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1到30的教案參考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3W

通過寫教案,從而不斷提升大家的教學能力,為了讓自己的教學更加成功,一定要認真寫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1到30的教案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1到30的教案參考8篇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認識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裏拿着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分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喚起對已學圖形的回憶,並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課

(一)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説)學生説到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着複述一遍,並及時表揚。

[分析: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兒的:(課件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這一個角。

(2)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兩生)反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分析: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並瞭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稱。此課之前,學生對角的認識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非數學意義的。教師在學生找主題圖的角的基礎上設計了閉眼想、用手比劃,觀看課件動態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比較,實現了對角的正確認識。]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學生判斷再抽生説理由。(課件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的錯。

5、師:你們看,下面兩個圖形裏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又有哪幾個角?(書第42頁第2題,指給同桌看看,再抽生上來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裏,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裏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師參與。)

(2)請學生説説找到的角,並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裏有這麼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説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

[分析: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感知角認識數學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學習過程,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與能力]

(二)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1)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摺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説一説,還不知道的孩子輕輕地打開書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2)學生折角,師巡視指導

(3)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摺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分析:皮亞傑曾經指出:動作性的活動對於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思考怎樣將無角的東西變出有角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外化他們剛剛建立的對角的數學層面的認識,以多樣表現單一,鞏固了對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

2、做活動角。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用上老師發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生做)

(2)展示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麼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裏面,這説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果了嗎?

[分析:角的大小比較,順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所認識之後安排,以學生組裝的活動角為學具,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羣體互動與教師引導有效整合,並相機指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強化了對角的認識。]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係。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及評析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及評析師:咱們再做一個變變變的遊戲,把你們的活動角拿在手上,(師也拿在手上)請變出一個比你們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變大點?你是怎麼做的?(請一生示範,把邊叉開一點,角就可以變大點)再請全班做。咱們繼續變,把你們手上的角變小點,再變小點,又是怎麼做的?(把邊合攏一點。)

(4)那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係呢?跟邊的什麼有關係?分四人小組討論。

(5)抽一組生説。

(6)師小結: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並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三)教學例3: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怎樣畫角呢?(抽一生説)

(2)師:我們來看看究竟該怎樣畫角。(課件演示角的畫法)師: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畫好了。

(3)師:應該怎樣畫角呢?抽生説説。同時師再演示一遍,並小結: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並展示學生畫的角。

[分析:觀察、敍述、操作,使學生儘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三、全課總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麼收穫呢?其實,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後的學習中還會一一學習的。

評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空間與圖形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這兩點要求在本課教學中均有體現:

首先,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數學來源於生活、結合生活認識角。本課中,讓學生觀察校園情景圖,從中找出角,抽象出數學問題,當學生初識角之後,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其次,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我按課標要求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2

【幼兒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齡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長對方面的教育相對薄弱點,剛入園時只有幾個幼兒能認識幾種主色調,大部分的幼兒一種顏色也不認識。因此如何教會幼兒認識顏色是我們老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幼兒迅速掌握顏色,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本次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了相關課題情景的內容,讓孩子們在興高采烈地活動、遊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抽象的顏色。

【活動目標】

1、培養對顏色的興趣,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2、初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將兩種顏色混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的一種顏色,產生探索周圍事物顏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棉籤若干、顏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顏色小精靈的圖片一張。

4、繪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引出主題,通過教師指導讓幼兒認識三原色。

師:寶貝們,今天楊老師在來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教師出示小精靈的圖片)

師:瞧,他是顏色小精靈,他告訴楊老師不知道為什麼,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請楊老師幫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師:可是楊老師也很長時間沒有去過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顏色小精靈帶到學校來讓我們一起幫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靈”説:我家的房子是紅色的,門是藍色的,窗户是黃色的,請你們大家幫我找一找吧!

