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總結

關於奶牛養殖業考察報告總結三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01W

    考察報告是指作者為了瞭解某地區的基本情況,或者為了獲取某項科研任務的科學數據或證據,根據一定的科學標準,親自進行考察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寫成文章。以下是本站收錄的一些範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關於奶牛養殖業考察報告總結三篇

【篇一】奶牛養殖業考察報告

20xx年6月10日我縣畜牧食品局局長與畜牧中心副主任、高級畜牧師隨縣考察組到市對奶牛養殖業進行了考察,先後對奶牛養殖場和成都伊利集團有限公司牛奶加工廠進行了考察並聽取農發局的情況介紹,現將該市奶源建設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奶牛發展基本情況

5.6萬人,鄉村人口573170人,有農户184985户,全市幅員面積1384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264個村(社區),3689個組。20xx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達24.3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00元。從20xx年開始,成功引進奶牛業巨頭伊利集團到該市投資,帶動了當地奶牛業的迅猛發展。於20xx年制定了《20xx-20xx年市奶牛養殖發展規劃》,“要求力爭到20xx年,建成5萬頭良種奶牛養殖基地和15萬畝牧草基地。採用千頭標準養殖場+百頭養殖小區的發展模式。擬規劃修建10個千頭良種奶牛示範場,200-400個存欄百頭以上的養殖小區”。實際到現在全市現存欄奶牛9000餘頭,有存欄100頭以上的奶牛場(小區)17個,其中伊利集團建養殖場3個,存欄奶牛5000頭左右。全市日產牛奶120噸,年產4.3萬噸。伊利集團年產值達13億元,創造税收7400萬元。

二、奶牛業發展過程

20xx年市奶牛業基本上為空白,僅存欄奶牛100頭左右。在成功引進伊利集團後,政府大力發展基地,引導農户進行規模養殖奶牛,為企業建立“第一車間”。20xx年就發展到存欄奶牛2500餘頭,但由於農户養殖技術缺乏、防疫意識差,飼草飼料不到位,價格低,造成養殖户全面虧損,同時發生了人畜共患的“布氏桿菌病”,當地的農發局局長被職,分管局長受到刑事處分,一度奶牛業發展停滯不前。20xx年市委、政府改變策略,要求公司建基地,發展奶牛業,為企業自身解決奶源,經過幾年努力,公司建立了三個規模養殖場,存欄奶牛5000餘頭,這樣使公司自身得到了壯大,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奶農的發展。使公司與農户都受益,現全市奶牛存欄量達9000餘頭。

三、政策措施到位

1、市政府成立了奶牛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副組長,各成員部門主要責任人為成員,嚴格工作措施,鬥硬獎懲,切實把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2、籌措資金,落實扶持政策。20xx年開始的幾年內,籌措資金近1億元(其中地方本級財政支持7000萬元,爭取到成都市1000萬元的財政支持,同時也積極向中省申請項目資金近20xx萬元)支持奶牛業的發展。主要用由圈舍、引進奶牛、種植牧草、奶牛配種和奶價補助。在20xx年12月31日前購進良種奶牛,經驗收合格後市政府補助800元;凡在市境內修建1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小區或養殖場,由市政府將路、電、迅配套進場;常年存欄量在100-299頭的補助10萬元;常年存欄量在300-499頭的補助20萬元;常年存欄量在500-999頭的補助30萬元;常年存欄量在1000頭以上的補助100萬元;養殖小區(場)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還可以增加補助。從而形成多個百頭養殖小區基地發展格局。同時也對伊利集團公司的加工基地進行補助,政府承諾補助4000萬元,但由於政府財力原因,只兑現了20xx萬元。

3、該市由政府出資成立了農興奶牛發展公司。主要任務是為當地建設奶牛養殖小區,同時為奶農擔保貸款。幾年內修建了存欄奶牛100頭的養殖單元40個,可存欄奶牛4000頭,建設完成後,提供給農户飼養奶牛,公司只收取圈舍租金。同時收購經營差的養殖場。

四、建議

1、盡努力爭取伊利集團到我縣開設乳製品加工廠,建立養殖基地。但前提是首先要建立加工廠,才能建養殖基地。這樣既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也培植地方税源。

