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遵守差異性準則,寫教學設計是每位老師必備的技能,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好課堂的思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6篇,供大家參考。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瞭解小説中刻畫人物性時運用的主要方法,《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二)能力訓練點

1、繪行寫神,深入細緻的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刻畫的寫法;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係,批判極端的利己主義的人生觀。

(四)美育滲透點

情節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欣賞課文朗讀視頻,理清情節脈絡,然後從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説的主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分析人物性格

2、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題

解決辦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學生運用以前學得的方法;從文中找描寫人物肖像、神態、語言等的語句體會。小説的主題,及主人公的理解,通過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加以適當的點撥來解決。

四、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 教學課件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由於文章情節生動、曲折、有趣、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充分欣賞課文朗讀視頻,從而理清情節,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妙。

2、學生在啟發性問題的引導下,理解小説的主題。

3、利用本文情節大起大落的特點,通過口頭作文的形式,為課文另擬一個結局,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2

教學設想: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説名篇。要在教學中體現新的課程改革理念,就應當遵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學生觸摸文本,感悟習得語言的精華後,進行個性化的閲讀,結合交流、研討和教師的點撥啟發,去深層次、多角度地理解小説中的主題。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允許是多元的。”所以我的設想是在小説主題金錢説、虛榮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做更深一步挖掘,要求學生抓住小説中人物的形象,提高學生的分析鑑賞品評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品格,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摒棄傳統教學中給人物貼標籤的做法,真正地去理解小説中的人物,並做出合乎情理的評價。在閲讀鑑賞中,讓學生認識到“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們的社會並不都是瀰漫着污濁的銅臭之氣。

一、教學目標

1、觸摸文本,感悟語言的精華,品味作品精雕細啄的語言張力。

2、初步掌握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來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3、個性化地鑑賞人物形象,

二、教學重難點

1、如何看待小説中的人物,提高分析鑑賞能力。

2、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寫片斷短文。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1、導入新課

學生齊背曹植的《七步詩》。

教師總結。《七步詩》的內容是哥哥曹丕為了政治上的爭權奪利而殘酷迫害弟弟曹植。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我的叔叔于勒》則由於弟弟在經濟上的窮困潦倒致使手足形同陌路。

2、複述小説內容

學生運用小説三要素,結合于勒在三個不同時期,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

教師適時板書:

敗——恐怖(禍水)

富——希望(福星)(語言、動作、神態)

窮——恐怖(仇恨)

3、觸摸文本、感悟語言

圈畫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的詞語,結合于勒的兩封信,你認為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自讀、圈畫、討論。鼓勵學生説出個性化的見解。學生可能會有各種認識:遊手好閒的無賴、善良老實的人、不甘現狀熱愛生活的人、自食其力的有自尊的人等,只要能依據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4、突破重點、分析鑑賞

學生分角色朗讀37—47節。教師可做朗誦示範。

小組討論“我”對於勒叔叔的態度如何,“我”在小説中的作用。

教師可啟發引導,(1)小説組織材料的線索。(2)作者理想希望的寄託。

讓學生理解作者獨到的構思。

教師進一步挖掘,提問: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思夜想的于勒,你能結合小説內容分析其中的原因嗎?生活中,你會不會犯于勒兄嫂的錯誤,如果有,學了這篇小説,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薦代表發言。可能有的認為有女婿的原因、于勒的貧窮、菲利普夫婦的經濟不寬裕、虛榮心、社會制度等原因,只要學生能依託文本,敢於表述自己個性化的見解,教師應該鼓勵。

5、精彩語言研讀賞析

學生可自主圈畫出自己認為精彩的詞語或段落。教師有重點地與學生鑑賞評價。

比如:

(1)開頭寫到:“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欣喜呀!”,父親為什麼説這句永不變更的話,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嗎?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瞭解小説中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繪形寫神,深入細緻地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刻畫的寫法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係,批判極端的利己主義的人生觀。

(四)美育滲透點

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通讀全文,理清情節脈絡,然後從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説的主題。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分析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點;

2、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題,是本文的難點;

