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53K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我們的自我指導能力,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育內容思考的一種有效手段,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8篇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1

本次期中考試考查了分數乘法、長方體(一)、分數除法、長方體(二)四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答卷情況,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我認真進行分析與思索,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從試卷的出卷情況看

1、首先,版塊設計得簡潔、明朗,結構合理,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答題空間。,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愛好和信心。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認識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重視各種能力的考查。本次試題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載體,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和判定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試題量適中,題型多樣,內容豐富,有很強的針對性。特殊注意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滲透了結合情境解決問題的思想,讓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導向性。

5、試題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靈活性,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碰到的一些問題。如:計算部分的脱式計算等。五年級期中數學試題

二、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情況,我在學校要求的登記本上已做了分析與登記,這裏就不在做具體的説明。

三、改進措施:

1、學生的口算能力有待於加強,提高正確度。

2、在教學中,有意識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針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在今後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中。教育他們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他們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5、加強對分數知識的拓展。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2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我引導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羊村長分餅的故事,創設了實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動手操作三張正方形的紙張,把它們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的變規律與新知識的聯繫,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總結概括分數的性質,遺憾的是沒能處理好商不變的性質與新課的關係,這部分的內容反而變成了累贅,佔用了課堂寶貴的時間,打亂了整個教學的嚴謹性。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針對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通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有效突破了難點。

本節課出現的不足是:創設了故事情境,出現了三個分數,但是沒有利用好。出現了顧此失彼的現象;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只採用了折正方形紙的方法來驗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長方形、分蘋果圖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形成性質過程中,對分數基本性質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等的整合沒處理好,導致了教學不嚴謹,課堂出現了師多説,生少練的現象。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活動空間,精心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立足學生實際,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3

教學片斷:

1、理解分數的意義

動手實踐,感知分數的意義

(1)、請每個學生拿出一個圓紙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圓片的幾分之幾?(師把上圖貼在黑扳上,寫上 )

(2)、把8個圓紙片,平均分成4份,用色筆塗其中的1份,師貼,並板書。

(3)師啟:把什麼來分?怎麼分?

分幾份?其中1份是多少?(生講師板書)

一個圓片 平均分 4份

8個圓紙片 平均分 4份

把什麼看成一個整體?

(4)、做議一議。

2、理解單位“1”的含義

師: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用自然數“1”來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出示書中的兩幅圖。

讓學生看圖後回答:

圖1、圖2把什麼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1份是幾?它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生回答。

3、突出“詞”的敍述、理解分數意義。

什麼叫分數?誰能用一句話表述出來?

師引導學生看板書,把一個圓,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等用單位“1”這個詞表示,再抓住怎麼分,分的份數,取的份數等特點,用關鍵詞“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這樣的”歸納出意義,再指導看書習,把這些詞用曲線劃下來。小結:一個圓、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是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如45分數單位是 15 的,有4個這樣的單位。

教學反思:

(一)注意教學內容的組合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所以本節課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把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在處理教材時,我認為應加重對一些物體可以平均分得到分數的實踐過程的體驗,通過實際操作這些物體,讓學生充分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當概括了“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個概念時,應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多説、多練,在運用中體會、理解分數的這個意義,明確——誰是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體會。

(二)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在分數的意義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教師一味地講授,也不是僅有教師演示給學生觀察,而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孩子們在操作中主動探索,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理解了單位“1”,明白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看作單位“1”,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4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是在學習商不變規律以及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重視知識的銜接,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在新知教學之前,我通過出示兩道除法商不變規律的問題,讓學生髮現在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由此引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這樣設計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就會利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從而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即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樣通過類比,由於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律在語言敍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這樣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加強直觀操作,經歷新知的探究過程。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摺紙、塗色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知,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1/2 2/4 4/8的塗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這幾個分數具有相等的關係,由此讓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觀察,在這個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規律,也就是從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分數的大小不變;從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進而讓學生舉例進行加以驗證,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整個過程中,既滲透了不完全歸納的思想,也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處:

學生在練習中在數軸上表示相同的分數時,個別學生會出現沒有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進行思考並解決問題,導致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要注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5

