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全省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疫情)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8.54K

  全省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疫情)

陝西省省長 劉國中

全省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疫情)

今天,我們召開全省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部署做好我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穩就業工作。剛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西安市、榆林市、漢中市和陝西建工集團彙報了有關情況,有思路、有舉措、有成效,大家要相互學習借鑑。圍繞會議主題,我再強調五個方面。

一、深刻認識當前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

就業工作一頭連着民生,一頭連着發展,關係千家萬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穩就業放在“六穩”的“第一穩”。即便在其他年份,穩就業工作的重要性也十分突出,今年,穩就業更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議上,都對此提出了專門要求,作出“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積極幫助個體工商户紓困”“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克服疫情影響、做好穩就業工作既提出了明確要求,也作出了精準指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項任務艱鉅繁重,開年突發的這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又為我們推進各項工作帶來了嚴重影響。最近兩個月,各地各部門勇挑重擔、英勇奮戰,為疫情防控付出了艱苦努力,有力維護了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社會基本穩定。但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許多問題已經開始顯現並相互交織影響,全省發展面臨着複雜形勢和多重難題。

越是工作頭緒多,我們越要理清思路,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排出優先序。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今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各項任務都十分繁重而又緊迫,疫情耽誤了一個多月,後面的工作給我們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各項工作只能靠幹,幹部要真抓實幹,羣眾也要苦幹實幹。幹,就得走出去,幹,就得有崗位,因此,當前最要緊的就是穩就業擴就業,這就是破解當下多重難題的關節點。如果就業的供需雙方不能很好對接,企業就難以有效復產,貧困勞動力就難以上崗增收,全年的“六穩”工作就會困難重重。

總體來看,隨着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一些地方和企業已經圍繞穩就業擴就業開展了不少工作,有些還有一定創造性,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我們更要看到,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要求相比,我們依然面臨着許多現實問題和嚴峻挑戰。

      一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受疫情影響鋭減,1—2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21萬人,同比下降54%,西安市同比下降63%。

     二是企業穩崗壓力加大,特別是佔全省經濟總量45.8%的服務業受到了強烈衝擊,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房地產、文化旅遊等行業恢復營業緩慢。

     三是新增市場主體吸納就業能力下降,1—2月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同比減少63.2%,其中新登記企業、個體工商户分別減少28.6%、69.2%。四是疫情導致農民工外出務工意願下降,動員難、組織難、防疫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較大。全省春節前後返鄉農民工257.8萬人,截至3月11日,返崗復工197.59萬人,其中,返鄉的85.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尚有24.8萬待轉移就業,返崗率只有71.1%。更重要的是,農民收入中工資收入佔40.6%,而貧困人口中這一比例更是達到64.6%以上,如果不能及時返崗就業,將會對農民收入產生較大影響。五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今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同比增長4%,總量達到34.2萬人,疫情導致春季線下招聘推後、面試組織和人崗對接不暢,而網絡招聘資源有一定侷限性,穩就業任務相當繁重艱鉅。

因此,今天我們專門召開這次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務必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思維,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切實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各項穩就業政策措施落實落細。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為勞動力供需雙方搭建順暢的對接平台,通過支持扶持政策激發供給方輸出勞動力的願望,通過幫助幫扶政策鼓勵需求方擴大吸納本地勞動力的規模,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的就業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脱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提供有力支撐。

二、夯實復工復產這個穩就業的基礎

總的要求是,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企業和項目儘快復工復產,努力將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要強化復工復產要素保障促就業。近期,中央和省上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舉措,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落地落細。要進一步打通人流、物流堵點,加強上下游產銷對接和生產調度,強化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產品出得去。對旅遊、住宿、餐飲、會展、影劇院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企業,要落實適當減免房產税、城鎮土地使用税、就業保險金等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要抓住國家信貸放寬窗口期,建立企業融資保障和促進制度,同時要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加快資金審核撥付速度,對企業提出的申請要隨接隨辦、快審快批、即核即付,確保政策儘快落實到企業。同時,對持續開展的大規模減税降費、財政貼息等工作,要一如既往抓好落實,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促進援企穩崗。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要深入一線,幫助企業和基層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和困難。

