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5W

教學反思是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反省,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活動分析的一種有效手段,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6篇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篇1

4月份有兩次大型的公開課,一次是xx開設的區級公開課,一次是x老師在xx中學的送課下鄉活動,這兩次公開課中兩位老師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值得反思和學習。

xx老師的公開課,先通過批閲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作業,瞭解學生的困難和錯誤所在,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審題進行訓練,指導學生如何在讀題過程中獲取有效信息,同時對能量類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能量轉換的過程和方向,並用能量流程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黑板上,進行展開,明確每一種能量的計算方法,同時對提高計算正確性和解題規範性進行了指導,再通過典型例題地訓練鞏固了能量類問題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後通過當堂檢測促發學生進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地能力。

xx的這節公開課,從選題,到編制教學案,教學設計,備課,製作ppt,所有的過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題的選擇有她獨特的思考在裏面,所選的題目新穎,全面,並能形成體系,反映教學理念;習題的講解細,方法指導到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師特有的細緻。本節課也得到了廣大評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合情合理。我聽完這節課後,對於能量轉化類習題的講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説來慚愧,xx第一年教九年級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原本模糊的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才能積累經驗,獲得真知灼見。同時本節課後的九年級教學研討活動也使我明白了會考複習不同階段的特點和相應的複習策略,以及與平常教學之間的關係,教學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應該從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目標和任務,以及完成教學目標的特定方法,環環相扣,同時只有嚴密監視學情,相應做出調整,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這一點,在x老師的送課下鄉活動中也有所體現。

老師上的是電學實驗,原本準備了三個環節,但實際情況只完成了兩塊內容,即五串一併電路圖能探究哪些問題,和電路連接應該注意的方面,最後一塊電路故障沒有能夠完成。但是我認為課堂的容量並不在多,而是在於學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課能把上面兩個問題講明白講透徹,也沒什麼不好,相反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必然導致每塊內容都是蜻蜓點水,表面功夫。x老師的講解層層深入,娓娓道來,學生互動自然,充分利用課堂生成,針對學情進行方法指導,並當堂出題訓練,語言精練,教態自然,內容詳實,圖文並茂,讓我聽的如痴如醉,見證了x老師作為骨幹教師的實力。儘管如此,我自己上課依然不會刻意模仿x老師,因為我認為每個人的特點和風格都不一樣,強行照搬只會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境地,唯有取長補短,在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整合,才能上出屬於自己的好課,回頭看看xx和x老師,她們也是這麼做的。總之很感激學校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鍛鍊的機會,能讓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學到先進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復一日平凡的磨練中,自然會有春暖花開的時候。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篇2

?可貴的沉默》這一課是第五單元中的第一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學會感恩、回報父母,關愛他人。可貴的沉默是這一單元中的第一課,首當其衝地揭示了這一主題:在沉默前熱鬧地感受愛,在沉默中反思自己,在沉默後紛紛關愛、回報,呈現了另一種熱鬧,由此家長欣慰,老師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一、我這節課的可取之處有:

1、這一課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就好像發生在他們自己生活中的事一樣,我用情感體驗、自讀自悟、加上教師的指導分析突出了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突破了教學難點(體會沉默的可貴)

2、教學過程用在熱鬧中感受、在沉默中反思、又在熱鬧中關愛、回報這條愛的主線貫穿始終,並引導學生圍繞這條主線去質疑、去感悟、去探究。並結合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下沿着這條愛的主線繼續去感悟、去關愛、回報,讓課堂主題在課外延伸,同時也為這一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做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導。

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在課堂上敢於説出自己真正的疑問並交給他們學習方法,讓課堂成為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比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老師為什麼跟學生一起沉默?為什麼沉默了一分鐘那麼長時間?”“為什麼説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雖然不是重點和難點,但確實是這個班學生的真實疑問。在學生品讀過程中我邊觀察學生邊輕聲提示:“老師發現有學生一邊讀一邊寫下自己想説的話,這真是個不錯的學習方法。”結果我在轉第二圈的時候,發現南邊有個男生真的在一句話的旁邊寫上了“我明白了、、、、”