2、擴散思維活動: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顏色寶寶。讓幼兒在教室裏到處尋找顏色精靈的小房子,最後,大家通過不斷地努力終於幫助小精靈找到了家。通過這個過程加深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3、教師示範實驗過程:

(1)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進入了一種安靜、急於求智的狀態。(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實驗道具)。

(2)請幼兒觀察杯中的顏色,並提出活動的要求

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後,把兩色混合,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師: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杯子裏的顏色變成什麼了什麼顏色?

幼:和橘子一個顏色的(橙色的)

師:那麼剛才的紅色和黃色去哪兒了呢?

幼:他們在一起變成了橙色。

依次實驗如何讓黃色和藍色變成綠色的,藍色和紅色變成了紫色的;

4、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1)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當一回小魔術師,把漂亮的顏色變一變。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套紅黃藍顏料、一個調色板、一包棉籤、一個玻璃杯、每人一張記錄表(教師幫助填寫)

師:“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紅黃藍三種顏色變魔術了,咱們比比看誰變出來的顏色寶寶最多,好不好?”

幼兒大膽操作,教師從旁指點,幼兒互相討論。當把黃色和紅色編出橙色時,也可以將橙色再與其它顏色混合,看看有什麼結果,教師幫助幼兒作好記錄。

本環節教師讓幼兒觀察三種顏色的變化,使幼兒不侷限於兩種顏色,多種顏色也可以變,而且混合時顏色的多少,決定了變化的結果。激發了幼兒的求智、探索的慾望。

師:小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在一起,有的變成了黑色,有的變成了棕色。在混合時,各種顏色的多少變出來的顏色也不一樣。

(2)現在每個小魔術師都很棒了,那接下來動一動手,給水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咱們再來比一比,看看誰的本領最大。

幼兒動手操作:塗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活動中取得的調色經驗,給各種水果圖上相應的顏色。(蘋果綠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師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認識、感知、實驗、操作等多種渠道,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由於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操作,整個活動過程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審美情趣,還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喜愛,對於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進和提高;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了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幼兒進行嘗試配色,體驗配色的變化時沒有照顧到大多數幼兒,使得配色環節中一部分幼兒不能很好的體會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3

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準備:

1、教具學具方面:蛋寶寶數字1-7、大寫數字一-七,星期、日卡片,多媒體星期圓盤一份,星期娃娃每人一份;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曆、枱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進行。(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故事裏講到誰?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星期圓盤遊戲:找鄰居(老師操作,然後可請個別幼兒回答操作結果)

規則: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7——8次。

(4)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啊?(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星期六是最後一天,過完星期六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又開始)

3、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日至星期六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説:七個娃娃在一起,相親相愛不分離,快快樂樂做遊戲。唸完兒歌當老師報到星期二時,那麼星期二的鄰居就站立高舉小手,其餘幼兒蹲下,遊戲繼續進行。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3、願意參加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學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數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種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用第幾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顏色的房子分別在第幾座

1、出示房子提問:他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紅、黃、藍、綠、紫)一共有幾座?

紅房子在第幾座?你是從哪邊開始數的?有不一樣的嗎?

2、出示小旗提問:現在,我們從哪邊開始數?

3、做門牌卡:紅房子在第一座,用數字幾表示?(請幼兒找數字貼在房頂上)

4、用同樣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門牌卡。

二、用舉小旗的遊戲幫助幼兒鞏固序數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貓、小鴨、小兔提問:一共有幾隻小動物?

2、提問:小羊排在第幾個?用數字幾表示?

3、講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們就把寫有數字3

的小旗舉起來!

4、幼兒遊戲

三、去小動物家做客,鞏固認識序數

1、提要求:你喜歡到哪個小動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門口,(幼兒互相説??

説排在第幾排)?

2、幼兒自由選擇去小動物家做客後請個別幼兒説説排在第幾排?

3、玩遊戲:小羊(小狗、小貓、小鴨、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幾排?用它的叫聲告

訴大家吧!第幾排就叫幾聲。

四、分享喜悦:

提問:你們和小動物玩得開心嗎?為什麼開心呀?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使學生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係。

3、使學生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重點:

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係。

教學關鍵:

利用學具充分演示,使學生自主感悟。

教具準備:

圓柱實物,側面展開教具,長方形小旗等。

教學方法:

情景引入法、講解法等。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1、呈現課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徵。

問:你見過這些形狀的物體嗎?這類物體的名稱叫什麼?

