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83K

一個完整的教案,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篇1

設計思路:

幼兒園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其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慾望,增強自我觀察能力和判斷分析等思維能力。聲音現象屬於大班科學教育目標之一,為了讓幼兒初步瞭解聲音的產生原因,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奇妙的聲音》,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發展其科學探索的慾望。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增強對聲音的辨別和判斷能力。

3、培養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聲音如:電話聲、鐘聲等。

2、紙折的小青蛙、電光紙、塑料袋、盤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種樂器等。

3、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感知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五、活動過程:

1、猜一猜,感知聲音。

師:孩子們,大家好,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聲音,你們想知道是什麼聲音嗎?

放課件,自然界的一些聲音,灰太狼。

(分層播放,第一次放一種聲音,第二次可以放幾種,可以逐個增加)師:小朋友你們的耳朵好靈呦,都猜到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引出問題)2、玩一玩,探索聲音。

(幼兒分成三組,第一組:樂器、第二組:廢舊材料、第三組:盤子、豆子)①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樣東西,這些東西都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請你們拿出,玩一玩,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②請個別幼兒大膽説己的發現。:物體進行碰撞振動而產生了聲音。

③讓幼兒把手放在喉部,進一步體驗振動產生聲音。

④師:剛才,大家都玩了玩,讓這些物體都發出了聲音,那這些聲音一樣嗎?再次玩這些物體。進一步探索不同物體發出和聲音不同。

3、找一找,製造聲音。

師:剛才。大家玩弄了各種物品,讓他們了出了不同的聲音,現在,我們什麼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製造出一些聲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腳,尖叫等。

(提醒幼兒避免發出尖叫的噪音,影響到其他人。)4、聽一聽,欣賞聲音。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發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麼樣的聲音屬於好聽的聲音呢?

(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不同,懂得要多聽樂音,避免噪音,保護我們的耳朵不受傷害。5、活動延伸: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我們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們班的寶寶們還能發現更多,更好聽的聲音認真觀察,細心聆聽,把你們發現的,聽到的,帶回來,講聽,好嗎?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篇2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身心的發展,大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時,大家對聲音的興趣都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結合《綱要》中“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實現生活為軸心開展活動”的指導,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並根據該年齡特點的幼兒活潑、好奇,喜歡新奇的特點,設想通過《好聽的聲音》這一活動,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另一方面這一選材能進一步增加幼兒瞭解自然的事物,為幼兒的傾聽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2、辨別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3、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悦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傾聽悦耳的聲音,辨別不同的聲音。以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製作好聽的`聲音,以增加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之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的形式瞭解聲音。

活動準備:

①玩具或樂器的引出,能為幼兒帶來探索的慾望,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②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户,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體會聲音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③識字與瓶子的提供,為孩子打開了動手操作的大門,讓幼兒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兒在操作中與同伴大膽的進行交流,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同伴之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形式:

小組、個別、整體

活動過程:

1、導入,我採用了猜測法來進行導入。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用錄音機放出小貓.小狗.火車等聲音,讓幼兒對他們的聲音感到好奇。)

2、活動展開:

①玩玩具,找聲音,讓幼兒自己動手,找屬於自己喜歡的好聽的聲音。以增加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

②增進幼兒對聲音的瞭解,讓幼兒回憶身邊的聲音。讓幼兒能正確分辨出好聽與不好聽的聲音。正確發表自己的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③自由操作好聽的聲音,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之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讓幼兒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做喜歡的聲音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做的好聽的聲音。我們可以幫你的聲音設計一個名字,這樣它就不會孤獨了。

④幼兒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幼兒互相交流並討論好聽聲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好聽的聲音不刺激我們的耳朵。

3、結束部分: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聲音,最後我們一起來到操場和草地上聽聽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讓幼兒親臨自然,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好聽的聲音。

4、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收集或製作好聽的聲音,也同父母一起完成。這樣能提高幼兒和父母之間的合作能力,共同找到或創造出好聽的聲音。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製作,多孩子來説這種活動是與父母增進感情並能激發幼兒自信和自主的造作能力和活動。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活動同樣具有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製作好聽聲音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反思:

活動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加強遊戲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種物品,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以遊戲為主線讓幼兒在聽一聽,説一説,玩一玩中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傾聽,聽辨和模仿不同的聲音,體會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篇3

