子和黃豆一起發出聲音,感知用力大小不同和裝的東西多少不同製造出的聲音不同。

1、玩玩瓶子,初步感知聲音的製造。

小朋友來做客,森林王國要舉行音樂會呢。你們想去參加嗎?去參加音樂會沒有小樂器怎麼辦呢?看,我們有瓶子寶寶,把瓶子寶寶變成小樂器吧,怎樣讓瓶子寶寶發出聲音呢?

小結:原來,拍一拍、碰一碰、彈一彈的方法,都能讓瓶子寶寶發出聲音。

2、玩玩瓶子和黃豆,發現兩種材料一起能發出聲音。

小黃豆也想和瓶子寶寶一起變成小樂器,怎樣讓它們一起發出聲音呢?

你們想出了好辦法,後面有許多小黃豆,拿着你們的瓶子寶寶,趕快去試試吧。(提醒幼兒裝豆子時不要把豆子撒在外面,裝好豆子要把瓶蓋蓋緊。)

小結:把小黃豆裝進瓶子裏,搖一搖,就會發出聲音哦。

3、嘗試用力搖瓶子和輕輕搖瓶子,感知用力大小不同,聲音大小也不同。

提問:怎樣搖瓶子寶寶發出的聲音大?怎樣搖瓶子寶寶發出的聲音小呢?

小結:用大力氣搖瓶子寶寶發出的聲音大,用小力氣搖瓶子寶寶發出的聲音小。

3、比較搖動裝豆子多少不一樣的瓶子,感知瓶子裏裝的豆子多少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提問:裝一顆小黃豆的瓶子寶寶和裝許多小黃豆的瓶子寶寶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小結:同樣的瓶子寶寶,裏面裝的小黃豆多少不一樣,發出的聲音也不同哦。

三、自由探索利用不同材料製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1、師幼共同觀察材料,激發興趣。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鼓勵幼兒依次探索多種材料,嘗試讓多種材料發出聲音。

3、交流探索結果,分享經驗。

你把哪個材料寶寶變成小樂器了?怎樣讓它發出聲音的呢?

小結:原來用敲一敲、碰一碰、裝進去東西晃一晃的方法能讓各種杯子寶寶發出聲音;用甩一甩、搓一搓的方法能讓不同的紙寶寶發出聲音;把不同的材料寶寶裝進瓶子裏,它們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

四、用喜歡的材料為音樂會演奏,體驗探究聲音的樂趣。

伴隨着節奏明快的《我是小海軍》音樂,幼兒用自己做的樂器,進行演奏。

課後延伸活動設計

1、在活動區裏投放各種不同的瓶子、各種各樣的豆子、各種各樣的

紙,引導幼兒繼續探究用生活中的材料製造出各種有趣的聲音,不斷深入探究相同的瓶子裝不同的材料發出的聲音不同、不同的瓶子裝相同的材料發出的聲音也不同,並探究讓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的方法。感知不同方法制造出的聲音不同。

2、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日常生活中有各種聲音,能夠初步分辨樂音和噪音,喜歡聽好聽的聲音,知道在公共場所不能大吵大鬧。

3、在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究感知物體的振動能發出聲音的祕密,在聽一聽、做一做、玩一玩中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教學反思:

注重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熟悉的聲音入手,再去發現聲音、感知聲音,而後啟發幼兒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瞭解物體振動就會產生聲音,每個環節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遊戲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奇妙的聲音,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學習品質。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洗滌用品的名稱及用途

2、能講述洗滌用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3、嘗試用相應的洗滌用品搓泡泡,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活動準備:

教具:教學大書

學具:幼兒用書、泡泡器、裝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塊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發幼兒的互動興趣。

師:這是什麼?它可以幹什麼?

二、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述泡泡哪裏來

師:除了吹泡泡,平時,你們還在哪裏看到過泡泡,摸到過泡泡?泡泡是怎樣變出來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啟發幼兒介紹生活經驗,指認圖片真能幹相應洗滌用品的名稱,並嘗試説出其用途。

師:圖上有沒有會變泡泡的東西?你們認識嗎?有什麼用?

