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8的教案通用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只有認真制定教案,我們的教學能力才會大大提高,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務必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8的教案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8的教案通用7篇

認識8的教案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3: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認識整點、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實物掛鐘一個,自制一座大鐘(分針上有一隻小兔,時針上有一隻小烏龜)。

2、為每個幼兒準備硬紙片做的鐘一個。

3、課件

活動過程

第一版塊:【調動情緒,引入課題】(b2)

一、教師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鐘表

1、孩子們老師帶你們逛商店去,看看今天逛的是什麼商店?(鐘錶店)

二、出示掛鐘

1、提問:它叫什麼?家裏還有哪些鍾(大座鐘,催我們早早起的小鬧鐘,還有人們為了攜帶方便,將鍾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錶)?

2、鐘的作用是什麼?(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評價

學生觀察後,利用生活經驗回答問題。

第二版塊:【探索新知】(a18)

一、教師出示自制的大掛鐘

1、請幼兒看看這個鍾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小朋友們還看見過什麼樣的鐘(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請幼兒看看鐘上面有什麼?(有1-12的數字,有二根針)教師講解鐘上的數字“12”總是在上面,“6”總是在下面,並教幼兒認識“時針”和“分針”的名稱。

二、放課件給幼兒看,幫助幼兒認識較短的時針和較長的分針,感受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三、認識整時

1、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認識,請看鐘面,你知道現在是幾時嗎?(3時)

你是怎麼知道的

2、 3時,分針指到幾?時針指到幾?(師將3時的鐘面貼在黑板上)

3、 師出示5時、6時、9時、12時的鐘面圖,請學生説一説——分針指到幾?時針指到幾,是幾時?然後將圖貼在黑板上。

2、整時的特點和認整時、方法

出示課件

這幾個鐘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時,看看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分針都指到12)

師: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看整時的方法嗎?

生: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時。(表揚)

3、認整時

師快速拔出幾個不同的整時,學生回答。

4、拔整時

在鐘面上拔出老師或學生所説的整時

5、認識半點:出示有半點的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分針的位置特點並在小組內討論

6、小組彙報:請幾個組的代表説説半點時時針、分針的位置特點

7、老師總結:時針走過幾,分針指到6,就是幾時半

評價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第三版塊 【動手操作、嘗試練習】(b7)

1、 要求全體幼兒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牀,上午8半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3半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間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放學時不能在路上貪玩。

2、 教室內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孩子。

3、 時間對對碰(聯線):請你把鐘面上的時間和下面的時間用線聯接起來

4、 小結: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時,

時針走過幾,分針指到6,就是幾時半

5、 看圖説説小狗,小豬在什麼時間,幹什麼?為什麼小豬該睡覺了還沒有完成作業?教育孩子要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版塊 【玩遊戲、鞏固新知】(b3)

玩老狼老狼幾點鐘遊戲,請幼兒撥鍾。

1、講遊戲規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鍾,老師説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鍾就定住,老狼看時間撥正確了就不吃小羊,時間撥錯了,就吃小羊。

2、請幼兒將鍾當方向盤,開車出教室玩遊戲。(結束全課)

評價

全體孩子按教師出示的課件內容獨立動手操作,嘗試練習,拔準整時和半時,戲中,鞏固已學到的知識。

第五版塊[課後延伸]

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認識時鐘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認識時鐘》前一天,我讓孩子們把家裏的鬧鐘帶到幼兒園,方便他們更直觀地瞭解、認識時鐘。活動當天,當孩子們把玩着自己的鬧鐘時是那麼地自豪,那麼地投入專注,但是,從最後的書面操作結果看,孩子們掌握的情況並不理想。為什麼有了可以直接操作的材料效果反而不理想呢?深思後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前期經驗不足。雖然孩子們都帶了鬧鐘,但是是在活動當天帶來的,帶來後沒有足夠的時間、有效的引導他們去觀察、認識。孩子們對這個新鮮材料缺乏時間去認識、去發現、去探索。

(二)活動時刺激太大。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自己手上的鬧鐘上,再有就是關心別人的鬧鐘有沒有什麼新鮮特別的地方,孩子們很難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針對上述兩點採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老狼老狼幾點了”改成“xx小朋友xx小朋友幾點了”的遊戲,在有節奏的遊戲語言的帶動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效果也較好。

(二)操作製作加深對時間、時鐘的進一步認識。準備了大量的鐘面、時針、分針,讓幼兒製作時鐘。在製作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整點、半點的認識,還可以自己探索發現更多的祕密。

