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5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在平常學習中,大家都肯定接觸過事蹟材料,通過書寫一篇事蹟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5篇,感謝您的參閲。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5篇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1

劉紹英,女,1976年5月28日出生於勐臘縣關累鎮,41歲,高中學歷。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讓她成為新時期農村婦女中的優秀代表。

一、自立自強,艱苦創業。

   20歲的劉紹英就有着一顆敢闖、敢做、敢為的心,1996年年輕的她充滿了對外面世界探索的熱情,她深刻的意識到必須學習和提高自己,瞭解更多與當下的發展和需求,獨自一人到景洪從事着服務業的工作,1998年與武漢部隊青年陳德國結婚。

在外整整10年的時間,劉紹英發現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喜歡鄉村的風味、民俗,也讓她深深的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和獨特。用她的話説就是“沒有什麼比自己的根更重要,它所給我們的東西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只要我們用心去挖掘。”這讓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回家鄉挖掘獨特的哈尼族特色美食。丈夫非常認同和支持她的決定,2005年初,兩人毅然決定放棄在市裏打下的良好的經濟基礎,帶着6歲半的兒子回到了勐臘縣關累鎮。

 回到家鄉後,劉紹英就開始忙碌於餐館的開辦,因為孩子年幼,餐館要正常運營,必須有足夠的人手,她第一想到的是發動了村裏的幾個婦女姐妹共同以合資的方式來開辦餐館。開業前夕,她到村裏耐心向老一輩一一請教了哈尼族特色風味的各種做法,同時也和婦女姐妹們進行各類菜品的製作,餐館開業後,果然如劉紹英所想得一樣,由於關累鎮轄區關累港重要的運輸港口和勐遠仙境景區,而且關累鎮又是一個哈尼族大鎮,很多過往的遊客都十分願意到哈尼族風味餐館品嚐哈尼美食,瞭解更多哈尼文化,生意紅紅火火。 

剛好又趕上橡膠價格突飛猛進的時期,關累鎮是個橡膠大鎮,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跟着越來越高,劉紹英並沒有只專注於做餐館生意,她白天忙碌於餐館,晚上也不讓自己閒着,和一般農村婦女一樣忙碌於膠水的收割,對於村裏人來説她是勤勞、能幹的哈尼族婦女的典型。  

二、勇於創新,帶動農村婦女。

2013年橡膠價格不斷下跌,橡膠市場低迷,膠農經濟收入不斷減少,顯然需要進一步改變經營方式才能改變困境,關累鎮作為勐臘縣轄區橡膠大鎮更是面臨着更多這樣的困難。劉紹英便帶動了更多的婦女同胞加入到她的特色餐飲中來。她也意識到要走出這種困境,當靠餐館來提供經濟來源和就業是不夠的,於是,劉紹英讓村裏的一部分姐妹們去打理餐館,為了進一步適應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讓鎮上的年輕人和來鎮上的遊客也可以吃城裏有的東西,她又不停歇的組織另一部分婦女姐妹們到市裏學習生蠔、扇貝、油嗆心管、耗油芒果等城裏的小吃的做法,在鎮上做起了晚點小吃,因為位置在關累鎮橋頭,當地人親切的稱“橋頭燒烤攤”。

 燒烤攤的風味很地道、種類也很多,依託着玉磨鐵路和小高速的修建集鎮區人流量也越來越多,就這樣劉紹英的燒烤攤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總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休閒的地方,為陷於困境的一些膠農家庭增添了日常生活開銷的經濟來源。

  作為新時期的婦女,劉紹英深刻的意識到精神文明和環境衞生建設的重要性,她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和村黨總支、村委會,積極參加各類新農村建設宣傳和教育活動,為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婦女思想教育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同時,她主動組織婦女進行村鎮每月環境衞生掃除,在關累鎮村鎮環境的綠化、美化、生產區的衞生整治工作中起到了積極地帶頭模範作用。 

三、堅定信心,展望理想。

談及理想,劉紹英的理想簡單而平凡,卻踏踏實實。她説,希望能在不斷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繼承和發揚哈尼族織布、飲食、民俗等民族文化,讓更多的農村婦女關心並參與到環境衞生維護工作,積極參加更多知識學習的機會,打破保守的思想,通過不斷的努力創造更多人生的價值。

劉紹英關注國家大事和時事政治,常常在小吃店裏和婦女們談論國家出台的重要政策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她説,希望自己儘快成為名共產黨員,能夠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識,進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