2、揭示並板書課題。(圓柱體)

3、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電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學例1.

(1)觀察圓柱體實物。

問:圓柱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師介紹:底面、側面、高。

c、利用實物指出底面、側面、高。

(2)觀察立體圖形。

a、教師現場作畫。

b、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底面、側面、高,教師板書註明。

(3)圓柱的特徵。

問:圓柱有什麼特徵?

(學生觀察、討論、彙報、)

(4)演示學具。

a、猜一猜,轉動長方形小旗後,會是什麼形狀?

b、學生演示學具。

c、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其他同學演示的結果和你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

2、教學例2.

(1)猜一猜,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形狀?

(2)教具演示。

a、側面剪開,展開成長方形。

b、把長方形圍起來,形成圓柱。

(3)説一説: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

(學生再操作、觀察、討論、彙報、)

3、“做一做”。

完成課本第11、12頁的“做一做”。

4、課堂。

結合教具、學具説一説對圓柱的認識。

鞏固練習完成練習2的第1~4題。

第1題。

(1)指出圓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説一説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物體?

第2題。

(1)判斷哪些是圓柱。

(2)説想法。

第3題。

(1)觀察圖形,想象能折成什麼形狀的物體。

(2)折一折。

第4題。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佈置作業完成補充練習。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抽象邏輯思維已開始萌芽,他們的認知、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大班幼兒對喜歡和熟悉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樂意動手動腦,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獲得新的知識經驗。“認識日曆“這個活動,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適合大班幼兒的現有水平,日曆對幼兒來説並不陌生,是幼兒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認識並能正確的使用日曆對大班幼兒來説非常需要。為了順應孩子們的探索需求,我設計了“認識日曆”這一活動,試圖讓孩子們在交流、遊戲、探索中嘗試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活動重點:

幫助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認識日曆,學會看日曆。

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瞭解日曆並運用日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目標:

1、 認識日曆,瞭解日曆基本信息,學會看日曆。

2、 瞭解日曆的功用,能運用日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準備:

ppt課件、ppt遊戲課件、自制可分解組合日曆

活動過程:

01聽故事,引出日曆。

1、今天,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蘇里。蘇里的爸爸媽媽非常疼愛她,可是她依然覺得生活好像並不完美,於是,她決定要拿起行李去旅行。

2、 在蘇里的旅行箱裏,有一件很特別的行李,會是什麼呢?一起來看一下,並幫助蘇里整理。

提問:請你們仔細看手裏都有都拿到了什麼?這件特別的行李會是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02整理日曆。

1、梳理日曆中都有哪些重要組成部分。

重點句子:這有可能是一本日曆,因為日曆裏有年(月、日、星期)。

2、那我們一起來幫蘇里把日曆整理好。

重點提問:

年:這會是哪一年的日曆呢?原來日曆裏會告訴我們這是哪一年的日曆。

月:一年裏一共有多少個月呢?這些月有什麼不一樣嗎?12個月,有的大有的小,分別叫做大月、小月和平月。

日:你們手中的數字卡里每個月都有多少天?31天、30天、28天。瞭解大月、平月、小月,並順序整理好。

小結:日曆裏會告訴我們這是哪一年的日曆,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平月,分別有31、30、28或29天。

03運用日曆並找到今天和自己的生日。

1、日曆整理好了,蘇里非常感謝你們。

提問:日曆整理好了,那你們知道日曆有什麼用嗎?