一、 活動內容的生成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有時為了豐富區角,而需要家長為班級收集一些廢舊品,每每這時幼兒總是很自豪的跟同伴説:“今天我給老師帶了ⅹⅹ。” 過後,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廢舊品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櫃裏。在過後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超市中的一些瓶罐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樂器,(特別是較大的鐵瓶罐)他們有的把較硬的瓶罐當小鼓敲;有的拿着瓶蓋當;還有的找來一跟木棍及一個瓶蓋當鑼敲,還有的甚至懂得往瓶內投入東西,細聽所發出的聲音而且有的孩子甚至將它組成架子鼓。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空瓶罐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但從中我有發現到,並不是每個瓶罐都受孩子們的歡迎。因為瓶罐質量的不同,從而導致了它發出聲音的不同,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並給孩子們提供了各種聲響,努力讓孩子去傾聽、辨認。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與現象作為科學的探索的對象。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有趣的聲音”這個活動。

二、 教材的分析

1、操作性:通過操作讓幼兒瞭解聲音是產生於物體的振動。並在操作中初步的感知,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出好聽的聲音。

2、藝術性:本活動將多種響聲滲透於藝術作品,使原來單調而枯燥的聲音變得既有趣又好聽,作品有教強的藝術性,是適合幼兒學習的好教材。

3、可接受性:藉助幼兒的操作,讓幼兒自己感受什麼樣的聲音是受大家歡迎的,為什麼?並間接的培養幼兒要輕聲説話的習慣。

三、 教學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操作並對聲音感興趣,能關注周圍環境的聲音。能關注周圍環境的聲音。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3、感受和體驗各種聲音的不同,學習傾聽和區分有明顯差異的聲音,提高聽覺的靈敏性。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註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四、 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活動前,在活動室內擺放敲打的物體,(如:鐵管、鼓、鑼等)。教師到活動室或户外錄下各種不同的聲音,如:動物的聲音、水的聲音、樂器的聲音、風鈴聲等不同的的聲音。

2、固體:把豆類、沙、米等物品放入瓶罐,並對其進行分組讓幼兒傾聽它們的不同之處。

3、活動室內,為幼兒準備一些液體(水)和大小不同的石塊。

4、準備一些氣球,可以是事先吹好的,也可以由幼兒自己吹的。

四、説重、難點

重點:瞭解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難點:想方設法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利用敲、打、搖法的技術不同,而使發出的聲音不同。

如何突破重點?我充分利用打擊樂器課,豐富有關聲音的知識,然後再進行集體討論、交流,積極有效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何突破難點?我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引導幼兒人人動手,大膽嘗試,讓他們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五、 活動流程

誰的聲音最好聽――歌曲“園歌”――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並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六、 活動過程

1、誰的聲音最好聽

1)、放事先錄好的聲音,讓幼兒聽並説一説錄下了哪些聲音,嘗試模擬發出所聽到的聲音。

2)請全體幼兒閉上眼睛,讓被老師摸到頭的幼兒説一句話,然後大家猜一猜是誰在説話 。

3)對活動室擺設的各種物體進行敲一敲、打一打、聽一聽、並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發出聲音。鼓勵幼兒進行多種嘗試,讓物體發出聲音。

教師組織幼兒説一説:“我在哪裏聽到或找到什麼聲音”“我喜歡什麼聲音,不喜歡聽什麼聲音,”議一議為什麼不喜歡聽這些聲音。

2、通過前面的感知比較,讓幼兒自己選擇一件物體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篇4

主題生成:

幼兒近段時間經常大聲説話,使用工具不會輕拿輕放,弄出很大的噪音,為了讓幼兒有一個良好、安靜的生活、學習環境,我們就進行了聲音的主題活動,與幼兒一起探討聲音的利與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的產生,初步知道聲音是由振動引起的。

2、瞭解聲音的作用及噪音對人類、自然界的禍害,初步懂得減少噪音的方法。

4、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一:尋找聲音

1、談話:我聽到的聲音

幼兒的話:

“我聽到火車嗚嗚的聲音”、

“我聽到汽車笛笛的聲音”、

“我聽到冰箱發出的聲音”

“我聽過老虎的叫聲”

“我聽到打雷的聲音”

“我聽過高山流水的聲音”

“我聽過下雨的聲音,滴答滴答,嘩啦嘩啦”

2、繪畫:我聽到的聲音

活動二:人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通過圖片講解,引導幼兒認識耳朵的結構,從而瞭解到人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活動三:實驗探討

1、怎麼會有聲音?

