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唱歌課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46K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大家肯定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教案是每一位工作者必備的技能,需要我們整理好課堂的思路,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唱歌課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唱歌課教案8篇

唱歌課教案篇1

設計思路: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説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針對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理解要關心別人,個人的行為不要影響別人,培養幼兒初步的關心意識。

在這節活動的各環節設計上,以《綱要》為依據,我採用了“情景教學”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故事、理解故事,並學説故事中簡單的對話,更好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也是幼兒更好的體驗這種環境所帶來的語言交流樂趣,從而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注意傾聽打下更好的基礎。故事中,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也是更好的體現出小班幼兒語言的年齡特點。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説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2、在情感體驗中,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聲音洪亮。

重點:

幼兒能大膽學説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

2、麻雀頭飾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入教室,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麻雀頭飾:“小朋友,今天有隻小麻雀想和我們一起唱歌,我們一起來唱《兩隻老虎》吧!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兩隻老虎》。

二、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音樂停止,教師和幼兒停止表演。教師:“咦,音樂怎麼停了呢?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呀?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了呀?”

1、屏幕出現貓頭鷹,教師:“咱們去問問貓頭鷹吧”教師帶領幼兒:“貓頭鷹,是你不讓小麻雀唱的麼?”(幼兒集體學念)

貓頭鷹:“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幼兒猜想(獅子、老虎…)

2、屏幕出現小猴子,教師:“我們問問小猴子”,教師帶領幼兒:“小猴子,是你不讓小麻雀唱的麼?”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麼説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

3、屏幕出現小蝴蝶,教師:“我們再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蝴蝶,是你不讓小麻雀唱的麼?”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蝴蝶:“它是怎麼説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大象、小貓…。)

4、屏幕出現小松鼠,教師:“我們再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松鼠,是你不讓小麻雀唱的麼?”小松鼠:“是的,是我不讓你唱的。”引導幼兒猜想小松鼠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

4、教師設問:那到底小松鼠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的呢?還是還老師來告訴小朋友們吧。

三、教師講故事《愛唱歌的小麻雀》,並提問。

提問:1、小松鼠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呢?

2、請你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3、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

4、小麻雀聽到有人叫她不要唱了,他是怎麼辦的?怎麼問小動物的?

5、“小麻雀看見了小花狗正在睡覺,她是怎麼做的?”

6、“你們喜歡這隻小麻雀麼?為什麼?”

7、“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四、教師總結。

教師:“可是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那我們和小麻雀悄悄到別的地方去唱吧。”帶領幼兒離開教室。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教師演示ppt上的各種動物,幼兒猜一猜會出現哪些小動物,讓幼兒學説:“xx,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讓幼兒在玩中探索想象,一方面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另一方面培養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也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此環節重點引導學説簡單的對話,從而也為以下的活動環節做好鋪墊。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傾聽故事,能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大膽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更好的學説故事中的簡單對話,小班幼兒對聽故事是最感興趣的,也使這一環節的氣氛更加融洽,更好的達到活動目標,為結束部分做鋪墊。

此環節我以讓幼兒和小麻雀到別的地方唱歌來結束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使孩子們的興趣進一步得到了提高,使整節課得到昇華。

唱歌課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仔細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聲音太大會影響別人,學習控制自己的聲音。

活動準備

1、紙盒大嘴恐龍,故事磁帶,掛圖第6號,一段吵鬧聲的錄音。

2、畫一個禁止大嗓門標誌:在張大的嘴巴上打個“×”。

活動過程

一、產生懸念。

1、出示紙盒大嘴恐龍,引起幼兒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唱歌嗎?

生:喜歡。

師:在一座城市裏也有一隻愛唱歌的大恐龍,可人人都討厭它,你們猜猜這是為什麼呢?(幼兒發散思維,教師及時肯定)。

2、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故事裏是怎麼説的。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請幼兒仔細傾聽。

二、欣賞故事。

教師結合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1、出示掛圖一,講故事“有一棟很大很大的樓房..... .大樓就倒了”:

(1)在樓房的最頂層住着誰?

(2)人們喜歡它嗎?

(3)為什麼人人都討厭這隻大恐龍?

