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優質的心得體會必須要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學名著讀書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7篇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1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現選一例作以説明。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説一句:讀書吧,朋友!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2

常聽人説,學生的幸運是遇到一位好老師,而我想説:座位教師我的幸運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樣的學生陪伴,傾聽花兒盡情綻放,我們的生命才會飽滿豐盈。這是我學習“新基礎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讀此書,感悟膚淺,但一本好書的最大價值是耐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初讀無味,繼之有感,再讀如佳釀。《新基礎教育》以它獨特的魅力,充滿活力的腳步,在反覆研讀中讓我頓悟,在不知不覺中邁出了課改的腳步……

通過學習,我對“新教育觀念是新基礎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認識,它包括三個層面:即基礎教育的價值觀,學生觀,學校教育活動觀。

感悟之一來自於第一層面:教育要“面向未來”。無論從社會的角度還是個體的角度看,基礎教育永遠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所以,在時間的價值取向上,增強未來意識是新基礎教育的重要觀念。而對“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現實的基礎教育中常常忽視了對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的生命,忽視了教育是面對處在人生最重要時期的、具有奠基意義的“發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時,還忽視教師同樣是一個有多種需要和能力、具有發展可能的人。強調基礎教育要有遠慮,不可只求近利。要為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這就是基礎教育所要體現的“社會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學生。在這一點上,根據以前的經驗,總是把學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動者,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或服從教師。而新基礎教育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被動學習上升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發揮出來,使學生實現智慧和才能的發展。同時,在新基礎教育過程中,承認差異,關注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機智,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長和個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發展。

感悟之三就是學校教育活動觀的更新,我的理解是“決戰課堂”。倡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新教學理念,就要:

1、為學生提供課堂主動學習的條件。(包括時間和空間)

2、幫助學生掌握主動學習的“工具”。

3、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要求教師學會“傾聽”。

4、加強“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溝通。

5、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係。

6、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搭建展示他們才能的舞台,使他們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是把學生當作一個生命體了嗎?我以前始終都是把學生看作認知體,認為只要讓他們在各式各樣的考試中有一個好成績就行了。從來不會考慮,教育對於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麼。葉教授的話讓我真正開始認真思考: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於生命成長的。首先我認為要改變自己與學生的關係,關注學生的表現,傾聽學生的意見,開放課堂,給學生創造一個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氛圍,改變學生的發言方式,用“我有個建議”、“我還想補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思考,然後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該如何改進。

出了問題,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尋找學生的問題,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課堂上學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紀律的渙散,不能僅僅從加強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這個方面去反思,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難道不應該從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育理念的先進性上去反思考慮嗎?再例如學生成績考得不理想,就責怪這些孩子學習不努力,智力落後;學生課間吵鬧,就批評他們不能遵守紀律,調皮搗蛋。如此一味地強調學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視了自身的原因。以前我認為只要上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髮言踴躍,看起來熱熱鬧鬧,這堂課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説把課堂還給學生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真正意義上的好課,不僅要看這種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學生從思維深處真正活起來,學生表面的活是基於他們經過理解而來的,而不是為了純粹的表現。看來“以學生髮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真的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説説就行。

真的希望作為太陽底下最燦爛的職業,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我的一言一行不會辱沒教師的角色,不會辜負人民賦予我的神聖使命,別無選擇,我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動用心去餞行葉瀾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時間中去驗證其理論。

我願意成為太陽花叢中的一朵,雖不起眼,卻能在陽光下燦爛開放,我更願意與我的學生們一起在“新基礎教育”這一片太陽花中,共享陽光雨露的滋潤,盡情綻放!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3

寒假期間,閒暇之餘我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我就發現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後感觸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4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關注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修煉,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學校認真組織下,我利用假期的時間,認真學習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這本書。通過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自覺加強業務的鍛鍊,以教學基本功的修煉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的服務於學生。通過學習,我開闊了眼界,對教育教學常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修煉的學習,不僅告訴我作為教師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的基本功有了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等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我覺得學習真是及時啊,深刻體會到教學基本功的修煉不僅是教師必備的一種技能,更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基本功的修煉不是多餘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勢在必行的。只有修煉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導自己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1、音樂技術基本功