1、幼兒自由表述自己對洗滌用品作用的認識。

2、引導幼兒説一説洗手液、洗衣液等變出泡泡的方法

四、教師出示洗手液,引導幼兒去盥洗室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

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5、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6、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説説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説一説: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1、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充分給學生“説”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2、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3、遊戲:我説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説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樣的圖形?(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裏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説一説: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誌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藉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 (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 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裏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説一説,你拼的是什麼?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板書設計:認識圖形長方形 正方形 圓 三角形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橘子寶寶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徵。

2、學念兒歌《橘子寶寶》。

活動準備橘子、蘋果、梨、香蕉若干,盒子1個。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猜個謎語,你們可要開動腦筋想好哦,小耳朵要聽好了。

2、教師説出謎面:外面杏黃衣,姐妹抱一起,打開仔細看,都是一瓣瓣,猜一種水果,請幼兒猜謎底。

二、摸一摸,看一看

教師出示一個盒子説:今天老師帶了一些神祕的禮物,放在這個盒子裏面,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1、教師事先將蘋果、橘子、梨、香蕉放入大箱子中,請每位幼兒上都來摸一摸,找一找。

並請幼兒説説摸到了什麼?摸上去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教師:盒子裏到底是誰我們現在把它請出來好嗎?並從盒子裏摸出一個橘子

2、教師:老師摸到了一個句子,你們看看橘子長的是什麼樣子的?

(橘子長得圓圓的,黃色的皮)

3、教師:你們喜歡橘子嗎?請你們來摸一摸,聞一聞,(拿着橘子到小朋友的面前請他們摸一摸,聞一聞)

教師:橘子摸上去是什麼感覺的?聞起來是什麼氣味的呢?

4、教師:你們是怎樣吃橘子的?它裏面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體驗剝橘子的快樂

1、教師示範一邊剝橘子,一邊念兒歌,打開之後請幼兒觀察橘子肉的排列特徵。

2、幼兒嘗試剝橘子。師:請你數一數橘子肉有多少片?它長得像什麼?

3、學習兒歌,鼓勵幼兒在念兒歌的同時並作出剝橘子的`相應動作。

4、教師小結:橘子是我們平時經常見到的一種水果,它長得圓圓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黃色的果皮膜上去感覺有點粗糙,不過它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大家平常可以多吃點。

四、品嚐橘子

教師:小朋友都看到了橘子長得圓圓的,穿着黃色的外衣,橘子寶寶排排坐着非常的好看,可是不知道吃起來味道是什麼樣的?你們想不想嘗一口?

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把橘子放到小鵬友的嘴巴里,讓幼兒品嚐橘子的味道,體驗與同伴分享食物的樂趣。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各樣的輪子,知道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輪子。

2、通過操作活動,探究輪子的特性和用途。

3、對輪子在生活的應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輪子的玩具、以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各若干。

2、幼兒人手一張《輪子大集合》調查登記表(幼兒畫圖、家長記錄文字),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擺弄各種有輪子的器具,初步探索輪子的特性。

1、啟發幼兒自由結伴,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轉一轉。比較輪子的異同,感知輪子的特徵。

2、思考:為什麼輪子都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做的輪子會怎樣?

3、幼兒再次分散操作活動,通過玩三角形和方形操作活動,知道原先的輪子才能滾動。

二、交流《輪子大集合》統計表。

三、通過分組試驗"搬運"遊戲,懂得"輪子滾動快,能省時省力"。

活動反思:

幼兒經常看到輪子,用到輪子,但他們從來不去思考在這些地方裝上輪子有什麼用,在課前準備中,我製作了一張調查記錄表“我看到的輪子”,要求幼兒用圖示記錄在表上,在活動中,我們首先討論了輪子為什麼是圓的?幼兒普遍認為如果輪子不是圓的,就會出交通事故。之後我讓幼兒做了實驗體驗一下圓的積木和三角形的積木哪一個能滾動起來,最後大家得出了結論:只有圓的輪子才可以滾。幼兒雖然能説出輪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們不知道輪子可以省力,於是我們開展了遊戲活動――運物,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讓幼兒嘗試、比較,理解輪子不僅可以省力,還可以省時。達到了教學目標,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我能以實驗為主,讓幼兒在親自動手操作中觀察、感知到輪子的特點及作用,突破了本課重點。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體會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 頭飾 flash課件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用自然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幼兒吐字清晰的歌唱。

活動過程:

一、入室:

聽音樂:學小燕子飛進來。

二、發聲練習:

音樂:問好歌。

三、學習新歌曲:

1、引入:播放flash課件。

教師提問:

(1)誰來了?誰和誰碰在一起了?

(2)小鴨怎麼了?小雞怎麼了?

(3)他們倆個好像在幹什麼?又像在幹什麼?