2、出示掛圖二,講故事“人們想辦法......統統吃光了”:

(1)為了讓恐龍閉上嘴巴不發出聲音,大家想了什麼辦法?

(2)土豆能讓大恐龍停止唱歌嗎?

3、出示掛圖三,講故事“大家又準備了一個......‘啊... 噢...’”:

(1)人們又想了什麼辦法讓恐龍不發出聲音?

(2)玻璃罩能讓大恐龍的聲音不傳出來嗎?為什麼?

4、出示掛圖四,講故事“這時候......結束”

(1)誰在大恐龍耳邊説了一句話?

(2)小姑娘在恐龍耳邊説了什麼話?

(3)大恐龍改正嗓門太大的毛病了嗎?

5、師:故事有趣嗎?我們一起聽聽錄音機裏講的故事吧!

三、説説大嗓門的壞處。

1、人們喜不喜歡恐龍的大嗓門?

2、請幼兒聽一段吵鬧聲,引導幼兒説説大嗓門的壞處,如大嗓門會吵得別人誰不着覺,大嗓門會嚇人一跳,大嗓門的聲音會讓人心煩,等等。

3、看,老師這裏有一個標記,它想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4、這個標記告訴我們不能很大聲的説話,不能叫。在什麼時候不能大聲説話呢?(如: 看電視、看書、上課、吃飯、睡覺等時候)

5、我們把這張將禁止大嗓門的標誌貼在教室內,時刻提醒自己不當大嗓門。

活動延伸

區別噪音和樂音。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聽聽幾種聲音,聽一聽哪種聲音好聽,哪種聲音不好聽?

聽錄音,區別噪音、樂音。

師:不好聽、讓人聽了不舒服的聲音是噪音;好聽、讓人覺得很舒服還想再聽的音樂叫樂音。什麼地方會產生噪音?如何把噪音消除掉?

活動結束:

讓我們來當“環保小衞士”,除了自己不製造噪音外,還要提醒別人不發出噪音。現在讓我們聽着音樂去喝水吧!

唱歌課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説故事中對話。

2、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懂得不影響別人。

重點:

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難點:

懂得不影響別人。

活動準備:

圖片、貓頭鷹、啄木鳥、小猴子、小松鼠、小麻雀、鹿寶寶,頭飾。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樹的圖片

森林裏的一棵大樹上經常會傳來好聽的聲音,我們猜是誰會躲在樹上唱歌啊?原來是小麻雀。小麻雀今天又在唱歌了,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看看發生什麼事情了。

二、 講述故事 :高的樹頂上——我得下去問個明白。

提問:小麻雀唱歌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啊?

會是誰不要小麻雀唱歌了?

三、講述故事:小麻雀往下飛——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提問:小麻雀看見了誰?

小麻雀是怎麼問貓頭鷹的?貓頭鷹怎麼説?(學説對話)

小麻雀怎麼問啄木鳥的?啄木鳥怎麼説?(學説對話)

小麻雀怎麼問小猴子的?小猴子怎麼説?(學説對話)

小麻雀怎麼問小松鼠的?小松鼠怎麼説?(學説對話)

為什麼小松鼠會不要小麻雀唱歌呢?

四、講述故事小麻雀飛到樹底下——最好聽的歌。

提問:為什麼小松鼠不要小麻雀唱歌啊?

小麻雀看到鹿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

五、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講到會講的地方跟老師一起講)

提問:你喜歡這隻小麻雀嗎?為什麼?

除了在睡覺的時候不可以影響別人,還有在什麼時候也不可以影響別人呢?

(經驗遷移:要關愛朋友,懂得不影響別人。)

六、情景表演:

我們喜歡這隻小麻雀就一起來學學它吧!

