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19K

教案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肯定要強調聯繫實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寫教案之前,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情況,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7篇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1

教學目的:

一 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二 體會本文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

三 瞭解渡江戰役的經過,接受革命教育。

教學設想:

一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二 為了便於學生儘快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認識規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課文內容的複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三 本文語言簡潔、準確,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四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瞭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解決)。

[説明]熟悉歷史背景,大致瞭解全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瞭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複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三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着示意圖複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複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複述。

四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照教材繪製即可),請剛才發現的複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複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後,指出其複述的不確之處。

[説明]利用複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部分的內容。學生指圖複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五藉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複述的內容?

[參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複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鬥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鍊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説明]教師隨着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六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裏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於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後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預習提示”介紹“22日夜,_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裏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參考答案]

(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説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

(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並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羣眾儘快瞭解到戰役的進展。關於簡明扼要問題,課後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閲讀。

[説明]以上完成了教學的第一個內容,即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七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參考答案]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麼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參考答案]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裏,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_彩的語句,讀一讀。

[説明]以上是體會本文語言上的一些特點。鑑於學生實際情況,條件好的,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四的部分練習題在課上討論。

八正音、正字。

教師出示已制好的字詞卡片(或寫好詞語的小黑板),正音、正字。

荻港鋭不可當殲滅要塞

[説明]可同時進行字音、字形的比較。如:荻獲殲阡纖(要)塞(阻)塞(堵)塞

九聽_詩《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朗讀或歌曲的錄音。

條件不具備的,由教師朗讀,力圖感染學生,加深對本文內容的理解。

佈置作業

一課後練習二、三。口頭完成。

二課後練習六。書面完成。

?總體説明】

新聞文體知識教學,如何能與新聞的內容結合起來,是本文教案設計時思考的一個問題。結果是:先引導啟發學生找出能夠概括全文內容的語句,而後講授有關“導語”的知識,因為“導語”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夠概括表述全文內容。學生既練習了辨析關鍵語句的能力,又對“導語”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較為清晰的印象,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自然結合在一起。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較好。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能快速閲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揣摩語言,領會作者與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學會觀察身邊的普通人物,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學習重難點:

1、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聯繫身邊的人,學會關注、關愛他人。

資料連接:

走進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江蘇無錫人。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洗澡》等,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説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説》;譯作有《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等。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走近老王

快速閲讀文本,學會利用圈點批劃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兩題。

1、識記字詞

傴()身攥()着惶()恐塌()敗愧怍()

取締()滯()笨眼翳()骷髏()()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不超過50字)。

合作釋疑—評説老王

3、分析人物:默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老王形象的語段,談談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議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個的人,從看出”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小組討論交流,交換看法,互相補充。

4、面對老王的境況,作為作家的楊絳是怎麼做的?從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穫?

思想共鳴—懷念老王

5、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麼去了,作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難道不想從行動上為他做點什麼嗎?(提示:“你”可以為老王寫墓誌銘、悼詞、紀念文章等,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觸!注意言簡意駭!!!)

遷移延伸—關注“老王”

6、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老王”一樣生活境況的人,你能談談身邊最感人的故事嗎?你將怎麼去對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語言:

7、楊絳的文學語言看似平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請體會下列語句藴含的情感:

(1)、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學習小結:

8、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

2、體會本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好處。

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意的語言。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自瀆課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的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瞭解人物形象。

3、教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學生體會故事的寓意: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困難,永不放棄追求的精神。

?台階》中的父親在某種程度上與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書課題——台階

本文是一篇小説,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有關小説的基礎知識。

2、學生快速的閲讀課文,注意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注意下列詞語的形、音:

門檻、煩躁、晌午、瞬間、尷尬、煙癮、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2)使用第三人稱説説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區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兩種不同的寫法。舉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台階,他眼看人家的台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確小説的結構:

小説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本文是一篇結構完整的小説,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分析本文的結構:

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台階低,要造高台階的新屋。

發展: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終於造起了有九集台階的新屋。

結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理解人物形象;

與《背影》比較分析

教學過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問題探究:

1、父親為什麼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從那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高台階的渴慕?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性格?