(三)繪畫活動增加競爭意識。分別讓幼兒畫兩面鍾,上面的時間分別為整點與半點,具體時間由自己確定。活動要求是:説出這兩個時間自己分別在作什麼,可以把鐘面裝飾得漂亮一些,最後大家比一比,看看誰的時間準,誰的鐘漂亮,佈置一個“漂亮鐘王國”

(四)區域中添加與時鐘有關的操作材料,讓能力弱的孩子有繼續操作、鞏固的機會,而且是自由選擇,孩子沒有心理負擔。

通過上述的補救措施我班孩子對時鐘的認識效果較好,還設計出了一些漂亮的時鐘,豐富了區域材料,可謂一舉多得。

認識8的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準備:

1、實物掛鐘一個,自制一座大鐘(分針上有一隻小兔,時針上有一隻小烏龜)。

2、為每個幼兒準備硬紙片做的鐘一個。

3、龜兔賽跑課件,幼兒一日作息圖片5張,小猴、小老鼠、奧特曼、大灰狼等布動物。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鐘

1、提問:它叫什麼?家裏還有哪些鍾(大座鐘,催我們早早起的小鬧鐘,還有人們為了攜帶方便,將鍾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錶)?

2、鐘的作用是什麼?(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大掛鐘

1、請幼兒看看這個鍾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小朋友們還看見過什麼樣的鐘(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請幼兒看看鐘上面有什麼?(有1-12的數字,有二根針)教師講解鐘上的數字“12”總是在上面,“6”總是在下面,並教幼兒認識“時針”和“分針”的名稱。

三、放龜兔賽跑課件給幼兒看,幫助幼兒認識較短的時針和較長的分針,感受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課件的內容是:兔子的腳長,跑得快,烏龜的腳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烏龜在圓形跑道上賽跑,兔子跑了一圈,烏龜才跑一點點遠。

四、教師將時針、分針都撥在“12”上,然後將長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麼變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個數字)教師反覆撥幾次,使幼兒明白長針(分針)每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字,這就是一個小時。

五、教師繼續撥長針。邊撥邊告訴幼兒當短針(時針)正指向某一個數字,長針(分針)正指向12時就表示“×點鐘”。邊撥邊和幼兒一起説:“一點鐘、二點鐘、三點鐘……”直到“十二點”(即兩針再次重合)為止。

六、請幼兒看一日作息圖片,要求全體幼兒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牀,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5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間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放學時不能在路上貪玩。

七、教師再將長、短針都撥到“12”上。請幼兒注意老師撥針,教師邊撥邊説“分針從12開始走起,經過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遠了?)”。這時,時針走在12和1的中間,這就是12點半”告訴幼兒分針走半圈,指在6上面,時針就走半格,就是半點鐘,然後教師依次撥1點半、2點半、3點半。

八、教師再請幼兒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紙鐘面上撥出半點鐘。請小動物檢查是否撥對了(1點半小猴檢查,6點半小老鼠檢查,10點半奧特曼檢查,最後老師説晚上6點了,出示大灰狼,請幼兒將鍾反個面放在桌上,不讓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幾點鐘遊戲,請幼兒撥鍾。

1、講遊戲規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鍾,老師説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鍾就定住,老狼看時間未到就不吃小羊,時間到了6點,就吃小羊。

2、請幼兒將鍾當方向盤,開車出教室玩遊戲。

活動反思: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説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着,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針朝着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裏,分針在哪裏。接着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説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説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説説‘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説説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着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認識8的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節《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

2.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做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長方形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

教具

三角形框架、長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分別長5cm、10cm、15cm、20cm的紙條不等,大頭釘,直尺。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複習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老師: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我們今天在學習新課之前來玩一個猜圖遊戲。(教具三角形框架、長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老師拿教具三角形框架、長方形框架和正方形框架,讓學生們猜。(學生們分別説出是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老師:同學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變一個魔術給你們看。看看你們能不能認出它。(拿出長方形教具,拉動長方形框架對角使其變為另一個圖形。)

學生1:我知道,這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平行四邊形。

學生2:這既不是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生3:……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平行四邊形)。一邊板書一邊説:“同學們都非常棒呢,這個圖形就是平行四邊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和認識平行四邊形,來認識平面圖形家族的另一個新成員平行四邊形。通過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相信同學們都會有新的收穫。

二、探索新知

1、找平行四邊形。

老師:同學們每天都要經過校門進入校園,但是你們注意觀察我們的校園了嗎?