新時期下的農村女性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劉紹英的力量彙集而成,她們勤勞、樂觀、向上,她們帶動着廣大農村婦女不斷適應新時期要求,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當下,劉紹英正以最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她有着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匯聚着身邊的力量,帶領着廣大新農村婦女在新的征程上追求着新的跨越。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2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村支書,我要向好榜樣學習,也要成為村民的好榜樣”,蔡保珍如是説,自擔任八公山鎮蔡窪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工作兢兢業業,為村民辦實事盡職盡責,處理問題求真務實,敢於實踐,長於進取,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帶領蔡窪村村民走上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一個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做得怎麼樣,關鍵是如何發揮領頭人的作用?蔡保珍同志始終把加強學習、提高黨性修養,增強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質,加強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放在首位。加強學習力度,每月組織黨員學習1次,召開民主生活會2次,宣講政策2次,與黨員常溝通,多交流,及時瞭解時事政策,結合兩學一做的開展,真正學透、用好各種實用知識。其次,他深入羣眾,貼近生活,傾聽羣眾呼聲,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熱心為羣眾辦實事。能答覆的及時給予答覆,不能答覆的耐心地解釋,解決不了的及時向上級反映,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一心為民。

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蔡保珍同志始終沒有忘記自已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他思想品質好、作風正派、工作認真負責,深受全村幹部羣眾的愛戴和擁護。擔任村支部書記工作十多年來,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團結一心,努力拼搏,不論是中心工作還是日常工作,每一項,他都認真對待,帶領大家盡職盡責、全心全力去完成。哪裏問題最嚴重,哪裏任務最艱鉅,他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面。由於一到收割季節大京灣的道路總是泥濘不堪,給生產和交通帶去了很多隱患,蔡保珍同志就和村兩委成員一起不分晝夜的忙碌,修建了一條暢通無阻的路,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給村民收割來去了很大的方便。計劃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事,今年年初,蔡保珍同志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承諾,兩年內一定要改變該村計生工作狀況,擠身先進行列,他把計生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經常找村計生專幹瞭解情況,隨時掌握計生動態。

蔡保珍同志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自已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大是大非原則上站穩腳跟,保持清醒頭腦,嚴於律已,真正做到“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深受廣大幹部和羣眾的愛戴、擁護,為民辦事的優秀黨員。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3

翟玉軍,男,漢族,今年43歲,高中學歷,家住佛坪縣袁家莊鎮黃家灣村。2010年10月,他帶頭創立了佛坪鑫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食用菌、木耳、香菇、平菇、猴頭菇、天麻、豬苓和脱毒魔芋的制種、人工栽培及技術推廣。2011年被漢中市農業局、漢中市科協授予“漢中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稱號,2016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陝西省高級職業農民。

立足農村、尋找發展新模式

翟玉軍高中畢業後,因家裏經濟情況較差,便毅然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回到祖祖輩輩生存的鄉村裏務農。他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生產,並在自家地裏試驗栽培,技術日益成熟。魔芋、香菇產業在當地發展很快,但由於缺乏技術時常腐爛、減產,給農户造成損失。2010年,翟玉軍趕赴湖北學習魔芋組培育種、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控等先進技術,並和恩施州魔芋研究所達成協議,在本縣上沙窩村建成140畝魔芋良種繁育基地,帶頭推廣試點新品種、新技術大獲豐收,栽培猴頭菇試驗也獲得成功,當年10月又註冊成立了鑫之塬魔芋專業合作社,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户”的運作模式科學發展。2012年投資改造了現代化魔芋組培室一個,連棟温室720平方米、年產60萬袋食用菌菌種廠一個、60噸保鮮庫一個,建成全縣最大的魔芋和食用菌研發、培育、生產、銷售基地,推動當地特色產業增量提質,個人年創收30多萬元,帶動當地羣眾科技致富,他領辦的合作社也榮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稱號。

注重學習、帶動農村發展

2014年翟玉軍通過培訓考核被認定為漢中市中級職業農民。為幫助他堅定投資信心、增強投資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水平,縣政府制定出台具體的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縣農業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對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力度;縣培育辦建立包抓幫扶機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他的生產進行跟蹤服務指導,幫助解決生產難題、提升產業效益。

同年,翟玉軍參加了省農廣校組織的高級職業農民培訓。通過系統的技能崗位學習和經營管理知識學習,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樹立了現代大農業的理念。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知識財富,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都有了進一步提高,更進一步增強了他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才幹。在培訓學習的同時,結交了許多創業青年朋友,利用QQ羣和微信進行交流,互通信息、資源共享,拓寬了發展空間。

做一個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翟玉軍內心堅定的信念。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發展魔芋栽培1000多畝,承擔了佛坪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5.4萬斤的魔芋良種供應任務。2015年,他領辦的合作社現已發展會員300餘户,合作社年產香菇10餘噸、豬苓種子30萬斤、魔芋1000萬斤,在西安蔬菜批發市場和漢中市風景路蔬菜批發市場共設立3個直銷點,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通過自己的基地廠房和冷庫優勢,對產品統一收購包裝進行反季節銷售,大大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

