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計劃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精選7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47W

一份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教學計劃,可以有效的減少我們在教學中的惰性,教學計劃一般是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精選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精選7篇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的工作精神,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識記、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任務及要求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知識能力基礎方面:七年級學生活躍開朗熱情,上課積極發言。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技能諸如:閲讀簡單材料,從圖片、表格中獲取歷史信息,歸納整理等;但是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惰性較強,所以歷史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2。個別差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回答問題天馬行空。

3。疑難困惑:老師的最大難題是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行為的管理和規範,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的最大難題是知識點龐雜,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對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七、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2

20xx年8月,緊張而充實的高三教學工作正式開始了。為確保高三歷史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大學聯考要求,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説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近幾年的大學聯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歷史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的能力,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訓練,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

二、學生學情分析

本學年我主要教一個文科班(高三18班)和一個藝術班(高三20班)。這個文科班的學生兩極分化嚴重,特別是後進生較多,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對於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下給其多安排一些學習任務,讓其水平能不受課堂教學的侷限,進一步的進行深化。對於藝術班的教學,由於前半學期學生都在廣州學習美術,有半學期沒有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因此在學生回校之後要提高效率,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加強對這些基礎知識的落實工作。

三、教學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礎,充分研讀考綱,“突出主體、強化主幹、注重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理清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獨立解題的方法。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適當加強歷史學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持久的精神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加強教研,研究大學聯考和大學聯考試題,研究考試説明,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講究實效。

5、使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秀率、平均成績和b級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學生了解並能初步運用最新的史學觀點解決問題。例如: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史觀和社會史觀等。

四、採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複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針對近幾年大學聯考的命題特點和歷史課實際,今年採用二輪複習法:

第一輪複習 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突出主體、強化主幹、注重方法”,使學生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內在聯繫,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幹系統和知識網絡,並進一步加強對歷史基本觀點、基本概念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科的思維能力。(到第一學期期末結束必修三本書的複習工作,明年“一模”前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複習,並適當練習,迎接“一模”考試。)

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主要是進行大專題複習,進行知識的整合,按照線索歸納、理清、分析、綜合知識,使學生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方面組合知識,力求融會貫通。

3、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説明。特別是對於考試説明要花大氣力來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種程度,要把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目作為導向,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對於大學聯考試卷更要花氣力研究,要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試題命制的意圖,要考察的知識點、要掌握的能力。還有20xx年大學聯考的一些趨勢以及可能要考查的知識點等。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於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整理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

5、精選精練。在以往的經驗中,多練才能出成績,這種觀點在增效減負大背景下,在時間不再像以往那麼充分的情況下,顯然已經不太現實,因此,精選題目進行精練已經是大勢所趨。教師要精選相關試題,大膽捨棄一些重複低效的題目。既減輕學生的負擔,由可達到重點突破的效果。

6、精講,提高試題評講的有效性。試題講評要及時,發現問題要立刻解決。二要有針對性,不能單純地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7、要經常性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教學上的調整。要多關注那些中檔乃至暫時落後的學生,經常給與他們鼓勵與督促。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

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歷史小故事",梳理基本線索。書中還設計了一些探究習題以及"自由閲讀卡"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增長曆史知識。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

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4

一、教學目標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潛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指導思想

運用“三史觀”(禮貌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依據“三綱”(課程標準、考試説明和教學要求),準確把握“三情”(教情、學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礎,提升潛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識;立足概念,突出主幹),在繼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創新,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制定有效的第一輪複習計劃策略,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技巧的潛力,努力提高高三複習質量,以備戰大學聯考。

三、教學重點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講解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務必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目標要求

1、以教材和複習用書為依託,以新大學聯考試題為參照,充分研讀“三綱”,建立全面、紮實的基礎知識和構建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使學生掌握理解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發展脈絡。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從“三維”出發,夯實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綜合、遷移應用等基本的學科思維潛力,提高掌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潛力。

3、以史學新範式為複習理念,解讀歷史。大學聯考命題越來越重視史學新範式,尤其“三史觀”的思想應用得較多。把握“三史觀”,既是新課程課堂教學複習的前提,也是備考新大學聯考的基礎。故在平時的複習中,儘量運用不同的史觀進行教學,從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問題,使歷史變得豐富豐滿,從而提高思維潛力和解題潛力。

五、方法措施

1、增強複習計劃性

統籌思考和制定高三三輪的複習計劃,資料包括進度、總目標、階段目標、時間安排、資料設置、具體措施、教學評價等,三輪複習分別為第一輪專題複習、第二輪通史複習、第三輪時政史學方法複習。

2、處理和優化教材資料,適度聯繫通史

(1)讀目錄、章節標題、子目標題:

①概括歷史發展特徵;如必修一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的目錄是: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外交關係的突破、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從中可知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歷程。

②探究子目、章節、專題之間的聯繫,挖掘隱性知識,構建階段知識體系。如必修一專題三“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第二課“辛亥革命”的子目是: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其資料概述了章2