二要加快推進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建設促就業。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對擴大內需、吸納就業具有明顯帶動作用。要及時下達省級相關專項資金,集中支持一批應急醫療救助設施、隔離設施、公共衞生體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項目建設。用於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一季度要下達30%以上。涉扶貧基建類項目要抓住政策窗口期,可將預付款比例調高至50%,並按項目進度及時撥付後續資金。要積極爭取中央相關投資,加快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對已納入發行計劃的專項債券項目,可通過先行調度庫款的辦法,確保項目建設進度不受影響。各地各部門要將建設單位人員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施工物資供應等工作納入地方保供範圍,主動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市政配套、水電接入、資金落實等問題,推動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全面開復工。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突出高質量發展,創新謀劃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交通、水利、環保等項目,做好做足重大項目儲備工作。要進一步優化投資審批服務,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作用,全面推廣網上收件、網上審批和網上出件,縮短審批時限。各級審批部門要設立審批服務專崗,公佈諮詢電話,加強在線值守,為項目單位提供快捷優質服務。

三要落實中小微企業支持政策促就業。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但抗風險能力較弱,受疫情影響更大,面臨困難更多。各地要高度重視做好中小微企業扶持工作,全面摸清本地區中小微企業底數,掌握復工復產進度,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在社保費緩繳、失業保險金返還、房租減免、培訓補貼、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儘可能予以傾斜。要按照最長時限免徵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保。對防疫期間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要提高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由上年度實際繳費的50%提高到60%。要充分運用職業技能提升專賬、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及企業工會經費、組織經費等各類資金,補貼企業在上崗培訓、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支出,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運行成本。要用足用好專項再貸款政策,鼓勵支持銀行機構壓降成本費率,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延長還款期限、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給予企業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要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減免擔保費用。各地要儘快建立連接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及時收集分辦企業提出的問題,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對現有平台要進一步整合功能,加強運行維護,積極向中小微企業推廣宣傳,確保真正發揮作用。

同時,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安排,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等重點任務,逐項制定落實方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努力為穩就業拓展更大空間。在這裏還要特別強調,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必須以做好疫情防控為前提。各地要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加強車間、食堂、宿舍等重點區域管理,做好員工個人防護,堅決避免發生聚集性感染。

三、千方百計促進重點羣體充分就業

做好重點羣體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門要因人施策、分類幫扶,提高政策精準性和工作針對性,全力以赴推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再就業,切實保障好各類困難羣體基本生活。

一要精準做好農民工就業工作。國家和省上針對農民工就業出台了多個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實在的措施,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對農民工的幫扶要有優先序,首先要滿足剩餘貧困人口中7224名有就業意願的、有勞動能力的未脱貧勞動力的就業需求,

      第二要支持已脱貧建檔立卡户儘快返崗就業,

       第三要幫助其他返鄉農民工實現就業。當前最緊迫的是,要着力解決好農民工不願出、出不去、去哪裏的問題。針對不願出的問題,重點要打消農民工對疫情的恐慌心理。要組織縣鄉兩級政府迅速行動起來,廣泛開展疫情防護知識宣傳和防控工作,充分發揮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等平台作用,採取鄉村“大喇叭”等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防疫政策宣傳解讀,普及健康理念和科學防護知識。我省疫情防控進入了新的階段,已連續3周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外防輸入特別是境外輸入,因此,要教育大家科學理性對待疫情,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避免過度恐慌,想方設法鼓勵農民工走出家門、走上崗位。針對出不去的問題,重點要通過跨區域點對點勞務協作等有序組織農民工返崗。要以縣區為單位,依託鄉鎮、街道彙集農民工返崗復工信息,實施“一站式”幫扶和“點對點”集中送達,採取專列、包機、包車等方式,組織出行時間相近、目的地相近的農民工成規模、成批量輸送,優先組織運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