第一次教學《旅遊費用》這一課時,我只安排瞭解決旅遊購票這一個數學問題。教學設計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探討購票方案中的一個規律“大人多時選b方案,小孩多時選a方案”和探討這一規律的相應的練習中。一節課上完了總感覺教學的內容不多教學的效率也較低,而且學生的習方式單一,沒有激發起學生對這一內容的學習興趣。經過認真的反思,我認為主要是對教材的解讀出現了問題,沒有把握好教學的目標。旅遊費用這一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即在生活中遇到像這樣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時的主要方法首先是通過計算出各種方案所需的價錢,然後再對各種價錢進行比較選擇較經濟實惠的方案來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創設多種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多次解決這一類數學問題體會到解決的關鍵,掌握解決這一類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時把大多的時間放在探討“大人多時選b方案,小孩多時選a方案”這一規律雖然也能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但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去旅遊的人數基本上是固定的,而且各種優惠方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教學過程中探討“大人多時選b方案,小孩多時選a方案”這一規律我認為確實是沒有這樣的必要性。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第二次教學時刪減了探討購票方案中的規律“大人多時選b方案,小孩多時選a方案”這一環節,只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選擇兩種不同方案的例子進行比較點出這一規律。接着讓學生探討租車、租船費用的數學問題。這樣與第一次教學相比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整個教學過程也變得更有利於達到讓學生建立解決旅遊費用中的數學問題模型這一教學目標上。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6

在本次期會考試中,全班總分2694,平均分62.7分,90分以上0人,80~89分的7人,70~79分12人,60~69分8人,40~59分11人,40分以下5人,27人及格,及格率62.8%,達到優秀的人數有7人,優秀率16.3%。試卷有一定難度,涉及的都是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基礎性題目的失分率比較高,一些平時成績都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很多錯誤,導致優秀率不高。但在考試中出現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做題時沒有做到認真仔細的讀題、答題和檢查。

在這次的測試中,我發現學生的簡便方法、列式計算、解決問題難度有點大,平時我在簡便計算上講得太少;應用題,要通過仔細思考才能解答出來,他們對解決問題的理解能力還不夠,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導致出現了錯誤的解題,甚至根本不知道怎麼解題。關於列方程解應用題,大多數同學都找不到等量關係,因此,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大解決問題的教學力度,着重對班級的中等生以及後進生在如何分析數學信息和問題以及如何找出數量關係上多加以指導。

測試中學生出現的最薄弱的地方還是基礎題。如第一題填空題,當我講解後,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自己訂正,但在考試中這種錯誤仍然不減,我覺得還是因為學生對題目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所以在這方面,教師還是應該多加提醒,尤其應該在平時的作業中訓練學生做題認真仔細的習慣。學生讀題很多隻是粗粗的理解,缺乏仔細分析,掌握得也很粗淺。

通過這次測試,為以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教學知識的同時要更多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自己也要多進行總結,我班學生主要是上課精力不集中,主要是教學方法不夠先進,教學語言不夠精彩,不能吸引學生,特別是對一些後進生,更要講究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今後的教學當中:

一是要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二是要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

三是及時查缺補漏,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四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及時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學校裏的學習情況。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7

今天完成了《分數的意義》的一課的教學,本來是作為考核課,由於要進行課題研究,供大家參考,所以短短的四天時間,從備課到課件的製作、學具都要到位。由於本身心裏還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備課、製作課件時,總是很猶豫,一些地方不知該怎麼處理,雖然在集備時大家給了許多意見,但意見也不太統一,只有等上課後,大家才能根據實際出現的問題,給予解決方案。

首先談談課前的主要困惑:

1、知識之間如何串聯?本節課的知識點較多,包括: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單位“1”、分數單位、分數的發展史,這些知識有的是互相牽扯,有的是互有聯繫,如何過渡?

2、學生動手操作是否必要?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有過一些經驗,從圖中也可直觀看出平均分後的結果,那麼還要不要動手操作?

3、如何順利導入?是從難點單位“1”入手,還是從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還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對於分數的意義中的重點詞如“一個物體”、“一些物體”、“一個整體”、“平均分”、“若干份”、“一份”、“幾份”?

5、如何引導學生看課本?課本中規範的概念也應讓學生有所瞭解,看書是很有必要的,怎樣引導呢?

6、提供學生什麼樣的材料?是隻給一些物體的,還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材料都給學生?

7、對知識的拓展到什麼程度?學生對概念的認知需要從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麼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這個度?

數學不只是一種有趣的活動,僅僅使數學變得有趣起來並不能保證數學學習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因為,數學上的成功還需要艱苦的工作。

試教後的自我反思:

1、關於媒體的使用。教學中,有的是學生操作,有的是課件演示,還有老師的板書,感覺比較亂如何處理好課件的播放時機?