二、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有:

1、導入部分跟課件協調性不夠,我先問學生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嗎?每年都是誰給你過生日?怎麼過的?學生討論之後順勢導入新課今天咱們來學習一篇跟生日有關的課文——《可貴的沉默》。我的課件第一張圖片是一個生日蛋糕,我應該展出圖片之後問“這是什麼?”“生日蛋糕”然後再接上後面的談話導入“同學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嗎?”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太少,我應該多鼓勵學生在小組或同桌之間積極交流,説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交流討論中思想發生碰撞。

3、讀的形式少,這節課主要是品讀感悟,以默讀為主。但中間也可以小範圍的穿插一些其他形式的讀,如扮演家長讀,體會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愛時那種欣喜之情,扮演孩子讀,讀出孩子們談論自己生日時的自豪,興奮。可在班級內讀,也可在小組裏面讀。

?? 4、教學機智欠缺。這節課講完之後,我説:“下課”學生沒反應,我説:“不捨得和老師説再見啊。”又説了一遍“下課”可學生還是原來的狀態,不吭也不動。這節課缺少了響亮的“老師再見”總覺得句號畫得不圓滿。我在第二遍説下課的時候應該説“同學們再見”學生就會順着我説“老師再見”

三、授課感悟:

講完這節課,最大的感悟就是備課一定要充分,只有把課背熟背透,課堂上才能有智慧的生成,課堂設計才能重難點突出。第二,課下認真觀看自己的課堂錄像,查找不足,及時反思,改進。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篇3

學校的遠程教育課堂教學競賽開始了,我選擇了八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綜合實踐活動“蓮文化的魅力”,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因為我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規範的活動課,也幾乎沒有現成的教案可以借鑑。一些教師認為,語文課嘛,不就是幾個環節罷了。導入,講解,提問,板書,作業等幾個環節都有了,加上課堂氣氛活躍,就是一堂成功的課。我認為,語文教學中的幾個環節,還得看教師如何把握,“度”把握得好,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麼,語文教學中“度”的藝術怎樣把握呢?筆者談談幾點看法:

1導入新課要有亮度

在語文教學上,教師在傳授知識中,引徵一些古典史籍、名人軼事等來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是當用的。但一定要切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切忌旁徵博引、故弄玄虛,教師口若懸河、誇誇其談,而學生卻摸不着頭腦、充耳不聞,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把教師的旁徵博引卻當催眠曲,這樣對牛彈琴,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所以,教師在導入時要注意內容、結構的亮度,要讓學生能通過亮度,一下子明白教師將他們帶向何方。

2講解課文要有力度

一些教師認為,講解課文,只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講解或讓學生分析,教師偶爾點撥就可以了。其實,講解課文應抓住重難點,針對學生實際,教師點撥的力度適中才妥。那種過深、過淺的講解都是不可取的。文章的分析講解不能是蜻蜓點水,也不能大刀闊斧的講座式。這樣,在學生的情緒上就覺得枯燥無味、興趣索然或產生畏難情緒,在知識的接受上可能出現不知或難知。

3課堂活躍要有適度

作為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法,力求使課堂氣氛活躍一些,這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師卻認為課堂氣氛越活躍就越好,有時活躍得讓學生忘記了是上課,這樣的活躍算好嗎?其實,課堂活躍的目的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教師只能是把學生引導在一種活躍的氛圍中輕鬆學習,讓學生在樂中學,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那種一味追求活躍課堂氣氛而譁眾取寵的做法是不妥的,學生就會只樂不學;為此,教師在活躍課堂氣氛時要適度,要適可而止,學生才會又樂又學。

4提問學生要有活度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問要靈活多變,問題也要有針對性,探究性和創新性,提問題時還要隨機應變、見機行事。不能只提某些學生或某幾個學生,這樣,就調動不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毫無目的的遍地開花,更不能毫無目標的隨便抓兵點將,這樣,會使課堂教學冷場或陷入困境,導致教學難以繼續。

