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減税降費政策效應調研評估分析兩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3W

減税降費政策效應調研評估分析兩篇


減税降費政策效應調研評估分析兩篇

 

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減税降費政策效應調研評估分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多措並舉持續開展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調研評估 篇一

實施更大規模減税降費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具體實踐,財政部安徽監管局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財政部黨組各項工作要求,將開展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調研評估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盯住不放、壓茬推進,持續跟蹤問效,確保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見效,助推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配充實工作力量

安徽監管局將政策實施效果調研評估納入監督檢查總體工作中,成立了減税降費政策落實監督檢查領導小組,由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領導負責主抓和督導,由監管五處組織實施,並外聘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員,充實工作力量,保障調研評估工作深入持續開展。

二、選好樣本企業,建立評估基礎信息庫

安徽監管局結合屬地實際,健全基礎信息庫,按照調研評估涵蓋的行業及企業要求,從具有證券執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客户中,以及從自身建立的轄區內103家上市公司數據庫中,分別選定百餘家企業和13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企業,對2017年以來,特別是2019年各季度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開展調研評估。同時建立減税降費政策庫和上市公司税收政策庫,為客觀評估企業獲得感和收益度打下基礎。在收集信息過程中,認真落實基層減負和“放管服”改革有關要求,開具資料清單,一次性告知,取消紙質資料,能從網上下載的資料,不再讓企業提供,減輕企業報送資料負擔,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

三、採取多種形式,客觀瞭解政策實施情況

與1家建築企業和4家工業企業座談了解2018年以來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效果,向20家企業和20名註冊會計師發放問卷,調查瞭解企業2017年以來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同時電話調查收集部分企業情況和有關建議,並及時整理彙總、分析討論,形成專題報告。聚焦“減多少、怎麼減、符不符合享受、享受了沒有、如何申報”等問題,將減税降費政策宣傳貫穿座談、電話回訪、調查全過程,讓企業和羣眾聽得明白、算得清楚、參與監督、獻計獻策。

四、開展全面複核,提升系統填報信息可靠性

一方面,核對系統填報的數據與企業同期的財務税收電子資料、公告的年度財務報告和季度財務報告相關數據是否一致;核對調查問卷和表格所涉及的税費負擔等同類指標,看定性定量描述是否一致,以及填報計量單位是否有誤。另一方面,編制系統填報信息邏輯複核表,對税費負擔增加的企業逐個進行因素分析,再次核對填報是否有誤,並找出不具有可比性的指標進行分析,電話通知企業補充相關電子資料。經過上述複核,採集可靠的信息錄入系統,保證據此得出的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分析結論符合實際。

五、注重點面結合,全面分析評估政策實施效果

一方面,採用財政部統一指標分析體系,按照財政部明確的口徑,對所選企業和上市公司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總體分析。另一方面,採用依據具體政策建立的數據指標,從反映政策實施問題和幫助企業落實政策出發,選擇1家化肥生產企業、4家建築企業、1家房地產企業、6家工業上市公司,對其2017年以來具體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進行重點跟蹤分析。

2019年以來,安徽監管局按時上報百餘家企業2018年、2019年上半年調研評估報告,並按季度上報13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報告,及時客觀反映了屬地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情況。同時,根據財政部要求,持續跟蹤案例,深入分析相關企業期末留抵税額、跨區域提供建築服務預繳税款抵減等問題及其成因,向財政部報送調查報告,提出了多條完善政策的建議。 實施更大規模減税降費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具體實踐,財政部安徽監管局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財政部黨組各項工作要求,將開展減税降費政策實施效果調研評估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盯住不放、壓茬推進,持續跟蹤問效,確保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見效,助推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減税降費政策效應分析 篇二

自2018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大減税降費力度,通過財税政策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目標。從政策效果看,我國減税降費政策在降低税負、刺激消費、促進投資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與收支結構變化產生了一定影響。