2、關於如何更有條理。對本節課環節有些不熟練,導致一些話或播放課件迂迴,給人有些錯亂的感覺。

3、如何讓學生能説,會説,想説?概念教學本身比較枯燥,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得到概念,並能歸納出概念,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講求策略。

出現的問題:

整個教學中,沒有對分數的意義進行規範的定義,或看書完善。本來是想借助操作,讓學生明的不管分的物體是多是少,只要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來表示,進而將一個整體的概念擴展到大數目。但是對於操作後的思考,引導得不得力,導致學生無法説出“核心”。

求同比較:

主要是兩個層面的比較:

① 分的東西不一樣,為什麼都可以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呢?

② 分一個物體和分多個物體的數量明明不一樣多,為什麼每個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兩層比較,突出了四分之一這個分數的本質:與分的東西是什麼無關,與分東西的數量多少也無關,只要將這些物體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總數的四分之一。

存異比較:

由於教材在揭示分數意義之前只有一個四分之一這一個例子,所以我想讓學生先完成“做一做”,讓學生思考這些分數是怎樣得到的?從而體會分數不同的原因在哪?平均分的份數不同,表示的份數就不同。

在這種找不同的比較中,使學生認識到:之所以表示的個數不同,是因為單位“1”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數不同,是因為平均分的份數,表示的份數不同――從不同中,更加強調了分數的這幾方面要素,體分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幾份。

正是因為運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運用存異的方法,從反面強調了概念的本質屬性。這樣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質進行教學,我認為才是有效的。

5、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學生,與老師的講授。感覺老師在課堂上説得比較多,學生説得少。有的需要學生多説的地方,學生不説,師就自己包辦了。

儘快在得到本組同伴的幫助、建議後,能有更好的改善。

五年級哆來咪教學反思篇8

?長方體的認識》是五年級下冊第28—29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面圖形以及時對長方體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開始,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週三,我在同組教師及史老師的幫助下,上了這節課,接受了區督導組的檢查。雖然校長反饋的時候説領導們的評價比較高,可我覺得雖然有優點,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還是説好的吧!

一、我把握了這節課的重難點。

這節課對長方體的認識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面、稜、頂點。在課堂上我首先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了面、稜、頂點的概念,用手去摸這些部位,親身去感受。接着是從數量上來認識,數數看有幾個面?有幾條稜?有幾個頂點?進而更深入地認識面、和稜還有哪些特徵。其中,稜的認識是學生接觸較少的,課堂上對稜的教學作為重點。

二、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做的是比較好的。

老師準備了實物、框架、掛圖、平面圖、多媒體課件等。學生也人手一個長方體紙盒。其中還包括特殊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三、從教學方法上來看,我尊重了學生的差異。

新知的學習不是老師演的獨角戲。首先就表現在,在老師講之前問學生,“有沒有同學,對長方體比較熟悉,可以先來向其他同學來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的?”這樣,才有了這節課上,學生向學生介紹的長方體的“面”和“頂點”,關於“稜”同學們知道名稱,但究竟是哪個部分沒有弄清楚,這時我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了。其次,我在放手讓學生去探究長方體的“面”和“稜”還有哪些特徵的時候,允許可以獨立完成的同學就獨立完成,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找同桌議論,還完成不了的,帶着問題來參加集體討論。

四、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由於長方體的面和稜都比較多,特別是稜,學生在數的時候,很容易充分,也很容易漏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了“誰能有順序地指出長方體有哪些面?”“誰能有順序地指出長方體有哪些稜?”有順序地數長方體的稜時,我還有意地指出按照稜的方向不同來數的方法,也為接下來得到相對的稜長度相等,埋下了伏筆。

同時,由於準備時間很短,沒有試上等原因,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當我上完這節課後,我就有還想上一遍的慾望,如果還上一次,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進:

首先,課堂上要更緊湊些,不能前鬆後緊。嚴格控制時間,增加課堂練習量。在課堂上要有同學完成書上練習的1、3題。

第二、在自主探究這個環節,要多給學生一些獲取知識的方法,比如:量一量、比一比、推理等。不用學生填書上的問答,直接給出兩個探究的問題“長方體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體的哪些稜的長度是相等的?”節省時間。

第三、做好課堂小結,完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