5板書設計要有精度

在課堂教學中,板書設計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只注重板書的條理性、邏輯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性;只顧將那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而不分主次地板書一整板,結果使學生用筆寫不及,用心記不住,到頭還是等於零。於是,教師必須注重板書設計的精度,板書設計要精確、簡要,讓學生透過精簡的板書就能抓住課文的主旨,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6作業佈置要有妙度

作業佈置是教師獲取教學信息的一種手段。那種過淺、過深、過多、過少的作業設計都不利於學生掌握接受新知,鞏固舊知。因此,作業佈置要精妙,要緊扣內容,科學地、創新地、區別地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做到難易適度,題量適中。這樣,既能使學生得以複習鞏固,也不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這不兩全其美嗎?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好比操縱桿,如何操縱,得看自己怎麼把握,只有“度”把握得好,才能順利駛向彼岸,願我們都把握好這“度”,做一個永不落伍的船伕吧!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篇4

昨天上午我到張八玲國小上了一堂英語公開課,本來應該昨天就把反思及時寫出來的,可是昨天回來實在是太累了,加上暈車特別難受,所以我很早就上牀睡覺了。今天由於事情較多,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坐下來回憶這節課的得失,寫寫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這節課是四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b部分的read and write。這種課型是四年級新增加的內容,而且從本冊開始,閲讀的短文容量增加,難度加大,拓展了很多新的語言。本部分側重於學生的讀和寫的教學。所以有別於lets learn 和lets talk 的教學,在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上均與前兩個版塊不同。很多教師對此版塊的教學都覺得棘手,我也不例外。可是,我這次參加的活動是“送教下鄉”,畢竟我們城區擁有比下面學校好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所以我覺得我有責任將我們對這一版塊已總結出的教學方法展示出來,將我們的經驗傳給下面的老師,給他們提供一次借鑑,同時也讓更多的一線老師參與我們的教材研究,我們共同探索,交流,提高教學效率。本着這一初衷,又結合張八玲國小>英語教學的進度,我選擇了這一課。

為了能上好這節課,我仔細研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系統瞭解了教材的編寫體系,以及結合前幾冊書的教學內容,我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重難點。同時,我還參考了很多有關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視頻,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學習特點,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選擇了相對有趣且有效的教學活動,編制出了本課的教案。並且在此之前,我又在我們學校進行了3次試上,每一次試上都是對本課教學的一次深入的認識。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提高。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是的確促進了我的專業化成長。通過這樣的鍛鍊,我對課程標準理解和對教材的把握方面更進一步,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是一次提高。所以,這節公開課我比較流暢的完成了我的課堂教學。而且我覺得這節課氣氛非常輕鬆愉快,學生積極的參加我的`教學活動,享受着我的這節課,我非常高興。以至於當我宣佈下課時,學生仍然沉浸在我的課堂當中,我連説了兩遍“class is over . goodbye boys and girls !”學生都沒反映過來。最後還是後面聽課的教師帶頭鼓掌,學生才意識到和我説再見。不光是學生,我也為有這樣的課堂而欣慰。我的付出,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下課以後,有幾個孩子纏着我説,“老師,你什麼時候能再來我們學校,給我們上課啊?”我答應了他們説,“以後肯定還會來的,只是時間我確定不了。”

反思我的這節課,總體上看,我基本達到了我設定的三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也突出了。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相對都比較合理,並且經過了課堂的檢驗。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思想,並且我的這節課實現了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教學最終目標。