3、作品的主人公究竟是誰,是學習本文可能產生的疑問。

解決辦法:人物性格的分析,學生可以運用以前學得的方法;從文中找描寫人物肖像(本文主要是神態),語言等的浯句體會。小説的主題,及主人公的理解,教師應通過設計啟發性問題,加之適當的點撥來解決。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設計

1、由於本文情節生動、曲折、有趣、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讓學生充分閲讀,從而理清情節,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妙。

2、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性問題的引導下,理解小説的主題。

3、教師可利用本文情節大起大落的特點,通過口頭作文的形式,為課文另擬——個結局,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提出聽課時的思考題。(投影儀打出)

①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②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③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目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④這篇小説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2、學生討論問題。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

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錢,因而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説他在那裏做了生意賺了錢,並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重又潦倒,淪落成為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棄之門外。

(這個問題,主要考查學生閲讀後的歸納能力)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菲利普個是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以前被視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並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過日子”。於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于勒又淪落為窮人,而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

根本原因: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這篇小説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作者通過描述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過程

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討論並歸納:作者主要通過對人物的表情、動作、言談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以菲利普為例,如作品寫他發現賣牡蠣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時,他“突然好像不安起來”,“臉色十分蒼白,兩眼也跟尋常不一樣”,這是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心中充滿了恐懼的感情。當他從船長處證實老水手確是于勒時,他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可見這打擊是何等沉重。當他回到妻子身旁時,“神色張惶”説話“結結巴巴”,最後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這表現出他內心的極度恐怖,彷彿大難即將臨頭,慌亂到了極點。

(四)總結、擴展

1、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徵?

討論並歸納:自私、貪婪、庸俗、虛榮、勢利、冷酷

2、試舉例談談,本文情節曲折,構思巧妙,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雙在情理之中。

參考:

(1)于勒在南美髮了財,過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變成了窮水手。確實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中,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是爾虞我詐的社會,這個能被哥哥“打發”反“賺了點錢”的于勒,在資本主義的激烈競爭中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

(2)菲利普一家與于勒在一條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於于勒窮困潦倒,年老而流落異鄉,被船長帶回卻又無臉回家,只好棲身船上;二姐婚禮後全家到窮人最理想的哲爾賽島去旅遊,這就必須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設計了“吃牡蠣”的情節,這樣,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與賣牡蠣的于勒同在一條船上相遇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知識教學點

研討本課的主人公是誰?

2、能力訓練點

為小説另擬一個結局,作口頭練習。

(二)整體感知

作品中寫到了幾個各具個性的人物,究竟誰是作品的主人公?本節課可以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來加深對小説體裁特點的認識。

(三)教學過程

1、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個偏正短語,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麼小説的主人公是于勒,對嗎?

不是

2、可於勒叔叔這個人物卻貫穿了課文的始終課怎麼不是主人公呢?

討論並歸納: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關鍵看這一人物形象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小説的故事情節雖然都是緊緊地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説中的線索性人物,作者設置他是為了組織材料,結構故事,推動情節發展的,並不是靠他來揭示主題。

3、什麼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麼?

討論並歸納:“我”僅僅充當了作者的代言人,雖“我”從頭到尾出現,整個故事是由“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而構成的,但那只是為了使作品有一個更客觀的敍述角度。

4、那麼,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

討論並歸納: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塞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揭示全文主題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四)總結、擴展

做想像性的口頭作文。

假設破了產,雙重新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一種情景。口頭敍述,適當描繪。

(可採用小組形式先説,四人左右一組,再推薦説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説。)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4

【教學目標】

1、在閲讀中瞭解課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點。

2、在討論中瞭解小説的主題思想。

3、在品味中理解“我”對父母及叔叔的情感態度。

4、在思考中認識到“拜金主義”思想對人性的摧殘。

【教學推薦】

1、這篇小説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述、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能夠讓學生多體會,並在寫作中借鑑。

2、如有條件,能夠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排練,在班級演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要這一點點兒,就能夠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發光的奴隸!”這是莎士比亞對金錢的評價。金錢是一面鏡子,它能夠反射出大千世界裏的芸芸眾生相。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小説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來切實感受一下金錢的魔力。

二、在閲讀中瞭解小説的情節發展及人物性格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資料:

教師檢查閲讀效果:文章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你認為作者着重刻畫的人物是誰?你能概括一下這篇小説的資料嗎?