2、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建議我縣在財政支農資金中連續5年每年安排500萬元以上支持企業及農户發展養殖基地。縣畜牧部門在“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資金”、“國家奶牛標準化小區建設”、“省現代畜牧業深化試點”等項目中每年力爭爭取到400萬元以上的資金用於發展奶牛業。指點鼓勵伊利集團自建基地,同時帶動有能力的養殖者參與基地建設。

3、縣交通局要在農村公路項目上配套養殖小區或加工廠區的道路建設資金,縣環保努力向上級爭取環保項目資金,同時其它相關部門(如扶貧、能源等)也要積極安排項目資金用於奶牛業的發展。

4、縣國土部門要根據奶牛養殖小區選址情況,及時調整農田建設規劃。

5、建議公司首先建設養殖奶牛基地,帶動和培訓當地農民養殖奶牛。

6、由政府出資建立奶牛發展融資擔保公司,為奶農提供流動資金貸款。

7、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到人民身體健康,由於奶產品質量要求較高,應增加5名食品安全監督員的事業編制,全程監督奶產品質量安全。

8、縣環保部門加強環境監測,確保生態平衡。

 

【篇二】奶牛養殖業考察報告

奶牛養殖業作為高效畜牧業,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視。這一產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年下半年開始,奶牛養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牛奶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且奶農宰殺、“賤賣”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市場自發地調節和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促成的?還是其它被人忽視的問題呢?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奶農關心收益,但對奶價充滿憂慮;企業關心效益,但對奶源抱有疑慮;消費者關心自身權益,但對產品的品質懷有顧慮。奶牛養殖業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一、奶牛養殖的滑坡

由於受“三鹿事件”影響,奶牛業出現全行業不景氣,全省奶牛業更是處於低迷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養殖户“賣牛”現象。

據陽泉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户和奶牛養殖企業的監測數據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規模養殖户和奶牛養殖企業共有奶牛901頭,比一季度末的1384頭,減少483頭,下降34.9%,也就是説,二季度末存欄數比一季度末減少三分之一。郊區康源奶牛場一季度末存欄74頭,6月份全部賣到河北,平均售價為每頭3000元;盂縣先文奶牛廠一季度末存欄87頭,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每頭4000元,也只有7000元,與購買時每頭14000元相比,共賠錢近17萬元;平定縣華潤乳業有限公司是陽泉市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奶牛養殖企業,設計能力為500頭,一季度末存欄408頭,到二季度末僅剩56頭。

造成奶牛養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響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價過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近期,奶牛養殖户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間,陽泉郊區康源奶牛養殖基地是較大的奶牛企業,與田園乳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每市斤奶賣到0.94元,但仍低於成本價,而其他沒有簽訂合同的養殖户只能隨市場奶價波動,一般只能賣到每市斤0.5-0.7元,賣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產所需的正常費用。

二是“壓款”現象嚴重,養殖户不能及時回收貨款。養殖户賣出牛奶後,一般拿不到現金,有的牛奶收購企業甚至拖欠奶農售奶款達半年以上,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的資金週轉。

三是售奶渠道不暢,收購企業太少。目前,陽泉市牛奶收購企業只有田園乳業一家,有很多養殖企業只能把奶銷往鄰近的太原和河北,而這部分奶的價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補貼。

四是政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據瞭解,去年政府對每斤牛奶分別由市、縣(區)兩級各補貼1毛錢,而這些補貼款至今仍有3個月的沒有到位。今年是否補貼至今尚無定論,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户)的積極性。

二、奶農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豬,生豬短缺了,國家一給扶持政策,幾個月就可見效。而奶牛養殖週期要長得多。現在奶價這麼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這樣下去只能將奶牛當耕牛使用或是當肉牛殺了……”話語中充滿了奶農對奶牛養殖現狀的無耐和擔憂。但糾其根源,我們調研發現,奶農不僅是奶價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時也是奶價下跌成因的主要製造者。

1、養殖數量逐步擴大,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2、品種來源渠道多樣,牛奶品質參差不齊。

我們調研瞭解到,目前,農户奶牛的來源大致有四種渠道:一是直接從國外引進;二是到國內奶牛主產區購買;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獲得;四是自養公牛,自繁自養。出於對購置成本和技術要求上的考慮,多數農户主要通過第二種和第四種途徑購置奶牛。但由於我國培育的中國荷斯坦牛,系純種荷斯坦牛與我國各地黃牛的高代雜交種,遺傳基礎廣泛,育種歷史較短,尚處於改良過程中,因此牛羣質量參差不齊,產奶量普遍較低。第四種途徑是靠自養種公牛、自繁自養來獲得產奶母牛,質量自然無法保證。這種奶牛養殖品種上的多樣化造成的直接後果,導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學物質,通過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滿足企業所需的奶質要求。