2、教師播放flash課件,幼兒欣賞,感受。

3、教師帶幼兒拍手説歌詞,引導幼兒邊看flash動畫邊學説歌詞。

4、教師彈琴,帶着幼兒一起演唱歌曲。(2—3遍)

5、幼兒自己跟着音樂演唱。(1—2遍)

四、出室:

聽音樂學小燕子飛出去。

教學反思:

能利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邊看邊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自從小朋友聽了這個以後都能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7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強調:“嘗試使用工具的經驗將對幼兒終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益。”《小手請誰來幫忙》通過加工食物的實際操作,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工具的正確方法,探索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改變菜的形狀,從而讓孩子體驗到工具的不同功能和使用工具的便捷,從而獲得使用工具的經驗。另外,在活動中也滲透了情感、數學等方面的內容,如,通過加工食物場景,孩子體驗做父母的辛苦並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小工具改變食物形狀的正確方法,體驗使用工具的方便。

2.引發對生活中常則小工具的關注。

3.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運用小工具將食物變小的正確方法,引發對生活中常見小工具的關注。

活動難點:探索用適宜的工具把菜變小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幾樣廚房小工具,背景音樂。

2.菜若干(南瓜、芹菜、黃瓜、百葉),工具若干(剪刀、湯匙、小刀),塑料小碗,托盤,濕巾紙等。

活動過程

1.説一説:今天買了什麼菜?

(1)教師拿出菜籃子。

“看看今天老師買了什麼菜?你們認識嗎?”

“一起數數一共買了幾樣菜?”(一一點數。)

師:這是什麼?看看這根黃瓜長的什麼樣?

幼:長長的,細細的,綠綠的……

師:又粗又長的黃瓜看起來真新鮮!

師:這根芹菜呢?

幼:也是長長的……

師:細細長長的芹菜一定很好吃!

師:四四方方的`百葉你們吃過嗎?

幼1:吃過。

師:好吃嗎?

幼2:沒有。

師:百葉包肉吃過嗎?以後吃飯的時候仔細留意一下有沒有百葉包肉這道菜?

師:這個南瓜看上去怎麼樣?

幼:很大,圓圓的。

師:可以用什麼好聽的詞來説説?

評析:這個“説一説:今天買了什麼菜?”環節的設置,既喚起了孩子的b有生活經驗,又滲透了數學元素,幫助孩子梳理出有關大小、長短和粗細的概念。

(2)討論:“菜買回來了,就這樣能吃嗎?該怎麼辦?”

幼:燒一燒。

師:在燒之前,我們要做什麼?

幼:洗一洗。

師:把菜洗一洗,然後怎麼樣?

幼:切一切。

師:是啊!黃瓜一般要切成一片片,芹菜要切成一段段的才能做菜,平時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做的。用什麼切呢?

評析:繼續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孩子回憶起家裏爸爸媽媽做飯做菜的情景,為認識工具環節做鋪墊。

2.認一認:請誰來幫忙?

(1)認識刀。

“我這裏有一把刀,你會用嗎?誰來試一試?”(請一名幼兒上前嘗試使用。)

師:看看他的一隻手抓在哪裏?(想一想手應該抓哪裏?)

幼:刀把。

師:另一隻手做什麼?

幼:按住菜。

師:按住菜,不讓菜滾來滾去。

師:快快的刀口朝哪邊?

幼:下面。

師:快快的刀口要朝下。小刀很危險,你要小心啊!

“除了刀,還可以請什麼工具來幫忙把食物變小呢?”(看看今天誰也來幫忙了?)

(2)認識剪刀。

“這是什麼?你會用嗎?看看這把剪刀哪裏最危險?”

幼:剪刀頭、裏面……

師:是這裏嗎?張開的大嘴巴是很危險的地方,你的手可不能伸進去啊!小朋友們剛開始用剪刀,所以要加倍小心啊。

(3)認識勺子。

師:“我們平時用勺子來做什麼?”

幼:吃飯,吃菜……

師:現在我們不吃飯,也不喝湯,勺子會幫誰的忙,讓它變小呢?待會兒試試看!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除了勺子是孩子們會用的,像剪刀、小刀,特別是小刀,出於安全角受考慮,我們通常不太會讓小班孩子嘗試。其實只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使甬方法(當然也要考慮這種工具是否適合孩子,孩子小嘰肉是否發展勤司以掌握這種工具的程度),告訴他們哪裏比較危險,讓孩子試着去剪一剪,切一切,對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3.試一試:哪種工具更方便?

