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老師教育教學反思熱門範文三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國小數學老師需要依據學科的特點,善於發現學科的特色以及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教學更有特色,你會寫相關的教學反思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國小數學老師教育教學反思熱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國小數學老師教育教學反思熱門範文三篇
國小數學老師教育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沒有完全照搬課本上的例題1,而是利用例題1從18/24入手,讓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找出幾個與它們大小相等的分數。學生通過寫分數、説理由自然地複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探究新知的狀態。然後板書36/48=18/24=9/12=3/4,通過“比較這些相等分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數字都變小了,是因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了相同的數,即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從而引出約分的概念。“36/48約分成3/4後還能繼續再約分嗎?為什麼?”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你能舉出幾個最簡分數嗎?”引導學生不斷地説,真正理解什麼是最簡分數。之後是學習例題2約分的書寫格式及約分的方法。約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去除它們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準確熟練地進行約分,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好求幾個數的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判斷互質數,除法口算等舊知識。學生們基本上都對一次約分的方法感興趣,但一次約分的要求更高,就是要一眼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通過一系列遞進式的探索活動,我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歸納總結,舉例驗證,由內到外的理解概念的意義,打破了概念教學教師一味講解的模式,層層深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領略數學的魅力,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老師教育教學反思2

數學教學工作,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展開教學工作,跟以往進行比較反思,具體體此刻:

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我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主角:將要講述的資料為自我編好“劇本”,然後自我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此刻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事實證明,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師生各自信息無互動的枯燥學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不言而喻。如:在“有理數加減運算法則”的教學上,常規的教法是透過“向東、向西的連續走動幾米,最終是向東或向西走了幾米並結合數軸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然後再學習有理數減法轉化為加法的法則,最後各自按法則計算”,而大家很清楚,課本上的有理數加法法則對於剛升上國中的學生來説是很繁、很難的:確定和的符號要分同號、異號,異號的還看絕對值誰大;確定和的絕對值又要分將兩加數的絕對值是相加還是相減。那裏學生存在着幾大困難:首先,“絕對值”是新學知識,學生並不熟練,還要要求學生用“絕對值”來總結出加減法則更難。其次,法則分類複雜:類中再分類。因此,學生要運用法則計算很難,不要説理解法則,就是要記清楚法則也不是

易事。因此,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及“非線性主幹循環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的啟導下,採取了用學生所熟悉的“輸贏球”的模式去讓學生學習這一主幹資料:堂上讓本班學生與鄰班學生含別代表足球賽的交戰雙方,用正、負數表示上、下半場及全場的輸贏球數,透過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計算,學生很容易理解和體會到:上、下半場一贏再贏或一輸再輸,結果必然是贏或輸得越多(數字累加);有輸有贏用輸贏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結果。有理數的加減法用“輸贏球”去理解算理學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基礎很差的同學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透過小組討論到達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潛力、提高表達潛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透過用牙籤棒搭正方形遊戲引入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後討論回答:1、按圖搭正方形2、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籤根數之間的關係3、寫出n個正方形需用的牙籤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4、展示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光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持、啟導,但不能佔用太多時光。應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比較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並指出在學習完本章書後你們就會明你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能夠化簡成為1+3n,從而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這種開放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在有好處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並逐步構建自我的數學知識、發展自我的數學潛力和創新意識。再如,在第四章的學習中,透過學生對圖標的收集與交流、製作長方體、正方體紙盒,然後展開去展現它們豐富多樣的展開圖,再交流總結;第五章中的遊戲實驗式的教學等等,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理念。

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

讓學生演好主角的主角就務必為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鑽研教材,為羣眾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本學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個性注意新舊教材的比較,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還注意不一樣版本新教材之間在新知識的引入、資料及練習的編排上的區別與聯繫,力求使學習材料的設計更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而練習的編排按梯度分層。教學資料我們強調抓住主幹,如對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我們級科組經過反覆的研討,抓住了“訓練學生各種運算技能”這一主幹,對全章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效果比課本的做法更好,事實證明學生對加減的算法掌握得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正負數的定義過於淡化,未突出引入負數的作用或必要性,個性沒有利用温度計等實例突出低於0的數用負數表示且負得越多數值越小,這是導致後面有理數大小比較學生出錯較多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了課室的電教平台,運用“幾何畫板”及教學光盤中的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十分形象、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三、尊重個體差異。

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儘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我的實際狀況選取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或有能者有大作為,小能者有小作為的練習。如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學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後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給出方程編寫聯繫實際的應用題,並讓學生交流評議,這樣有能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理解不深者也能夠仿照例題的背景透過借鑑書本完成。

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

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但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能夠提高,體此刻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後還可適當增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

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構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本學期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潛力比較差,容易構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鏡威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較為用心。班裏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理解潛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在新教學改革中,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主角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國小數學老師教育教學反思3

有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我從現實中的分數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的倒數引入,幫助孩子們複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後,由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為後續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還應有另類關注。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着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塗一塗、畫一畫、算一算、説一説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充分藉助圖形語言,將抽象變直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以及“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方法的合理性。

接着變換探索的角度,呈現一組算式,在運算、比較的過程中再次使學生驗證操作活動中發現的規律。給學生表達學習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如:誰來説一説這種算法是怎樣的?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原始體驗,再通過教師的適度點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