提名回答:

文中人物:菲利普夫婦、于勒、“我”“我”的兩個姐姐和一個姐夫、船長

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婦

概括資料:“我”的父母十多年來一向熱切地盼望着于勒叔叔發財歸來,然而當我們在遊船上偶然遇到貧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時,父母卻把他當成是最大的“恐怖”,拒絕認這個親弟弟。

2、再次閲讀課文,深入瞭解課文資料:

教師提出要求:找出課文中能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地方,在課文中做批註。然後我們來概括:

我認識了一個的菲利普,你瞧,;

我認識了一個的菲利普夫人,你瞧,;

我認識了一個的于勒,你瞧,。

學生活動,閲讀課文,找到對人物進行描述、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提名學生作出回答:

對菲利普的認識:

我認識了一個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認出弟弟時“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

我認識了一個勢利的菲利普,你瞧,他明白了于勒的身份時,“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着嗓子説……”;

我認識了一個虛榮的菲利普,你瞧,生活那樣拮据,他們還是願意去附庸風雅,去旅行,而且,看到貴夫人吃牡蠣時,“父親是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感動了”;

我認識了一個比較寬容的菲利普,你瞧,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的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如果不寬容,是不會讓他佔用財產的。

……

對菲利普夫人的認識:精明、刻薄、潑辣、有主意、富有心計、為兒女着想……

(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對於勒的認識:糟蹋錢、自作自受、期望悔過、不知悔改、懷念親人、令人同情……(同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教師個性提醒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文中提到的“兩封信”的作用。(推動了小説的情節發展,使菲利普夫婦“有錢千里盼相逢,無錢對面不認親”的性格更加鮮明。)

另外,課文中提到的精確的錢數,也要進行分析。(透過計算能夠明白,“我”給叔叔的只是數量極少的錢,連一米花邊也買不到,可被母親罵作是“瘋了”,從中可見母親的性格。)

注意船長的話:“他叫于勒,……姓達爾芒司,──也不知還是達爾汪司,總之是跟這差不多的一個姓。”朝夕相處的人,竟然不知姓什麼,可見人們對貧窮者的漠視,這樣,小説所反映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的問題了。)

三、在討論中明確小説的主題

教師發下課前準備的資料──四種主題説。請學生分組討論,説出自己的觀點。

“金錢關係”説:小説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同情”説:小説透過對資本主義社會下層人物──于勒被整個社會遺棄的悲慘命運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憐憫。

“虛榮”説:小説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表現了他們愛慕虛榮的醜態。

“勢利”説:小説透過菲利普夫婦渴望見到已經發大財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貧困潦倒的于勒後極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畫,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婦嫌貧愛富的低級庸俗的勢利心態。

學生分組討論後發言,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

師生交流後明確,以上幾種説法都有其片面性。我們能夠概括為:小説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表現了在現實社會裏金錢關係對人、對人性的扭曲和破壞,對“金錢至上”的思想進行了批判。

四、從文字中體會“我”對父母,對於勒叔叔的情感態度

學生思考後發言。

回答要點:

1、我對於勒叔叔的態度是同情:

題目反映了“我”對於勒叔叔的同情。儘管我已經瞭解了于勒叔叔所做的一切,但他仍然是“我的叔叔”,而不是“無賴、流氓、騙子于勒。題目讓我們感到親切,而不是疏遠。

“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2、“我”對父母的態度:不滿、同情、理解:

“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流露出了對父母的不滿。但我們從文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對父母的同情與理解。“我母親對我們的拮据生活感到十分痛苦。那時家裏樣樣都要節省,有人請吃飯是從來不甘答應的,以免回請;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買拍賣的底貨;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十五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令我們不禁想到了杜甫的詩句“不為困窮寧有此”。

教師提問:為什麼文章要用一個小孩子的口吻來寫呢?