唱歌課教案篇4

教學內容:

1. 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

2. 歌曲《小動物唱歌》

教學目標:

人文素養:

1、讓學生在多種藝術活動中大膽表達,敢於交流,領略合作的愉快,培養學生一起學習的興趣。

2、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創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萌發創造意識,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藝術培養:

1、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生活中的聲音,進一步理解第一冊中聲音的長短,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聲音有強弱。認識音樂中的力度記號:f和p,並能夠正確運用到音樂之中。

2、學生聆聽《小動物唱歌》歌曲的音樂旋律,能夠用活潑、詼諧的情緒演唱,能隨歌聲展開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

3、通過歌唱、表演、美術等多門類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藝術感受能力、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在不同的藝術活動中,感受聲音的長短與強弱,能按照力度要求正確地演唱。

2、引導學生唱好歌曲弱起小節,能根據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歌曲創編。

教學準備:

cai課件、大屏幕、投影儀、電子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邊聽《小雨沙沙沙》的樂曲,邊做律動。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許許多多的動物。你最喜歡哪一種動物?(學生回答)地球上生存的動物不論體型的大與小,性情的温和兇悍,都是我們的朋友。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能學一學它的叫聲嗎?(學生回答後放cai課件播放:小貓的叫聲。)

2、誰能一邊做動作,一邊模仿小貓的叫聲?(個別學生模仿)

3、繼續放課件:出示老虎的圖片,學生模仿它的動作及叫聲。

4、依次播放課件中各種動物的圖片,學生模仿它們的叫聲後播放老虎的叫聲。

5、認識“f”和“p”:

(1)、教師引導學生對老虎和小貓的叫聲進行對比:

①分別播放課件:小貓與老虎的叫聲。引導學生聽辨得出:老虎的叫聲低沉、聲音長。小貓的叫聲柔和、聲音也長。

②提問:誰的叫聲大?誰的叫聲小?(學生回答:老虎的叫聲大,小貓的叫聲小。)

(2)使學生知道:在音樂中聲音大用“f”表示強,聲音小用“p”表示弱。

6、用cai播放各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按照圖中小動物的叫聲分類。

三、學習歌曲。

1、同學們都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嗎?(學生回答)

2、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認識一羣可愛的小動物,它們非常喜歡唱歌,你們想不想跟它們一起唱呢?(想)好了,現在我們就一起出發去和它們唱歌去吧!(放cai,出示課題)

3、先聽老師唱一遍這首歌曲,看小朋友喜不喜歡。(師邊唱邊模仿小動物的特徵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隨後讓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

4、喜歡這首歌嗎?

5、好讓我們來看看歌中小貓和小狗是怎樣演唱的?(師按節奏讀歌詞一遍)

6、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讀歌詞。

7、老師為小朋友和小貓、小狗來做伴奏,我們一起來學習歌曲吧。

(1)用聽唱法學習歌詞,並注意弱起小節的演唱。(教師教一句,學生學唱一句。教師在教唱中輔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注意口型及發音。)

(2)聽歌曲旋律默唱。(學生邊聽旋律心中默唱歌詞,在自學中連貫地記憶歌詞,使歌曲得到鞏固。)

(3)引導學生注意,發現歌譜中出現的“f”與“p”,解釋含義,並請同學正確地運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同學們在歌曲中找找剛才學的“f”與“p”這兩個記號都在哪?小貓和小狗知道唱歌時應該怎樣的去表現,那我們小朋友們誰會呢?(指導學生運用力度記號演唱歌曲)

(4)唱對了,小貓和小狗誇獎我真聰明,它們要和我們一起唱歌,老師現在為你們伴奏。(全班有感情地演唱,邊唱邊模仿小貓和小狗的動作。)

四、小組合作,創編歌詞。

1、我們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想我們小朋友也一定想用歌聲來表現自己所喜愛的小動物是嗎?大家可以先討論怎樣編寫我們的歌詞呢?(學生自由分組討論)

2、誰先來説説你編好的歌詞。(學生自由説)

3、誰來畫一畫小朋友編的這些動物?(學生自由上台來畫)

4、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小朋友們編的歌詞。

(1)全班唱歌曲。

(2)全班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邊唱歌曲。

(3)請個別學生上台表演唱。

4、我們唱的真好,回去做一個你所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下節課帶來好嗎?

