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44K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思考的一種書面表達,撰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7篇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1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國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後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

四、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於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着力於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説是很有益處的。國中新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國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國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2

在中心學校組織的人人講“我最滿意的一節課”暨“金牌”教師評選活動中,我聽了本組每位教師的課,也參加了十幾次的評課活動。在相互交流與探討中,我學到了許多值得肯定的經驗,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們進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過程教學 忽視雙基訓練

新課程強調注重過程教學,但是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整個就是探究法則公式的課堂,本身設計的有例題和習題,但是在探究環節使用時間過多,從而導致訓練時間不夠。並且新課程強調探究性學習,但不是每節課都要進行探究,有些教師片面強調探究活動,不管是否必要,一節課安排十幾個探究活動,接二連三地組織相互討論,看起來學生都在主動地學習、探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仔細觀察一下便會發現,只有少數學生在探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少數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大多數學生在説笑、看熱鬧,活動完成以後.還不知道自己學了些什麼。有些問題一看就懂,一點就明,但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理念,兜了很大個圈子,設計了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觀察、猜想,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達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強調合作交流,忽視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流,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旁觀者,更不應該是局外人,而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片面強調合作交流,不論是否必要,每常課都讓學生合作交流好多次,從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實效,如果認真觀察和了解一下活動情況,就會發現有學生不能認真參與合作交流,甚至做與合作交流無關的事。有些學生逐漸養成了依賴他人,不願獨立思考的壞習慣.交流時只做一個聽者,而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得不償失。還有些教師,上課前沒有認真進行教學設計上課隨機讓學生合作學習,沒有針對性,有些交流討論的內容層次淺,沒有交流討論的價值。如果長期採取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既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又不利於學生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勤於鑽研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不能片面強調能力訓練 忽視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必須建立在以知識為載體的基礎上.沒有知識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談不上有創新精神。教學中,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都是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過程,都應受到重視。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對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不予關注,對數學定理、法則、公式等知識一帶而過,急忙轉入解題教學,認為只有通過解題這樣的能力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並且在教學中任意增加例習題的數量和難度,讓很多學生難以接受,這種片面強調能力訓練的做法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又使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信心,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程理念關注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但並沒有要求教師在超出學生認知水平的條件下,任意加大例習題訓練的數量和難度,更沒有要求為培養能力和創新精神而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在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和動手操作來體驗感知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理解、掌握、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得到創新精神的培養。訓練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由淺人深,讓每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都得到發展。

總之,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要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不能搞片面性和形式主義,要針對教學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3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講a:b:c=7:5:3,可設a=7k,b=5k,c=3k,但是學生不懂,設a=3k,c=7k,我舉例:父親: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教學反思《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例如講反比例函數:80條魚,2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40條,4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20條,8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10條,x只貓吃, 平均每隻貓吃y條,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數。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學習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4

在我學習新課程的這段時間裏,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而不再是主導者;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師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二、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在我們設計教學方案時,我們應該想想:“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這樣才符合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更有助於教師教學計劃的開展。

三教師應注重和學生的交流對話

師生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羣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乾、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有侷限,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可以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

四教師應對每一節課進行總結記錄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係的過程,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繫.

2.理解拋物線交x軸的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係,理解何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數和沒有實根.

3.能夠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反思是數學的重要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融入反思的環節,用問題的設計,課堂小結,課後的數學日記等方式引發學生反思,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學習方法。説到數學日記,“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學生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收穫與困惑。“數學日記”該如何寫,寫什麼呢?開始摸索寫數學日記的時候,我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給學生提出寫數學日記的簡單模式:日記參考格式:課題;所涉及的重要數學概念或規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還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所學內容能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舉例説明。通過這兩年的摸索,我把數學日記大致分為:課堂日記、複習日記、錯題日記。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5

數學課堂,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着質量的高低,通過本次研修學習,本人認真地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學設計要考慮到學生、教材、教師的因素,而這其中,學生是主體,我們要突出這個主體,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策略,同時要貫徹數學新課程標準,在仔細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學情,然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前導,確定教學目標的原則有以下一些: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主語應該是學生;生成性原則,在教學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有一系列的變化,教學設計中要將這種變化表達出來,使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心中有數,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全面性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涵蓋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關鍵,設計時要有層次性,做到一般目標和個別目標相結合,還要確定適合學生個人特點的目標;層次性原則,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既要同一要求,又要區別對待,要探討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規律,使制定的目標符合學生實際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另外,問題的設計,教學流程的設計,練習、習題的設計也是必須的,這裏不一一贅述。

