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温州大學八十年校慶解説詞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海納百川 萬流歸宗
從鄭樓到茶山
悠悠八十載
兩校合併 七校融合
成就今日之温大

温州大學八十年校慶解説詞

東海水 雁蕩山
我温大精神浩浩蕩蕩


温州大學八十年校慶視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3年,滾滾甌江 滔滔不息
在江南水鄉古鎮 平陽鄭樓
愛國鄉賢黃公溯初先生
慨然將佔地30畝
校舍百餘間的私立鄭樓國小全部捐獻
成立了温州師範學校
温師創辦之時
正值民族苦難歲月
平陽鄭樓也並非一方安逸樂土
為避戰亂
1942年 學校遷址秦順莒江山區
在這艱難困苦的歲月裏
温師師生同甘共苦 絃歌一堂
堅守着知識救國的信念
王季思 劉質平 繆天瑞 李鴻樑等
一大批知名教師堅守於此
1949年,新中國成立
舉國歡騰的時刻
校友曾聯鬆設計的國旗
高高飄揚在天安門城樓上
一代代温大人懷着拳拳赤子之心
投入到了新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
1956年 浙南地區第一所高等學校
温州師範專科學校誕生
兩年後 升格為温州師範學院
1977年
隨着中斷10年之久的大學聯考制度重新恢復
温州師範學院也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温州教育學院 瑞安師範學院
平陽師範學校 温州幼兒師範學校相繼併入
逐漸形成了以師範教育為特色的
多科性高等學校
綜合實力處於全國同類學校領先水平
成為浙南高等學校的一面旗幟
20XX年8月8日
温州師範學院順利獲得了碩士授予權
為學校辦學層次的不斷提高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984年 就是這樣高大的海棗樹
和狹窄的老街見證了原温州大學的創立
那一年 温州成為我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社會發展和經濟振興都急需人才的支撐
很多温州人一定不會忘記這張三元券
不會忘記當年從國內到海外
從城市到農村 從老人到兒童
社會各界爭相認購的感人情景
這看似原始
極具草根特色的集資辦學方式
正是温州人民振興家鄉高等教育的
殷殷期盼和濃濃鄉情
在名譽校長蘇步青院士帶動下
原温州大學依靠政府出資 社會集資 三胞捐資
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多渠道
籌資辦學的新路子
她與温州的改革開放事業同步共進
東海之濱的温州
是全國市場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隨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高層次人才短缺
高校的辦學層次明顯落後
再次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20XX年5月 谷超豪 姜伯駒 孫義燧等
十名温籍院士聯名呼籲
在温州師範學院 原温州大學的基礎上
組建一所綜合性大學
20XX年
南眺羅山羣峯
北藴三洋濕地
一所嶄新的温州大學聳立在浙南山水之間
翻開了温州高等教育新的歷史篇章
大哉師道天下尊 承往哲兮啟後人
著名戲曲學家王季思先生
在抗戰期間寫下的這句温大校歌
歌詞承載了一代代温大人的責任和夢想
如今 温州大學佔地2千多畝
下設17個學院 並開辦兩個獨立學院
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人
專任教師中教授190人 副教授437人
碩博士生導師287人
並擁有包括長江學者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百千萬人工程人選等
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
學校現設有55個本科專業
涵蓋文 理 工 等十大學科門類
擁有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3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學校重視人才培養
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形成了教師教育和創業教育兩大辦學特色

作為浙江省教師教育基地
温州大學培養了一大批
德才兼備 默默耕耘的教育人才
據統計 温州大學師範畢業生
佔温州市教學名師總數的50%
佔名校長總數的72%
為温州的基礎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求學問是 敢為人先
這是温大人始終秉承的校訓
衝破舊框架 迎接新挑戰
温州大學植根於温州這片創業熱土
逐漸形成了創業教育的辦學特色
20XX年
學校被確立為國家創業型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
全國創業教育示範院校
飲水思源
用知識的力量回報父老鄉親
温州大學始終以服務地方發展為己任
堅持 以人為本 質量立校
服務地方 特色取勝 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
着力打造服務型學科專業體系
現有10個省重點學科
2個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2個省重點實驗室 9個市行業技術研究中心等
這三年承擔了包括 863 973 項目在內的
國家級科研項目158項
省部級項目284項
新的時代
温大擁有着新的發展空間
無論是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 還是社會服務
温大都融入文化走特色
力求使温大成為温州的
知識源 創新源 人才庫
温大服務地方
引領社會的能力正在快速增強
從民族救亡到改革開放
從偏居浙南到放眼海外
温大的視野漸行漸寬
如今 美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韓國等
國家和地區的近50個高等院校
科研機構與温州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温州大學還與泰國東方大學
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
當黑皮膚或黃頭髮的莘莘學子
行走於大羅山麓時
問答的足跡也已遍及萬里
責任 擔當
是温大校園文化的主旋律
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
還是熱火朝天的祖國建設時期
無論是城市社區
還是田間地頭
無論是颱風 地震
還是動車事故現場
温大校園總是有着一股暖流在流淌
這股暖流流進學子湖
流進運動場
流進青春血脈流進美麗校園的每個角落
她演繹的不僅僅是一顆感恩之心
更多的是一種傳承與熱望
****年4月
一座嶄新的溯初亭在温大校園重建
從鄭樓到茶山
文脈相繼 學運昌綿
踏着八十年的歲月遺塵
回溯流光溢彩的漫漫征程
穿越八十年的歷史時空
重温鏗鏘激越的歷史絕響
温州大學
滋養着一代代青年才俊
奏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歌
温大以 光大國族 造福人羣 為己任
承載着民族傳統與未來重任
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
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