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化學課教師講課設計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化學課教師講課設計

學生的起點知識、能力和思維障礙:(1)學生雖然學習了質量守恆定律,但是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質量守恆”的層面上,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元素守恆觀。本站小編分享化學課教師講課設計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閲讀。
 

化學課教師講課設計

 

設計一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題目是《海水制鹼》,下面開始我的説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説明,首先説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説教材

《海水制鹼》這節課是魯教版國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第3單元第3節的內容,純鹼在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應用,是國中化學遇到的一種重要的鹽類物質。本單元以海洋為背景,引領學生認識海洋化學資源,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本節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 “一、氨鹼法制純鹼;二、純鹼的性質。”在第一部分,主要內容:一是通過認識氨鹼法制純鹼的工藝流程,引導學生從元素守恆的角度思考原料選擇的問題,樹立元素守恆觀;二通過自主學習,瞭解純鹼、小蘇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體會學習化學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通過用分類的方法探究純鹼的性質,總結鹽類性質的一般規律,學會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過複分解反應實質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微觀本質上認識和思考宏觀的現象和變化,突出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

二、説學情

學生的起點知識、能力和思維障礙:(1)學生雖然學習了質量守恆定律,但是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質量守恆”的層面上,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元素守恆觀。(2)學生雖然有了從微觀角度認識宏觀現象的意識,但是還不能完全從微觀角度認識宏觀的現象與變化。

學生在第二單元已經重點學習了酸與鹼,但對於鹽的認識僅侷限於幾種具體物質(如接觸的氯化鈉、硝酸鉀、硫酸銅等)的物理性質,而對鹽的化學性質知之甚少,更無法根據化學性質推斷其用途。本課時在學習了純鹼的製法和用途的基礎上,由學生較瞭解的鹽——碳酸鈉入手探究鹽的化學性質,既點明瞭個性,又體現了鹽的共性,使學生有全面認識。

三、教學目標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氨鹼法制純鹼的原理及純鹼、小蘇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過實驗探究,瞭解純鹼等鹽類的性質;

3.瞭解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組實驗和交流討論,瞭解鹽類的性質,學會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過學習複分解反應的實質,進一步體驗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繫,初步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微粒觀。

3.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分析數據,並從微觀角度理解相關信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進行信息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組實驗和交流討論,體驗合作學習和科學探究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純鹼的性質、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難點】

樹立元素守恆觀、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五、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增強學生對酸及其性質的理解,我採用瞭如下幾種教學方法:自學法、引導法、實驗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

過渡: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三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邊學習邊鞏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首先從生活常識激趣導入:做饅頭的麪糰發酸了怎麼辦?學生回答加食用鹼。

[投影]【食用鹼説明書

教師繼續提問:為什麼發酸了的麪糰加入純鹼後蒸出的饅頭既沒有酸味又疏鬆多孔?

學生思考後踴躍回答,教師引入主題。如果大家想知道猜測的對不對,學完本節課《海水制鹼》,我們會對碳酸鈉的性質有更多的瞭解,答案就會揭曉。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常識導入,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活動一:自主學習氨鹼法制純鹼的工藝流程

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氨鹼法制純鹼的工藝流程,認識氨鹼法制純鹼的化學反應原理,樹立元素守恆觀。

設置問題組:

1.由NaCl到Na2CO3元素組成發生了什麼變化?

2.用NaCl製取Na2CO3還需要含有什麼元素的物質?

3.為什麼向飽和食鹽水中先通入氨氣,後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4.食鹽水與氨鹽水哪種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交流討論】學生交流討論,回答問題並説明判斷的理由。

【自主學習】純鹼的用途。

【設計意圖】設計問題組,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利用頭腦風暴法構建學生思維場。

活動二:純鹼的性質

【實驗探究純鹼的性質】

要求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實驗,並記錄實驗現象。

海水制鹼

【教師建構模型】

鹽的性質:

1.鹽溶液與指示劑反應

2.鹽溶液與某些酸溶液的反應

3.鹽溶液與某些鹼溶液的反應

4.鹽溶液與某些鹽溶液的反應

【教師總結】酸鹼鹽之間發生的反應都屬於複分解反應。

【教師設疑】是不是所有的酸鹼鹽之間都可以發生複分解反應呢?複分解反應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才能發生?我們看看這些現象背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複分解反應的實質,並動畫演示Na2CO3與HCl、HCl與NaOH反應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酸、鹼、鹽之間在水溶液中發生的複分解反應實質上是離子相互結合生成沉澱、氣體或水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演示,進一步體驗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繫,初步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微粒觀。

第三環節:小結作業

小結:以搶答的方式總結純鹼的性質及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作業:課下閲讀侯氏制鹼法資料,下節課給同學們分享一下侯氏制鹼法的原理及過程。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海水制鹼