二、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問題是數學教學活動的源泉,是思維的起點。學生的問題意識表現在對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交流和反思,教師在情景中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引發更深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有效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操作中,問題的設計是很關鍵的,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的數學問題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提出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有效的數學問題是任務型的,具有驅動力,能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引導下進行自覺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問題是清晰的,連貫的,有層次性,啟發性的,難易也是適中的,會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質疑、探索中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問題的有效性決定着學生的成長,決定着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能力提高的問題。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隨着時間的推進,學生的注意力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教師要注意對這個變化進行調控,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圍繞着學習任務來變化,這時候,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因此,一堂課的教學,教法是靈活多變的,但是在這個多變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引導始終是不變的,教師要用良好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用趣味性的語言調節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緒始終調節到教學任務周圍,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興趣來進行學習,這樣我們才會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當然,在課堂調控中,節奏的把握也很關鍵,要讓學生在聽、説、做、思多個方面進行有計劃的變更,使得學生的思維狀態能夠有較長時間保持在最佳,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學的有效。

四、堅持自我反思是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下課鈴響起,教師的教學活動並未結束。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不斷提高自我素養。課後反思是教師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課後對教學的哥哥環節進行認真細緻的分析和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哪些方面的補充;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是否恰當,等等由此研究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教學反思中要寫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也要寫不足之處,分析成功的原因和造成失敗的原因,以便以後引以為戒。另外也可以寫課堂中應急處理的事件,更要寫學生的創新,看看課堂上學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表現,有哪些新的想法。最後,教師反思再寫“教學設計”,通過對課堂的深刻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當然,教學反思要及時,要具體,還要堅持不懈。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6

其實 國中階段的學生,求知慾望強,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歡抽象的乏味的東西,所以好多同學不喜歡數學,只有乏味的計算、嚴密而難於理解的推理,缺乏創造性和趣味性,而現代教學內容可謂豐富多彩,教學方式五花八門,教學的對象個性迥異,教學的觀念也層出不窮,作為教師應不斷總結,要善於反思,開啟課堂教學知識的鑰匙,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是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數學好的同學,自然科學一般都學得好,科學及綜合科好的同學數學不好的幾乎沒有。既然這麼重要,但我調查後的結果卻令人反思、好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怕學數學,但不得不學數學,造成討厭數學,甚至有好多學生升到高校後發誓不再學數學,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歡做數學老師,這是為什麼呢?怎麼做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數學教學該如何進行呢?下面就我對數學新教材的教學經歷談幾點體會、

傳統的數學課的教法,往往是老師分析講解例題,講完後讓學生練習鞏固,往復循環,按部就班形成了一個“套路”。學生的練習無非是例題的再版,這樣成了知識點的供給,使數學學習乏味無趣,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呢?

1、走出從數學到數學的圈子,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學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中處處存在的,學好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需求是推動激發人的求知慾望的第一原動力,新教材數學知識的學習力求從生活實例出發,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引入學習的主題,因此在上課時必須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例如平行線的引入從你喜歡滑雪運動嗎?開始引入到滑雪運動關鍵的是要保持兩隻雪橇板的平行,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城市學生乘自動手扶電梯經驗,體育課上玩雙槓的引入平行線課題,以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2、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繫,突出數學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例如、一根鋼管,截成甲30cm和乙(50cm)兩種用材,如果甲乙兩種用材的根數之比1、2,則不鏽鋼管剛好用完(不計截割損失);如果甲種材料再多截3根,那麼乙種材料只能少截2根,這時兩種用材的根數一樣多,而且不鏽鋼管有剩餘,那麼不鏽鋼管的長度為多少,按後一種截法,並假設沒有一段損失5cm,求最後剩餘段的長度?在這個問題中由於是實例信息且多而雜,如何分析獲取自己所需的東西成為問題的關鍵,要透過現象抓到本質的東西,如果甲種再多截3根,那麼乙種只能少截2根,這時兩種用材相等,故只要先求出每種用材,第一截法幾根就可,這種題目有助於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3、要注重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一般不會珍惜,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往往倍加珍惜,記憶深、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這樣,以前往往注重強調知識的講解,知識的落實鞏固,往往忽視了知識的獲得過程,不只向學生提供的是一個被成人所認同的、客觀的數學知識,傳遞一些已成定論的成熟的數學,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識複印到學生的頭腦裏,而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着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有一種科學家創造發明解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教師只有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為師生共同地雙邊活動,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被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只有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才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對課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的欄目,不能只留於表面,、留於形式,要做好、想透徹和議透徹,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4、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課堂的嚴肅性和紀律性,要有效的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必須“走下講台到學生中去”,特別是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時更應如此,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建立嶄新的師生關係,允許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質疑,允許學生有錯誤,其實錯誤也是美麗的,只有在錯誤中才能使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課堂上要以誠教人,以心換心,以情對情,真誠平等才能使學生自由地想象和創造,從而愉快地熱情地參與到探求知識的活動中、發展其能力,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在於學生接受,更在於學生創新,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又與廣博的知識:成正比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連外界新鮮事物都沒有接觸,就根本談不上創新。所以數學教學要立足於課堂,走進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學校、在家庭中、在社會上,讓數學教學真正迴歸生活,是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與創造的源泉。