同年11月成立佛坪縣康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魔芋良種繁育、魔芋種植、食用菌、藥用菌技術推廣與銷售。作為中國魔芋協會會員單位,以科技創新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思路,圍繞全縣魔芋產業發展,引進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富硒魔芋栽培技術進行千畝示範種植,努力將魔芋產業打造為農民羣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產業,全面促進佛坪農民羣眾增收致富。

為當好羣眾致富的“領頭雁”,他為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發展目標:一是建成一條年產100噸的魔芋深加工生產線,解決當地農户社員魔芋的`銷路,豐富市場農產品種類。二是打造佛坪地道農副產品山貨品牌,統籌當地特色山貨農副產品資源,構建電子交易平台,實現農户足不出户的銷售渠道。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4

2012年10月,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在路陽鎮文武村正式掛牌成立。老闆付小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夥,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鄉創業,他希望通過創業開啟致富之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帶動父老鄉親致富,為自己的家鄉做出一點貢獻。

目前,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投資額已達600餘萬,佔地6700平方米,先後招納30餘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對象是返鄉農民工。養殖場主要引進沃爾多原種豬,年出欄種豬3000頭。在經營過程中,付小軍面臨許多問題,他講道在場地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除了常規圈舍,在綠化方面,由於樹種、草源的缺乏導致綠化覆蓋面還不夠;在管理上還缺乏經驗,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辦企業,身份的轉換可能在一時間還適應不了,在經營理念上還有待學習;由於養殖廠規模大,引進的原種豬價格貴,到目前,付小軍已經投入600餘萬元資金,資金週轉存在不小的困難。面對這些問題,付小軍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陽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幫助下,逐步解決了這些困難。

付小軍曾經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麼,所以養殖場在勞動用工方面特別注重。養豬場從四方面來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是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勞資雙方的權利;二是勞動強度與工資成正比,保障員工應有的工資待遇;三是經常開展業餘文化活動,營造一個快樂、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四是開展知識講座,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組的村民,也是養殖場的一名員工。47歲的何昌元有一位82歲高齡的父親,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妻子和兩個在讀的孩子。他家在當地屬於特別貧困的家庭,也被納入農村低保户中,但是補助金對於這個家庭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改變不了現狀。付小軍在瞭解何昌元家庭後,主動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銀在養殖場工作,考慮到朱文銀的身體狀況,特別給她安排了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

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鄉工作,不僅照顧到了年邁的父親,也掙到了兩個孩子的學雜費,雖然何昌元一家並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過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的幫助,他們一家不再像從前那樣窮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謝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在工作中表現特別積極,髒活苦活都是第一個搶着去做。養殖場的員工和鄉親們都十分喜愛這位老闆,在付小軍幫助何昌元一家這件事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年輕小夥對父老鄉親的熱愛,也看到了未來企業家的影子。

農民勞動模範事蹟範文5

遊淑芬,來自平和縣秀峯鄉秀峯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着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愛人、我,一個活潑懂事的女兒還有公公婆婆。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愛崗敬業,女兒懂事好學,公公婆婆勤勞善良,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遊淑芬一直堅持着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的家庭變得更加温暖。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裏,遊淑芬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同時協助丈夫管理好家裏種植的蜜柚和幾畝水田。每逢農忙時,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讓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對於家裏的老人長輩我都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遊淑芬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遊淑芬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

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她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合作進取來共同發家致富。她的丈夫是鄉社事辦主任,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羣眾對他的評價。由於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遊淑芬並不埋怨他,看到丈夫為村民辦實事,看到周圍的村民一個個富裕起來,她的心裏也非常驕傲,心裏更多的是一種喜悦和幸福。對於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為丈夫能夠有機會為村民服務而感到榮幸,希望她的支持能成為他努力工作的動力,也希望她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工作做得更優秀、實在。雖然丈夫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會主動地幫遊淑芬,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責任,對於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總會主動與遊淑芬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

遊淑芬育有一女,説起女兒,是遊淑芬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我。現在女兒正在上高二,立志向一本、二本衝刺。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提醒遊淑芬和丈夫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自己心裏總是美滋滋的。

鄉鄰們有時會問起遊淑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遊淑芬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説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們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時哪怕再苦再累,遊淑芬也不會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來,爭取做到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其養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許多,但是也可以獲得許多幸福。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着“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遊淑芬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遊淑芬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她的努力也讓她收穫了幸福和温暖。願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