學生思考後發言:小孩子純潔、善良,尚未受到金錢的腐蝕。這樣更能突出主題。

五、結束語

我們無法嘲笑于勒,我們也無法嘲笑“我”的父母。小説讓我們反思我們的生活,反思我們的人生,反思金錢關係對我們人性的扭曲和破壞,並且在這種反思中把我們的靈魂從現實的、金錢的關係中昇華出來,提醒我們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5


教學設計背景:

我區掀起了“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潛力”的課堂教學改革浪潮。在新的形勢下,我也投身其中,認真閲讀相關理論,深入領會高效課堂的內涵。我結合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膽踐行《新課標》要求,現將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我的教學設計方案展示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拮据、闊綽、煞白、詫異、與日俱增、十拿九穩”等詞語。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瞭解莫泊桑及其小説創作。

潛力目標

1、學習本文細緻地描述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述的方法。

2、把握小説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品評小説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潛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藴。其中如何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發揮想象對主題進行討論是難點。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篇。從語文教材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透過塑造人物形象敍述故事情節,描述環境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莫泊桑的小説,個性是短篇小説,在藝術手法上造詣很深。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發表於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體現他藝術風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説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透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本課的閲讀教學擬以從分析情節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藴。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用心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學情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説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説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説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於小説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於調動廣大同學的用心性、主動性,有利於學生潛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所以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小説,由學習委員負責,排出劇情課上表演小説故事情節,更好地瞭解人物形象,體會課文所反映的主題。

教法、學法説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以讀後感悟、讀後理解、讀後體驗、讀後反思為教學設計思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教學理念;分為兩種課型組織學生學習:1、預習課;2、討論課(展示課);即採用感知討論、點撥討論、梳理啟迪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以對話教學的形式,努力使課堂開放、民主而有活力。

l、誦讀法。莫泊桑的小説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述、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主角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為主。

2、探究討論法。這篇小説的內藴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説的潛力。如從情節分析人手探討作品主題。

3、續寫法。在把握原作主題,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流暢自然的結局續寫,以深層揣摩課文立意和波瀾起伏的情節鋪敍。

學法指導:

1、感悟——理解——品味——反思

説明:學生學習本文,首先就應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到達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透過變化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潛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到達創造思維潛力的培養。最後感悟課文,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2、採用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並獲得必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本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瞭解情節發展的因素。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對於金錢,名人這樣説:

羅蘭:凡事若在金錢利益上着眼,就難免在人情道義上有幾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杯具大半和金錢脱不了關係.其他: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天,我們一齊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先讓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成果】(設計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潛力)

1、【説】學生以學習小組相互交流預習所得。

2、【寫】抽兩個小組的大組長分別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並簡要書寫在黑板上給同學們講解。【師根據學情加以補充】

3、【寫】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抽每小組組員上黑板注音、寫生字;其他學生練習本上書寫,老師巡迴瞭解學情,大組長負責批閲,師當堂評價。

二、設問導讀:

1、整體感知(設計思路:培養學生快速掌握課文大意和口語表達潛力。)

1)、【讀】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説資料,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2)、【聽】學生聽讀全文,明確人物關係,嘗試複述故事情節,明知線索。

【小組合作交流,分工與各小組板書寫在黑板上】見下:

人物:

情節: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環境:

線索:明線——

暗線——

2、【讀】【説】學生精讀全文,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設計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説的主題思想。)

(1)、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菲利普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2)、于勒是個怎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此刻為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請嘗試從課文資料中歸攏于勒的“簡歷”。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麼

(4)、小説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不同稱呼的詞語及其態度的變化。

【學生展示討論結果,體現學生讀後的感悟、讀後的理解】

教師及時給予評價、點撥: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最後。他被送到美洲。之後,據説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期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成為哥嫂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拮据,不僅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明白了以前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嫂一齊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定了婚。

(3)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明白了于勒的狀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必須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

