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活動策劃

南京市推進經濟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施方案

欄目: 活動策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南京市推進經濟開發區創新提升

南京市推進經濟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施方案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國發201911號)和《省政府關於推進全省經濟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2079號)精神,進一步促進我市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結合南京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市部署要求,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經開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提升開放水平,增強產業能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南京建設高質量發展全球創新城市、高能級輻射國家中心城市、高品質生活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安全韌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首位擔當、在現代化新徵程上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更大貢獻。

二、高水平推進開放合作

經開區要當好開放型經濟主力軍,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外需、進口出口,協調推進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在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壯大開放發展能級,增強國際合作競爭優勢。

(一)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經開區要全面落實國務院穩外資政策,全力穩定利用外資規模,保持外資合理增速。積極拓展外資來源地,加強吸引日韓、港台、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提升先進製造業利用外資佔比。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導向,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地標產業,聚焦產業鏈核心和價值鏈高端環節,集中優勢資源和政策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外資龍頭項目。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爭創省級國際總部集聚區,建立外資總部經濟服務中心,大力引進地區總部、研發、財務、採購、銷售、物流、結算等功能性機構,積極推動經開區內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升級為總部或功能性機構。依法合規在外商投資項目前期準備等方面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投促局、市外辦、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二)提升對外貿易水平

推動符合條件的經開區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促進貿易與產業互動。加強供需對接,幫助經開區外貿企業進商超、進渠道、進電商平台、進雲上展會,多渠道開拓內銷市場。推進關税保證保險改革,鼓勵具備資質的保險公司為經開區企業提供關税擔保,加快海關、税務和保險機構信息化聯動,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支持南京綜合保税區、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開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税進口業務,推進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工作,優化跨境電商監管措施和跨境收支便利化。(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貿促會、市金融監管局、金陵海關、新生圩海關、祿口機場海關、市税務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管部、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三)加強對外合作共建

經開區要更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和產業合作示範區建設運營,與知名跨國公司、專業園區開發企業等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為企業“走出去”集聚發展搭建良好平台。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與對應“生根”國家、產業鏈重要企業所屬的國家共同建立國際合作特色空間。積極參與省、市對口合作和支援工作,建設跨區域扶貧協作園區,探索共建產業發展和服務平台。加快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建設國際合作園區,鼓勵外資、港澳台資本、民間資本參與國際合作園區建設運營。(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市貿促會、市財政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三、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經開區要強化工業經濟主戰場作用,全面落實全市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打造地標產業的部署要求,聚焦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全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羣

全力穩定、持續擴大工業投資,推動全市重大項目特別是先進製造業項目優先向經開區佈局。經開區內用於先進製造業的工業用地面積不少於工業用地總規模的80%。劃定工業用地紅線,推進工業用地擴容增效,確保全市30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基本盤”。國家級經開區重點圍繞2—3個主導產業、省級經開區重點圍繞1—2個主導產業,加快優質項目引進和重點企業集聚,做優產業特色,做強產業優勢,建設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羣和地標產業。發揮“鏈長制”機制優勢,推動南京經開區人工智能產業、江寧經開區智能電網產業、浦口經開區集成電路產業、溧水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濱江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六合經開區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高淳經開區醫療器械產業、雨花經開區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補鏈、強鏈,壯大產業發展規模,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省級特色創新(產業)示範園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五)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經開區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服務化發展。支持經開區製造業企業加快向智能製造、供應鏈協作、營銷服務等全生產流程轉型,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製造新模式,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支持園區企業加快技術、工藝、產品迭代升級,積極承擔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創建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持續壯大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加快培育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和國家級“單項冠軍”、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研發類功能型總部企業。落實規上企業倍增計劃,加快推進高標準廠房和都市工業載體建設,加大“高升規”、“小升規”、“項目投產升規”支持力度,到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到6000家。支持經開區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研發設計、金融服務、檢驗檢測、現代供應鏈管理、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國家、省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六)增強產業創新能力

全面落實市委關於建設創新名城一號文件有關政策措施,支持經開區聚焦軟件信息、未來網絡、新能源、生命醫藥、智能製造等特色優勢產業和未來產業需求,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創新平台和技術轉化服務平台,加強產業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和引導經開區有條件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和行業上下游力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增強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到2025年,全市八大主導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自主率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七)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將經開區納入數字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規劃,在經開區統籌佈局建設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經開區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支持園區企業內網改造、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上雲、標杆工廠創建,落實相關支持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支持經開區大力發展新型電子信息、未來網格、區塊鏈、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先導性數字產業,高水平推進南京經開區中國(南京)智谷、江寧經開區“無線谷”、南京生態科技島開發區人工智能圖審中心等數字產業載體和平台建設。鼓勵經開區開展大數據產業園、工業大數據應用示範區、大數據開放共享與應用試驗區和工業互聯網示範園區創建工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規劃資源局、市大數據局、市科技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經開區要當好體制機制改革排頭兵,繼續對標國內外先進園區,在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建設運營模式上大膽突破,積極嘗試,全面激發、持續釋放改革活力和發展動力。