國中數學雲課堂教學反思篇7

在新課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成績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改的重要課題。通過我對新課程的教學和學習,結合我平常的教學工作,談談我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很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自覺主動地去探求研究,會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興趣,那麼我們在教學時就會輕鬆很多,也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學習興趣。枯燥、無味的學習環境和教師的滿堂灌的教法只會使學生更加的趣味索然,教師如何有意識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注意的問題。強烈的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它將緊緊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後果及其內涵。因此,在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巧設問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

我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時,讓學生對一些方程進行求解時,我只看一眼,就和學生談到方程的解的情況,而學生卻只有做過之後,才知道。學生就好奇了,他們想老師為什麼沒有做,就知道了方程解的情況,議論紛紛。這時候再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的作用,學生就有了極大的興趣。在講有的幾何題目時,角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學習後,可以不證明全等三角形就得到線段相等,同時再分情況講解在不同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證明線段相等。講“圓的有關性質”時先引入有關圓的實際例子,車輪為什麼是圓的?如果是正方形會是怎麼樣?誘發他們好奇心討論。以及有關“圓的切線”的性質學習後,解決有關問題也簡單了。同時老師也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別是在解題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佩服。

二、在教師深刻領會教學思想的同時,還應當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向學生説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學習潛能,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是時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等各種能力,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在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上求得生存。但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説教能左右的,還應該讓學生在教學中去感受,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產生自學課本的慾望。要求他們多動腦,敢想敢做。儘可能的去營造學習一種氛圍,願意積極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倡導的是學生的合作與學習,有許多問題需要學生共同合來完成,我

們在讓學生獨立的情況下,也要注意合作的重要。況且在當今社會上,有很多工作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種合作。為此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同時在學習時,有時也要獨立完成,當遇到困難時,應該多看看題目,是不是漏掉了條件或是沒有把條件用完就在做題,養成好的習慣學會學習。當他們做題遇到困難時問我,我首先問他們題目的意思弄清了嗎?讀幾遍?學會從題目中找問題,而不是問老師。讓他們知道老師也是從題目中回答你的。讓他們學會從題目中找自己的疑問。另外重視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們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但也要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由於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認識,學習有用得數學,所以教學時就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問題來講。

如“二次函數的應用”中有關實際問題,“有一河面上有座橋的橋面是拋物線的拱形橋,橋洞離水面的最大高度為4米,跨度為10米,一艘寬4米,高3.5米的船要經過此橋,問能不能經過?”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與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國中學生剛剛進入少年期,機械記憶力較強,分析能力仍然較差。鑑此,要提高七年級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效果,務必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這是每一個國中數學老師值得認真探索的問題。通過我對新課程這幾年的研究, 結合我平常的教學工作,有了以下幾點工作體會:

1.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

2.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如每節課後如有時間,我都出幾題有新意,又不難的相關題型,與學生一起研究。

3.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

4.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數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在練習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

5.就是考前複習中要認真研究與整理出考試要考的知識點,重難點,要重點複習的題目類型,難度,深度。這樣複習時才有的放矢,複習中什麼要多抓多練,什麼可暫時忽略,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與成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把握得準,必須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總結,甚至挫折,否則不行。而我仍在不斷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所領悟。

6.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例如,在課後,只要有時間,我一般會留部分成績不足的學生再進行一次複習講解或小測,時間不要太多,十幾或二十分鐘,但一學期下來,就積少成多,對提高成績會有幫助,但要注意兩點,一是其它科任老師協調好時間,二是被留下的學生的思想工作要過關,以免因被留下產生牴觸情緒,就會影響複習效果。

以上六個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據自身與本班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有機結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教與學是雙長的,教的技巧怎樣高,也需要學的配合,農村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怎樣讓他們以更好的學來配合教師的教,需要不斷地探索前行。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學生潛能開發出來,教會學習的方法,提升學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要能多思考,多探索,多創新,上好每一堂課,講好每一道題。只有這樣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適應新形式的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