教師引導: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期望破滅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為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三、【演】拓展延伸(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及表演的潛力,以此到達對小説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1、分主角朗讀。

2、主角表演過程(便於更好地瞭解人物形象,把握小説主題)

3、學生合作探究:

(1)這篇小説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你是如何理解課文主題的

(2)小説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從行文看,對於勒僅有幾筆直接描述,多是側面着墨,而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卻用了很多篇幅。那麼,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學生研討、表達,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明確:

(1)閲讀這篇小説,使我們走進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去體驗當時法國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説描述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勾勒出了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

有關作品的主題能夠理解為:①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説:“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面,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於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擺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應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取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為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2)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説正是透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寄予自己的情感評判的。因此,小説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我”作為敍事主體貫穿全篇。小説的主題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據下列情境提示,續寫小説的結局:

假如破了產,又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描繪。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賞詞析句,引導學生揣摩小説語言。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聯繫生活實際,體驗與反思。

教學步驟

一、【説】作業交流:

請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創意性的結局續寫,並以小組為單位推舉優秀習作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二、【品】研讀品味,(設計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以及欣賞潛力)

1、【讀】請學生表情誦讀全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以小組品味欣賞,更好地瞭解人物形象。【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理解、感受】

【投影備選】:小説在人物塑造上的獨到之處在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

(1)請同學們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母親在期望破滅時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你瘋了!既然你明白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説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説:“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③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説:“我就明白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2)“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唸的三句話意思有什麼異同為什麼重複寫這表現“我”的什麼心理

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後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2、合作探究,體會匠心構思。

(1)文章開頭在寫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後,不之後寫于勒,而是寫他們一家星期天到海邊棧橋散步的習慣,寫父親永不變更的話。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文中關於于勒去美洲前後的狀況,是運用什麼方法交代的這部分資料對情節發展起什麼作用

(3)寫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決定舉行婚禮之後到哲爾賽島旅行,這與整個故事情節有什麼關係

(4)安排兩位先生請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這樣一個細節,作用是什麼

(5)“我”給於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一段描述,對錶現主題起什麼作用

學生合作探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1)這樣敍述是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明白于勒是誰,他在哪裏,為什麼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來,從而使情節發展更有吸引力。

(2)插敍。介紹于勒的經歷,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情緒,為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從而創造遇見於勒的機會,把故事引入對中心事件的敍述。

(4)這一細節牽動了菲利普的虛榮,使他也產生了請家人吃牡蠣的念頭。而由此才使菲利普與于勒進一步接近,並最後認出了于勒,使情節發展急轉而下,同時也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

(5)這段描述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婦冷酷無情、惟利是圖的本質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寫】體驗反思

1、學生歸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

●文中的“我”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

●于勒:

早:行為不端、糟蹋錢。

中:正直、有良心。

後: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2、請同學們暢談學習課文後的感受和啟示。

學生探討交流,教師點評:

(1)不要把理想的實現寄託在別人身上,就應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爭取。

(2)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説】拓展延伸:(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1、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2、假如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五、【寫】課堂檢測:填表完成【學後回味,到達課文與作文的統一,課文資料與思想教育的統一】

題目特點

主要人物

主要情節

文章主題

寫作特點

學後感受

六、閲讀訓練(視狀況完成)(分發講義資料)

(一)、閲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但是父親的期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説:“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之後我們最後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裏默唸道:“這就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兩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三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説:“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説:“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説,因為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之後大家都不再説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1、“我”的母親原先怎樣稱呼于勒,之後又是怎樣稱呼的從稱呼的變化上,能夠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2、十年中,“我”的父親那“與日俱增”的“期望”是什麼照你看,在對待于勒的基本態度上,父親與母親有無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發時是怎樣的.情緒之後又是怎樣的情緒(用選文中的話作答)

4、選文中有兩段景物描述,請分別説説這兩段景物描述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個銅子的小費,就“趕緊”表示感謝,這個細節意在説明什麼

6、對“我”心裏默唸的話,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B.證明“我”此時的複雜感情。