5、在我們地球上生活着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可是我們從電視、報紙上看有的小動物正在面臨被吃掉的災難,有的小動物生活的環境也遭到破壞,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生:保護動物,愛護環境。)

6、小動物們知道我們小朋友這樣愛護它們,它們可高興了,邀請我們去參加它們的森林舞會,讓我們現在出發吧!(下課)

唱歌課教案篇5

設計意圖:

我班的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園內的小鳥、小烏龜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孩子在言語表達上卻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説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説、敢説,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改編了一系列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兒歌,以他們喜歡的角色激發其説的願望。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此作品角色較多又有變化,所以將角色的認知放在最前部分,為理解故事打下伏筆;而故事結尾也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從“小麻雀不唱了”到“想想什麼辦法”再到“等鹿寶寶醒來了再唱”,給孩子清楚明瞭的記憶、理解、想象的線索,同時又將教學氣氛推向高潮,有利於孩子言語表達的發展。

教學目標:

孩子能理解作品中的情節,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情感。

培養孩子願意在眾人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學重點:幼兒能在眾人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學難點: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

(認知 情感的激發 行為的轉化)

教學準備:自制有層次的圖書一本,有各種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吵醒別人。

故事的名稱。

提問:猜猜故事中會講什麼呢?

通過看看、猜猜,逐一出示故事中的角色。

按其順序貼在圖書的“樹”上,除去小鹿的角色。

提問:誰住在最上面(最下面)?

啄木鳥的上面(下面)住着誰?

老師講述故事至最後一段,引導孩子觀察畫面。

提問:現在你們知道了嗎,小松鼠為什麼叫小麻雀不要唱了?

教師繼續講完故事,與孩子一起誇誇小麻雀。

第二遍聽故事,激發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為小麻雀想想其它辦法。

展示圖書。按序讓小動物住進每一頁中。“讓我們一起翻着書,講講故事。”

合作講述。教師放慢速度講,對話處留給孩子講,以利於孩子們在聽故事中掌握語言。

提問:小麻雀還可以怎麼做?

輔助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怎麼辦呢?

到什麼時候小麻雀才能唱?

第三遍聽故事,轉化行為--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最好聽的歌。

聽錄音故事。(配樂對話)

等待小鹿的醒來。

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唱跳跳,抒發情感。

結束:

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事的小麻雀和小朋友們。

附故事:

愛唱歌的小麻??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着一隻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裏,有隻麻雀愛唱歌……”。突然,從下面傳來一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麼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

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又往下飛,看見啄木鳥問:“啄木鳥,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啄木鳥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繼續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再往下飛,看見一隻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松鼠説:“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小麻雀奇怪地問:“為什麼呢?”

小松鼠説:“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麻雀飛到了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

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着等着。它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活動反思: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説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同時,小班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小鳥、小烏龜、小兔子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語表達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單一、個別小朋友還出現不願意説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説、敢説,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讓他們在喜歡的角色中更加激發孩子其説的願望。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理解和體驗”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目標。首先從認知目標中讓孩子理解故事,通過圖片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其次在能力目標中培養孩子根據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説故事中對話部分。最後在情感目標中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移情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重點學説故事中對話部分,同時突破難點讓孩子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通過翻閲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悦情感。最後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很流暢,但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平時孩子還要活躍,在這節課中還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動性,讓全體孩子都能更加大膽的去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同時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遊戲,讓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遊戲中顯得更加活躍。

唱歌課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的情感。

2、在情感體驗中,學説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3、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聲音洪亮。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麻雀頭飾一個、《扮家家》錄音帶

活動過程與指導:

1、帶幼兒進入教室,引出主題。教師:“小朋友們,我來扮演‘麻雀媽媽’,你們當我的‘麻雀寶寶’好不好?”幼兒回答。教師:“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你們唱歌給媽媽聽吧。”(配課教師放錄音帶)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2、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重點)(配課教師:“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同時,停止音樂)教師和幼兒停止表演。教師:“是誰在説話?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呀?”(屏幕出現貓頭鷹)教師:“咱們去問問貓頭鷹吧”教師帶領幼兒:“貓頭鷹,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貓頭鷹:“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幼兒猜想。(屏幕出現小猴子)教師:“我們問問小猴子”(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猴子,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麼説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屏幕出現小蝴蝶)教師:“我們再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蝴蝶,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蝴蝶:“它是怎麼説的?”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屏幕出現小松鼠)教師:“快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教師帶領幼兒:“小松鼠,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讓你們唱的?”教師引導幼兒:“問問它為什麼呀”幼兒提問:“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小松鼠:“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教師:“小松鼠讓我們去看看,我們看看到底是怎麼了!”(配課教師模仿“呼嚕呼嚕”的聲音,然後屏幕出現睡覺的小花狗)教師:“啊!怎麼了”引導幼兒回答:“小花狗在睡覺。”教師放低音量:“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主動想辦法)教師:“好吧,我們不要吵醒小花狗”帶領幼兒帶一旁圍坐下來,教師:“那麼媽媽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吧。”

3、教師講故事《愛唱歌的小麻雀》,並提問。

提問:

(1)“故事中都有誰呀?”