(八)深化“去行政化”改革

全面落實優化開發園區管理運行機制改革目標任務,支持經開區聚焦難點、堵點,進一步深化、細化改革措施,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推進,增強園區資源聚合發展動力。支持經開區聚焦經濟建設和投資服務,加強建設運營模式和管理服務創新,優化市場化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創造性,釋放創新發展新活力,繼續走在全省經開區體制改革前列。(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委組織部、市商務局、市人社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九)探索聯動創新發展機制

支持經開區結合實際率先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探索落實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改革試點任務。推動經開區與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在重點產業、重點項目、人才資源等方面聯動對接,形成集成創新成果。進一步深化南京經開區、江寧經開區綜保區和溧水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關特殊監管區、保税監管場所與南京片區聯動,互補功能優勢,便捷要素流動,提升全域環境。按照“科技孵化在城區、產業轉移在郊區”思路,結合產業佈局和園區功能定位,科學優化創新成果培育、孵化和產業化,建立經開區與高新區協同發展機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投促局、金陵海關、新生圩海關、祿口機場海關、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十)加強考核評價

落實開發區去行政化改革要求,圍繞開放引領和高質量發展導向,組織實施全市經開區考核評價,對經開區發展質量、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生態集約、制度創新、安全生產進行考核評價,考核評價結果會同國家、省對經開區綜合評價結果,以及所在區(新區)對經開區綜合考評情況,作為考核經開區領導班子、確定經開區薪酬總額的基本依據。經開區要主動適應國家、省對經開區考核評價體系新變化,努力在全國、全省爭先進位。優先支持排名靠前的省級經開區申報國家級經開區;落實省“有進有出、有升有降”動態管理機制要求,對在當年全省經開區考核中排名後10位經開區予以通報、約談,並限期整改;對因連續排名落後被摘牌的省級經開區領導班子進行問責。(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編辦、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五、推動綠色安全發展

經開區要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和安全發展底線,強化規劃引領、產業轉型和制度保障,全面提升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加快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示範區。

(十一)推動園區綠色發展

全面落實《南京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園區規劃環評宏觀引領和剛性約束作用,推動產業佈局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強經開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污染物收集處理、環境監測監控和能源清潔化利用能力,實現園區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控率100%。推動南京經開區、江寧經開區、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生態環境集成改革試點。加大對經開區循環化改造、創建生態工業示範園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對(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給予環保指標傾斜,區域減排指標統籌後優先供給。到2022年底,省級以上經開區完成循環化改造驗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建委、市工信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十二)提升安全生產治理能力

全面落實《全市經濟開發區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經開區安全生產監管體制,配足配強具有執法資格的專職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支持依照《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規定賦予經開區安全生產執法管理權限。組織開展經開區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力爭通過三年專項整治,實現經開區安全風險評估率、集約化可視化安全監管信息平台建成率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政務辦、市委編辦、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司法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六、優化營商環境

經開區要在營商環境建設上當表率。把優化營商環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樹立“用户思維、客户體驗”,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全力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打造一流親商、安商、便商、宜商環境。

(十三)加大放權賦能力度

按照“權責一致、職能匹配、能放盡放、精準賦權”原則,聚焦市場準入和投資建設審批的全鏈條,再賦權一批契合經開區實際需求、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審批事項給經開區。全面推進省級經開區行使區級經濟管理權限,對發展效益高、辦件體量大的經開區,試點探索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措施。建立經開區賦權評估機制,定期對經開區賦權事項開展評估。進一步提升經開區財政自主權,完善經開區財政預算管理和核算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開展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加強產業發展供需對接,制定發佈《南京市創新產品應用示範推薦目錄》,搭建南京製造市場循環供需對接平台,定期組織供應鏈對接交流,幫助園區企業產品拓展市場;圍繞產業鏈發展及企業需求,加強應用場景拓展推廣,為園區企業技術超前、模式先進的產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應用空間。(責任單位:市政務辦、市委編辦、市司法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管部、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十四)深化區域評估改革

突出極簡審批、無感應用導向,繼續依託政務服務平台,動態更新《區域評估成果應用指南》,拓展系統模塊應用功能,提高評估成果適配率、運用率,將惠企便民政策落到實處。推動區域評估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銜接,加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評估評價事項研究認證,爭取將可以通過區域評估提高審批效率的事項全納入。增加區域評估事項,優化擴大區域評估範圍,推動區域評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責任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文物局、市地震局、市建委、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十五)提升服務效能

促進經開區產城融合發展,優化園區發展規劃和空間佈局,在充分保障產業發展需要前提下,適當增加經開區生活性服務業用地供給,完善生活居住、醫療養老、文化教育等城市化功能配套。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建設國際化社區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積極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支持經開區與市、區相關機構共享公共資源交易、人口、交通、空間地理等信息。鼓勵經開區聚焦項目建設和投資服務,以投資建設、招商引資隊伍為基礎,建立專業化幫辦代辦隊伍,完善幫辦代辦制度,為企業投資項目提供全流程代辦服務。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必須由企業和羣眾交納的費用外,一律提供免費幫辦代辦服務。深入開展“企業家服務日”活動,建立各級領導與企業家常態化溝通渠道,健全企業訴求收集、處理、反饋制度。(責任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經開區及相關區)

各區、各部門要深刻認識推進經開區創新提升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的重大意義,對照責任分工,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加大政策創新和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市法院,市檢察院,南京警備區。

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2月23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