“教育永遠充滿着遺憾”。雖然課後,聽課老師們説“教師素質較高,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教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強,朗讀教學有特色,課堂教學流暢,教學重難點突出”等等,給與我很高的評價,但是我自己覺得我的拓展環節做得還不夠好,我只做到了完整地呈現了這種課型的教學流程,但是沒能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字條,替換造句,先説後寫。還有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還要再準確一點,為了不超時,我經常看時間,這一點做得不好。再有就是教師在示範書寫句子時,應該側身寫,或把字條放高一些,或者直接在投影機前寫,讓學生看清楚,引導學生共同參與示範書寫的過程。我當時身體擋住了學生的視線,就失去了示範的意義。這一條建議非常重要,我今後要引以為戒。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篇5

[説教材]

這部分是三個複韻母ɑi、ei、ui及其四聲,每個複韻母配有一幅圖。第一幅圖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ɑi的音。第二幅圖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樹,砍樹時發出的“”的音提示ei的音,枯樹與小男孩構成的形狀提示ei的形。第三幅圖是小女孩圍着圍巾,“圍”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圍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絨球構成的形狀,提示ui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母和ɑi、ei、ui的拼音練習。

【教學目標】

1、學會複韻母 ai ei ui 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準確拼讀聲母與 ai ei ui 組成的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教學重難點】

複韻母 ai ei ui 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教學方法】

以遊戲為主線“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1、歌曲導入(伴隨着《郊遊》的音樂聲,學生自由做動作)

咦,這兒有好多氣球耶!喜歡嗎?每個氣球都有一個小祕密,是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去!

師:這六個字母寶寶呀,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單韻母)

2、揭示課題:

你看這6個單韻母寶寶呀,特淘氣,聽到咱們在唱歌跳舞,它們呢,也高興地舞動起來,特別是那頑皮的小i, 一會跑到a身邊,一會跳到i和u的身旁,竟然變成了要好的朋友,這就是我們學習的ai ei ui。

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去拼音樂園遊玩,好嗎?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學習ai。

1.做遊戲:比高矮。(請一個同學到講台上來,挨着老師站)引導觀察,回答問題:老師和學生誰高誰矮?老師和學生是怎麼站的?

2.由“矮”和“挨”引出第一個新朋友ai,點擊出示ai。

3.誰能告訴老師ai是由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呢?教發音方法。(先發a的音。收尾是i音,前音重,後音輕,中間氣不斷)老師播放口型示範發音,學生模仿體會發音。

4.播放錄音,仔細聽音、辨音,跟讀。5.指名讀。糾正。齊讀。

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合作讀,誰願意和我合作? (握握手)我現在是坐在右邊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請你讀 ai,讀三遍。(生讀,師翹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現在我讀,你聽。(師故意讀錯,請同桌糾正。糾正後再讀,請同桌表揚)

象我們這樣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小朋友會不會?請一組合作讀。(表揚他們合作得很好)

現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讀讀 ai。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ei

1. ai寶寶在玩耍時,碰到了他的好朋友,看看他們幹什麼去了?(砍柴)你聽到剛才發出什麼聲音嗎?

(播放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這一環節的導入做了鋪墊。)

2.師指導發音,播放口形發音,生跟讀。

3指名讀,糾正。

4同桌合作讀。

5齊讀。

(三)學習ui

1小朋友,你們會打電話嗎?聽,電話鈴響了,小朋友,快接電話啊!

師:喂,你好!

生……

師:你們今天學了哪幾個複韻母?

生……,還有一個ui

(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在語文實踐中學。“打電話”將學習生活化,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調動起眼、耳、口、手、腦去完成活動中的各種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2.師播放口形發音,生跟讀。

3.指名讀,開火車讀。(讀對了,其餘同學跟讀)

4、學了一會,好累啊,讓我們伸個懶腰做個遊戲:師擺口型,生猜。

(這一環節意在考查學生對這三個複韻母發音方法的掌握與鞏固,同時也讓學生輕鬆一刻。)

5.大家學得真棒,ai 的四聲兄妹來到我們中間了,他們在哪了?大家快打開書,和他們打打招呼吧!

6.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打亂順序讀。

(四)拼讀與書寫

1.老師覺得大家的ai ei ui 都讀得很好,他們三個為了讓大家讀得更好,請來了好多聲母寶寶,看看都有些誰呢?

