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職場攻略

十八大職場困惑不完全解析

欄目: 職場攻略 / 發佈於: / 人氣:2.6W
十八大職場困惑不完全解析
你的困惑“職場醫生”最懂

  你還在為找不到工作而煩惱吧?還是有好幾個offer,不知道選哪一個?從徵集到困惑來看,求職的困惑主要集中在7個方面,職場定位模糊、職業規劃缺失、求職技巧匱乏、工作動力不足、懼怕職場受挫、大齡求職障礙、經驗缺乏障礙等。

  有關專家認為,求職時產生以上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技能層面的問題,由於自身技能或經驗缺乏而遇到的求職困惑;一是方法層面的,如面試技巧、信息不暢通等;一個是心理層面的。比如屢受求職挫折導致對求職的恐懼等。

  求職技巧匱乏

  案例:蔣先生,剛邁上社會第一步時,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懷揣着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在社會的舞台上一展抱負,然而現實的世界並不是他所想象的如此簡單。雖然蔣先生憑藉自己出色的條件獲得的面試機會不少,但是性格內向的他一到了面試考官面前,就顯得有點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談起,原本話就少的蔣勇在面試時更是“惜字如金”。

  可過了大半年,跑了數十家招聘單位,卻總是卡在面試關上。於是,他買了大量指導求職者的面試“寶典”,向面試成功者求取面試經驗,就是為了通過求職最後一道關卡———面試。但一次次的失敗,讓他越來越沮喪,自信心倍受打擊,整天鬱鬱寡歡,時間一長,他甚至害怕再次看到面試通知單。對他而言,面試成為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職業定位模糊

  案例:小金今年20多歲,普通高中畢業,性格內向,外表文靜,不具備任何專業知識和行業特長。

  由於剛畢業,沒有社會從業經驗,又缺乏計算機等專業或行業的相關知識,因而這些工作她一般都不敢應聘。她片面的認為銷售主要是與現有的客户聯繫業務或在外面尋找新的客户,只要自己能吃苦、勤快些就能勝任。因而求職時的職位通常集中於銷售類。

  小金由於沒有任何技能特長,在求職時往往顯得很茫然,不知自己應該找什麼工作好。

  她雖然求職願望較強烈,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所欠缺的是沒有明確的求職方向,對職場定位不清。

  職業規劃缺失

  案例:朱小姐,23歲,2003年7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計算機大專畢業。2003年是高校全面擴招後的第一個就業高峯年,就業競爭非常激烈。

  但是初涉職場的她雖然早已意識到就業形勢的不樂觀,但並未引起她的足夠重視,以為憑自己的專業優勢以及優越的個人條件,總會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盲目的自信導致在校期間她也沒有學習什麼專業技能證書,除了一張畢業文憑外,幾乎拿不出什麼其他證書。而且她在尋找工作之前沒有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什麼樣工作最適合自己的發展、什麼樣工作最能發揮和體現自己的才能等諸如此類職業規劃問題,匆匆上陣,其結果令她大失所望。幾番應聘面試都敗下陣來,當初的自信基本消失殆盡,開始變得心灰意冷。

  工作動力不足

  案例:在求職的過程中,有部分人自身不願就業,畢業後就待在家中,對沒有工作一點不着急,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

  小潘,28歲,性格內向,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技校畢業後,曾到某賓館和某大酒店分別做過一段時間的調酒師和服務員,但是不久就以“累得半死,才掙那麼一點錢”為由辭職了。

  後來,父母為他找過兩份相對比較輕鬆點的工作,但他仍然都説太辛苦而最終放棄了,在家中專心致志做起了“啃老族”。

  後來,小潘對工作隻字不提,整天待在家中,平常就以網上聊天、玩遊戲等度過。整天拿着父母給的錢安心度過,對自己沒工作一點也不着急。

  對未來,小潘毫無想法,只是日復一日地度過每一天。

  懼怕職場受挫

  案例:小丁,20歲,衣着新潮,髮型奇異,是當前年輕人中較流行的爆炸式,舉手投足間還流露出幾分懶散。讀了一年大專後輟學,從“校園人”一下子轉為“社會人”,小丁很不適應,在家裏待了幾個月就是不肯找工作,整天沉迷於電腦遊戲,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他的父親曾經多次前往職業介紹所,希望能為兒子找到工作。

  最後,小丁的父親從職介所為兒子申請了求職密碼,希望小丁在家上網求職。

  迫於父母的壓力,小丁開始求職、面試。由於小丁內心裏並不完全接受找工作的現實,所以在面試中常常表現出抗拒情緒,使得最後結果仍然一無所獲。

  可見,小丁的求職都只是停留在走過場的形式,並沒有認認真真的對待過求職,並且非常害怕自己在職場受到挫折。而他的父親至今都是很迷茫和無奈,他希望兒子能夠醒悟,並勇敢邁出求職的第一步。