節標題“辛亥革命”的背景、經過、影響,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的發展狀況。

(2)讀導語:瞭解本專題歷史發展的線索。

(3)解讀學習推薦、課前提示:概況學習的重點,幫忙學法指導,發掘隱性知識,拓展專題視野。

(4)讀正文:

①抓程度詞,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構成過程:開始、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淪為,從宏觀上理解知識;

②抓重點詞,如標誌、奠定、開端、轉折、先聲(序幕)等,強化記憶知識;

③抓結論句,進行史實分析,提高史論結合潛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④抓知識要點,歸納總結,取其精華,將教材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5)讀地圖、圖片、資料卡片、小字、註釋:補充豐富歷史知識,拓寬知識面,給學生帶給更多的學習信息,理解教材內涵。

(6)解讀專題小結、問題研討:重温具體知識點,重新構建專題知識體系和階段特徵。

(7)專題複習時,可適度從階段特徵、歷史發展線索、小專題通史等多渠道聯繫知識考點,幫忙學生初步構成通史知識的整體框架。

3、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挖掘學習資料

(1)依據“三綱”,掌握好人民版教材主幹知識的基礎上,重視其它版本個性是嶽麓版的求同去異工作,剔除遠離課標的資料和知識點,準確抓住它們的交叉點。

(2)注意用禮貌史範式、現代化範式、全球史範式、社會生活史範式等新的史學範式整合教材及其相關的各種課程資源。

(3)大學聯考試題都會涉及本省有關的區域歷史,就應適當關注河南地方史以及與河南有關的區域史資料。

4、加強羣眾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1)加強羣眾備課的組織管理。羣眾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主題,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備課組務必認真研讀“三綱”,精心研究大學聯考和大學聯考試題,複習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逐步轉化備課方式。羣眾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資料、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3)潛心研究備課資料。備課要認真關注“三情”、“三態”知識(原生態知識、衍生態知識、動態知識)、“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5、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手段,保證課堂教學的複習有效性

(1)着眼“三立足”。在理清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掌握具體知識點時,應重點分析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總結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和規律,提高歷史分析思維和辯證思維潛力;還應善於捕捉歷史與現實的鏈接點,強化歷史與現實聯繫的觀念,提高學以致用意識和現代公民意識。

(2)着眼綜合潛力的培養。運用“三史觀”教學,注意學科內知識(專題、通史)的穿插聯繫綜合,擴展學生的知識寬度;新大學聯考選取題都會涉及文史、政史、史地的題目,應貫穿學科之間知識(語文、政治、地理)的綜合應用,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

(3)着眼思維潛力的訓練。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有層次,運用基本的史學理論引導學生解析問題要有條有理,有史有論,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技巧,養成史實、史論、史法三位一體的思維習慣。

6、加強學法指導,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1)指導歷史知識的消化。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要找出規律特點;課堂要適宜提出問題,要使學生做好筆記,會用筆記;課後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2)指導審題潛力的培養。選取題要審清主題、題乾和選項;非選取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3)指導訓練過程中書寫的規範化。答題做到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保證不因規範化問題而失分。

7、重視訓練與講練評結合,提高學生解題潛力

(1)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三情”、“三立足”;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選題類型多樣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改,逢改必批,適當指出學生易錯易混的題目。

(3)精心講評。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矯正反思——精評新練——自我完善(查缺補漏)——典題記錄”。教師要高度重視講評課,既要講知識,又要點方法,問題能夠分門別類的講,也能夠就題論題或借題發揮,到達一題多練的效果。

8、關注“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共同進步

(1)及時幫扶輔導,提優補差。

(2)做好跟蹤記錄,對每一階段暴露出的問題分析解決。

(3)加強人文關懷,心靈溝通。

六、教學思路

1、時間安排:20xx年暑期—20xx年1月底

2、教學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5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複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並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潛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並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授課過程: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後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繫,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鞏固知識並逐步構成歷史學科思維潛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務必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透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潛力、獲取信息的潛力、表述潛力、分析潛力、創新潛力等。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個性留心6

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潛力。

七、瞄準大學聯考

(一)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潛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忙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大學聯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構成材料處理潛力。

3、改只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大學聯考考點及其要求。每堂課都應有大學聯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大學聯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落實常規

1、認真備課。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大學聯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因此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理解,上等生能發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檢查。每一天應佈置必須量的作業,並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於督促學生在課後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7

4、週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外,還須透過週考、月考去強化。週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資料。要強調的是,週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範養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週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務必講評。只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老師能下班輔導。歷史老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於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於歷史知識的鞏固。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5

為保證高三學子在歷史這一學科不退後退,在此制定下學期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大學聯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下冊教學及進行第二、三輪複習。第二輪複習加強專題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維分析能力;第三輪複習(大學聯考之前),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

三、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的情況不容樂觀,歷史基礎知識很不紮實,理解運用能力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複習中的一大挑戰。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進度平均為6個課時左右,授課時間為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史》選修、《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和《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基礎知識,並進行專題複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歷史基礎知識,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教學,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4、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研究新課程,不斷關注大學聯考動態,紮紮實實抓好本屆高三歷史複習工作。統一複習計劃,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各項評析工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項指標