這些聲母寶寶與ai ei ui 手拉手組成了音節,大家打開書來快速拼一拼。

2.課件出示音節,檢查學生的拼讀情況。

3.同桌合作讀,一拿聲母卡片,一拿複韻母卡片,合作讀。(碰碰車,碰起來)

出示帶音調的音節。

(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去實踐,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初步嘗試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

ei ui遊玩了一節課,好累啊,你能送他們回家嗎?

四、總結:

師:快打電話告訴你們的媽媽,我們今天學習了複韻母ai ei ui,小朋友,你們又學了好多知識,祝賀你們。

五.佈置作業:

在課外書上找找帶有ai ei ui 的音節,讀一讀,比比看誰認識的多!

四上第9課教學反思篇6

對這篇課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藴含深情的語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課時緊扣“情”字主要圍繞着四個問題展開:第一,本文的關鍵句是什麼?為什麼?設計這樣的問題在於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個問題是,圍繞“悲”“喜”二字作者敍寫了哪些人事?通過這些敍寫文章表達了什麼樣的“喜”和什麼樣的“悲”?這是對文章的具體感知,需要對文章作內容的分析和語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敍述中所隱藏的深情。隨之而來第三個問題是,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悲和喜的?這是從理性層面的思考,從而瞭解作者的創作上的特點,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我用兩幅對聯概括:“事細而情深,文短而意長”,“景不必奇譎瑰麗唯幽靜能怡性,事無須驚心動魄是真情才動人”。第四個問題是,如何理解“悲”、“喜”兩種情感在文章中的統一?這是對文章主題和內在結構的把握,也是對作者深層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因為教兩個班級,又是面對全市的一節課,所以我先在不開課的班級上了一課。

開課了。開始的時候很順利,一切按我原來的估計進行。對第一個問題學生較快的解決,很快的找到關鍵句,理由也概括得很到位:是全文情感的概括;是過渡句,承上啟下;點明瞭寫作《項脊軒志》的原因。對第二問題,我預先的概括是:怡然讀書之樂,

家道中落之傷,慈母早逝之哀,辜負祖母之悲,懷念亡妻之痛。我先讓學生思考五分鐘,然後讓學生回答。其實對這個問題,我早做好對學生點撥的準備。因為在另一班上課的時候,學生的回答總不能中的,特別是對什麼樣的“喜”和什麼樣的“悲”更未能理解到位。所以我在上公開課時心理上也對學生作了定位,並設計了很多的小問題準備用來引導。如“喜”部分:為什麼修葺項脊軒?為什麼不另起書房?你覺得那些地方能夠表達作者的喜悦?“悲”部分:母親是怎樣的人?回憶祖母側重寫了什麼?回憶母親用“泣”,回憶祖母用“長號”,而對妻子卻沒有直接的詞語表現感情,這是為什麼?……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引導閲讀課文,推敲字詞,品味語言,然後概括情感,把握方法。未料到一個學生在回答時概括得相當到位:“重修項脊軒的讀書之樂,回憶母親時光流逝之悲,回憶祖母功名難就之悲,回憶妻子英年早逝之悲。”當時他的回答引起聽課老師的一片驚呼,我也很感突然,雖然和我原來的概括比較還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他的回答基本中的,原來設計的所謂引導是全用不上了,只好馬上改變問題:“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這樣的‘喜’和‘悲’?”在隨後的閲讀和品味的`教學過程雖然尚算順利,但自己也發覺有些地方出現了不應有的重複,使得其中的一個練筆環節(圍繞一個“情”字,概括《項脊軒志》這篇課文的內容)因為時間的緊張不得不捨棄。

