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兩篇農村脱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兩篇農村脱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

今年,脱貧攻堅全面打響,以下是本站帶來的農村脱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兩篇,歡迎閲讀!
 

兩篇農村脱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 

 

農村脱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一

李向陽,今年33歲,家住固關鎮固關街村四組,全家5口人。李向陽2013年退伍後很長時間他都不知道如何創業,一直在家務農,父母年齡大,身體不好,兒子前兩年患病花費十幾萬元,至今未還清借款,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許多負擔。一家人雖然勤勞能幹,但由於沒有致富的路子,又沒有資金,全家只能靠李向陽一人在本地打零工維持生活。

今年,脱貧攻堅全面打響,鎮村兩級幹部挨家挨户調查摸底,最終確定了一部分特別需要幫扶的困難户,李向陽家也被精準識別為20xx年脱貧對象。4月初,鎮上的幫扶幹部就來到李向陽家中,與他結對子、交朋友,在詢問了解了具體情況後,幫扶幹部分析出他家經濟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發展資金缺乏成為了脱貧致富的主要制約因素。要想脱貧致富,還是要從產業發展上想辦法。

打消顧慮,積極發展脱貧產業

針對李向陽家實際情況,鎮上幫扶幹部多次入户與他家溝通交流做工作,從思想上激發了他發展的信心和動力,鼓勵他大膽幹。憑着自己當兵多年的那種精神信念,按照“菜單式”脱貧項目,李向陽與家裏人溝通協商,逐項分析,最終決定新建養殖小區一處,發展養殖奶山羊的脱貧致富項目。村組幹部得到這一消息,決心大力支持李向陽的產業發展,給全村貧困户帶個好頭、做好示範,為其騰退集體土地畝,用於養殖小區建設。地方有了,資金又成了問題。鎮上幫扶幹部帶着李向陽,大清早就到來鎮信用社,為其協調辦理產業發展貼息貸款,最終享受到了5萬元的資金扶持。地方和資金問題解決了,很快,李向陽的奶山羊養殖小區建成了,大小奶山羊發展到了60餘隻。自從認準了這個致富路子以後,李向陽一家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他們總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趕坡放養,雨天在圈舍裏集中餵養,經過一家人的悉心照管,奶山羊一茬一茬茁壯成長。

任勞任怨,科學管理增加收入

李向陽深知,買羊不難,但要養好並不容易,既要科學飼養,又要有實幹精神,為此,他積極聯繫鎮幫扶幹部邀請鎮獸醫站技術員專門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平時,李向陽也經常去羊舍裏轉,清理圈舍衞生,整理圈舍雜物,查看奶山羊的長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不管是飼草飼料的搭配還是養殖設施的運行,每個細節都不放鬆,飼養的山羊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病害,也沒有發生過一次因管理不當而死亡現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李向陽用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在奶山羊養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效益。今年9月份,他根據市場情況,出售成年奶山羊12只,實現收入9500元。有了收入上的改觀,加上鎮村幹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來脱貧致富的信心。

勤於服務,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在自己脱貧產業穩步發展的過程中,李向陽並未就此滿足,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在自己富的同時,帶動和幫助其他貧困户脱貧致富,共同發展”。因此,他將學到的養殖知識結合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簡便易學的養羊技術,在貧困户圈舍、在自家養殖小區、在家裏隨時隨地向其他村民傳授養殖科技知識、各種常見病防治技術,向村民宣傳脱貧攻堅政策,引導貧困户積極發展養殖業。通過他對羣眾正確引導,全村今年新增貧困户養羊大户9户,户均養殖奶山羊23只,新增貧困户養牛大户6户,户均養殖肉牛4頭,帶動了貧困户積極發展產業的自覺性。全村脱貧攻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現在,李向陽已成了全村畜牧養殖户的主心骨,農户有什麼問題都願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毫不保留地教會別人。

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他把自己的知識、技術奉獻給了全村貧困户,他的所作所為得到了老百姓們的高度讚譽。他説:正是黨的脱貧攻堅的政策讓我們家踏上了脱貧致富路,我還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帶領大家過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農村脱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二

走進嵐縣東村鎮東陽澗村有珍油松種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綠喜人,40餘名工人正在忙着起苗、裝車,其中一位衣着樸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滿頭大汗卻一言不發,他就是“嵐縣名人”於有珍。正是這個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撐起了脱貧致富的夢想。

直面挫折不氣餒

於有珍是嵐縣東村鎮東陽澗人,今年48歲,患先天性耳聾,妻子智力殘疾,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被縣裏確定為精準貧困户。

於有珍先天殘疾,從懂事開始,幼小的心靈備受貧窮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條件和身體原因的影響,他沒有上學,從小跟父母在地裏辛苦勞作,生活的艱難使他養成了勤勞堅韌的品格。後來在親戚的介紹下,於有珍娶了一位智力殘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的感人事蹟,在嵐縣一時傳為佳話。

迎難而上不等靠

女兒的出生給於有珍一家帶來無比的喜悦,同時也給他們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於有珍夫婦一年到頭在地裏辛苦操持,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無法擺脱貧困的影子。期間,縣裏給他們享受了低保政策,讓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温暖的同時,於有珍立志要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脱貧致富。

為增加收入,於有珍一邊種地一邊跟着本村的泥瓦匠當“小工”,從和泥、搬磚一類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語困難,認真觀察記憶大師傅的每一個動作,大家休息時,他就在一旁琢磨練習。看到這個年輕人的“非常”舉動,師傅們也十分樂意向他傳授技藝。在大家的幫助下,於有珍學會了泥瓦工技術,開始承攬一些小工程。隨着嵐縣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決了一家的温飽問題。於有珍自己沒有上學留下遺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補償,克服一切困難讓兩個孩子上學讀書。

脱貧路上不停步

一個殘疾人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但於有珍並沒有停下脱貧致富的步伐。乘着縣裏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的東風,在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下,於有珍創辦起自己的6畝油松基地。有了幫扶單位和對口幫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於有珍在種植油松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他虛心向身邊技術人員請教,讓孩子幫忙上網學習諮詢,不斷解決種植中的技術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於有珍的油松品質好,市場行情也不錯,近年來他靠油松獲利3萬餘元,致富的腳步邁得更加堅實。

同時,兩個孩子也沒有辜負於有珍夫妻的培養,女兒於2012年考上山西醫科大學,兒子大專畢業後在太原從事裝修行業,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他現在就是嵐縣勤勞致富的一面旗幟,每做一户貧困户的思想工作時,我們就拿於有珍的故事給他講……”嵐縣東村鎮黨委書記自豪地説。

堅韌推開了困難,勤勞戰勝了貧窮。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熱心幫助下,於有珍的脱貧致富之路會更加平坦寬廣,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