3、養殖環境強差人意,衞生防疫令人擔憂。

奶牛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取決於產奶量和產犢率。由於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再加上養殖户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生產中,青貯氨化技術、配合全價飼料、奶牛繁育新技術和品種改良、規範的防疫和疫病監測等措施沒有配套實施。多數農户不建專門牛房,有的因陋就簡,在低矮破舊的房屋或窯洞中將就着飼養,通風光照不好,陰暗潮濕,空氣污濁,運動場地不足;有的在規劃後的庭院中飼養奶牛,空間狹小,奶牛長期處於栓系或“站樁”,難有充分的運動。即使一些較大的規模奶牛場,也為節約用地,也常採用限位飼養、栓系,減少奶牛運動場面積。步入奶農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糞便滿地,蚊蟲肆意,衞生條件極其惡劣,奶牛常期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健康狀況讓人堪憂。而衞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農自已完成,絕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飼養奶牛還有什麼“標準”,喂料、用藥,還要遵守什麼“規矩”,防疫、消毒還有什麼制度……所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奶牛產奶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牛奶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4、經營管理各自為戰,飼養方法粗放隨意

在農户調研時,問及一頭奶牛的年收入情況,無一人能説個準確數。追問有無各項生產記錄時,往往會説只要記清賣多少奶就行了,還要什麼記錄,那多麻煩。購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譜資料,搞不清所買母牛的生產性能;生產過程中沒有用料、用藥、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產奶、防疫、消毒、治療、飼料消耗等記錄。其後果直接導致生產經驗得不到及時總結,該降的成本降不下來,該加強的環節得不到加強,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產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無從談起了。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奶農在奶牛飼養方式上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奶牛飼餵方式仍用傳統養牛方法,飼草主要是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營養不全。多數養殖區沒有飼草基地,草料貯備不足,並且沒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進行飼料的營養調配。飼餵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當黃牛養,飼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經變質的作物秸杆;二是單喂青貯料,優質乾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這種粗放的生產方式必然造成奶牛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產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質,經濟效益難以進一步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這種鬆散的生產模式所引發的農户各自為戰的問題;簡陋的生產條件所引起的衞生防疫安全問題;養殖數量的增造成的飼料、飼草資源的匱乏所引來的養殖成本提高的問題;粗放的養殖方式所帶來的原料奶品質不確定性的問題。是我省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癥結所在。因此,在市場供需發生變化或其它突發情況產生時,奶農為了個人的利益必將展開無序的市場競爭,甚至運用其它非正常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當步入企業原料奶收購價格走低、奶農收入減少、奶農降低飼養成本、牛奶品質下降、企業原料奶收購門檻提高、奶農收入進一步減少的惡性循環的怪圈時,奶農也應承擔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乳製品企業的尷尬

1、乳製品企業“搶佔”市場行為是促成了奶牛養殖業非常規發展的主因。

隨着蒙牛、伊利、田園等乳製品加工企業先後入駐我省奶牛養殖區建站、建廠,隨之便展開了為搶佔市場份額對奶源的爭奪,這種企業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料奶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收購價一度達到2.8元/公斤,這個時候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奶源數量的需求遠高於對原料奶質量的需要。可以説,奶源的緊缺促進了奶牛的價格水漲船高,前期奶農豐厚的回報似乎給了尷尬“場外”的農户某種暗示,只要養奶牛就等同於有了“搖錢樹”,養殖奶牛的熱情也就空前高漲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良莠不齊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產中。但隨着三鹿事件爆光,乳製品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奶源標準、安全問題,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購標準、減少收購量是其面臨着市場的壓力必然選擇。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乳製品企業的操作重點從開始就着重於原料奶質量的要求而非對奶源數量的需要,那麼奶牛養殖設定的技術規範將不是一般農户所能承擔的,多數農户也就知難而退將不會涉足這一領域了。這也正是規矩與方圓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