(2)“小麻雀是怎麼問它們(按故事中順序逐個問)?”

(3)“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它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麼做的?”

(5)“你們喜歡這隻小麻雀麼?為什麼?”

(6)“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4、教師總結。教師:“可是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那我們悄悄到別的地方去唱吧。”帶領幼兒離開教室。

附:故事《愛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着一隻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突然,從下面傳來一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麼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繼續往下飛,看見小蝴蝶問:“小蝴蝶,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蝴蝶説:“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飛,看見一隻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松鼠説:“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問:“為什麼呢?”小松鼠説:“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飛到了樹底下,呀!大樹下一隻小花狗正在睡覺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着等着。它想:“等小花狗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課後反思: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説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悦,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同時,小班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小鳥、小烏龜、小兔子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語表達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單一、個別小朋友還出現不願意説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説、敢説,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讓他們在喜歡的角色中更加激發孩子其説的願望。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理解和體驗”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目標。

首先從認知目標中讓孩子理解故事,通過圖片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標中培養孩子根據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説故事中對話部分。

最後在情感目標中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移情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重點學説故事中對話部分,同時突破難點讓孩子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通過翻閲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悦情感。最後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很流暢,但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平時孩子還要活躍,在這節課中還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動性,讓全體孩子都能更加大膽的去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同時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遊戲,讓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遊戲中顯得更加活躍。

唱歌課教案篇7

一、設計理念:

1、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在孩子們的心裏,動物是可愛迷人的,是他們可以交流玩耍的夥伴和朋友。愛動物是孩子門的天性,孩子們常常在自娛自樂中,模仿動物的叫聲和神態。本課設計了很多的音樂實踐活動,音樂活動從模仿動物的叫聲入手,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節奏感。讓學生聆聽、歌唱、表演、演奏、創編等活動中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在創作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創造意識。

2、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一年級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想結合,本課的內容就是音樂與生活中的小動物密切聯繫,讓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走進了音樂。我抓住了這一點作了精心的設計。

3、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實踐過程。因此,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本課的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對精神。

二、教學內容

1、歌曲:《小動物唱歌》

2、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

三、教學目標

1、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生活中的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的長短,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音樂中的力度記號:f和p,並能夠正確的運用到音樂之中。

2、學生聆聽《小動物唱歌》歌曲的旋律,能夠用活潑、詼諧的情緒演唱,能隨着歌聲展開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

3、歌唱、表演、美術等多門類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表現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不同的藝術活動中,感受聲音的長短與強弱,能按力度要求正確的演唱。

2、引導學生唱好歌曲的弱起小節,能根據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進行歌曲創編。

五、教學準備

圖片、電子琴、錄音機、磁帶、課件。

六、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律動進教室)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a: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許許多多的小動物。你最喜歡哪一種?(學生回答,老師肯定)。地球上生活的小動物,不論性情温和還是兇悍,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下面看屏幕(出示課件),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能學一學它們的叫聲嗎?(學生回答,老師總結表揚)

b:誰能一邊作動作,一邊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c:加入動物的叫聲,引導學生對動物發出的叫聲進行對比,複習聲音的強弱。

3、學習歌曲

a: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認識一羣小動物朋友,它們非常喜歡唱歌,你們想不想跟它們一起唱歌、跳舞呢?好吧,現在我們就一起快樂出發吧!

b:跟着錄音、磁帶一起學唱歌曲,一邊學唱,一邊作動作。

c:小組合作學習,創編歌詞,創編動作

d:老師指導分組表演,並做彙報演出。

e:根據歌曲內容創作圖畫。

七、教師作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好朋友,包括小動物們,我們要和平共處,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更美麗!