(1)瞭解操作要求

①現在請大家轉過身來,桌子上有已經洗乾淨的黃瓜、芹菜、百葉,還有南瓜。按順序指,讓幼兒説出名稱。

②交代任務:南瓜組,請選擇合適的工具把南瓜肉放到小碗裏;黃瓜組、芹菜組、百葉組請試試用哪個工具幫忙可以把它變小。

③提出要求:每組的桌子上都有剪刀、刀和勺子。你們都去選一選,試一試,看看哪種工具用起來更方便!用工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輕輕地拿輕輕地放,保護好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其他小朋友。在開始之前可別忘記用紙巾把小手擦擦乾淨,注意衞生啊!

(2)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評析:在“試一試”環節,孩子親自操作,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使用工具的方便,發現小手和工具的關係,在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身邊的科學。

(3)交流。

①黃瓜

師:你請誰來幫忙把黃瓜變小的?

幼:小刀。

師:怎麼用的?

師:你覺得用小刀切黃瓜方便嗎?還有誰也把黃瓜變小了,但用了不同的工具?

幼:剪刀。

師:你覺得用剪刀把黃瓜變小方便嗎?

梳理經驗:讓黃瓜變小用小刀比較方便。

②芹菜

師:把芹菜變小你們是請誰來幫忙的?

幼:刀,剪刀。

師:你們覺得哪個更加方便?

梳理經驗:用刀和剪刀都可以把芹菜變小,用剪刀會更快更方便一些!

③百葉

師:誰把百葉變小了?用了什麼工具?

幼:剪刀。

梳理經驗:看來用剪刀做事還真方便!

④南瓜

師:南瓜肉都放到小碗裏了嗎?

幼:還有一點沒有挖完。

師:你是請誰幫忙的?怎麼做到的?

幼:用勺子挖的。

梳理經驗:原來勺子除了可以用來吃飯,喝湯,還能挖南瓜肉呢,真方便!以後有什麼需要挖的,可以請勺子來幫忙哦!

(4)小結:剛才我們的小手請了刀、剪刀幫忙,切一切,剪一剪,把黃瓜、芹菜和百葉變小;請了勺子來幫忙,把南瓜肉挖出來了,等會兒廚師就可以做菜啦!這些小工具的用處還真大,謝謝你們幫忙!

評析:在交流環節,主要幫助孩子梳理出選擇合適小工具的經驗,如,黃瓜用小刀切比較方便。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工具

(1)出示開瓶器、餃子器等,瞭解用處。

師:我在廚房還找到了幾樣小工具,看看是什麼?

①開瓶器:這個是什麼?它有什麼本領?

②餃子器:知道這個是什麼嗎?可以做什麼?

③刨絲器和打蛋器一起出示:這兩個你們認識嗎?

師:不認識沒關係,可能你家的廚房裏就有哦,回家可以找一找,問問大人是什麼工具?

(2)引發幼兒尋找生活中常用小工具的興趣。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請小工具來幫忙做事。今天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來説一説好嗎?

評析:在活動的最後環節,出示了更多小工具,引發孩子對工具的關注。

活動反思

1.活動中孩子們積極性高,通過情景設疑、探索操作和交流分享等環節,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小工具將食物變小,並從中體驗到每種工具的方便之處。另外,小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在活動中,教師創造了一個家庭式的温馨活動氛圍,引導、啟發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2.活動環節層層遞進,重點突出。從“買菜”情節到引出生活中的幾種常見小工具,過渡自然並貼近孩子的生活。在活動中始終貫穿着安全教育、常規教育等內容,特別是在認識小工具的環節,重點強調了刀和剪刀的正確使用方法。

3.比較注重活動中的一些細節。如,背景音樂的介入,既能調動氣氛,又能控制時間。再如,提供的幾種食材(芹菜、黃瓜、南瓜、百葉)既乾淨衞生,又利於孩子的操作和探索。

拖小班科學教案篇8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摸一摸

活動目標:

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訓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摸箱若干個。製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隻手)。

2.不同質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

活動過程:

1.辨別不同質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後,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遊戲《盲人摸物》。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後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個物品要説出它是什麼。説對了的幼兒應受到表揚。

(3)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裏隨意摸出一樣東西,並説出摸到了什麼。然後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説得對不對。

(4)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東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隻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5)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活動建議:

1.教師要儘量多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

2.活動結束後,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遊戲。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觸摸物體,獲得簡單的感性認識,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觸摸遊戲帶來的快樂。本次活動教師採取了遊戲教學法,以三個觸摸遊戲貫穿全過程,遊戲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能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同時也能保持長久的活動興趣,學法有:觸摸法、觀察法、討論法、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經驗。整個活動幼兒始終保持着積極地學習態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都爭着去摸一摸、説一説,活動內容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