音樂技術基本功實際就是音樂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説來就是大中專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幾門課程:如聲樂,鋼琴,舞蹈,合唱與指揮,視唱,練耳,樂理,欣賞,音樂史,教學法……還有層次高一點的和聲,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樂理論和技術課程,這對於今天的中國小音樂老師來説,不存在主課和副課,主修和選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讀書期間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選修的課程今天也不得不補上這些必備的科目。

2、舞台演藝基本功

舞台演藝基本功本來是對職業演藝員的要求,但對於“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國小音樂教師來説應該是必備的,否則“音樂表現能力”這一教學價值教師無法很好地實施。表現是實踐性很強地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時間活動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儘管發達的現代傳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強最好的藝術形象瞬間展現在學生眼前,但學生依然感到遙遠,彷彿不是人為的,因為那是電子的,虛擬的,缺乏足夠的感染力,沒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來得親切和自然,這個重要的教學實施應該是我們音樂老師儘可能的職責,所以音樂老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演藝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樂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藝基本功。

3、教學創造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教學創造基本功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一方面是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實際就是排節目,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中國小音樂老師在學校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排練節目是不可推辭的責任,這件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

音樂老師妙筆生花,樂不可言。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很久很久。音樂,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藝術,它的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長期以來,教師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知識的承載體。在音樂課堂上,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訓練,不厭其煩的、長時間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學生記住大量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老師首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變支配者、管理者為協助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組織、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通過對音樂的創造和再創造(音樂表現)更充分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作與即興創造:可以是節奏、旋律的即興問答、接龍、重組等,也可以是滲透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歌曲配節奏,樂句填空,為旋律即興填詞,命題創作、為歌曲、樂曲編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為歌曲、樂曲配伴奏,音樂小製作,為詩歌朗湧選配音樂,為舞蹈表演選配音樂等。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敏鋭的聽覺;迅速的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與表達;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説,音樂課中“創造”並不是過分偏重於理論的指導,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學作曲”,以學生作了多少“曲”作為“創造性”的標誌。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基本功來完成。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5

前幾天我就把《愛的教育》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我也從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這本書是作者記的日記,在這很多篇日記裏,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尚的行為這篇文章,它主要講的是:幾位學習很不好的同學在捉弄一個紅頭髮、一條胳膊殘疾、媽媽是賣菜的克羅西,其中一位學生侮辱他的母親,在一起嘲笑他,克羅西用乞求的目光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希望能發他一馬,他們越鬧越起勁,一臉壞相的弗蘭蒂站到一把椅子上,學着克羅西的母親來學校接兒子時手上拎着菜籃子的樣子,惹的許多同學大笑起來。

克羅西氣極了,抓起一個墨水瓶朝弗蘭蒂丟去,他一閃,正好砸在剛進門的老師頭上,老師詢問着是誰幹的,加羅內出於對克羅西的同情,站起來堅定地回答:是我!老師在他身上打量一番,説:不是你。這時老師又提高嗓門:是誰幹的站起來,老師絕不懲罰!這時克羅西站起來哭着把事情講了一番。老師讓招惹克羅西的同學站起來,那四個同學站了起來,低着頭。老師説:侮辱一個沒招你們沒惹你們的同學,捉弄一個殘疾人,欺負一個沒有自衞能力的弱者,這是欺軟怕硬,是人世間最卑鄙、最可恥的行為!説完,老師走下講台,來到低着頭的加羅內面前用手託着他的下巴,讓他抬起頭,注視着他説:你是一個高尚的孩子!

在這篇文章裏,能看得出加羅內是多麼富有同情心,我從心底裏佩服他的正義與勇氣。我也要學習他的品質,幫助弱小的同學,關愛殘疾人,他們更需要別人的呵護!