     “點對點”集中運送務工人員所產生的費用,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勞務輸出站、運輸公司、個人共同協商,政府出資部分可從轉移就業交通補貼等資金中列支。對自行跨省返崗復工農民工,按每人最高不超過5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轉移就業交通補貼。針對去哪裏的問題,重點要做好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的精準對接。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國資等部門要全面梳理重點企業、重大工程、中小微企業用工需求,加強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部門及各市縣精準對接,建立健全常態化供需對接協調機制,形成穩就業工作閉環。要通過省際勞務協作機制特別是蘇陝協作機制,主動聯繫輸入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用工單位,積極收集各地企業的招工信息,幫助農民工精準配對、確定崗位、實現就業。建築業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渠道,要引導鼓勵我省所有建築類企業優先使用本地勞動力。省屬國企必須深挖本地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用工潛力,優先保障我省勞動力就業需求。要進一步加大就業扶貧力度,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對吸納就業多、帶貧效應好的企業,可給予一次性補貼。要通過設立鎮村環衞保潔、防疫消殺、排查巡查、卡點值守、測温員等臨時性公益崗位,為貧困勞動力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引導無法外出人員投入春耕備耕,從事農資運輸、農產品銷售等實現增收,促進貧困勞動力保就業穩收入。

二要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密切監測疫情和經濟形勢變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及時摸清各類就業困難學生羣體底數,強化分類指導,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工作,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畢業、儘早就業。省教育廳要充分利用國家、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網開展就業服務,通過給予補貼支持高校大力開展網上招聘,指導高校加快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台,鼓勵高校和用人單位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促進人崗匹配、精準就業。要引導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時間、推遲簽約錄取,允許高校畢業生延期錄用報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延長報到接收時間,採取信函、傳真、網絡等方式為高校畢業生辦理就業協議簽訂、就業報到手續。各地和省直有關部門要擴大基礎教育、基層醫療、社會服務等崗位招募規模,認真組織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在事業單位、省屬國企招錄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門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教育部已經決定,今年全國擴招18.9萬名碩士研究生,專升本的規模也有所擴大,省教育廳要積極爭取,擴大我省研究生及專升本招生份額,給更多畢業生提供深造機會,同時也緩解今年的就業壓力。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要從税收減免、貼息貸款、創業培訓等方面為他們提供支持。

三要紮實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各地要提前研判失業人員規模,制定再就業工作預案,多措並舉保證失業勞動力實現再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一對一”幫扶力度,擴大公益性崗位規模,按照有就業意願和勞動能力的未脱貧勞動力、已脱貧建檔立卡户、其他失業人員的優先順序依次安排,對新招用的臨時性防疫公益性崗位人員和參與疫情防控的公益性崗位人員,適當提高崗位補貼標準。去年我省有約4萬人在湖北打工,要針對這一返鄉滯留羣體制定就地就近就業的幫扶計劃,各地新開工和在建項目要更多吸納從湖北返鄉滯留農民工就業,支持帶貧企業、新社區工廠、扶貧車間和產業園區(農業園區)吸納滯留農民工。對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工,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組織免費線上就業創業培訓,優先辦理15萬元以內創業擔保貸款,給予充分的創業服務支持,不斷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

同時,還要提前謀劃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推進勞動年齡退役軍人就業失業實名制登記全覆蓋,實時掌握就業動態底數,切實搞好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主動幫助解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積極鼓勵靈活就業,採取“共享員工”等方式盤活就業市場,增加靈活就業崗位,對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繳納社保費要放寬時限要求,未能及時辦理的,允許疫情結束後補辦。要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及時將受疫情影響的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範圍,確保失業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四、全面加強就業服務保障