2、父親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階作了哪些準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3、作新屋和造台階時父親是怎樣操勞的?劃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徵。

4、台階造好以後父親有哪些表現?可以看出他怎樣的心理?

5、為什麼新台階造好了,父親反而感到處處不對勁?

小結主旨:本文敍述了父親建造高台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台階》暗寓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的奮鬥過程。

二、寫作技巧探究:

1、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

2、為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台階反而寫的詳細?

3、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的腳板的泥沙以及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除嗎?

小結:本文選材精當,詳略有致

凡是與台階有關的內容不惜筆墨,盡情揮灑,而與台階無關的則惜墨如金,有的點到為止。

三、比較分析:《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説説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結:這兩篇文章所寫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作者卻能挖掘深邃的內涵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體會意藴,從中受到教益。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同時瞭解記敍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敍_演的奇妙,一是寫_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_身的記敍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於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採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範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後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_(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_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_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註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_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説《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_這段文章,還見於金聖歎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聖歎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範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然後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並翻譯,然後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_。”

京城裏有一位擅長表演_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裏指北京。善:善於,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_)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_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_藝人,坐在屏風裏邊。於: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後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裏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捨”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_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_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藉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並且可以藉助於動作、手勢。坐:後面省略了介詞“於”。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裏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註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_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衚衕裏小巷深處狗在叫,接着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説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並餵奶,孩子含着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着哄着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説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裏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裏含着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_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裏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着脖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卧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譁。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後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_術的高超。

八、佈置作業 。

(一)默寫並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_。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並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後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於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敍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後,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鬆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裏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緻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卧室裏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着譁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髮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説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於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裏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於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於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_藝。這段着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於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_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着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後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_人的高超。這裏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裏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裏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_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_”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裏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後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後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_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佈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敍了什麼內容?通過_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後,有什麼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敍了一場生動的_演。它着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裏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_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_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歎説:“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_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麼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_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敍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_身順着賓客所聽到的記敍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捲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繫,自然合理。_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敍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於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後,“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後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後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後,波瀾達到高峯,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敍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敍文,如果只有平板敍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敍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敍述_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_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_巧的高超。

除了記敍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歎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_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麼象什麼。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説明聲音發生的先後,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佈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後,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台,以講故事的形式,把《_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閲讀清代蒲松齡小説《聊齋志異》卷二《_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敍文的範文,教完後,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習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4、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用真實體驗理解文中的人情美。?

二、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形象的刻畫,指導學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藴含的父子深情,啟發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三、教學難點?

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使學生受到感染,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導語。中國受長期的農耕文化的影響,尤其注重親情。千百年來,抒寫親情成了文學的母題,這種題材的作品不勝枚舉,你能列舉出幾篇嗎?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表現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2、簡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暑假以後到清華大學任國文系教授,當時只有28歲。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爆發,朱自清隨清華大學遷往大後方,在昆明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在艱難和貧困的生活中,他在認真努力地進行中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的同時,很關心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繼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並參加爭取民主的運動,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當時,美帝國主義一面用槍炮支持國民黨反動政府打內戰,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又把它的剩餘物資美國麪粉運往中國,作為救濟糧來籠絡人心。朱自清為了反對美蔣_罪惡行徑,在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的宣言上籤了名,並且在臨終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贊他“有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3?寫作背景。關於寫作背景,主要指出課文記敍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煙酒公賣局長的作者的父親朱鴻鈞也被解除了職務。朱鴻鈞沒有積蓄,兩手空空,還欠下五百元的外債。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讀書,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從北京趕到徐州,同父親一道奔喪回家。到了揚州,父親將金銀首飾都拿出來,又當了一件狐皮袍,才還上欠債。又借錢辦了喪事。辦完喪事,作者回北京唸書,朱鴻鈞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車站依依惜別。《背影》所寫的就是這一段史實。為了講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的簡圖。這樣,課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行蹤就都清楚了。

(二)聽錄音朗讀,教師給以朗讀指導。?

(三)學生自行查字典解決疑難字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

問:這篇文章什麼地方令你感動

(鼓勵學生踴躍回答,簡要説明原因)?

(五)仔細研讀重點段落。?