2、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的利益矛盾。

原料奶價格的低位運行對乳製品企業這樣的行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非常明顯。通過政府整頓奶站,取消流動奶站,加強檢驗設備要求,提高了行業進入門坎,實際上減少了收購環節的惡性競爭,使得企業的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但由於前期廣告投入及消費羣體的保有量影響,乳製品企業依然面臨着成本上升的壓力,本來企業與奶農都應該從乳品產業鏈上受益,但由於企業出於自身的利益的考慮反向壓低原料奶的採購價格,這就使奶農不僅在承受養殖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還要承擔本應乳製品企業承擔的部分義務。從長遠看,這將促使腹背受敵的奶農可能棄養或縮減奶牛飼養數量,進而導致原料奶供應步入供需循環的矛盾中,其最終後果將是企業與奶農之間的雙輸。因此,乳製品企業這種解決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無疑為下次奶源爭奪埋下了伏筆。

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本就是利益的共同體,都應該在乳品產業中分得自己本應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同時,如何劃分企業與奶農間的責任和規範行業行為也應是這次奶價波動後應着重考慮的。就現階段看,乳製品龍頭企業和品牌頻繁被爆出負面消息,可能會延緩整個行業的恢復進程。無論最終的調查結論是什麼,都難以避免給消費者留下乳製品不安全的整體印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乳製品的銷售仍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乳品產業重新整合,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一次契機。

四、各國奶業相關政策

美國:政府收購所有賣不出的牛奶,保證價格水平。

自**年《農業調整法》出台,歷經幾十年,美國形成了完整的奶業政策。政府收購所有在支持價格內賣不出去的牛奶,農業部長期通過商品信貸公司收購奶製品以保證支持價格水平,並通過特殊的辦法處理,包括以世界市場價格出口奶製品,根據480號法案以低於支持價格水平的價格將奶製品用於學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於軍隊、老人、醫院、救災等。美國農業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強奶產品出口,以緩解國內產品的過剩。

美國作為世界上食品供應最安全的國家,實行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每一個層次(地方、州和全國)監督食品生產與流通: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嚴密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體系,除了聯邦畜產品檢測體系外,美國還有各州畜產品檢測體系,各行業協會質量監測體系以及各畜牧業生產單位、家庭農場主質量自檢中心;強化生產源頭控制和進出口檢疫,美國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生產的畜產品,要通過質量認證體系和標準等級制度的嚴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進入市場,畜產品的進出口,均要通過聯邦海關和動植物檢疫機構進行嚴格檢疫監測,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畜產品堅決予以銷燬,保證了畜產品的進出口安全。

歐盟:以配額、補貼、定價干預,維護奶農及消費者利益。

歐盟的市場共同組織於**年對牛奶和奶製品生產實行生產配額、價格補貼和定價干預制度,試圖通過這一機制使奶牛場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費者不必為奶製品多增加開支。對於超配額生產,歐盟通過增加額外税收予以抑制;對於市場需求不足,歐盟通過價格干預以保護價進行收購,通常情況下,保護價低於生產成本價。同時,歐盟對某些出口奶製品徵收出口税,以保證歐盟內部不至於出現因奶製品短缺而造成的價格過高現象;對另外一些奶製品的出口實行鼓勵政策,給予出口價格返還,以補貼出口商因國際市場價和歐盟內部價之間的差額而造成的損失;對進口奶製品徵收進口税,以保護奶製品生產者的利益。

為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歐盟在成立必要的協調機構基礎上,實施了以統一的標準為中心的食品質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強制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haccp標準。1996年開始實施的歐盟食品衞生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或經銷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質量安全問題,都必須進行質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規定食品、飼料、供食品製造用的家畜,以及與食品、飼料製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從而達到監測預防效果。

日本:實行銷售定額、虧損補貼制度,合作社強制牛奶供應管理。

日本的奶業政策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政府對鮮奶的價格補貼,按等級定價,通過縣牛奶銷售部門實現的税收共享以及進口限額。同時,奶業生產合作社實施了強制性的奶供應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應量。因國內價格高於世界市場可比價格,日本沒有出口補貼。為了管理牛奶供應和奶業成本,日本實行銷售定額系統。政府對定額之內的保護價和標準購買價之間的缺口給予補貼。為保持市場穩定,日本出台了虧額補貼法律,使家畜促進委員會成為幾種進口奶產品的專營權力機構。在農林水產省的同意下,當市場價高於穩定指導價時,法律允許進口指定的奶產品,但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要以投標的價格售出。進口價與投標價差,由該委員會掌握。20世紀70年代後期,日本出現了牛奶長期過剩的問題,政府從1979年採取了用限額來減少虧損補貼的辦法。生產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額方案,超量受罰,農場主都將超出量自行轉化成奶製品,來避免受罰,此外,必要時,日本實施奶牛收買政策、給補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為基礎的衞生控制系統。製造商或加工商根據haccp系統確定對象食物的製造或加工方法及衞生控制方法,然後健康、勞動和福利部確認這些確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審批標準。這意味着該系統使人們能夠對食品生產採用眾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統一的標準。目前,有包括牛奶、乳製品、肉製品、罐頭食品、高壓滅菌包裝物等6類食物成為該系統的對象。

