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撰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為一名教師,你們需要不時地做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6篇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篇1

?圓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教材安排4教時。因為學生對圓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對於這節課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圓,感知圓的共同特徵。

2.通過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3.能用圓規畫圓,並能按指定的半徑畫圓。並能初步知道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4.通過欣賞由圓組成的圖案,感受幾何的美,對幾何產生興趣。

為了幫助學生對圓概念的形成,整節課我主要強調了動手畫圓。首先,在紙上直接畫,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發現其實畫得不圓,從而激發他們去探究怎樣畫才能很圓,為什麼要這樣畫才能很圓。接着,是用紙片畫圓。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用紙片畫圓的過程中,明確了圓的特點:固定的點,相等的長,也引出了對圓心和半徑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用紙片畫圓的操作過程可能存在困難。

然後,是用圓規畫圓,並會畫指定半徑的圓。通過幾次畫圓,學生認識了圓心和半徑,也瞭解圓心和半徑之間的關係: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在這節課裏,我還設計了一些環節。如:關於圓的半徑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學生畫的圓心和半徑,其實他們畫的半徑和我在黑板上畫得其實是一個方向,但我在展示時把他們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讓學生在老師這種無聲的教學中感悟圓的半徑其實有很多條。接着,我又出示了4個圓,繼續辨析哪些半徑是正確的,來加深對半徑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探究的環節,主動探究圓心和半徑,把一些書本上沒有提及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把它挖掘出來。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最難就是關於半徑的教學。因為書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只是説從圓上任一點到圓心的這一段相等的距離,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徑。為此,這一環節我經過幾次的修改。最先備課時,我並沒有使用紙片畫圓,而是直接用圓規畫圓,從使用圓規中發現針尖固定的是圓心,而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就是半徑。但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學生連使用圓規都不是很熟練,更不用從畫圓中認識圓心和半徑了。然後,我又進行了改進,用紙片畫圓,觀察老師畫的過程,再通過動手畫,感知固定不動的那個點就是圓心,從圓心到圓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離就是半徑。雖然這一過程學生較易接受,但反饋過程中又發現學生心裏明白,但表述起來有困難。最後,我把這個過程改進成今天這節課,把畫圓的過程概括成兩點:固定的點,相等的長。從中直觀而形象的引出半徑就是從固定的點到圓上的這一段相等的長。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指正。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篇2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認識了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是國小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由於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的常見物體中引出圓,再憑藉圓形物體畫出圓,然後利用摺疊的方法找出圓心,在此基礎上,通過測量、比較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考慮到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並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徵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圓有了初步認識,加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緣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積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體化,同時已經學過了幾種常見圖形認識,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思維處於經驗性的邏輯思維,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前學的幾種常見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無論從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故此,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列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所見到的圓形物體,引出圓的概念,瞭解圓的特徵。圓的相關知識與特徵,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獲得,“學”數學就是“做”數學;而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藉助多媒體課件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學驗證和知識深化、運用的機會。通過認識圓、畫圓過程,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的現象。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圓形物體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徵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並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在黑板上板書“圓”字,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什麼?(指名回答)

生:十五的月亮、輪胎、月餅、圓臉蛋、唱片……

師:一個“圓”字讓大家浮想聯翩,在我們的生活中,圓無處不在,説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用你手上的工具動手畫一畫。問: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

二、探究特徵

師:剛才大家用各種工具畫了圓,但是,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有的工具並不好用,而且大多數只能畫一種大小的圓,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畫各種大小的圓呢?是什麼?

生:圓規。

師:對,這個工具就是圓規,圓規就是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圓規觀察),圓規有一個小圓柄,畫圓時手要握住這個小圓柄,還兩隻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是用來畫圓的筆,畫圓時,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兩隻腳要叉開,手握住小圓柄旋轉一週。

師:你能試着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嗎?(生畫圓)

師:讓學生説説自己用圓規畫圓的過程(組織交流)

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圓,大家看,我們在用圓規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1、注意圓規這個針尖要固定在一個點上,我們畫的圖形才夠圓。(板書:1、定點)

2、圓規的兩隻腳之間的長度不能變,否則圓形不能閉合。(板書:2、定長)

3、要用手握住圓規的這個小圓柄旋轉一週。(板書:3、旋轉)

師:同學們,現在大家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再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圓,看看是否畫得更順暢了。(生畫圓)

師:現在大家都已經學會畫圓了,那麼同學們再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畫的圓都一樣大呢?