1、研讀第一、二、三段。(學生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然後全班交流)

(1)第二段中父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包含着什麼意思

(這時候,父親心裏一定比兒子更加悲傷愁苦,可是,當他看見兒子流淚的時候,便強抑悲苦,反過來安慰兒子,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是多麼的體貼、愛護。)?

(2)變賣典質、借錢辦喪事説明了什麼?這些內容和“背影”有什麼關係

(作者的父親在徐州當煙酒公賣局長,不僅沒有發財,還要借了錢辦喪事,變賣典當了家財去償還虧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父親的為人。父親失了業,又背了債,悲和愁相交煎。)?

2、研讀第四段。(指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自由回答。)?

(1)這一段中哪些地方説明父親完全可以不必為“我”送行?父親“躊躇”了又“躊躇”説明了什麼?

(第一,他“事忙”,急於謀事;第二,有熟識的茶房,可以託他陪同上車;第三,“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對茶房“再三囑咐,甚是仔細”,“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躊躇了一會”,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的這句話説明了什麼?

(“不要緊”,是父親對自己而言,儘管“事忙”,但認為這無關緊要。

“他們去不好”,是對兒子而言的,就怕別人照顧得不妥帖。

簡短的一句話,説明他關心兒子勝過關心自己,充分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3、研讀第五段。(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悔恨的語氣,然後思考下列問題,發表己見。)?

(1)作者為什麼説“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而且還要歎氣説“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對“聰明”一詞應怎樣理解

(這是作者的自責,責備自己那時年輕無知,不僅沒有體會出父親的一片愛心,反而嫌他“説話不大漂亮”,“暗笑他的迂”。現在想來,內心深感愧疚。)?

(2)進站上車,父親是怎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兒子的呢

(兩個“忙着”説明父親全然不顧自己,只想着為兒子勞神費力。一個“囑我”,一個“囑託”,説明父親像慈母一樣對“我”關心體貼。即使是找一個座位,他也要認真地“揀定”進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細緻入微,用心良苦。)

4、研讀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下列問題,全班進行交流。)?

(1)“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説這句話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

(他想到兒子的旅途生活既單調又口渴,於是要去買些橘子給兒子。為兒子他想得多麼周到。)?

(2)第一次寫看見父親的背影,作者是怎麼描寫的

(主要寫了父親的穿戴和一系列動作。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這一身素服,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裏。接着具體描寫父親是怎樣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台的。“蹣跚地走”、“慢慢探身”,顯示了父親行動的不便;手攀、腳縮、身子傾,形象地寫出了吃力的樣子,看到父親不辭辛苦為自己買橘子,“我”怎能無動於衷。因此,“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寫第一次被父親的背影感動得流淚。)

(4)寫買橘子回來,父親放好橘子,“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這一細節描寫,反映了父親怎樣的內心活動

(這段時間父親的心情並不輕鬆,穿過鐵道,爬上爬下,也確實比較艱難,但是為了消除兒子可能產生的不安,便故意裝出輕鬆的樣子來安慰兒子。但也表明他為兒子勞累也是心甘情願的。)

(5)離別的時候,父親説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感情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表明父親這時仍在惦念着兒子旅途的安全。“進去吧,裏邊沒人。”兒子送父親下車,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親不讓送,怕兒子離開車廂會丟失東西。臨別時這樣細心囑咐,真是關懷備至,可敬可親。)?

(6)最後一句寫第二次看見背影和第二次流淚,説説這時候“我”的心情。?

(父親不顧艱難給“我”買橘子,使“我”感動不已,現在父親要離開了,不免產生濃濃的離情別緒。因此,當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羣裏,自己回車廂坐下來的時候,感念之情湧上心頭,禁不住“眼淚又來了”。這一段兩次寫流淚,體現了兒子對父親的真誠的愛。)

(六)引導學生弄清情節線索,體會取材角度。?

1、本文在幾處寫了“背影”?這幾處寫“背影”各是在什麼情況下,每次有什麼不同的特點?(找出寫背影的地方,分析特點。)

本文在四處寫到“背影”。

第一次在開頭,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別時,望父買橘時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站話別,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羣中。?

第四次在結尾,淚光中再現背影。?