我國減税降費政策的主要特點

總體來看,我國本輪減税降費政策呈現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政策覆蓋範圍不斷拓寬。近年來,我國減税降費政策的普惠性凸顯,政策範圍逐步拓展至全社會諸多領域和羣體,涉及增值税、企業所得税、個人所得税、社會保險費等多個税費種類,涵蓋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二是減税降費力度明顯加大。個人所得税方面,提高個税免徵額、擴大税率級距並增加專項附加扣除,推動徵繳模式由分類徵收向綜合與分類徵收相結合轉變;增值税方面,在2018年下調增值税税率的基礎上,2019年將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的增值税税率分別降至13%、9%,同時實行進項税額加計抵減、期末留抵退税等政策。降費方面,在改革徵繳方式的同時,自2019年5月1日起,下調社保費率、調整繳費基數。

三是持續體現調結構的政策導向。例如,繼續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税免徵額並減計其應納税所得額,提高出口企業出口退税率,進一步提高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税前加計扣除比例以支持高科技行業發展等。根據國家税務總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年減税降費規模預計超過2萬億元,推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減税降費政策對税負的影響

宏觀層面:繳入國庫的税收增速總體上低於同期名義GDP增速,税收佔GDP比重有所下降

一是從税收總體情況看。受宏觀經濟下行、減税降費政策實施等多重因素影響,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國税收增速呈現回落態勢,2019年全年繳入國庫的税收同比增長0.9%,較上年回落7.9個百分點,增速持續低於同期名義GDP增速。2019年,全國税收收入佔同期名義GDP的比重約為16.0%,分別較2018年、2017年下降1.1個和1.4個百分點。

二是分税種看。在增值税方面,自2018年5月下調增值税税率以來,我國國內增值税增速逐步趨緩,2018年全年增長9.1%、較上半年回落7.5個百分點;2019年4月增值税税率再次下調,全年國內增值税同比增長1.3%,增速較2018年有所回落。在個人所得税方面,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税免徵額上調後,全國個人所得税收入當季同比下降2.7%;2019年,疊加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後,全國個人所得税收入較2018年下降25.1%。

微觀層面:企業普遍認可減税降費政策效果,但不同行業、不同收入人羣受惠程度有差異

從多地調研情況看,企業普遍認為,減税降費政策在降低企業税費負擔方面效果明顯。增值税改革方面,多數地區、大部分企業認為增值税減税有利於降低企業税負、增強企業承壓能力;個人所得税改革方面,納税人普遍反映本輪改革力度大、涉及的獲益納税人數量眾多,但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員受益程度存在差異,其中,中低收入人羣受益感更強一些。社保費方面,企業認為社保費率下調幅度較大,企業能夠明顯感受到政策優惠。但是,不同行業對優惠政策的獲得感有一些差異。

一是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減税受益相對較大。自2018年5月以來,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的增值税税率由17%分兩次下調至13%、累計下調4個百分點。據調研,2019年前三個季度,全國多個地區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值税減免規模合計佔當地全行業增值税減免規模的比重超過50%。

二是建築、房地產、交通運輸等行業總體獲益,但部分企業對增值税減税政策的獲得感有所減弱。銷項税方面,自2018年5月以來,建築、房地產、交通運輸等行業增值税銷項税率由11%分兩次下調至9%、累計下調2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銷項税額;進項税方面,據部分企業反映,在其購進的原材料中有一部分來自制造業等行業,購進這部分原材料的進項税率下調幅度大於銷項税率的下調幅度,企業可抵扣的税額相對減少,需繳納的税額相對多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相關企業的政策獲得感。

三是在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一些行業,部分企業由於議價能力相對較弱,需向下遊企業或消費者讓渡一部分減税收益,企業減税政策的獲得感也會有所減弱。據調研,2019年增值税減税政策公佈後,一汽大眾、北京奔馳、廣汽本田等汽車銷售企業均不同程度下調汽車銷售價格,以避免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此外,部分地區反映,轄內紡織服裝、設備器材製造等行業的一些企業因缺乏產品定價權,不得不接受下游企業的降價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這些企業的利潤提升空間。