C.強調“父親的弟弟”,證明“我”對父母的困惑、不滿。

D.強調“我的親叔叔”,證明“我”對叔叔遭遇的同情。

五、【聽品】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杯具,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觀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完美心靈的答案。

六、佈置作業

1、寫一篇反映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小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説,勢利是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衍生的生活現象,它是超越時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遠不會絕跡。你是否也這樣看呢請以短文闡説。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一等獎6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説,個性是短篇小説,在藝術手法上造詣很深。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發表於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體現他藝術風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説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透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

本課的閲讀教學擬以從分析情節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藴。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用心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拮据、闊綽、煞白、詫異、與日俱增、十拿九穩”等詞語。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瞭解莫泊桑及其小説創作。

潛力目標

1、學習本文細緻地描述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述的方法。

2、把握小説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品評小説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潛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藴。

教學方法

l、誦讀法莫泊桑的小説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述、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主角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為主。

2、探究討論法這篇小説的內藴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説的潛力。如從情節分析人手,探討作品主題。

3、續寫法在把握原作主題,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流暢自然的結局續寫,以深層揣摩課文立意和波瀾起伏的情節鋪敍。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瞭解情節發展的因素。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法國小説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説:“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醜惡。”的確。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過精彩論述。

投影:

馬克思、恩格斯説:“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沒有別的聯繫了。”

馬克思説:“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由此我們能夠看出,資本主義社會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便是純粹的金錢。金錢能使冰炭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形同陌路。法國優秀的短篇小説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説對此作了準確犀利的闡釋。這天,我們一齊走進他的小説,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小説和6個長篇小説,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説,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説巨匠。長篇小説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人們精神的墮落。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説資料,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投影:

拮据(jie2ju1):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闊綽(chuo4):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sha4):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詫異(cha4):覺得十分奇怪。

襤褸(1an2lu3):(衣服)破爛。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喻很有把握,也説十拿九準。

棧橋(zhan4)牡蠣(1i4)

2、學生聽讀全文,明確人物關係,嘗試複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不同稱呼的詞語及其態度的變化。

教師明確:貧:壞蛋、流氓、無賴。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辦法的人。

貧:小子、傢伙、老流氓、賊、討飯的。

菲利普夫婦:恐怖——期望——恐怖——仇恨。

3、學生討論:

小説情節富於變化,跌宕曲折,引人人勝,關鍵在於設置了懸念,構思巧妙,請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麼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此刻為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4、學生精讀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嘗試從課文資料中歸攏于勒的“簡歷”。

(2)菲利普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FI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麼

(4)小説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

原因一結果(邏輯)

期盼一破滅(心理)

開端一發展一高潮(情節發展)

懸念一結局(技巧)

學生思考後精彩回答,教師歸結: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最後。他被送到美洲。之後,據説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期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成為哥嫂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拮据,不僅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明白了以前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嫂一齊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定了婚。

(3)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明白了于勒的狀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必須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

教師引導: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期望破滅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為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四、研讀探究

1、分主角朗讀。

主角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長。要求:讀出對人物的理解。

2、學生合作探究:

(1)這篇小説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的主題的

(2)小説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從行文看,對於勒僅有幾筆直接描述,多是側面着墨,而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卻用了很多篇幅。那麼,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學生研討,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明確:

(1)閲讀這篇小説,使我們走進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去體驗當時法國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説描述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勾勒出了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

有關作品的主題能夠理解為:①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説:“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面,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於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擺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應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取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為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2)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説正是透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寄予自己的情感評判的。因此,小説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我”作為敍事主體貫穿全篇。

五、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據下列情境提示,續寫小説的結局:

(1)遊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裏放着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樣那麼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於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地説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情緒。“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2)假如破了產,又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描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賞詞析句,引導學生揣摩小説語言。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聯繫生活實際,體驗與反思。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請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創意性的結局續寫,並以小組為單位推舉優秀習作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二、研讀品味

1、請學生表情誦讀全文,思考:投影:小説在人物塑造上的獨到之處在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1)請同學們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母親在期望破滅時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你瘋了!既然你明白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説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説:“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③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説:“我就明白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2)“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唸的三句話意思有什麼異同為什麼重複寫這表現“我”的什麼心理