在全省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的情況下,我們不僅要落實好應對疫情的階段性政策舉措,更要毫不放鬆抓好各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李克強總理去年在部分省份穩就業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通過人才培訓挖潛力,通過創新創業強動力,通過發展新業態添助力,多措並舉穩就業、擴就業,不斷夯實穩就業基礎。

一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去年我省共培訓26.37萬人,其中企業職工3.77萬人,在12月下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通報中,我省位居全國前列。要再接再厲,認真落實國家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各項部署,強力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鋪開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要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落實好各類企業、各類工種均可享受線上培訓補貼政策,線上培訓補貼標準提高30%,並在開班5日內按線上補貼總額的50%預撥資金,調動提升企業組織培訓積極性,努力爭取全年培訓50萬人次。要發揮好企業、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培訓主體作用,緊扣企業需求,創新培訓方式,提升課程質量,着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今年2月下旬,我省已從省、市、縣(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技工院校抽調人員組建“千人服務團”,各有關方面要支持其充分發揮作用,為企業和培訓機構提供政策諮詢、方案制定、技術支持、業務指導等各方面服務,對培訓規模大的企業,可安排服務團成員開展現場服務。同時,要充分利用“網上辦、掌上辦、寄遞辦、預約辦”等方式,做到培訓方案隨報隨審隨辦、便捷高效辦理。

二要切實加強“雙創”服務。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服務便利化程度,全方位服務新生市場主體,擴大就業崗位。要繼續開展國家級和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推薦工作,做好省級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申報工作,力爭全年實現認定10家以上省級基地,2家以上國家級基地,確定3—5家省級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對認定為省級創新基地獎勵50萬元,省級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給予不低於500萬元的支持。要用好2500萬元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減免中小微企業房租、物業費的縣域工業集中區、“雙創”基地和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給予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要引導金融機構放寬創業擔保貸款條件,建立信用鄉村、信用園區、創業孵化示範載體推薦免擔保機制,更好服務萬眾創業。要打造升級“紅色築夢”等品牌活動,適時啟動2020年“創客陝西”創新創業項目大賽,專項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類創新創業項目比賽,深化“大賽+基金+孵化”模式,落實“以賽代評”政策,積極營造濃厚的“雙創”活動氛圍。

三要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要搶抓機遇擴展消費空間,通過疫情倒逼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互聯網+”、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等在更多領域發展壯大,着力培育一批線上零售、在線教育、網絡培訓、居家辦公、虛擬會務等功能性服務平台企業,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扶持壯大起來,不斷培育就業增長點。要不斷挖掘內需,鼓勵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支持養老、托幼、健康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潛能釋放出來,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當前,許多個體工商户已關門停業一個多月,各地各部門在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同時,也要提升對個體工商户的政策容忍度,各級城市管理部門要採取階段性措施,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相對寬鬆的環境。

五、夯實責任狠抓落實

任務越艱鉅,矛盾越突出,越考驗我們的能力水平、責任擔當和工作作風。各地各部門要咬定全年新增就業目標不放鬆,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確保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一要切實履行穩就業主體責任。要儘快成立省、市、縣三級穩就業工作專班,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切實把做好今年穩就業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統籌領導和推進本地區就業工作,層層壓實穩就業工作責任。

二要形成穩就業工作合力。建立地方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組織協調機制,省市縣(區)之間、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繫,加大穩就業政策協同力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充分發揮就業工作牽頭部門作用,加強就業形勢監測分析,做好就業供需對接,幫助各類就業羣體儘快實現就業。在陝央企、省屬國企和大型骨幹企業要帶頭做好穩崗擴崗,發揮好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

三要以更好的作風狠抓落實。就業工作連着民心,容不得半點虛假。要堅決克服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喊口號、多幹實事,切實把就業工作一項一項做細做實,讓企業和羣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對在穩就業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地區和部門要獎勵表揚,對浮於形式、進展緩慢的要嚴肅批評或問責。同志們,做好穩就業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鉅。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穩就業工作的各項要求,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