2、作者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並用它來組織材料、結構成文有哪些好處呢(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討論,然後集中發言,教師擇優肯定、適當補充。)?

作者所以選取“背影”這種特殊的角度來反映父親的面貌,是基於表現內容的需要,體現着高明的藝術構思:?

(1)可以表現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形象特點。作者家境衰落,父親老境頹唐、心情憂鬱,用“背影”來表現,最能體現人物的這種境遇與心境。

(2)可以給讀者以廣闊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寫父親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現,

結合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使父親衰頹的形象更具豐富的內涵。?

(3)藝術視角的創新。?

(七)課堂練習(教師出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給平時發言較少的同學儘量多提供發言機會。)?

1、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細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來。聯繫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實體驗,選用生活瑣事來表述父愛或母愛。?

2、結合第三題,説説油畫《父親》的感人之處。?

3、結合第四題,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來描寫一下養育你的親人。?

(八)教師小結。?

?背影》寫的是家庭遭遇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的兒子時的一番情景。這篇抒寫父愛的精品,寫的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語樸實簡潔,卻感人至深,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原因何在呢?

1、父親的來信是《背影》寫作的契機。這信曾使作者大為感動,寫出了這樣感動人的文章。?

2、《背影》具有感人的力量,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表達的真情。老老實實,樸素自然,毫不矯揉造作,這正是《背影》的特色。

3、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現力的形象特徵來刻畫人物、抒寫感情。祖母死了,家庭破產,父親老境淒涼,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將各奔東西,為生活去奔波,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選擇了父親穿過鐵道去給他買橘子時的“背影”這個形象特徵,加以集中地具體地描繪,從而充分地表達出了當時父子之間那種骨肉至情,獲得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九)結束語。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裏,我們的父母就在我們的身邊,把我們的目光悄悄移向他們,你將是一個善良的人,飽含愛心的人。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嘗試觀察人物特點,瞭解人物精神。

2、學會選擇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方法。

教學重難點: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方法。

教法學法:舉例法,練習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ppt出示教學目標;

1、嘗試觀察人物特點,瞭解人物精神。

2、學會選擇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方法。

二、選擇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精神

教材舉例

1、《鄧稼先》 ppt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

①學城回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報效祖國

② 受命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併成功設計了兩彈 功勛卓著

③重病期間寫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④__初期繼續工作 沒有私心

⑤説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 真誠坦白 從不驕人 奉獻

⑥“我不能走”。 執着追求 無私奉獻 責任心強

2、《説和做 》 ppt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

學者 “做了再説,做了不説” 言行一致

革命家 “説了就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標

加羣眾大會。

3、《回憶魯迅先生》 學生討論

4、《孫權勸學》 學生討論

三、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事情生動,主題更明確

(一)、結合課文討論寫法

1、外貌描寫

?説和做》中的聞一多;

外貌描寫的要求:

①抓住特點,描寫重點,體現個性

②要使描寫生動,可恰當運用修辭

③描寫要有一定的順序

2、語言描寫

?孫權勸學》中的孫權、魯肅

語言描寫:

①人物的語言必須個性化,符合人物獨特的身份地位年齡等

②要寫出人物説話時的神態動作等

③語言要簡潔,不能拖泥帶水

3、動作描寫 小練筆:

你在吃一枚還沒熟透的青杏… 請以行動描寫為主,寫出具體情景。

我大着膽子把一顆還沒熟透的青杏兒小心翼翼地放進嘴邊,用前面的牙齒慢慢地咬了一下,頓時我像被針扎疼了似的扭歪了臉,眼睛緊緊閉上,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這段描寫給你什麼樣的寫作啟示?

①動作描寫中動詞的運用要準確。

②動作描寫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二)、課外積累

1、心理描寫

?晚上怕看家》

爸媽常在晚上出門,我一個人待在家裏,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實在可怕,非常 非常的可怕。這種可怕是文章所寫不出來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爸、媽上街去了,我一個人待在家裏。當我看到行人從窗外走過的黑影(看), 或是聽到廚房裏傳來『砰砰』的聲音(聽),我便以為小偷來了,嚇得説不出話來(感)。假如小偷來了,他會把我綁起來,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讓我喊叫,然後偷我家的錢,搬走我家的電視機(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進卧室裏,鎖起了房門 ,躲在被窩裏(做),在被窩裏,我一直祈禱:爸、媽,趕快回來吧(想)!