2、幫助蘇里找到今天的日期,並在日曆上標註出來。

小結:原來,要想在日曆上找到某一天,首先要知道這一天是幾月幾日,然後先找到月,在從這個月裏面找到日,就可以在日曆上找到這一天。

3、蘇里出發去旅行,卻感覺孤獨,缺少朋友和親人的陪伴,於是又回到了大家身邊,並且給每個人都帶了生日禮物。

請幼兒在蘇里的日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並請幾名幼兒與大家分享,鞏固練習運用日曆找日期。

04運用日曆進行“抽獎”遊戲。

遊戲規則:等會兒大屏幕上會出現一個大轉盤,轉盤上會有國慶節、婦女節、兒童節、元旦等節日,當你們喊“開始”時,蘇里將會為你們轉動轉盤。

當你們喊“停”時,蘇里會停下轉盤,指針停在哪個節日上,請你們快速的在日曆卡上找到這一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05瞭解日曆的多種形式。

1、你們還見過什麼樣的日曆?

小結:一頁顯示一天叫日曆、一頁顯示一週叫周曆、一頁顯示一月叫月曆、一頁顯示一年叫年曆;還有掛在牆上的掛曆、放在桌子上的枱曆、電子日曆、手機日曆;日曆非常實用,而且形式多種多樣。

課後延伸活動設計

1、幼兒與父母一起在日曆上找到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7

【活動設計】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國小,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國小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國小後,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錶這一環節,由於不認識鐘錶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等。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結合幼兒生活,讓幼兒認識時鐘,讓幼兒認識整點和半點,知道時鐘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從而可以激發幼兒珍惜時間,養成按時學習、生活等良好的作息習慣,特意設計了本次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引導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看整點、半點。

2、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感知不同的時間裏做不同的事情,培養幼兒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整點和半點》、時鐘人手一份、電腦遊戲(時鐘遊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進入鐘錶家族,通過觀察各種各樣的鐘瞭解鐘的種類及作用。

1、師:小朋友,今天劉老師帶你們進入一個鐘錶家庭,我們看一看這裏都有哪些鐘錶?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2、看過這麼多漂亮的鐘表,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使用鍾嗎?鍾與我們的生活什麼關係?

教師小結:鐘錶和我們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大人上班,小朋友上幼兒園,以及乘火車、飛機、輪船和吃飯、睡覺,看電影電視都需要靠鐘錶來告訴人們時間。小朋友學會看鐘表,就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二、引導幼兒認識鐘面,能區分時針、分針。

師: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鐘錶,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鐘上有什麼?

師:小朋友你們發現鐘錶上有什麼?(有數字、針。)

師:有哪些數字?(1、2、3、4、5、6、7、8、9、10、11、12)

師:有幾根針?它們的長短一樣嗎?粗細一樣嗎?

教師小結:鐘面上有小朋友説的12個數字,有兩根針,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短胖胖的叫時針,長長細細的叫分針。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時針?哪是分針?

三、通過演示課件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並在此基礎上認識整點、半點。

1、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發現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

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一次跑步比賽,現在它們都站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會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教師操作課件)

師:誰跑的快?(分針)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它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

教師反覆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分針繞一圈,時針走一格。

教師小結:分針長,時針短;分針繞一圈,時針走一格。

2、認識整點、半點。

師:小朋友分針指向12上,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教師操作鐘表——請幼兒説出是幾點。)

師:當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兩個數字之間,它經過了數字幾就是幾點半。(教師操作鐘表——-請幼兒説出是幾點半。)

四、師:今天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小朋友在幼兒園的生活圖片我們來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們在做什麼呢?是幾點吃早點呢?小朋友拿出你們椅子下的鐘面撥一撥吧!

2、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是幾點上課呢?小朋友撥一撥吧!

3、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是幾點睡覺呢?幼兒操作。

4、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是幾點起牀呢?幼兒操作。

5、小朋友們在做什麼?下午是幾點户外活動呢?幼兒操作。

6、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是幾點離園呢?幼兒操作。

五、遊戲操作:

1、教師演示電腦小遊戲請個別幼兒來操作。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很好玩的時鐘遊戲,你們看!當小丑報出時間,小朋友可以按動時鐘耳朵上的箭頭,轉到你認為正確的位置,然後單擊下方確定,小丑會做出對錯判斷,

2、幼兒合唱歌曲,上機操作。

小朋友你們想玩玩這個遊戲嗎?那我們一起去電腦房上機之前,我們一起唱首關於歌好嗎?