學生1:校園的電動門

學生2:老師手裏剛才拿的教具

學生3:……

老師:大家都觀察的很仔細呢,其實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的。那除了校園中的事物,同學們能説一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平行四邊形嗎?那你們還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1:活動衣架。

學生2:風箏的框架、樓梯欄杆。

版書:(找平行四邊形)

2、畫平行四邊形

(1)老師:你們想把剛才在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邊形在紙上畫出來嗎?

(2)讓學生展示作品,並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老師:我們來展示一下大家都畫的什麼(隨機點名讓他們展示並回答畫的是生活中的什麼物品)

老師:大家都很棒呢!看來大家都對平行四邊形有大概的瞭解了。

板書:(畫平行四邊形)

3、做平行四邊形

(1)老師:現在各小組手上都有很多紙條,那我們可不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呢?

將全班分成幾小組,每一小組發教具紙條(5cm、10cm各一條,15cm、20cm各兩條),用大頭釘固定。同學們自己動手嘗試做平行四邊形。(小組內可隨意交流)各小組做完後,每小組派代表展示小組內的作品,並説一説在動手做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什麼特點和做作品的心得。

老師提問

a、老師:你們小組是怎樣做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呢?

b、老師:你們在做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等等。

板書:(做平行四邊形)

4、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老師:老師告訴同學們,平行四邊形還會聽口令呢,我們來試試,我們一起喊向左——向右——變大——變小。看看你們手中的也會不會聽口令呢?

設置疑問:

老師:三角形也會聽口令嗎?(同學們擺弄三角形框架)

(在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將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

然後每小組的同學們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邊形的框架,進行比較,同學們總結出:

老師板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易變性

三角形的特性——穩定性)

介紹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電線杆的拉線、籃球架

介紹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升降架、伸縮拉門

(老師出示課件或者圖片)

5、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對邊相等

提問:老師:平行四邊形有幾條邊圍成的呢?

學生回答:四條邊

板書:(上、下、左、右)

設置疑問:老師:是否拿隨意的四條邊就可以組成平行四邊形呢?

有學生説出:從製作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就發現不是隨意的四條邊就能組成平行四邊形的,必須其對邊相等。

板書:(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6、練習

(1)書本65頁練習題1題。

(2)第2題大家一起討論。

三、作業

老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圖形——平行四邊形,並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請你們對生活中的物體在找一找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圖形。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探索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來讓學生教材和生活有所聯繫。接着,讓學生畫平行四邊形,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最後,設計了拉動長方形變形成平行四邊形的活動,啟發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向學生聯繫實物來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最後學生合作交流可充分發揮其主動性。

認識8的教案篇4

一、活動準備

動物卡片一套(請大、中、小、小小)幼兒,幼兒操作材料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列,並學説從小到大,從大到小。

2、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能初步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排列。

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請來了小客人,你們西哪個知道他們是誰嗎?(請出幼兒)

2、現在老師就把他們請出來,是誰啊?是大班、中班的哥哥姐姐,後面兩個是小班和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客人們來了,我們先請他們坐一下,那你們看看這裏誰最大了?誰最小了?老師這裏有很多的橘子,請幾個小朋友來分一分,看看哪個小朋友分的最好了。

3、他們到我們班做完客人,還要到小青蛙家去做客人呢?那

他們要走了,我們跟他們再見。

4、剛才有動物寶寶們打來電話想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把他們請出來,是一羣牛寶寶們,你們看到他們發現了什麼啊?他們是排着隊伍來的,是從最小的到最大的是嗎?先在他們口渴了老師這兒有牛奶你們説怎麼分好?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牛寶寶走了,又來了一羣小動物,但現在不告訴你們是誰?請

你們輕輕地把小椅子搬回去看看到底是誰?這個小動物説我們很能幹給他們排排隊分一分好吃的東西好不好?

1、鼓勵幼兒大膽地操作並對操作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2、幫助一些理解能力差或不會操作的幼兒。

認識8的教案篇5

一、活動內容分析

交通標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符號,它對人們的一些行為起着禁止、規範、指示的作用。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這一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因為孩子們每天行走在馬路上,

這樣的標誌幾乎天天見,但是要讓孩子説出這些標誌的意義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孩子們都有看紅綠燈過馬路的經驗,

紅綠燈就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交通標誌之一,因此本活動就以紅綠燈為切入點讓孩子們從熟悉的內容入手,逐步過渡,層層遞進,最後達到活動的目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以下3個: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激發幼兒興趣;

2、知道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

3、學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本活動的重點是:

知道紅綠燈的和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認識幾種常見交通標誌。

難點是:

其他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及其意義。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在回家的路上給孩子講解路上見到的交通標誌;並和幼兒一起蒐集幼兒感興趣的交通標誌。