每一個抽象材料的描寫,看、聽、感、想、做這五種方法,全得應用上嗎﹖

那要從文章的需要和應用上看是否妥當來決定。假如我們對某個抽象材料要詳細的寫,則看、聽、感、想、做等五種方法都用上應了,內容便較充實;如果打算簡略地寫,則應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去描寫即可,其它的方法可以不必用上,因為用上了,會令人感到宂長、不妥。”

這段描寫給你什麼樣的寫作啟示?

人物心理應符合人物年齡。

人物心理應符合具體情況。

2、正面描寫

3、側面描寫

四、作文

小試牛??

生活中我們常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讓你尊敬,有的也讓你佩服,有的讓你感動,有的讓你歎息......以《這樣的人讓我 》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補充題目,在橫線上填上體現情感態度的詞語。

2、選擇典型事例表現任務的精神。

3、適當展開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

3、不少於550字。

板書設計

寫出人物精神

選擇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精神

人物描寫

細節描寫 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國中語文春的優秀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內涵,培養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從小説中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描寫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文章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文章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掌握基礎,理清情節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這篇文章,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嚴肅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凌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板書:最後一課都德)

二、背景介紹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發生的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普法戰爭,法軍大敗,普軍長驅直入,侵佔巴黎,迫使法國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被割讓,普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學法語這篇小説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

三、文體知識

這是一篇短篇小説,小説有三要素:情節、環境和人物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閲讀小説,往往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然後作細緻的人物分析

過渡:本節課我們力求從情節的角度,理清文章的結構

四、雜讀——熟悉內容,解決字詞

1.字形:

哽住 懲罰 祈禱 懊悔 詫異 縱身 慘白 糊塗踱來踱去

2.詞義:

懲罰:嚴厲地處罰

懊惱:做錯了事或説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懊:悔恨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踱來踱去:來回慢步行走

3.學生任選以上詞語中的兩個詞語,自由説話

提示:既要準確地運用所選詞語,又要讓所説的話富有意境,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4.小説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後一堂法語課(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簡明)

五、聽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請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甲:朗讀1-10段;

學生乙:朗讀11-23段;

學生丙:朗讀24-29段

學生聽前明確任務,聽後完成以下任務: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確:小弗郎士和韓麥爾

知識放射:告訴學生,最能表現主題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表現主題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愛國主義的交響樂是這兩個人物用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為、語言奏響的

2.複述故事情節(兩名學生)

提示:學生複述時突出記敍的六要素即可

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文字表達文章的思路

明確:按照課前、上課、下課時間順序來行文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3.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發生(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發展(11-23):寫最後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高潮和結局(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六、小結

本節課,我們完成了兩個學習任務:一個任務是課標要求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第二個任務是整體感知全文,從宏觀上理清文章行文脈絡準確地説,我們學習了小説三要素中的兩個要素——情節和環境,為我們下一節課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了鋪墊

板書:

最後一課

都德

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

主要情節 課前——上課——下課

發生——發展——高潮和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主要人物,聯讀相似作品,感受愛國情感

一、導入

?最後一課》是在普法戰爭時期奏響的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樂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言行舉止是這首交響樂的主旋律,下面我們就着重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從而理解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板書: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

二、品讀-――定格人物,體味感情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①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

②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變化?(從總體上把握)

明確:有這樣三個變化:

一是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二是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三是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③小組討論: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用例舉法具體回答一個問題

a組——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學生:從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對學習的態度有變化如:“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

b組——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學生:從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態度有變化如:“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c組——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學生:從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對祖國的情感有變化如:上課前,在小弗郎士眼裏,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有趣得多”,而當他聽老師説“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後,心裏萬分難過!

④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嗎?

明確: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國的慘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進了他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板書:生性頑皮,要求不嚴,但熱愛祖國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

①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

a 品外貌:“穿……打……,戴着……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了韓麥爾先生什麼感情?