(1)提供多樣的材料讓幼兒在實驗中探索聲音產生的原理-物體震動就會產生聲音,不同的物體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提供記錄材料讓幼兒記錄實驗結果,並讓幼兒講述記錄結果。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從而知道不同的材料聲音傳播的速度不同。

3、怎樣減少噪音

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使幼兒知道減少噪音的方法。

活動四:分享-聲音的祕密

1、統計: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聲音的瞭解。

2、遊戲: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聲音的瞭解。

3、展示幼兒設計的作品:淨化(減少)聲音器。

主題小結

通過主題探討活動,幼兒對聲音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聲音對我們的利與弊,都會説出保護我們耳朵,保持環境安靜的方法與措施;日常生活中幼兒也能注意降低自己説話的音量,輕拿輕放的習慣也正在慢慢形成,整個生活學習環境也比主題活動前有了較大的改觀。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新節奏ⅹ·ⅹ ⅹⅹⅹ-|和ⅹ·ⅹ ⅹⅹ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較為複雜的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2.認識手風琴、小提琴和小軍鼓三種樂器,並知道新樂器的名稱和發聲特點。

3.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好聽的聲音》,練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與伴奏樂器和諧演唱。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1.認識手風琴、小提琴和小軍鼓三種樂器,並知道新樂器的名稱和發聲特點。

2.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好聽的聲音》,練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與伴奏樂器和諧演唱。

3.學習新節奏ⅹ·ⅹ ⅹⅹⅹ-| 和ⅹ·ⅹ ⅹⅹ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較為複雜的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

樂器(手風琴、小軍鼓、小提琴)、磁帶、動物圖片(小青蛙、小花貓、小熊、小狗、小豬)、樂器圖片(手風琴、小軍鼓、小提琴)。

活動過程:

一、節奏遊戲

師出示小青蛙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樣叫的嗎?請幼兒模仿。

師:我這隻小青蛙是這樣叫的:

ⅹ·ⅹ ⅹⅹⅹ-|你們會嗎?請幼兒模仿。

呱 呱 呱呱呱

師出示小花貓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猜猜這隻小花貓是怎麼叫的呢?請幼兒模仿。仔細聽,我這隻小花貓是這樣叫的:

ⅹ·ⅹ ⅹⅹⅹ|誰會模仿?

喵 喵 喵喵喵

二、認識新樂器,瞭解其音色特點

1. 介紹新朋友

師:小朋友的節奏感真強,我決定帶你們去參加一場森林音樂會,想去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音樂會中的三位新朋友吧!依次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熊、小狗、小豬。

2.認識新樂器

師:在森林音樂會上,三種小動物演奏了不同的樂器。看看小朋友們認識這些樂器嗎?分別出示三張圖片: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引導幼兒認識,記住名稱。

3.瞭解音色特點

師:你們想不想聽聽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呢?師分別演奏三種樂器(小軍鼓、小提琴、手風琴),請幼兒聽辨其音色特點,同時出示字卡:咚咚咚、嗡嗡嗡、嗯嗯嗯。

4.欣賞用小提琴、手風琴演奏的樂曲。

三、歌唱遊戲

師:認識了三位新朋友和三種新樂器,我們可以進入音樂會會場了,但是會場內有個規定,必須保持安靜,否則影響他人傾聽,你們能做到嗎?

1.欣賞歌曲

(1)播放歌曲,幼兒完整欣賞,並隨音樂有節奏的點頭。

(2)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出示歌曲名稱。

2.學唱歌曲

(1)師分段清唱歌曲,提問:這段歌曲中誰在演奏,用的什麼樂器,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2)師領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3)幼兒嘗試與教師清唱歌曲。

(4)師彈奏,幼兒跟伴奏演唱歌曲。

3.接唱遊戲

師:小朋友真能幹,很快學會了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玩個接唱遊戲吧!(將幼兒分為三組,分別為小熊組、小狗組、小豬組,幼兒按組的順序進行接唱歌曲)。

四、師總結評價

今天的小朋友表現都特別棒!讓我們大聲對自己説:“今天的我最棒!”