一、氨鹼法制純鹼

二、純鹼的性質

1.純鹼與指示劑反應

2.純鹼與某些酸溶液的反應

3.純鹼與某些鹼溶液的反應

4.純鹼與某些鹽溶液的反應

三、複分解反應

複分解反應實質:在溶液中酸、鹼、鹽解離出的離子相互結合生成沉澱、氣體或水的過程。

設計二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題目是《物質的溶解性》,下面開始我的説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説明,首先説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説教材

《物質的溶解性》是魯教版國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第1單元第3節的內容。本節課主在前兩節的基礎上,定量研究溶質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節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紹了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和温度的關係説明了物質在一定溶劑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並以此得出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然後,探究溶解度曲線——包括回執溶解度曲線、分析和應用溶解度曲線、比較溶解度數據表和溶解度曲線的區別、體會列表法和作圖法兩種數據處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導學生體檢數據處理的過程,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最後,簡單瞭解氣體的溶解度、並結合有關汽水的討論,説明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温度密切相關。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説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説學情

基於溶液在化學(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生只定性地瞭解溶液的組成和基本特徵是不夠的,還應定量地認識溶液。本節以溶解度為核心,展開對溶液的定量研究。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識內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個層次。在本節學習中所需的有關直角座標系中曲線等數學知識,學習已經具備,一般不會造成學習障礙。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對溶解度概念的運用時忽略條件;對問題缺乏科學全面的分析而產生一些模糊或者錯誤的認識,例如認為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認為增加(或減少)溶劑的量,固態物質的溶解度也會隨之增大(或減少);認為攪拌能使固態物質的溶解加快,也會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

2.瞭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繫。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練習給試管裏的液體加熱、向試管裏滴加液體和振盪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過渡:下面我再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線的作用

2、知道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難點】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線的相關應用。

過渡: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説教學方法

我採用瞭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探究法、教授法等。本節課主要是實驗探究法,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分析討論,概括總結等基本環節循序漸進學習本節課。

過渡: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上一節課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温、10mL水)製得了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大家知道了物質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現在請大家考慮:什麼因素影響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然後,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提出問題,創設情景,懸疑激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探究的熱情。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一:哪些因素影響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教師提問不同的物質在同一份水中溶解的質量是否相同?向等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硝酸鉀、熟石灰,振盪試管,觀察試管中固體的溶解。注意不變量和變量分別是什麼,如何控制,讓學生們邊做實驗邊思考。然後再引導還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呢?有學生可能回答温度,然後再問如何操作?學生們能夠説出方法:即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後加熱液體。觀察試管裏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然後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蒸餾水各5克、 硝酸鉀、熟石灰各準備了一克完成實驗一;實驗二中準備了5克蒸餾水,2克硝酸鉀。儀器、藥品先檢查是否齊全,然後開始實驗。學生觀察現象並得出結論:實驗一中硝酸鉀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説明固體物質的種類不同,他們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實驗二中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裏剩餘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説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鉀的溶解限量。從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要強調溶劑和温度的影響。

此環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靈活拓展教材實驗探究2-3,設計為層層遞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不斷被追問下不斷被調動思維,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不斷反思改進實驗設計,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

(2)溶解度曲線的認識和應用

學生自行看課本上的溶解度曲線圖,然後討論回答觀察到的信息:①能找出同一物質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質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物質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響如何變化;④兩物質相交的點表示同一温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老師設置問題,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麼意義?”讓學生即學即用,靈活運用。老師再次強調: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和“溶質的克數”缺一不可。

讓學生觀察冷卻後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已有固體析出,這是什麼結晶?與海水曬鹽的蒸發結晶有什麼不同?比較得出結晶的不同方法:一個是改變温度,降温結晶,適用於溶解度隨温度變化較大的物質,如KNO3;一個是蒸發結晶,適用於溶解度隨温度變化較小的物質,如NaCl;還有一種是升温結晶,適用於溶解度隨温度的升高而變小的物質,如Ca(OH)2。

(3)前面我們所講的都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麼氣體物質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討論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麼?這説明了什麼?

(小結)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壓強。

(討論)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什麼。

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分析,想出辦法。

第三環節:深入學習,鞏固提高

知識點1:溶解度

1.下列關於溶解度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B )

A.溶解度能夠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夠表示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夠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劑的條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相對大小,可以根據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2.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D )

A、把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NaCl的溶解度為36g

B、20℃時10g NaCl可溶解在100g水中,則20℃時NaCl的溶解度為10g

C、20℃時18g NaCl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20℃時 NaCl的溶解度為18g

D、20℃時136g NaCl的飽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則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

知識點2:溶解度曲線

3.溶解度曲線圖可表示的意義是( A )

①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種物質在同一温度時的不同溶解度數值;

③物質溶解度受温度變化影響大小;

④比較某一温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4.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説法中正確的是( B )

A.甲物質的溶解度

B.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温度升高而降低

C.乙物質的溶解度不隨温度升降而變化

D.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課後探究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説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為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準確、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線)。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裏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裏所能溶解的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繫。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於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於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於0.01g的,叫難溶物質。

做課後練習題。

七、説板書設計