2、課件:活動用的交通標誌圖片。

3、事先佈置好活動場景。

四、學法教法

我們都知道中班的孩子直覺性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個時期的孩子尤其喜歡遊戲,以此本活動採用直觀形象的情景設置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及遊戲法來進行。在本活動中以給小老鼠上燈台為主題,途中經過紅綠燈、減速、禁止鳴喇叭等圖示,讓幼兒在遊戲中掌握這些交通標誌的作用及意義,從而使抽象的符號變得形象有趣。

五、活動過程設計

本活動分以下幾個環節完成

本環節分三步,第一步: 聽音樂《小老鼠上燈台》

引發幼兒體驗到紅綠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意識。同時也激發幼兒認識其他交通標誌的興趣。

第二步:在討論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幼兒互相交流在路上看到的其他標誌,講一講自己回家的路上有哪些標誌,爸爸媽媽是如何講解這些標誌的,通過故事及討論交流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經驗。

2、設置情景,進入遊戲

開汽車遊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開車行走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這些標誌及其意義。

3、複習鞏固,拓展經驗

4、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交通標誌是指示人們在行走開車的過程中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沒有紅綠燈馬路上就會很亂,沒有了其他的交通標誌同樣會擁擠甚至發生危險,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規則,按照標誌的指示去做,這樣才會安全,我們的生命才有保障。

6、活動延伸

1、如果沒有交通標誌的存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2、如果路口沒有警察要不要遵守交通規則?(第二天組織幼兒討論)

認識8的教案篇6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並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勝風災。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如:紅旗、水、頭髮等的變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3、有關風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這幾天老師讓小朋友觀察了樹枝搖動,紅旗飄,水面起波紋,你們知道是誰引起的嗎?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教師引導幼兒玩氣球,通過玩氣球親自感受空氣流動形成風。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扇動空氣,使空氣流動形成風。

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哪裏有空氣流動,哪裏就有風。

3、瞭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説出扇的快臉上有什麼感覺,扇的慢臉上又有什麼感覺?(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風看不見,抓不着,只能感覺到。

4、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後讓幼兒自由討論,説一説自己是用什麼辦法產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5、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

(1)(看課件)風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

風吹乾了媽媽洗的衣服;

使人涼快;

讓風箏飛上天;

風車轉動帶動發電機發電……

可是有的風卻做了許多壞事。

它把房子推倒了;

把樹木刮斷了;

打翻了魚船……樣的風很可恨。

小結:現在的人們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人們建起了防風林,把風擋住,還提前預報風,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6、玩“風車轉轉轉”遊戲。

幼兒每人一個風車,想辦法讓風車轉起來。

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演示講解後,幼兒自由玩風車。

帶幼兒到户外玩風車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説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説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認識8的教案篇7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對於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着重於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帶着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所以,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後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課前我佈置學生走一走:哪裏到哪裏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齊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複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説説它們之間的進率,並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後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裏看到過?你明白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後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到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用他們自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為了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進行測量,記錄下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先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讓學生經過多次的猜測、比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然後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因為課前佈置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齊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課堂上請幾位同學説説家在哪裏,再讓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離學校有多遠。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還是少或差不多,再進一步猜出大約是多少米。再請已經測量好的這位小朋友當小教師進行評判,比一比誰猜得最準。小朋友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可是全班同學一齊猜,被請到的同學人數有限,學生的參與面不夠,無法滿足大家,所以我再讓小朋友分小小組活動,讓每個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機會。經過猜一猜、説一説、評一評、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長。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於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説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説一説。然後經過討論、彙報,使學生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能夠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等等。再出示三個實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約是1千米?

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長?(2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樣想的?經過這三個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然後是千米和米的簡單化聚,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最終是課堂小結。

這堂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參與對1千米或幾千米的體驗和感悟,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並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認知結構。課前佈置學生走一走、量一量是十分重要的活動。如果沒有這些活動,而只靠學生想象1千米有多長是無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着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進取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僅能使學生明確數學源於生活的本質,並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導入經過我和學生比高矮這樣一個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幫忙同學們回顧了以前學過的一些長度單位,經過讓學生説説你已經明白了哪些有關千米的知識,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有效地開展下頭的活動。利用這樣的活動引入新知,能夠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激起了學生進取探索的興趣。

對於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着重於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在構成1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我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説説15分鐘能從學校門口到哪兒?再出示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讓學生確定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整個過程,我不斷啟發、引導學生用自我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學生自我的個性以及創新一面,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終我留了10分鐘時間帶着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讓孩子們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體驗走了20個來回,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穫。

Tags:教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