師:對!我們可以讓兩隻腳固定,這樣就可以畫出固定大小的圓了。現在我們先拿出直尺,讓針尖和鉛筆頭之間的距離是3釐米,把圓規固定好,在紙上畫一個圓。

師:這個針尖是什麼?(圓心)用什麼字母表示?(o)圓心,顧名思義就是圓的中心,剛才我們畫的兩個圓一樣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圓心)圓心可以確定一個圓的位置,針尖固定在哪個位置,圓就在那個位置。(板書: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大家看這個剛才畫的兩腳距離是3釐米的圓,要是有人問這個圓有多大,你們怎麼回答呢?(半徑3釐米的圓),對這個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用什麼字母表示?(r)(指導書寫r,説説什麼是半徑,作相應的練習)

師:請你在紙上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小得多。請你在紙上再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大得多。(生畫)

師:剛才我們畫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圓,誰來説一説:圓的大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再想一想,在同一個圓裏,這樣的半徑可以畫幾條呢?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小的競賽,怎麼樣?在一分鐘內看看哪位同學在同一個圓裏畫的半徑又多又好。(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請同學們用尺子來量一量這些半徑,它們的長度到底是怎樣的。(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師: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能決定圓的大小的線段嗎?

生:直徑。

師畫一條直徑,講解: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什麼字母表示(d)(做相應的練習)

師:如果我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畫直徑,想一想:能夠畫出圓的所有直徑嗎?(板書:有無數條直徑),同樣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直徑也相等嗎?(板書: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師:請同學們量一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發現?(r=d=2r)

師:我們來做個小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比較快。(師報半徑,生説直徑;師報直徑,生説半徑。)

師:大家還記得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嗎?(生拿圓片折,發現交流)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學得可真不錯,大家有沒有興趣接受新的挑戰呢?

1、判斷題。

(1)在一個圓中,有一個圓心,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半徑總是直徑的一半。( )

(4)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

(5)圓內直徑是最長的線段。( )

(6)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2、欣賞圖片。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篇3

我執教的內容是“圓的認識”,以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點和性質還是比較困難的,國小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又是一個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正處在邏輯抽象思維形成的階段上,要使他們全面、正確的理解數學概念,就應該靈活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我就説一説這節課的具體方法:

一、聯繫生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來自現實生活,學生生活周圍處處有數學,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概念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從生活中引入圓,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抽象出圓的表象,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本節課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同學們用各種學具創造圓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自己“做”數學的過程,因此,要將學生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轉變為在操作中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例如,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觀察等一系列活動中,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綜合性思維能力。

總之,這節課,我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課堂上還不夠放手,如果能夠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去創造、探索、交流、合作、發現,可能孩子們的收穫會更多。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篇4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並直觀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本課讓學生學會用圓規畫標準圓,並一步認識深刻體會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了圓,但只是直觀的,對於掌握圓的特徵還是有難度的。由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一次飛躍。

本節課,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因為採用了先學後導的模式,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着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所以在畫圓這個環節,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現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而是讓學生自己畫,在畫的過程中,發現畫圓會出現哪些問題。我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藉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2、提高應用意識,努力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除了將汽車的輪胎為什麼是圓等生活中的問題應用融入課堂我還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出籃球場上的大圓。

讓學生體會到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發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於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於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係的掌握不夠透徹。

2、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於課堂上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同時對於教材的研究還不夠透徹,造成前鬆後緊的局面。

3、關於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瞭解學生水平。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篇5