唱歌課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掌握歌曲的節奏型,看圖學唱歌詞,體會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荷葉一片;故事圖畫4幅;節奏圖;彩筆筒人手一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小跳蛙》,帶領幼兒出場。

師:小朋友們,跟着老師到池塘邊去看看吧!(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學青蛙進教室)

師:咦!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出示大荷葉)

師:哦!原來是一片大大地、綠綠地荷葉呀!我們和荷葉寶寶一起靜靜的躺在水面上休息一會兒吧!閉上眼睛。(將荷葉放在地上,幼兒圍着荷葉坐下)

二、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1、播放音樂,輕風。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你感覺這是一陣什麼樣的風?

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哦!美美的風、輕輕的風、温柔的風吹在荷葉寶寶身上它會怎樣動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再次播放音樂,輕風。師幼一起輕輕抖動荷葉轉一圈)

2、播放音樂,狂風。

師:哇,又來了一陣風,你感覺這又是一陣什麼樣的風?

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如果大風、狂風、龍捲風都吹來了,荷葉寶寶又會怎麼樣動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再次播放音樂,狂風。師幼一起狂抖動荷葉轉一圈)

師:噓!風停了,讓荷葉寶寶休息會兒!(示意幼兒坐下)

3、彈奏音樂,辨別音樂的強弱。

師:今天,老師還準備了兩段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哪段音樂代表輕風,哪段音樂代表狂風。(分別彈奏,讓幼兒比較音樂的強弱)

4、遊戲。

跟着老師彈奏的音樂,幼兒做出相應的風吹荷葉的動作。

5、音樂停止。

師:風,總算停了,太陽出來了。你們知道誰最喜歡呆在荷葉上嗎?(引導幼兒説是青蛙)我們一起學青蛙跳到荷葉上吧!(集體坐到荷葉上)

師:小青蛙是怎麼樣唱歌的?(幼兒模仿青蛙不同的歌聲)

教師小結:哇,你們學得可真棒!小青蛙可會唱歌了,它可是一位“天才音樂家”,我們一起來學小青蛙唱歌吧!

三、掌握《小青蛙》的節奏型。

1、出示節奏圖,比較不同,認識附點,學習打節奏。

師:第一張節奏圖上面的兩個叉叉一條橫線是一拍,那麼第一張節奏圖我們一共要打四拍。(教師示範)

師:第一張節奏圖與第二張節奏圖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發現第二張多了附點)當遇到附點,打拍子的時候手要抬高點。

2、教師教幼兒看圖打節奏。(彩筆筒人手一個)

3、引導幼兒發現除了老師發的彩筆筒,還可以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拍打節奏。

四、看圖學習歌詞,將歌詞帶進節奏。

1、依次出示圖片,每張圖片代表一句歌詞,引導幼兒看圖邊打節奏邊學唱歌詞。

2、教師完整示範表演歌曲。

3、幼兒跟音樂完整表演歌曲。

五、歌曲表演。

可分小組表演。一組唱歌,另一組打節奏。或一組邊唱邊拍打身體,另一組邊唱邊拍打地板。

結束:

小朋友們,你們表演得可太棒了。聽,外面有好多青蛙都看見你們精彩的節目了,都説想和你們比比賽,看誰才是第一名,走,跟着老師去挑戰吧!(播放音樂《小跳蛙》帶領幼兒出去,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優美的音樂、琴聲、輔以提問和插問,引領幼兒在遊戲中充分地感受、體驗、探索音樂的變化。自主地用動作表現音樂的高低、快慢。從荷葉與風的大小變化,聯繫到荷葉上的青蛙,從傾聽風的變化聲,轉換到撥動荷葉動作和表現不同的風速。在學習歌曲上,運用節奏圖與歌詞故事圖,讓幼兒自主發現節奏圖上的符號,認識這些節奏符號,學會正確地打節奏。並看故事圖,理解歌詞內容,將歌詞帶入節奏中歌唱。

活動中還有許多處理不當的地方。如:語言帶有強制性,過渡語銜接不自然;在出示打節奏的物體時,教師應講解清楚其敲打的方式,或讓幼兒自主探索;在打節奏時,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打快節奏,也可以讓幼兒用各種物體來打節奏;歌曲表演時,可將幼兒分組表演,豐富歌曲表演形式。

Tags:教案 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