活動延伸:

回家後,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家人聽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參加森林音樂會的情景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美觀的圖片和樂器的出示,幼兒形象、直觀的認識了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三種樂器,初步瞭解了樂器的發聲特點。課前的節奏遊戲既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濃厚興趣,又為攻克本次活動的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加之歌唱教學時我能夠紮紮實實地進行好每一環節,因而幼兒很快就學會了演唱歌曲,教師教的也很輕鬆,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幼兒的主體地位。活動在接唱遊戲的**中拉下了帷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本次活動結束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出來許多經驗教訓:節奏訓練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在引導幼兒認識三種小動物和三種樂器時應該讓幼兒有節奏的與它們打招呼,進一步熟悉本節課的節奏型,為本次活動的難點減緩坡度。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時,教師忽視了提醒幼兒唱歌前的坐姿和發聲要求,導致有個別孩子進入歌唱誤區,認為扯着嗓子唱就是聲音洪亮。活動結束前應該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跟隨音樂自由地進行表演唱,完整感受音樂。

聲音幼兒園大班教案篇6

活動的目的: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由觀察、感知、區分,從而體驗聲音的產生,懂得聲音強弱、長短、高低等粗淺的知識;

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加操作活動,使之對各種發聲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及節奏感;

4、通過發現聲音與人的關係,教育幼兒講禮貌、遵守紀律。

活動準備:

1、各種小樂器、玻璃瓶、瓶蓋、易拉罐、小塑料桶、鐵條、小沙石等;

2、讓幼兒在家、在外觀察各種有趣的聲音,並知道一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活動過程:

1、體驗聲音的產生:

(1)我們一起來跳快樂舞;

“請你們想一想,剛才快樂舞中所發出的聲音如啪啪啪、踏踏踏、噓噓噓、嘚嘚嘚是怎樣發出來的?”兩手拍在一起,就能拍出啪啪啪的聲音,用腳朝地面踏地時就會發出踏踏踏的聲音,用舌頭用力在口裏彈動時就會發出嘚嘚嘚有聲音,當把嘴撮起從口中用力向外噴氣時,就能發出噓噓噓的聲音。

(2)請全體幼兒在室內用器械或身體想辦法讓東西發出聲音,引導幼兒用手用力拍門、窗,用鐵條敲扔玻璃瓶,用力拍椅子,把石頭放進易拉罐搖,把瓶扔下地,用手掌拍臉,用力揉紙等。除了剛才你們自己動手發現各種聲音,平時你們還聽見過什麼聲音?它們怎樣發聲?引導幼兒:吃飯時,聽到湯匙碰碗的聲音,水龍頭的水滴到水桶裏的聲音,洗澡時發出的聲音,用手按門玲發出的聲音,電視機打開開關就響的聲音,回家開關門的聲音。當你們不用手或其它東西碰東西,會不會有聲音發出來?請試試。引導幼兒:兩隻手不拍在一起,沒有聲音。腳不碰地面也沒有聲音,不用手拍桌子也沒有聲音等。

(3)小結:對了,剛才小朋友都説了,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動了才能發出聲音,不動它就不會發出聲音,同時教育幼兒要做一個愛動腦筋、想問題的好孩子。

2、感知、區分聲音,初步知道聲音有強弱、長短、高低之分。

(1)你們都聽見過什麼聲音?

幼兒:汽車叫、小鳥叫、小狗叫、歌聲、笑聲、流水聲、喝水聲、爸爸打呼嚕聲等。

(2)應啟發幼兒運用對比法初步掌握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你們想一想,誰和誰相比,它們的聲音強(大聲、有力)、弱(小聲)、長的、短的、高高的、低低的?誰説的對,模仿得好、像,我們就跟他(她)學。

幼兒:“老虎叫的聲音強,小貓叫的聲音弱”,“打雷的聲音強、閃電的聲音弱”,“公雞叫的聲音高,母雞叫的聲音低”,“小羊叫的聲音長,青蛙叫的聲音短”,“手鈴的聲音高,雙響筒的聲音低”,“火車鳴叫聲長,汽車鳴叫聲短”等。

(3)利用聲音與人的關係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同時對有趣的聲音做個小結。“聲音是很奇妙的,如果你是一個好孩子,那麼平常生活中你所發出的不同聲音一定很好聽,如果你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那麼你在平常生活中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一定很難聽,甚至影響到別人。”請幼兒們自由交談,在平時自己怎樣做,才能使各種聲音發出來很好聽,才能得到老師、父母的誇獎。在幼兒園生活、學習,有些什麼聲音不應該發出來?讓幼兒們自由討論,老師指導。“小朋友經過討論,都知道什麼聲音好聽,什麼聲音不好聽?希望小朋友們無論在玩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小心不要發出難聽的聲音影響別人,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這樣老師和大家都喜歡他(她)。

3、複習打擊樂《西班牙鬥牛士》。

(1)全班幼兒自由選擇樂器進行合奏;

(2)要求幼兒打擊樂器節奏穩,注意樂曲中強弱部分,用正確的方法打擊各種樂器,使它們發出動聽的聲音;

4、以律動的“叫聲“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