?圓的認識》一課選自國小數學人教版教材第12冊,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國小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繫,再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這樣的編排,學生對於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徵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於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對於圓在歷史、文化、數學發展過程中與人類結下的不解之緣感受不深。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試圖對本課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一方面,通過拓展空間,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認識完圓的一些基本概念後,自主展開對於圓的特徵的發現,並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我又藉助多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後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比如:

1、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於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在認識圓的特徵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圓片、直尺、圓規等研究工具,選擇研究材料,通過實際動手摺、量、比、畫等手段,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中學習,獲得關於圓的基本特徵的豐富的動態表象。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着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藉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在一般的關於圓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練習階段,教師總會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習題,以鞏固圓的概念,讓學生在應用中形成有關圓的知識和技能。我並沒有機械地進行所謂習題練習,而是更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築、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節、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標誌設計等等。最後,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在課末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我發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於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於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係的掌握不夠透徹。

2、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

3、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於課堂上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而且還造成前鬆後緊的局面。

4、關於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瞭解學生水平。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篇6

堂是教師實現自己,展現自己的舞台;是孩子們學習知識,不斷成長的聖地。所以課堂是育人的殿堂,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於課堂教學我們只有不斷的反思,從反思中吸取經驗、改正不足,我們才會不斷進步。下面就結合自己最近在課堂教學反思中的一些感悟,談一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反思(一):準備充分是上好課的前提

這裏説的準備不光是、教案、教具的準備,還有教師心理的準備。“我是否已經從心理上全身心的投入到這節課;我是否有信心上好這節課;我對我的學生是否有把握;是否他們能和我配合默切……”在執教“5的乘法口訣”這節課時,我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上課之前對自己和學生滿懷信心,所以不急不躁,胸有成竹,這樣一來學生也受我的心理感染,安心學習,塌實上課,我看學生那麼認真自己也更加有信心,在師生互相影響下,這堂課很順利的達到預期目標。而在執教“高矮”這節課時,由於是科研處突然襲擊,本來第四節的課被安排在了第二節,雖然教案上準備了,也有了,可是我心理上是沒把握的,上課時我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感知,去多説。怕剛上一年級的他們太亂,電腦的突然死機,讓我立刻方寸大亂,我變的急噪起來,不停的去説,可是我越急噪,學生就越亂,看見學生亂我就着急,本來想好的思路被打亂,一節課以失敗而告終。

反思(二):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一節課的好壞,教學設計是很重要的,要想設計出流暢、簡潔,並且重難點突出、新穎的教案,鑽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案中的教學環節必須簡潔、有可操作性,學生才能接受。我們二年級的學生在剛接觸“平均分”時,我對教材研究不熟,所以把平均分想的太難,教學設計繁瑣複雜,而學生們大部分都已經在生活中瞭解到了平均分,我費了那麼大勁講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的知識,結果一堂課效率低下,連課後題都沒處理完。所以在從那以後的教學中我注意了這一點,每節課都力求簡潔,環節簡單,反而效果更好。

反思(三):鼓勵與微笑比嚴厲的批評與呵斥要管用的多。

我一直以來都是執教低年級,由於第一年時執教的經驗,所以對學生表揚的少,批評居多,上課時語言不能做到親切自然,常常因為批評學生而耽誤上課時間,並且自己也生氣,影響教學效率。這學期我向別的老師多學習,試着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溝通,用表揚代替批評,用商量代替命令,我發現學生們在表揚下竟然比以前要聽話、認真的多,他們積極思考,樂於學習,即使最調皮的孩子在表揚之下也不好意思再亂,而變成了“乖孩子”,課堂氣氛濃厚,學生情緒高漲,並且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了,學生也越來越愛上數學課了。例如有一次在一年級上課,我們班最皮的學生韓斌,像是做着轉椅一般,左轉轉,右轉轉。要是以前我肯定會大發脾氣批評他一頓,可是今天我輕輕的走到他跟前,對他説“韓斌,你的凳子是不是不舒服,老師幫你整整衣服,就好了”然後,我幫他整了整褲子,又説“這回你肯定會舒服了”,本來他以為我會訓他,看我這樣説臉就紅了,我幫他整衣服他就更不好意思了,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中,他再也沒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