五、走出困境的對策

鑑於以上情況,考慮到原奶生產的特殊性,目前從限度地扶持我省奶業發展考慮,擬採取的措施建議為:

第一,加強對奶牛養殖户良種良法養殖技術的培訓,大力促使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和科學化發展,加速增加規模養殖比例,指導奶牛養殖户提高養殖水平,改變牛羣結構,提高鮮奶質量,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儘可能免費為奶農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質量檢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建設培訓教育設施、培訓奶牛飼養業科技人員和飼養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和諮詢服務及檢驗服務。通過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會性服務體系,加大奶農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奶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給予奶農補貼性貸款,還可以就相關奶牛飼養設備的購置、飼養場所草場圍設等建設材料方面的專項資金需求給予適當的補貼貸款。

第四,儘快組織有關部門,合理測算奶牛飼養成本,避免奶賤傷農。制定原奶價格支持政策,建立相應的原奶價格“標準”制度,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建立統一擠奶廳,以便利奶農擠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質量,也可以資助相關奶加工企業部分資金,由其出面籌建擠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強奶源收購市場監管力度,對有欺行霸市、惡意壟斷等行為的收奶户堅決淘汰。

第七,對生產高質量無抗奶的奶農給予減產專項補貼。

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提高關鍵監測技術,普遍推行危險性評估控制技術,進行haccp認證。

 

【篇三】奶牛養殖業考察報告

今年以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和“三鹿”的影響,牛奶價格大幅下跌,養殖成本倒掛,虧本經營,奶農普遍信心不足,奶牛存欄數量減少,奶產業受到了重創。在危機的特殊時期,如何幫助奶牛養殖户提振信心,渡過難關,鞏固產業,是我們當前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的問題。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市委辦公室組成調研組,深入到利通區馬蓮渠鄉廖橋村和巴浪湖村,對兩個村經濟發展情況及羣眾所思所盼、生產生活以及貧困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尋找破解難題的思路和辦法。

一、基本情況

xx鄉xx村和xx村是**市傳統的奶牛養殖村,有20多年的奶牛養殖歷史,廖橋村還是**奶牛養殖的發源地之一。目前,廖橋村擁有土地2611畝,人口3011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到了90%以上,有6個村民小組,人均耕地0.9畝,奶牛存欄由過去的3500多頭減少到現在的1000多頭,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巴浪湖村擁有土地1830畝,人口2577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到了80%以上,有7個村民小組,人均耕地0.7畝,奶牛存欄由過去的5000多頭減少到現在的1700頭,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00元。

在產業結構方面:這兩個村都是二元結構模式,以奶牛養殖為主,糧食種植為輔,廖橋村幾乎家家都養奶牛;巴浪湖村奶牛養殖户達到400多户,佔到80%以上。這兩個村有個體私營企業只有2家,且規模都不大,主要以傳統糧食加工和飼料加工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發展後勁不足。

在農民收入方面:農民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兩個渠道。一個是來自於奶牛養殖收入,廖橋村農民收入70%以上的收入來來自於奶牛養殖,巴浪湖村農民收入8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奶牛養殖。另一個是來自於外出務工和少量的糧食收入,這兩項分別佔到了農民收入的30%和20%,農民增收的渠道不寬。

在扶貧解困方面:由於人多地少,位置比較偏遠,農民增收緩慢,低保户較多,貧困人口大多數集中在年齡偏大、身體殘疾、長期有病、勞動技能差的農户中,廖橋村有低保户57户,巴浪湖村有低保户88户,低保户每月每户50元,一年600元,從根本上解決這部分人的生產生活還有很多困難。