課後,和幾位同學同事一起吃飯、聊天。大家對我上課時注重文本,側重語言品味的教學持肯定意見,但我總覺若有所失。其間也談到一位特級教師到我市一所高中上課的事,説他那節課上得不理想,完全不能體現特級教師的水平。有一位甚至開玩笑:“特級教師的課不過如此,還不如小曾老師的課呢。”另有一位説可能特級教師不瞭解那所學校學生的情況。這句話讓我剛才的思考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作為教師,上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備課。備什麼?備教材,備學生。其實備學生太難了。一個班級五十多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語文素養是不同的;同一個學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態、情緒等一切的心理和身體的狀況都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第二,所學內容的不同也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的瞭解不充分。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或不同思想傾向的文本都會因學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閲讀效果。而任何一點的不同都可能影響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影響一節課的精緻甚至常態。這樣,我們可以説,備學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個大略的層次上做一個大概的估計。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備教材,因為只有教師對教材備充分了,才能任憑它“八方風來,我自巍然不動”。怎樣算是備好了教材?我覺得一是對教材爛熟於胸,從字詞句到文章結構主題手法等等都瞭然,二是要選擇授課內容,確定授課重點,不可能把教師知道的全部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只能根據文章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選擇性的講授。

我覺得,備教材要比備學生重要。教材是可以把握的,而學生卻每天都是不同的。如果沒有對教材的熟悉,對學生課堂上的精彩表現我們很難因勢利導,這樣對學生是一種挫傷;如果沒有對教材的熟悉,面對學生課堂上的疑問將無言以答,這樣對教師一種打擊;如果沒有對教材的熟悉,面對課堂上節外生枝的問題將無法控制,這對課堂時間是一種浪費。當然,這樣説絕不是説教學可以不顧學生,恰恰相反,課堂的教學絕對不能脱離學生進行,這是最重要的。備教材是前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則是關鍵。而教學的藝術,正是在這樣不可預知中才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示。而我,正是未能意識到學生的不同而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凝滯。

所以,我想,所謂的教學藝術,絕對不是用已經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材的解剖,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根據教學目的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重組教學環節。這是我想到的第一點。

對於特級教師的課,如果幾年前我聽到“也不過如此”這樣的話,我可能會相信,並且自我安慰:你看特級教師的課也有人説不好,何況是你?但現在的感覺卻不一樣了。在自己也開過一些公開課後深深地感受到憑一節課就來判定一個老師的好壞那是不夠恰當的。教材可供挖掘的、學生的狀態、師生的瞭解和磨合等都可以影響一節課。

一篇課文向學生講什麼、怎樣講,可能每一位老師的處理都不同,所以每一節語文課都可能招來異議。而優秀的老師決不是把一篇課文只當成一篇課文。他把這課文當成是整個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某節課中,他可能什麼都不做,只引導學生讀,而另一節課可能會深挖細析,甚至由肌肉骨骼分析到神經末梢。如果我們不瞭解他的教學思想,不瞭解他的整體教學設計,而對他的某一個環節中的處理可能不以為然。正如我們看到一座花園,如果一看到枯枝敗葉就判斷它的殘破,而沒有想到這些枯枝敗葉正是營養花木的養料,這是錯誤的。

在一些課堂上,作秀成為了一種時髦。課堂的活躍、教師的風采,都是表演的元素,卻很少有人去顧問這種表演之後還留下什麼。語文教學是一個大系統,它有些時候表現為樸素甚至是單調無聊的操作,有些時候表現為精彩紛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時候為精心的品讀體悟,有些時候為深思奮筆疾書……

語文教學可以看成是一項工程,甚至可能比工程還要複雜。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精心安排,課文和知識點的網絡更要精心構建。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有積累更有思想,而最重要的是把從教學實踐中來的教學思想再運用到實際中去,形成自己的教學王國。

所以我想,所謂教學藝術,它首先是對教材通盤熟悉的前提下,明確每一冊課文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其次是在課堂教學中能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合理的教學結構,完成教學目標。這正像是一位畫家,只要胸有丘壑(教學系統),那麼無論是條幅還是長卷(具體的教學內容)他都能根據材料(學生的實際表現)自如的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