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總結

職場第一階段見習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第一階段見習總結

職場第一階段見習總結

從5月14號來xx網青島站報到以來,轉眼間我來到xx網這個大家庭已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又一次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從陌生到熟悉,兩個月來,在領導的教導和包容下,我得以較快地進行着一個學生到職場人的蜕變。其間,有過初入行對各項業務不甚瞭然的惶惑,也有經過努力完成一項任務獲得領導肯定的欣喜,當然,更多的還是每一個一點點成長進步的感動。這種感動由衷而來,發自肺腑。如果不是xx網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平台,我現在或許還在與同學們一道,繼續着找工作道路上長夜漫漫的上下求索;如果不是xx網的領導們對待新人有如對自己孩子般的耐心和信任,我也許還要經過更長的時間走更多的彎路才能入門。

具體的工作

20XX年5月14日,生活揭開了新的篇章。這一天,我滿懷着摻入少許忐忑的憧憬來新聞中心xx房間報到,跟着曹哥做新聞採編。説起來機會不錯,幾天後的5月18日是網絡媒體行活動到達青島的日子,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盛大的活動。在這之前,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曹哥陸續傳一些材料讓我進行提練整合,寫成稿子,這期間,我參與修改了包括海信集團、即墨老酒、娃哈哈企業、中德生態園、青島西海岸優勢產業等在內的數篇稿件。媒體行活動結束後,我參與了更多的日常工作:

(一)跟隨曹哥奔赴海即跨海大橋通車現場採訪報道,回來寫採訪手記一則鏈入半島網事;

(二)密切關注襲青滸苔動向,連續四天深入以第三海水浴場為主的沿海一線,全程跟蹤了滸苔從少量登陸到大量來襲以至機器、人工配合清理的全過程,並有四篇新聞稿件發表,同其他同事一道完成了一期完整的“半島網事”;

(三)認真完成xx站長佈置的關於“網絡問政”的稿件及政論,並寫了針對上海地鐵二運官網言論的評論;

(四)多次被領導安排單獨外出採訪,參加了城陽校車掛牌儀式、温馨巴士開進山區國小、肯德基食品安全教育活動等諸多事件的採訪報道;

(五)參加了包括“國際脱鹽大會”、“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等在內的數場新聞發佈會並在大會開幕當天到場報道;

(六)修改了公共郵箱內和領導單獨安排的數十篇通訊員稿件;

(七)編制過一段時間的手機報,因外出採訪較為頻繁,為保證手機報的按時編髮,此項後由xx接替。

工作的收穫

來到xx網的這兩個月,使我收穫良多,感覺每天都有進步,時時都在學習,這種感覺特別好。做記者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逼着自己不斷地涉獵各方面的知識,無論自己感興趣與否。因為你無論是去參加一個新聞發佈會還是去採訪一個人物或事件,倘若不在事前做足功課,自己是沒有底氣去跟被採訪對象對話的,更不用説提什麼有價值的問題了。採訪前的案頭準備工作不是那麼輕鬆,然而卻是自己做到心中有數、胸中有譜的必備環節,也是進行一切採訪報道的前提。做為記者,每天接觸到的人與事都充滿了新鮮與未知,相應的,這種採前準備工作便也充滿了新意與挑戰。然而正是這樣極富挑戰性的工作,讓我每天都保有一顆好奇心,保持一種時刻準備接納未知的姿態。在我看來,這是其他任何工作都難以匹敵的優勢,它可以讓人時刻不放鬆學習與提高,把着時代的脈搏、循着事態的脈絡與時俱進,永不落伍。

除了採訪前的大量準備工作可以讓人增長知識、厚積薄發外,採訪時面對的形色各異的人與事更能夠開闊人的視野,訓練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新聞嗅覺。引人入勝的新聞點往往是隱藏於宂雜的枝蔓叢中的一個細節、一句話語、甚至是一個眼神,這就要求我們記者有敏鋭的洞察力和新聞敏感。當然,這種能力的培養和鍛鍊不可能一簇而就,更不能紙上談兵,這需要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實地採訪中一點點地總結摸索,這中間少不了碰壁與錯失,但這並不可怕,任何成長都需要付出代價,只要每次能夠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確保同樣的錯誤不重現,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回就好,畢竟,能做到“不二過”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這是我認為做為一名記者的第二大收穫。俗話説得好,一個人想要成長進步,途徑不外乎有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閲無數人。做為一名記者,時刻都離不開這三點,倘若能夠每天有所進步的話,也算是職業的饋贈。

任何一個生活井然有序、工作有條不紊、經歷過即是成長的人,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將長處發揚光大,把弱項及時整改,做記者也應不例外。做為一名記者,做好了採訪前詳實具體的案頭準備工作和採訪時機敏深刻的訪問環節,這自然可圈可點,然而卻是不夠的。前面提到“不二過”,“不二過”不應只是一句口號,它需要實實在在的措施以確保落實。能夠對這一目標起有效作用的方式就是採訪後的反思與總結。作為一名想要迅速成長的職場新人,除了腳踏實地幹活、認認真真反思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參加工作的這兩個月時間裏,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穫,都有讓我以後參考借鑑的模板或是以引為戒的失誤。我將工作稿件分類為兩個大的文件夾,“已完成的稿件”和“進行中的稿件”,每日下班前或第二天上班後將這後一個文件夾中的內容移至前面,並以日期為單位,一日一夾,然而有一個WORD文檔永遠停留在“進行中的稿件”中,那就是“每天的收穫”。這裏面的內容有的可以推此及彼、舉一反三,例如“導語中不要出現‘某某發佈會召開’字樣,而要寫‘記者在某某發佈會上獲悉’”;只要不是圖片新聞,再短的新聞稿件都要提煉一個導語出來,至少兩段。但大部分的內容都很細節,甚至有些瑣碎,“以網絡問政為例,開頭開口要小,將例子前置;小標題要有吸引力,不能太過生硬。不用‘民眾’這個詞,全部換成‘市民’”;“稿子寫完一定要多讀幾遍,確保準確無誤後再交給編輯審核,萬萬不要犯將港澳台與中國大陸並列卻只寫‘等國家’而丟了‘和地區’這樣原則性、政治性的錯誤。”這些都是各位領導和老師手把手指導我的精華,在這裏特別表示感謝,放在顯眼的位置時常回顧,便於站在過去的肩膀上眺望未來。

存在的不足

作為一名剛入行的職場“菜鳥”,我深知自己存在着各種問題亟需在工作中改進和提高。因為剛從學校畢業,學院氣濃,對社會認識不夠,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之前本科階段對新聞學的學習,理論性高於實踐性,對新聞實務方面的練習也多是假設的場景,所寫稿子均為不發表的習作。這樣的練習可以不必在乎時效性,也允許犯錯誤,同時還不用承擔風險。如今不同了,每一次採訪,每一篇報道都是真槍真刀真傢伙,既要保證新聞的“新”,與時間賽跑,儘量搶在同行之前將稿子發表——這既是網絡媒體的優勢,更是受眾對網媒的要求與期待;同時個人對所寫所發的每一篇稿子都要負責,從基本層面來講,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從較高層面來講,還要體現新聞引導社會輿論的功效,體現其價值。能做好這些絕非一日之功,這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鑽研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