五、總體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就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難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麼方式呈現給學生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

2、認真搞好試卷評講課。針對高三後一階段訓練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試卷評講課的功效關係極大。每次訓練做到有練必批、有練必評。讓學生在訓練中感悟命題的意圖,明確複習目標;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評講後的追蹤訓練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切實提高綜合訓練的效率。

3、精選、精練、精評。在廣泛蒐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難題、偏題要放棄。而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並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4、紮實搞好提優補差工作,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5、最後階段複習要夯實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線索基本結論以及階段性特徵。迴歸課本,注重對知識的查漏補缺。

6、掌握學科內及學科間知識的聯繫。整合知識模塊,多角度思維,強化知識的遷移能力。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6

一、指導思想

1、認真貫徹市、區教研室會議精神,以教育的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積極開展集體教研活動,以大學聯考研究、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為工作重點,切實履行好“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責,依靠全體歷史教師,羣策羣力,努力加強蘇苑高級中學高三歷史教師的羣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

2、以大學聯考歷史考試大綱為依據,以加強課堂40分鐘效率為手段,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加強知識應用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集體智慧與力量,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的訓練,使學生在20xx年的大學聯考中取得良好成績。

二、教、學、考基本情況分析

1、本屆高三歷史班共有5個,高三(9)、高三(10)、高三(11)班、高三(12)、高三(13)班,共228人。11班是蘇星班,13班是重點班,史地合班,12班為地理班。

2、五個班無論平均分還是b率均有差距,高三(11)(13)班基礎好一些,高三(9)班(10)班差不多,但高三(12)班基礎相對差一些。各班內部個體差距也較大,存在損耗人數。

3、本屆學生的情況不容樂觀,歷史基礎知識很不紮實,理解運用能力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加強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複習中的一大挑戰。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都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引導。

4、本屆高三備課組成員:薛麗蓉老師(9)班、薛鳳玉老師(10、12)班、史曉玲老師(11)班(備課組長),袁旭東老師(13)班。

三、主要措施

根據上學期高二教學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再進行兩輪複習,鞏固各知識點,強化知識體系;同時加強綜合訓練,實行每單元一考,全面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通過組織集體備課(每星期至少一次定時定地點的集體備課活動)、課堂研討、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加強課程改革實施水平。充分發揮備課組、教師的作用,引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引導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經驗共享。

2、加強大學聯考研究、重視信息交流、不斷加強高三歷史教學質量。組織高三教師認真分析各次考試的基本情況,依據抽測反映的問題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認真組織高三歷史教師分析新課改地區大學聯考試卷,江蘇省大學聯考考試方案和考試大綱,瞭解江蘇卷與全國卷及其他試卷的區別,關注各方對試卷的評價,從中探索江蘇命題的趨勢。開展多種形式的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研討、試題研究等教研活動,探索高質有效的歷史複習模式。抓住向外學習的機會,收集大學聯考信息並將大學聯考信息進行反饋;深入各歷史教師課堂,關注每個平行班級的歷史教學。

3、重視課題研究,提升教科研層次。集中時間和精力,通過調研,確定突出問題、典型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不斷加強歷史教研活動的水平。

4、加強和落實“培優”和“抓重點”。對於能上好學校大學的學生要求達“a”,而在本二線上下的同學重點輔導,促其達“b”。當然,能上本三的也要上“b”。總之,要加強“b”率。對於其中一部分學生作業單獨面批,要求他們準備錯題集。同時生活上給予幫助,學習上培養樂觀的百折不撓的人生態度,要時時關心他們。

四、複習思路

第一階段,即完成各知識點專題的教學和第一輪複習(“一模”之前),鞏固其考點,並進行鍼對性練習;後階段加強綜合訓練,全面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維分析能力。第二階段,即第二輪複習(二模之前),主要是小專題+單元整合工作,並每週進行模擬練習。第三階段,主要是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

歷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篇7

為更好的抓好七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學期七年級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嶽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4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1第1課我們的遠古祖先和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2

2第3課神奇的遠古傳説

第4課夏傳子家天下2

3第5課公元紀年法

第6課西周的分封2

4第7課甲骨文與青銅器

第8課春秋戰國的紛爭2

5第9課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

第10課春秋戰國的科技和文藝2

6第11課百家爭鳴

第12課歷史人物仿製活動2

7第13課六王畢四海??

第14課伐無道誅暴秦2

8第15課漢武帝“大一統”

第16課絲綢之路的開闢2

9複習1——8課2

10複習9——16課2

11半期考試及評卷2

12第17課評價歷史人物——評秦皇漢武

第18課秦漢科技2

13第19課秦漢的宗教、史學和文藝

第20課三國鼎立2

14第21課三國曆史故事會

第22課北方民族大融合2

15第23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24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2

16複習17——24課2

17複習測試一及評講2

18複習測試二及評講2

19期終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