當我看完這本書後,還有一個想法在我腦中油然而生,這個想法就是:我也要介紹班裏的情況,以同學為寫作對象,自己編寫愛的教育系列文章,我相信,我編寫的愛的教育系列文章一定會成為我的美好回憶!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6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

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為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為愛的魔法書的原因。《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為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篇7

期末的時候,小昕向我推薦了她剛讀完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儘管這本書我已讀過,但還是欣然接受。因為我們班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孩子們都喜歡把自己的看過的好書推薦給自己的好朋友。小昕把書推薦給我,看來她是把我當好朋友的。

?愛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讀本,無論是學生,或是老師,還是為人父母者讀之,都能盪滌心靈,淨化靈魂。書中那些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父母之愛、朋友之愛、兄弟之愛……無不訴説着人世間最樸實、最純摯的陽光之美。

本書主要以主人公安利柯四年級一學年的日記形式向我們敍述了他以及他的父母、同學、老師的這一年來的100個故事。讀完這本書,我又一次被故事及故事中的人深深感動、震憾……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在《女老師的再次來訪》中安利柯一年級時的老師特意來看他,從安利柯的介紹中我感覺到這位老師每年都會去看忘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甚至於每逢月考,她都會到校長那兒打聽她曾教過的學生的成績,有時還會站在校門口等着,檢查他們的作業,看看是否做得認真,是否學習進步。我不知道這是一個具有怎樣的博大胸懷女老師,但我相信,這位一年級的老師一定是全心全意地愛着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她真正把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着,愛護着。然而這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初學者來説又是多麼幸運,他們從這位真誠的博愛的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善良,什麼是真正的大愛。怪不得那麼多已經上了中學、大學,乃至成家立業了的人都忘不了她,常常回校來看望她。這也使我明白了:為什麼安利柯以及他身邊的那羣好朋友那麼愛護老師:當老師生病的時候,他們會主動去探望老師;當老師在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是那麼誠懇地接受。

最讓我感到温暖的是這麼一幕:安利柯的姐姐雪爾維亞,聽到了父母的一些談話,隱約感受到家裏有困難了,便和安利柯商量着要為父母分憂:把原定説好要買的東西都不要了,並提出勤儉過日,還後悔自己平日的大手大腳,主動提出要為父母分擔家務、減少麻煩。我不知別人看了這一段會有怎樣的感受,我卻被兩個善良的孩子深深感動,儘管這兩個孩子平日裏也是過着養尊處優的日子,可一旦獲悉父母有憂愁的時候,能主動擔當,這對父母來説是多大欣慰,當我在為這兩上孩子喝彩的時候,我更要為這對父母喝彩,正是這對父母平時身體立行的教育:寫信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老師、帶孩子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貧困者、帶孩子去拜訪自己國小的老師……才薰陶出了這麼一對出色的子女!為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多向這兩位智慧的父母學一學呢?

最讓我感動的還有這樣一個孩子——潑來可西,他是鐵匠的兒子,刻苦勤奮、文明禮貌、心地高尚,不幸的是,他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一個酒鬼、交上了一幫地痞流氓,經常在外鬧市,又貧困地經常讓孩子餓着、打孩子。可潑來可西卻一直維護着自己的家庭、受再大的委屈、吃再大的苦頭都不會吐露一聲,他拼命學習,獲得了全班二等獎學金的榮譽,並最終感動了父親,獲得了父親的愛,還改變了父親的行為,使父親也成為一個向善的人。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真愛無敵!

這本書中還有10篇是老師給孩子講的“每月故事”,這些故事同樣深深地感動了、震憾了我——那個懂事的《小抄寫員》,為了幫助父親,每晚半夜起來抄寫資料貼補家用,寧願受到不明原因的父親的批評責備;那個身無分文的《愛國少年》,為了自己國家的尊嚴,扔回了辱謾自己國家的三位外國人施捨給他的錢幣;那個13歲男孩《艱難的尋母歷程》,讓我看到了一個13歲孩子因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而生髮出來的勇敢、堅強、善良、無畏……

品讀着,回味着,感動着,反思着,一本好書就有這樣一種魅力,她能給人無窮的精神力量,讓人變得勇敢、善良、強大起來。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愛是情感的一種。從心理學角度來説,愛是學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教師對之於學生的愛,能給學生內心一種幸福的滿足的體驗,它能夠引起學生產生生理變化,表現出願意趨近教師的意願和行動來。所以,是溝通師生關係的紐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奮發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之對於學生愛的本質是什麼?一般地,人們把情感分為親情、友情、愛情三種,教師對學生的愛,依本人之見,應當類似於親情和友情,或者介乎於二者之間,即既把學生當朋友,又把學生當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