減税降費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

對消費的作用

減税降費政策影響消費的主要路徑有兩個。一是收入效應,即減税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進而推動消費。據基層國庫調研顯示,半數左右的納税人表示願意將部分或全部減税收益用於消費。二是價格效應,即減税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相應減輕了企業負擔,促使消費品價格下降,進而刺激消費。結合相關行業增值税減税幅度、行業議價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測算,理論上2019年增值税減税將使全年CPI同比增速下移0.2~0.3個百分點。結合減税降費規模、税收乘數及居民消費傾向等因素進行綜合測算,理論上2019年減税降費將帶動全年最終消費同比增速上移0.7~1.0個百分點。

從現實情況看,影響消費的因素很多。例如,部分企業員工因內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對未來收入預期不樂觀,有可能會影響其個人當期的消費意願;此外,部分產品價格在一定時期內出現波動,也有可能導致短期內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消費。對此,我們不僅要關注減税降費政策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還要關注其他主觀和客觀因素對消費的影響,多措並舉共同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對投資的作用

減税降費政策影響投資的主要路徑有三個。一是預期效應,即通過營造良好的税收政策環境改善企業預期,激發企業投資活力。二是減負效應,即通過減税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拓展企業利潤空間,進而促進企業投資。結合減税降費規模、税收乘數及儲蓄投資轉化率等因素進行綜合測算,理論上2019年減税降費政策將帶動全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上移0.6~1.0個百分點。三是價格效應,即通過減税降費影響企業產品價格,進而影響企業利潤和投資。一般來説,減税降費後,議價能力強的企業較少降低產品含税價格,從而使得其不含税的出廠價格相應提高,進而增加企業利潤。結合相關行業增值税減税幅度、行業議價能力等因素綜合測算,理論上2019年增值税減税將使全年PPI同比增速上移約0.6~0.9個百分點。

從現實情況看,目前企業盈利能力總體偏弱、資金壓力相對較大。2019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部分企業選擇將減税降費的獲益資金用於原材料採購、人員經費等日常運營開支,有效緩解了企業經營中存在的資金壓力,企業承壓能力明顯增強。下一步,在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宏觀經濟環境逐漸趨好、企業經營形勢逐漸好轉的情況下,減税降費在擴大投資方面的作用將持續釋放。

對出口的作用

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歐盟地區的PMI總體上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外部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受此影響,我國多個地區反映,轄內部分外貿企業出口訂單明顯下降、經營壓力顯著增加。為了有效應對外部市場環境變化,2018年9月、11月,我國先後兩次提高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税率,在促進外貿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推動出口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結合退税規模大小、退税規模變動對出口增長的彈性係數等因素進行綜合測算,理論上2018年11月出口退税率上調將推高2019年出口增速約1.0個百分點。

對結構優化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在加強普惠性減税政策的同時,也出台了一系列針對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結構性減税政策。目前,相關政策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等方面開始發揮作用,中高端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引領作用逐漸增強。2019年1~11月,計算機、電氣機械、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儀器儀表等高新技術領域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同比分別增加1159個、297個、197個、96個、81個,行業利潤增速分別高於製造業整體增速8.2個、17.4個、17.7個、8.5個、10.4個百分點。

伴隨着產業結構的逐漸優化,税收結構也在持續優化。2019年,全國高技術產業(主要包括:醫藥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表儀器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税收同比增速高於全國税收整體增速。其中,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中高端製造業税收增量佔比提高,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新興服務業税收保持平穩增長。目前,中高端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利潤增長總體仍不夠穩定,綠色環保等產業的產值規模和税收佔比總體仍相對偏低,產業結構和税收結構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減税降費政策對財政收支平衡和結構變化的影響

2019年,受宏觀經濟下行、減税降費政策持續發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承受了較大壓力;與此同時,財政支出尤其是公共服務和民生項目支出卻繼續保持剛性增長。在此背景下,全年財政收支缺口擴大,各級政府維持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增加。從年初預算看,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為2.76萬億元,較2018年擴大0.38萬億元;若再考慮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財政收支缺口規模或將進一步擴大。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帶來了財政收支結構的相應變化。

一是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穩步增加。2019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券收入4.36萬億元,同比增長16.3%,約佔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14%,較上年有所提高。在當前環境下,政府債券規模擴大既有利於維持財政收支的總體平衡,同時又為經濟逆週期調節提供了資金保障。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或將逐漸進入地方政府債券償還的相對高峯期,各級政府應在繼續確保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政府債券的規模和進度,進一步提升政府債券資金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促進作用。