二、存在的問題

這兩個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奶牛存欄數急劇下降。由於牛奶收購價格下降,農民宰殺奶牛數量比較多,造成奶牛存欄數減少嚴重。在發展高峯期,廖橋村奶牛最多存欄數達到3500多頭,現在減少到1000多頭,巴浪湖村奶牛最多存欄達到5000多頭,現在減少到1700多頭。在不到一年時間裏,奶牛減少5000多頭,奶牛存欄數急劇減少的根本原因在於,奶牛養殖成本增加,農户養不起。存在着多養多賠錢,少養少賠錢,不養不賠錢的'問題。養殖奶牛多的,淘汰差的保存好的,或者淘汰大的保存小的;養殖奶牛少的,有的全部淘汰,有的僅留幾頭,等待時機。

二是奶牛養殖效益嚴重倒掛。由於玉米和油料餅價格上漲,導致飼料價格隨之上漲,而牛奶收購價格又下滑,目前擠奶站牛奶統一收購價每公斤1.6元,散户牛奶收購價每公斤1.4元,一漲一降,兩項負擔同時增加到農户身上。據瞭解,現在一頭奶牛每月倒掛600元。過去,農户以每頭1萬元左右的高價買進,現在只能以每頭5000元左右低價賣出,一進一出,兩項損失又疊加到農户身上。據推算,一頭牛在買賣當中就損失5000元-6000元左右。這樣“一漲一降”、“一進一出”,導致奶農虧損嚴重,無力維持,只能忍痛割愛宰殺奶牛。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廖橋村地下水位高,地理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土地鹽鹼化,農業生產受到制約,為扶持奶產業發展,市物價局、經委、畜牧局制定出台了生鮮奶最低保護價政策,園區每公斤1.7元,巴浪湖村既無養殖園區,也沒有擠奶站,只能按散户價收購,奶業經紀人轉嫁危機,壓價收購,散户收購價比園區收購價每公斤低0.3元左右,靠養殖業為主的農民,收入呈下降趨勢。

四是糧食種植效益低下。由於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上漲,政策補貼又少,種地沒有多少經濟效益,只能保吃飯,有的農民不願種地,把土地摞荒。巴浪湖村由於受附近造紙廠排污影響,用污水灌溉,糧食產量只能達到正常地區的70%左右,企業每年給該村造成損失達100多萬元,雖然經多方協商,但賠償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

五是村集體欠帳較多。這兩個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近年來建村部、搞“兩大工程”等,村上欠了很多帳,僅巴浪湖村負債就達7萬多元,由於家底薄,收入低,銀行貸款難,羣眾機耕、發展生產都沒有資金扶持,發展緩慢。

三、建議與對策

針對這兩個村存在問題和實際困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積極爭取項目支持。近幾年來,中央連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五補一免”政策的實施,給農民帶來了很多實惠,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作為村黨支部和村委員,要認真領會中央的政策精神,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想辦法、謀發展,不能被田暫時的困難嚇住,不能被客觀條件捆住手腳,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特別是在基礎設施、養殖園區、小額貸款、政策補貼等方面積極大膽地爭取市、區、鄉的項目支持,堅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二是穩定發展奶牛養殖。奶牛養殖是增加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的優勢產業,儘管目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從發展前景、經濟效益、羣眾接受程度上看,奶牛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全市奶牛基本形成了農户+園區+企業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有利於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穩定發展奶牛的政策,為奶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這兩村奶牛養殖時間比較長,發展基礎比較好,奶牛養殖也是農民主導產業。所以,必須千方百計穩定奶牛數量,咬緊牙關克服眼前的困難,堅定不移地穩定發展奶牛養殖。

三是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有效應對危機和眼前的困難,確保農民收入不減,發展速度不減,生活水平不降,必須要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要通過各種技術培訓班,從技術、技能、維權、勞動保護等方面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培訓,使外出務工農民掌握更多、更實用的技能,在就業上把握更多的機會,不斷增加收入。

四是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勞務輸出是增加農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要組織農民羣眾搞好勞務輸出,捕捉用工信息,有組織、有目的的組織農民外出務工,減少盲目性,切實保護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

五是推動能人帶動戰略。廖橋村有幾個人在上海等地搞清真牛羊肉批發,並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效益很好。該村要抓住這一機會,主動與這些人聯繫,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則,在該村及周邊村子建立羊只養殖基地,長期向他們提供穩定貨源,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