明確:表示他“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之情

b 品神態: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

明確:臉色蒼白是韓麥爾先生內心痛苦的表現,因為教堂的鐘聲宣告最後一堂課的結束,號聲暗示着德語將要代替法語,這兩點是對韓麥爾先生的沉重打擊,所以,他臉色蒼白

c 品語言:“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明確:“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d 品動作:“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韓麥爾先生寫兩個大字,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確:因為他把對祖國強烈的愛、對國土淪亡的無比悲憤都融進這兩個字,感情極為強烈,集中體現出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

②縱觀全文,結合剛才的分析,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韓麥爾先生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着隨便,上最後一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繫上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繡邊的小黑邊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替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乾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着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使這堂課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答案可以多樣,有理有據就行)

板書:穿着隨便,自己要求不嚴格,但教學水平較高,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3.學生質疑(老師應答預案)

①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如:掛在鐵桿上的字帖、飛進來的金甲蟲、鴿子、普魯士兵的操練和軍號聲等,有何作用?

學生提出討論後明確:這篇小説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正如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掛在鐵桿上的字帖”,烘托了教室裏的愛國氣氛;“飛進來的金甲蟲”沒有影響孩子們畫槓子,刻畫出了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是小弗郎士的聯想,這聯想無情地嘲笑了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他們學習德語的愚蠢;作品中兩次出現的普魯士兵的操練和軍號聲巧妙點明時代背景……這些細節對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起着很大作用

②文章是借最後一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開頭卻寫了很長一段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匠心何在?

學生提出討論後明確:總的説來,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徵,同時為情節的發展作了巧妙的鋪墊具體表現在:一是讓小弗郎士的表現和下文形成對比,同時描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又展示了他對敵人的恨,為下文埋下伏筆二是通過小弗郎士的內心活動,間接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平時,這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有烘托作用三是作者安排了人們看布告牌的細節,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③戰爭中表現愛國主義的感人事例很多,特別是戰場上的浴血奮戰,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小角落?

知識放射:這是一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選材的匠心也正在此,大家可要記住喲!

畫外音:當然,可能還有一些老師事先沒有想到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智慧性,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從容應答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

過渡:這篇小説告訴我們,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人民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意識尤為強烈中華民族也曾承受鐵蹄的踐踏,我們也不妨來看看當時所受的這種煎熬我們來閲讀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寫北平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後,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一段文字

三、聯讀——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四世同堂》簡介

?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鬥爭歷史的長篇小説以古都北平廣大市民的亡國之痛為題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時都能體驗到的由於入侵者的入侵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的折磨

2.比較閲讀《最後一課》與《四世同堂》片段(節選附在《資料寶藏》中)

知識放射:比較閲讀的方法,關鍵是要尋找出比較點,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這兩篇文章可以從作品作家、寫作背景、中心事件、主題思想、線索人物、描寫方法和寫作手法等角度進行比較

明確:(小黑板)

?最後一課》 &n, bsp;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國) 老舍(中國)

背景 普法戰爭 抗日戰爭

事件 阿爾薩斯淪陷後最後一堂法語課 北平被日軍佔領後的第一堂課

中心 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人物 師生(學生眼中看老師) 師生(老師眼中看學生)

人稱 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描寫方法 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寫作手法 烘托 烘托

四、生活鏈接——有理有據地説話

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有過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體驗嗎?當你聽説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轟炸的時候,當你聽到我國申辦20__年奧運成功的時候,當你看到我國“神六”成功返回的時候……你感受如何呢?

提示:學會用規範的句式説話,學會用具體的事例支撐自己的觀點

五、小結

愛國主義教育是這一課的主旨這篇課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敍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遭受普軍侵佔以後,師生上最後一課法語課的情景短暫的最後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法國人在失去土地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四世同堂》片斷也是這樣這是兩篇充滿活力的文章,最容易走近我們讀者的心靈,最能夠引起我們讀者的共鳴

六、作業

韓麥爾説“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並把它寫下來

板書:

最後一課

都德

小弗郎士 生性頑皮,要求不嚴,但熱愛祖國

韓麥爾先生 穿着隨便,自己要求不嚴格,但教學水平較高,有強烈的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