二是土地出讓收入保持增長,部分地區土地收入佔地方自有財力的比重有所提高。201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保持增長態勢,佔地方政府自有財力的比重較上年有所提高。分地區看,全國超過半數地區的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自有財力的比重較上年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部分地區的税收與土地出讓收入之間呈現“蹺蹺板”效應——在税收增速趨緩甚至下降的同時,土地出讓收入較快增長、佔當地自有財力的比重明顯提高。

三是政府投資在穩投資方面作用明顯,但對民間投資的帶動效應趨弱。從國庫執行情況來看,2019年,財政在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安排的投資增加較多,在穩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帶動效應趨弱。據統計,2019年,全國PPP項目管理庫淨增項目個數和投資額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部分地區本級財政在PPP項目中承擔的支出責任超過10%的財政承受能力紅線,因而停止新項目入庫(2019年財政部發布的《關於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定,要確保每一年度本級全部PPP項目從一般公共預算列支的財政支出責任,不超過當年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對財政支出責任佔比超過7%的地區進行風險提示,對超過10%的地區嚴禁新項目入庫)。在政府投資平穩增長的同時,我國民間投資增速趨緩。2019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7%,低於上年4個百分點,低於近9年平均增速7.4個百分點;其中,1~11月製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0%、較上年同期回落8.3個百分點,尤其是通用設備、汽車、電氣等行業的民間投資增速同比回落均超過10個百分點。

當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和財税政策的影響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國家果斷採取了隔離防控、延長春節假期等一系列強有力措施。短期內,我國經濟運行將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一是投資方面,工人返城、復工延遲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製造業、房地產等行業投資增速,但是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一些重要的基礎保障行業復工復產正在平穩有序推進。二是消費方面,居民基礎的日常生活類消費有保障,依託網絡和物流的在線消費規模佔比明顯提升。三是產業結構方面,傳統的餐飲、旅遊、文化娛樂等行業面臨挑戰,尤其是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增加,健康衞生醫療、生物醫藥研發、在線教育娛樂等高科技、智能化、綠色環保行業的市場空間則在加快拓展。四是財政收支方面,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萎縮,或將導致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國家税收增收承壓;與此同時,財政支出尤其是防疫等公共衞生方面的支出將持續增加,必然促使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調整,相應政策或將陸續出台。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突發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趨勢。

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國家已適時出台了配套的財税政策。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及時撥付疫情防控專項補助資金,為疫情防控提供及時有力的財政資金支持。二是國家進一步加大減税降費政策力度,重點通過税費減免、財政貼息等方式,加強對生產和運輸防控重點物資、提供公共交通和郵政快遞等公共服務、研發防疫藥品和疫苗等相關企業的財税政策支持。三是優化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融資的擔保服務。四是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監督管理,確保好鋼真正用到刀刃上。

相關政策建議

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2020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要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在落實減税降費政策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強化宏觀調控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一是持續深化財税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地方税體系;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分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體制,科學核定預算,加強預算執行與監督,提高預算管理的規範性和有效性。

二是鞏固和拓展減税降費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税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税費負擔,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充分發揮結構性減税政策效應,提升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性,引導企業將獲益資金更多地用於技術研發和設備更新等領域,助推產業鏈不斷優化升級。

三是促進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多措並舉,進一步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促進作用;充分研判減税、地方債發行等因素對財政收支的影響,加強預算精細化管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需要;進一步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規範舉債融資機制,嚴控債務風險,提高債務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率。

四是繼續注重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挖掘國內消費需求潛力,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加強對土地及房地產市場情況的監測,促進土地及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五是全力做好應對疫情影響的財税和貨幣政策供給。密切關注疫情防控進展,準確做好形勢分析研判;及時完善疫情防控財税保障政策,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財力保障。針對疫情對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造成的不同影響,細化財税政策着力方向和力度,因地施策、因企施策、因應施策,精準發力、有效發力、持續發力。同時,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着力加強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合理調配金融資源,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障民生和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繼續加強和健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的協同配合和傳導落實機制,聯動互補、形成政策合力,切實將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