學生思考後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1)①雖然母親聽到了那個窮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發財夢使她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於是“吞吞吐吐”地責怪丈夫“胡説八道”。

②等她親自看清楚那賣牡蠣的果真是于勒以後,也驚恐地“哆嗦”起來,但仍存一些期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③當最終證實那窮水手就是于勒時,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狽”,想起于勒以前佔有過他們應得的一部分遺產,而以後又給過他們發財的“期望”,此刻這種期望竟成了泡影,於是舊怨新仇一齊發作,“突然暴怒起來”,破口大罵。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圖的性格,隨着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地發展,至此畢露無遺。

(2)這默唸的三句話中,從字面的人物關係看,沒有什麼不同。但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後重複“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無義寡情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諷刺意味的心裏話。

2、合作探究,體會匠心構思。

(1)文章開頭在寫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後,不之後寫于勒,而是寫他們一家星期天到海邊棧橋散步的習慣,寫父親永不變更的話。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文中關於于勒去美洲前後的狀況,是運用什麼方法交代的這部分資料對情節發展起什麼作用

(3)寫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決定舉行婚禮之後到哲爾賽島旅行,這與整個故事情節有什麼關係

(4)安排兩位先生請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這樣一個細節,作用是什麼

(5)“我”給於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一段描述,對錶現主題起什麼作用

學生合作探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1)這樣敍述是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明白于勒是誰,他在哪裏,為什麼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來,從而使情節發展更有吸引力。

(2)插敍。介紹于勒的經歷,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情緒,為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從而創造遇見於勒的機會,把故事引入對中心事件的敍述。

(4)這一細節牽動了菲利普的虛榮,使他也產生了請家人吃牡蠣的念頭。而由此才使菲利普與于勒進一步接近,並最後認出了于勒,使情節發展急轉而下,同時也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

(5)這段描述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婦冷酷無情、惟利是圖的本質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體驗反思

1、教師簡要歸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文中的“我”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于勒則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受害者和失敗者。

2、請同學們暢談學習課文後的感受和啟示。

學生探討交流,教師點評:

(1)不要把理想的實現寄託在別人身上,就應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爭取。

(2)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課堂練習(視狀況完成)

(分發講義資料)

閲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但是父親的期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説:“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之後我們最後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裏默唸道:“這就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兩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三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説:“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説:“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説,因為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之後大家都不再説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1、“我”的母親原先怎樣稱呼于勒,之後又是怎樣稱呼的從稱呼的變化上,能夠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2、十年中,“我”的父親那“與日俱增”的“期望”是什麼照你看,在對待于勒的基本態度上,父親與母親有無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發時是怎樣的情緒之後又是怎樣的情緒(用選文中的話作答)

4、選文中有兩段景物描述,請分別説説這兩段景物描述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個銅子的小費,就“趕緊”表示感謝,這個細節意在説明什麼

6、對“我”心裏默唸的話,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B.證明“我”此時的複雜感情。

C.強調“父親的弟弟”,證明“我”對父母的困惑、不滿。

D.強調“我的親叔叔”,證明“我”對叔叔遭遇的同情。

參考答案:

1原先稱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個有辦法的人”,之後則稱“這個人…”“這個流氓”。從稱呼的變化,能夠看出她嫌貧愛富、自私冷酷。

2、“我”的父親的“期望”是盼望發了財的弟弟回來,能帶給他財富。“我”的父母在對於勒的基本態度上沒有什麼不同。

3、出發時,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驕傲”;之後則“大家都不説話”。

4、前一段景物描述襯托出全家人當時快活而驕傲的情緒;後一段則襯托出全家人失望而沮喪的情緒。

5、證明於勒很少得到温暖或進一步證明於勒確實很窮。

6、A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杯具,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觀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完美心靈的答案。六、佈置作業

1、寫一篇反映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小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説,勢利是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衍生的生活現象,它是超越時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遠不會絕跡。你是否也這樣看呢請以短文闡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