  大齡求職障礙

  案例:嚴先生,男,今年48歲,國中文化程度。由於時代的因素,像嚴先生年齡段的人,文化程度偏低,又不懂電腦,在當今知識化的時代,可以説是一個半文盲。他除了在原來的單位做過倉庫保管員外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嚴先生在失業後曾經多次就業,但在不久後都被辭退。後來就一直呆在家裏。他再次求職的願望還是非常強烈的,但是由於沒有找工作所必須的文憑、證書,再加上沒有任何技能特長,擇業方向模糊,又缺乏自信心,所以嚴先生至今一直處於失業狀態。失業造成了嚴先生家庭經濟緊張,家庭關係也因此受到影響,能否儘快地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對他來説非常重要。但是,知識和經驗卻並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經驗缺乏障礙

  案例:戚小姐,女,35歲,大專。曾在當地的酒店做過前台接待,想應聘文員類的崗位,有過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經驗。

  在外地戚小姐有一份很安穩的工作———在酒店做前台,如果不是選擇將户口遷進了上海並來到上海工作,那麼她在當地這個行業也許已經發展得相當不錯。

  户口遷入上海以後,她發現上海的就業競爭非常激烈,有酒店方面的工作經驗遠遠不夠。很多單位拒絕她的理由是,文員是一個光有酒店接待經驗所不能勝任的。

  而做超市收銀之類的工作她又不願意,因為她的性格外向、喜歡與人交流,並不喜歡按部就班的工作。

  職場經驗的缺乏讓戚小姐在上海的職場迷失了方向,成為她求職的最大障礙,她不知不具經驗優勢的她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新人“角色”轉換

  案例:張小姐,研究生畢業後到一家大型的國有企業做總經理祕書。初到單位,她發現自己是唯一的研究生,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自以為比其他人都強。因而只想做高層次的工作,看不起基層工作人員,甚至認為一個堂堂的大學畢業生幹一些不起眼的事是大材小用。如今,眼高手低的她連基本的會議組織都不能做好,而且做事非常浮躁,她對本職工作也堅持不下去,缺乏敬業精神,不能深入瞭解工作職責及技巧。就職很長時間後,仍然未能穩下心來進入新的角色。結果,最後領導也不滿意,她也不滿意。

  辦公室人際交往

  案例:小任有行政管理專業大專文憑,又自修了文祕專業的本科學歷,找工作相對比較容易。

  但是畢業兩年的她卻換了好幾個工作單位,最長的八個月,最短的一個月。可是為什麼跳槽如此頻繁呢?

  原來,小任被辦公室人際交往所困擾,面對不了同事的議論。“我是個性格外向的人,可是由於職業需要我經常約束自己,有的同事就説我裝模作樣;我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上司交給的工作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但有業務往來的同事就在背後議論我古板。”

  她總覺得同事們在背後對她指指點點的,認為自己條件優越找工作不難,可不曾想到每一個單位都有這樣的矛盾。

  事業家庭難兩全

  案例:吳先生,男,38歲,小車駕駛員。在上海一傢俬營企業給老闆開私車,有着豐厚的收入,但是每星期只能回崇明的家一次讓他非常煩惱。每次回家,妻子總要求讓他回崇明工作,但是他認為回崇明的話很難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單位。為此夫妻倆一見面就吵,每次開開心心地回家,卻帶着煩惱去上班。

  偶然機會,他妻子得知崇明的某集團招收駕駛員,為他報了名。吳先生雖然十分不願,但是也只能趕回來面試。最終,吳先生通過了面試,接下來他又疑慮重重,因為待遇並不高,基本工資才1000多元,比起他原來的收入差了很多。有一點優勢是原來工作無法比擬的,回崇明可以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左手工作右手家庭,着實讓吳先生左右為難。

  職場“過勞”

  案例:麗小姐,原在某貿易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的職務,雙方簽訂有勞動合同,期限一年。從試用期開始,麗小姐就不斷加班。麗小姐的老闆總是不斷地發電子郵件給她,要求她完成這樣、那樣的工作。麗小姐的這個老闆,在圈子裏是有名的經理人,但也是個有名的“工作狂人”。麗小姐常常是早上9點打開電腦,就會看到老闆凌晨一兩點鐘,甚至三四點給她發來的數封郵件,要求她必須在當天完成哪些工作。於是,麗小姐的工作日總是從緊急任務開始,到疲於奔命。

  職業倦怠

  案例:張小姐,上海人,2003年從南京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她自己對IT業一直看好,所以對未來的職業也很樂觀。畢業以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選擇了一家生產企業做網絡管理,結果到了那裏,才發現真正要做的網絡方面的事情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打雜。三個月後,她決定辭職。回到上海後被一家國有銀行錄用為數據分析員,進去以後,又發現數據分析工作更多是數據錄入和校對,沒有太多技術要求。

  更令她惱火的是和勞務公司簽訂的合同,根本不是銀行的正式員工。現在做了幾個月,張小姐產生了怠工情緒,而且越來越強烈,一心只想離開這家銀行。

  “薪情”不如願

  案例:蔡先生,男,37歲,計算機硬件維護專業畢業。多年來,他一直在某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可以算得上公司的頂樑柱,“上到高科技,下至挖泥土,都是我一個人包辦的,還要兼司機、採購、培訓新人等”。與蔡先生的忙碌不符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