認識1到30的教案篇8

課題:

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

教學目標:

1、根據要求仿寫句子;

2、能判斷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

3、正確運用標點符號。

教學重點:

1、根據要求仿寫句子;

2、正確運用標點符號。

教學難點:

能正確應對各種仿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檢查評講上次作業

二、正課學習

仿寫題,從“仿”的角度看,首先要仿例句之“形”──句式、修辭、結構,為此必須認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點、修辭手法、結構特點以及文段、句子之間、句子內部之間的`關係;其次要仿例句之“神”──內在的意旨,為此必須認真分析例句的表意特點、表意手法,在限制中寫出既在內容上保持一致又富有創造性的句子。

1)春天來了,到處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請依照例句,用“你看,這裏的+古詩格式造一個句子:

例:你看,這裏的水多清啊,水底的砂石粒粒可見,盪舟湖上,心曠神怡,真有“人在畫中游”的感受。

示例:春天來了,到處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你看,樹木一片葱蘢,漫步在鄉村小道之間,真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2)請以“歷史”、“時間”為話題寫一個句子:

示例歷史是一艘行進的船,時間是一張網;歷史是一條長江,時間就是湧動的波濤。

3)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

以“音樂”、“書籍”、“時間”為陳述對象,仿寫:

示例:音樂是和煦的春風,使堅冰解凍,小草發芽。書籍是堅實的階梯,可以使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峯。時間是一艘永不停息的航船,載着你到達生命的彼岸。

4)展開聯想,在下面的橫線上續寫一個句子。

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成熟的稻穗低着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謙虛;一羣螞蟻抬走骨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齊心協力;

示例:温柔的水珠能滴水穿石,那是在啟示我們要堅韌。

5)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後呼應的排比句: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成就了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在於具體做好了些什麼,所以見到茂密的

森林,你只要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羣芳爭豔的花朵,你只盼無愧地做花園中普通的一朵;見到濃密的大樹,你只要做大樹上的一片綠葉。雖是一棵,卻能抗擊風雨,雖是??

朵,卻能裝扮春天;雖是一片,卻能為人們遮擋風雨。這樣的人生也就無悔了。

6)仿照下列句式和修辭手法,續寫一句話。

讀書是一種樂趣,知識是它的果實;

示例:運動是一種樂趣,健康是它的果實;勞動是一種樂趣,收穫是它的果實。

7)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愛自己的生活環境嗎?”作開頭,寫一句話。

例:“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愛自己的生活環境嗎?那麼請保護我們的地球,因為地球是我們的家園。”

8)下面是一段簡短的議論性文字。參考提示,為語段的前兩個空白處各補寫一個句子;並在第三個空白處用一句概括性的話為這段文字作結。要求補寫的三個句子合乎文意,與整段文字銜接順暢。

掀開中國歷史的重重帷幕,一個個發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歲月的煙塵,清晰地昭示着後人。假如當初商紂王能聽從比干的良言,又何至於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假如

話又説回來,如果當初秦孝公不聽取商鞅之諫而變法,又哪能稱雄於六國?如果?綜上所述,不難看出(3)。

提示:吳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鵲

楚懷王——屈原魯莊公——曹劌

齊威王——鄒忌唐太宗——魏徵

(1)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聽從扁鵲的勸戒,又何至於落得個病入膏肓的下場。

(2)假如當初魯莊公不聽從曹劌的建議,又哪能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

(3)只有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如果獨斷專行,自以為是,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10)仿照下面例句寫一句話,要求與例句格式相似,並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鬆,而是遼闊草原上的一棵小草——為壯麗的河山添上一筆綠意。

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廣場中央的石像,而是綿延千里路軌下的一顆石子──為繁忙的交通運輸獻上全部的力量。

11)在下面這段話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語句,要求仿用畫波浪線的語句的句式及運用的比喻修辭手法,內容要前後照應。

我們用友誼寫一本書,一本厚厚的書。在書裏:友誼如珍珠,我們共同穿綴,聯成一串串璀璨的項鍊;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